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小镇江家豆腐铺

个人日记

       童年,对四季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寒冷的。
    随着岁月的流淌,人到渐老之年,对四季的轮回,又有了新的理解,对人生又有了太多的感悟! 
    我的家乡是江汉平原的一个水乡古镇,一条清澈的内荆河,欢快地围着小街流淌。河水养育了小镇儿女、滋润了河流沿岸的庄稼。特别是到了秋天,稻谷沉甸甸地低着头,显出诱人的风采。还有那小街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蕴藏着深厚的浓情,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生经历太多,参军、离开父母在他乡工作,走出了小镇的老街、河流,记忆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老作坊,那些老字号商铺。依然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在不经意间,轻叩我的心弦。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过完国庆、重阳节,时光飘入2014年深秋,秋风,它吹散了“秋老虎”的热意,现在已经是秋风习习了,特别是早晚给人们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气。
    记得,一天礼拜日休息,坐在家里,早晨还是晴朗天气,中午下起淋淋沥沥的小雨,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云层很低。雨是越下越大,在雨水中,在风中,从窗外飘来了一首优美的旋律,抒情的歌曲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电影《上甘岭》插曲,郭兰英演唱《我的祖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今天都被人广为传唱,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成了乔羽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一首上世纪六十年代流行的歌曲。那是我童年的歌,童年的记忆,可以说,那些歌,陪伴了我的童年生活,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感谢那个时代,因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故事,产生特定的经典流行歌曲,
    从窗口探头看去,歌声是从我家旁边一家楼房传递出来的,原小镇江家豆腐铺位置,七十年代小镇街道改造时,豆腐铺搬迁到了小街的另一处,时间不长,随着岁月的流淌,时光它又象一阵风一样,在小街消失了。但它留下的历史痕迹,是我儿时永恒的记忆,时常会不自觉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是那样的清晰而熟悉、那么的亲切,让我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如今,总有来自遥远,从蓝天白云,天外的冥冥之音,督促我用文字去叙述那段岁月往事,让文字与我生命同在。其次也是叙述本身的快感,简单地说:“它满足我怀旧情怀,激情的流露。”   
     回亿往事,意味深长,与其说是惆怅落寞,不如是一种感怀。今天,秋已包裹了整个世界,如果用心品味,就会发现秋天在静幽中隐含着热烈,匆忙中伴随着稳健,凄凉中蕴藏着生机。
     秋雨纡缓的细腻,是那么的从容不迫,举手投足间显现出的大家风范,点点飘落的不是雨丝,而是心灵上的甘泉,不知洗涤去了人身上多少的俗情杂念!又带来了多少人对往事的眷念。
    坐在电脑前,双手在键盘上敲击文字,手指在键盘上高歌,记忆中的豆腐铺画面在屏幕上呈现,心灵的声音,想法已呈现面前,不管有无文采,只想把遥远记忆的豆腐铺,准确的表达出来,然后,面对文字总有一种是面对孩子的感觉,心情舒畅而幸福。
    小镇,豆腐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习惯性称呼为“江家豆腐铺,”因为,豆腐铺主人姓江的关系,江家豆腐铺是俩亲兄弟合伙创办的,听老一辈讲:“在很多年以前,江家祖籍湖北天门,”因战乱在小镇老街落户,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创下一片家业,到了主人祖父这一代,也是最辉煌的鼎盛时期,成为了小镇,最大两家财主之一,一家姓黎在小街东面,江家在西面。
    在小镇街面上,江家都有买卖,开有几家商行,良田几百亩,老房为一正两厢,正屋为五开间,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
