词院进修班古文第十二课 · 文言句式
诗词讲义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讲文言句式中——倒装句式往下讲解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 以 为 与 从 自 向”等。      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中在以下情况中宾语放在介词之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例如:
         王问:“(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 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面去,这种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例如:
        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蔽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的,也放在介词前面去
        如: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三)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     这种语序古今一致.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语,或为了押韵,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为定语后置 .
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的,用“者”字煞尾,构成 中心词+定语+者 的格式。    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豆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以白衣冠以送之
计未定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计未定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      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 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屿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屿
 3、在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之间加“之” 构成 中心词+之+定语 的格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介词结构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 。    所以翻译时,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为 介词结构后置
       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公与之剩,战(与长勺)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作补语,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如: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如: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五、固定句式 :
       又称 固定词组 或 固定结构。指在句子中,用法和格式比较固定的词组,它的中间有的可以加 人词 词组 使得的句子结构完整。
 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 互相配合 大致可分为七类:
 1、表陈述句语气的固定格式有:“有所 无所 有以 无以”等 。
 2、表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有:“何所 安所 何以 奚以 无以”等
 3、表示反诘的固定格式有:“何(奚)为 何(奚)……为 何(奚)以……为 何……之有 何有于…… 奚有于…… 于……何有 何有 不               亦…… 不亦……焉用 奚用”等
4、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有:“得勿 得无 得微 得非 毋乃 无乃”等
4、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有:“得勿 得无 得微 得非 毋乃 无乃”等
 5、表达感叹语气的固定格式要昨大致。“何其……” 何……之 何等
 6、表达否定语气固定词固定格式有:“独惟 唯独 非独 非徙 非直 岂独”
 7、表示比较语气的固定格式有:“孰与 与……孰 与其……孰若(不如 不若)与其……宁(亦 抑制)”等
 今天文言句式——特殊句式讲解到此结束 下周我们进入文言句式——文言复句的讲解
 古文第十二讲作业:
一 、说出倒装句式大致分为几类?固定句式分几类及分别是什么?
二、译出下列古句括号内字词意思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2、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3、王(以)其言(为)然
一 、说出倒装句式大致分为几类?固定句式分几类及分别是什么?
二、译出下列古句括号内字词意思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2、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3、王(以)其言(为)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