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 之 春
个人日记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读到杜甫的这首诗,便想起故乡的春天来。
这个时候,就是山村人最难得的休闲时光,闭了门户 ,燃起炭火,一家人围坐唠叨。方方正正的木桌上摆满了全是农家风味的菜果:板栗、尖栗、南瓜籽、山梨、柚子,弥猴桃、山枣糕、薯片,还有用糖水浸泡而成的酸罗卜、酸洋姜,酸菜梗,不胜枚举。山村人挖红薯时,会拣个儿大,无损伤的连泥盘起,挑回家吊挂在房屋的椽桁上。此时,摘下一只,洗去泥巴,然后切成片,渐渐风干的薯块便发出阵阵清香,咬一口清脆香甜,余味浓浓。山村人家过的虽然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却装满了亲情,洋溢着欢笑,充实着期盼和梦想。
在我的印记里,二月过后,才是春之伊始的日子。故乡的三月,冰雪消融,风不再蚀骨的寒,和着阳光,吹在身上,柔柔的,暖暖的,让人即刻清爽起来。而雨也变得多情,有时屏住声息,静飘漫洒;有时和风扑面,轻沾衣襟。长长的春日的夜晚,绵绵的春雨下个不停,落在屋顶的灰瓦上传来沙沙的声响,屋檐下滴落的雨声起初滴滴答答,后来积水成洼,滴落的水珠声便变为叮叮咚咚,清脆悦耳,象谁在抚弄琵琶,时抑时扬,时缓时急,弹奏着春的欢歌。悠扬的旋律伴着浓浓的乡音传入耳畔,直叩心门。
雨后的三月,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娇嫩的小草破土而出,山绿了,小树也披上新的衣裳。屋后的小竹林—只只竹笋拱开泥被,露出尖儿一个劲的往上窜。树下的草叶旁长出许多颜色不同的小蘑菇,星星点点,象一把把撑开的小伞。采菇的小姑娘、大婶们提着小竹篮,挎着小背篓,兴致勃勃的穿梭于林间,不多久就有了满满的收获。山脚下,路边的田野开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风儿吹来,荡起浪潮般的花海,金黄色的涟漪由近至远,又由远至近,飘散着幽幽的清香。河畔的万亩桃林也不甘寂寞,不知不觉间桃花已开滿了田野山岗。稚嫩的花朵一簇簇,一片片,娇艳欲滴。宽阔的桃林一路伸展,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粉红的世界,滿眼都是赏花的人潮。妒嫉得篱边的李树梨树急红了眼,竞相开放着白色的花朵,争抢这旎丽的春光。而远处的杜鹃却悠然自得,默默的开着,随风轻摆,气定神闲。
山林间,几近干涸的数不尽的小溪,因为有了雨水的莹润,又开始流动起来。时而缓,时而急,时而轻拍溪岸,带走一片片去冬的黄叶;时而巅起波尖,去拥吻那石缝中探身的小草。清澈的溪水波光粼粼,潺潺有声。它们穿过树丛,穿过竹林,象一个个快乐淘气的孩子,追逐着,跳跃着,一路欢歌,涌向山下的世界。
小河也闹腾起来,鱼儿不再躲在石头下水草中,一群群游出深水。在和熙的阳光下有的侧翻着魚肚,一闪一闪的泛着鳞光;有的交头衔尾,相互追逐,争抢着水面漂浮的食物。河畔两株年老的枇杷树叶茂枝繁,粗
壮的树根裸露着盘桓交错,贪婪的吸收着泥土中的水份,小心翼翼的孕育着五月的果实。柳树下堤岸边常有垂钓的人,提着小铁桶,扬着自制的轻巧的渔竿,将丝线划向河心。小竹排上有人撑着竹篙,不紧不慢的拉动网绳收着渔网,收起的渔网中粘着或大或小的鱼儿,有的活蹦乱跳,有的奄奄一息。
三月是故乡最忙碌的时节,耕田耙地,播种育秧,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辛勤劳作的人们。远近的山岗,层层梯田依次而上,大水牛拖动沉重的铁犁,将厚实的田土翻起,不知疲倦的来回耕耘。牛崽在一旁欢蹦乱跳咀嚼着路边的嫩叶和青草,哞哞叫着撒欢。人的吆喝声,牛的呼唤声此起彼伏,沉寂巳久的山谷也变得生机勃勃。当暮春来临,正是插秧的大好时节,这个时候孩子们也会利用假期或空隙加入到春插队伍,有的女生怕蚂蟥,一旦被叮到,吓得哇哇直叫,拼命的跺脚扑打,欢声笑语传遍了田野间的每一个角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故乡人用辛勤的汗水播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丰收的年成。
春天是一幅优美的画,春天是一曲经典的歌。故乡的春天更加美丽非凡。
2014.04.27
文章评论
云淡风清
哎呦喂 春天的美咋都跑你那儿啦 俺都看呆了 还有那好吃的 真馋银
Lucy
天气太热,想念春天了哇?
粉黛桃儿~拒聊
湖南的山美,水美,小人儿更美,简直就是美不胜收[em]e102[/em][em]e102[/em]
枉凝眉
好生活!好文章[em]e179[/em][em]e179[/em]
春暖99
看望朋友,欣赏佳作,愿朋友每天都快乐安康![em]e181[/em][em]e160[/em]
春暖99
写得真好!春暖欣赏!遥祝安康![em]e160[/em]
杨柳依依
好一篇美文,图文并茂,仿佛将人带进了三月的江南…………[em]e179[/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