    小街青石板铺路,江家老宅院,刨木板装壁,古香古色。占地七亩多,人们称江家大院为“江家墩”,到了主人父亲,因游手耗闲,不务正业,赌博玩钱,抽大烟。好好一个“江家墩”破落了,最后连“江家墩”也改了姓。主人俩兄弟,没有了生活来源,到黎家学徒,学了一门手艺,做豆腐,由于俩兄弟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得到了师傅真传。
    学期满后,俩兄弟合伙创办江家豆腐铺,在原手艺上发扬光大,制作豆制系列产品,一举成名,在小镇名气越来越大,生意当然越来越红火了。 
    江家做出的豆腐细腻、滑嫩、味道纯正,风味独特,远远地可以闻到豆腐的清香,兄弟俩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待人接物很有分寸,豆腐作坊的美誉传遍十里八街,在街坊邻里中口碑不错。后来俩兄弟在小镇,又买了地,建了新房。
    清晰记得,江家豆腐铺的位置,在小镇街道的中心。是一栋三间砖瓦楼房,也是仿照明清建筑风格,出门就是小街,记忆中走进小街,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狭窄的街面,人们在青石板上颠奔,每天街旁货铺,作坊的老板,无事时,悠闲地躺在睡椅上,半眯着双眼等着骄阳西下。
   江家前有豆腐面铺,后有豆腐作坊,铺面生意特好,每天早上都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豆腐铺离我家很近,只隔一条巷子,与我家相隔不到20米。
   听父辈讲:“俩兄弟中的老大叫江文诚、出生民国11年1922年,一生有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他的第二个儿子与我年龄相仿,并在一个学校、一个班读书,算是最好的小伙伴,因为,这种关系我常常在他家玩耍。”
    老二叫江文星,出生(公元1924年)农历甲子年 (鼠年) 结婚多年一直末生育,记得在他40多岁时,才抱养了一个男孩。
    江家豆腐铺到了1952年,全国解放不久,俩兄弟响应中央政策“公私合营,”联营生产模式,从此,豆腐铺性质变了,属原供销合作联社管理,由供销联社付房屋租金,人员从供销联社中产生,称为职工,有男有女,俩兄弟继续留在豆腐铺,也转为正式职工,负责技术指导,这种联营体制一直维持到1964年,后因豆腐业的扩大,又迁出老房子,供销联社筹资在老街的集贸市场,新建了一栋更大的豆腐铺和豆腐作坊,俩兄弟还是负责技术指导,人们同样还是习惯叫“江家豆腐铺。”
   时间到了1972年,豆腐铺由一家分为两家,这时人们开始改口叫:“豆腐铺第一门市部,豆腐铺第二门市部,”两个门市部还是属于供销联社管理,随着农村形势好转,政策放开,民间豆腐制作,象雨后春笋。俩兄弟也到了退休年纪,不久,两个门市部因经营亏损,1979关门歇业。
    豆腐铺成为小镇历史,留下我们这代人,永远的豆腐香味的回忆。
    儿时记忆,还是“江家豆腐铺和豆腐作坊。”印象中,制作豆腐是件很辛苦的事,记得每天我清晨上学时,江家豆腐铺,就有了灯光,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噼噼啪啪  噼噼啪啪  乒乒乓乓,烧火的声音。
   提前一天,将黄豆泡在清水中,第二天凌晨2——3时,大家就起床了,煮豆浆花,点豆腐,待一系列活干完天也亮了,开始卖豆浆、豆腐、千张……
    一个早晨就可以将豆浆、豆腐、千张就卖得精光。
    豆腐豆浆豆制品的制作,没有什么秘诀,一切是公开的,制作豆制品时,一览无余,都在买豆浆豆腐的人们的视线之内。
    唯有磨黄豆,那时没有机器打磨,是用驴来拉磨黄豆,儿时我对什么都好奇,那是童心所至吧!豆腐作坊是我常去的地方,没事就跑去看,记得在作坊中间摆放了一个十字木架,上面叠放有两块一米见方的圆形磨盘石,盘石上面刻有一条条痕线,上面的磨盘旁边,凿有一个深孔,孔中固定一根长长的木棍,木棍上缠绕着绳子,主要用于栓注驴的头部,驴头上用一块黑皮子遮盖眼睛,驴不需要人指挥,它不停地围着石磨转圈子,磨好的黄豆呈浆糊状,流在磨那石下一口大木盆里,好大的一口木盆。
    记忆中,瘦弱的老驴疲惫地拉着石磨,转着圈子,它实在太老又实在太弱了,走得磕磕绊绊。口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和隆隆的石磨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交响乐曲,在寂静的古镇街巷深处回荡……    
    驴子有通人的灵性,它凭着长年累月拉石磨的经验,主人只要发出声音,它就知道开始转圈子和停,如果活儿快干完了,听到水充洗石磨的声音,就来了精神,步子也快了许多。
    记得,豆腐铺两头老驴,都是用来拉磨的,不拉磨石时,主人将两头驴用绳子拴在他家后面一块宽阔的草坪上,时常,看着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长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鼻孔里不时发出细微的声音,口里白沫子沾满在嘴唇上。
    往往令我感到不解的是,驴在拉磨时,总是用一块黑皮子遮住它一双眼睛,我幼稚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那时认为它肯定不是用于防太阳的,因为在阴暗的屋子里,根本没有阳光带来的刺眼。
    记得有一次放学,走过磨坊,看驴在辛苦的劳动,不禁问江师傅:“为什么?要蒙着驴的眼睛呀?”江师傅用手摸着我的头,微笑地告诉我:“是怕驴子受到干扰,”我当时是相信这个说法的,同意这个解释的正确性。
    随着时间过去,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大家不妨想一想,一头驴在磨房里整天转呀转的,里面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即使有人来,也是驴子所熟悉的主人,偶尔来个像我一般的人,到了磨房看一下也不至于引起驴子的不安。所以说怕它受干扰是说不通的,即使怕受干扰我想更应塞住耳朵,这动物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好像大过视觉的敏感。
   那到底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是照顾驴子的情绪,你想呀驴子整天在那里转圈,一圈又一圈,长年累月得这么转,总路程算下来估计也可以围着赤道转一圈了(只是粗略估计,精确的计算要请相关专家去做),但它眼前却总是一样的风景,会晕眩的,搁谁身上能受的这个转呀。于是人们想到这个办法,干脆让它什么都看不见,眼前一片黑,也不知自己究竟走到哪里去了,这个主意太能体现人的智慧了。
   记得磨好的黄豆浆糊,再用一块白纱布过滤,过滤的豆腐渣子,用来养猪,困难时期人们用它作为主食,豆腐渣被过滤的浆糊放入一口口大铁锅中。
    到了凌晨,豆腐铺在淡黄色15支光灯泡的光亮映照下,雾气弥漫。宽大的灶台上,用砖砌有一个大烟筒,三口特大铁锅一字排开。一口铁锅里盛满了清水,热气从水面上蒸腾。另一铁锅里是豆浆花、洁白的、也冒着热气,最后一只铁锅上加了个锅盖。
    有的职工在拉着锅台下的风箱,有的在往灶膛里撒上一把又一把的粗壳(稻谷所脱落的壳皮)屋里灯光昏暗,职工们在豆腐磨坊里来回走动,影子留在墙壁上,忽大忽小。江师傅站在豆腐铺的中央,指挥大家干活,都是勤快人。
    没多久,豆浆就开始沸腾起来。江师傅手里熟练地操着一只铁瓢,把石膏粉从袋子里舀起来,小心地把石膏粉倒进一只木桶,冲些水进去,再用一只铁瓢,把石膏水舀进锅里,用瓢使劲地搅拌。
  一会儿,锅中冒着热气的豆浆花,滚烫的豆浆花出炉,直接倒入准备好的一口口大瓷缸里。小镇人们有拿着缸子、小盆买豆浆,男女职工按照分工,一人在柜台前卖豆浆,一人坐在桌子旁收钱。
    豆腐的制作也很简单,歇些时候,等豆浆冷却后,将豆浆倒入准备好的纱布中,缠绕后放入一个个正方形木托盆子里,高2公方,长80公方,然后将一块块木托盘子,叠罗汉似的放在木架子上,在用一根长长的木棍子,一端插入木架子中,然后用力向下压去,把豆浆水滤干就可以了,被压制成一板板整齐的豆腐,再用刀在豆腐上,划开一条条直线,呈正方形,豆腐块不大,6厘米见方,每板80块豆腐。
    柜桌上,摆满了豆腐、千张等……在灯光里,光线下,有着奶油一样的光泽,滑腻、晶莹,好看极了。 特别是千张,薄如蝉翼,色白味薄,食之有粉甜莲藕味,而入口后回味黄豆淡香同有粉炒栗子青涩。千张有韧性,在坚挺不拨的密细豆类质色间穿插了回味绵长的粉细粟香。
   记得豆腐是每块一角钱,千张是一角二张。没有钱用豆子换也可以,记得是每斤黄豆
换豆腐五块,千张十张。 
    豆腐铺里生意兴旺,豆腐飘香,职工们常常一边干活,一边聊叙些家常,气氛和谐。
    那小小的豆腐铺,是小镇人们隔三差五就光顾的地方。江家做的豆浆、豆腐、干子和千张,软硬适中,油泡饱满光亮,每天早晨,立刻被顾客抢购一空。
   记忆中那一锅锅翻滚的豆腐花,那熊熊燃烧的灶火,还有那灶火映红豆腐铺的每个人脸上的欢笑
   现在超市买的豆腐又凉又硬,而那时记忆中的豆浆、豆腐……总是热气蒸腾的飘着豆子的香味儿。在寒冷的冬季,喝一缸豆浆,拎一块热豆腐回家,不光好喝更好吃,心里也会觉得很温暖呢。
    每天早晨豆腐铺里总是飘出一股浓浓的豆浆香甜味,在小镇空中飘荡,那是生活的气息,更多带是带给人们无禁的遐思。
    如今,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商店里各种样的豆制品琳琅满目,想吃豆制品,上街买就行了,方便得很。小镇江家豆腐铺早已难觅踪影,被人遗忘了,当然也就难以见到那份豆浆香甜味,那份朴素,更难闻到豆腐铺里飘出来的那浓浓乡味乡情了。
    有些往事就如同蚕茧层层剥离,渐渐呈现似豆腐般柔嫩的部分,心就开始有一点疼痛,然后是淡淡的伤感与心酸。
    风来了,从我的眼前走过,时而迂回舒缓,云去了,如溪流蜿蜒,草绿了,时而迅猛疾驶,树青了,如海浪来潮,来来去去,四季轮回。
    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返,沉思……我是多么想念童年那些记忆的往事啊!面对记忆,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我默默去想或不想,慢慢地写。

                                             
    


文章评论

真心骗你

虽然洋快餐一直冲击着我们的餐桌,白菜豆腐稀饭馒头日常生活我们还是离不开

「美丽的神话」

童年像老树的根深深的扎扎实实的印记在脑海里,也像天空划过的流星,明亮中迅速消散,童年像是调色板,五彩缤纷,童年像船,承栽着天真与快乐。童年像春天的花朵,含苞欲放,生命无穷。童年的记忆值得铭记在心,只因童年像天空飘着的云朵,洁白无瑕,一望无际。[em]e175[/em]

深海

翻阅过去,都是在为自己的将来留下一份最美好的记忆,缅怀的美,蕴含着浓浓的情[em]e160[/em] [em]e160[/em]

牧言&柏

范叔叔 我想知道你文字里的江家豆腐铺旧址在现在哪个地方 我怎么不知道呢

芬芳

欣赏,坐在窗前,一边看朋友佳作,一边看窗外的万千秋色,是最惬意的事,读到文章对江家豆腐铺的描写,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芬芳

看文章对岁月记忆,笔下过去儿时记忆的味浓。在秋日里,在电脑屏幕上,安静地阅读,感受朋友笔下岁月痕迹的再现,我喜欢朋友的文章,现在很少能够看到这类美文了,对那些你转我,我转你的文章不感兴趣,这样真实的文章带给我对生活的眷念。

花开富贵one

感谢那个时代,因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人物、特定的故事,因为特定,所以难忘,哥哥让过去的真实的生活用文字在现,感觉真好。

菜菜

当我们向老年走来,回头望去,身后长长的脚印的远端,总有一些画面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那画面,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幸福、那么的难忘……

菜菜

先祥你好,谢谢你的关心。看到你的文章,就像看到了你,我也就会想起过去我们一起训练,一起摸爬滚打的军人生活。当一切成熟时,我会去洪湖看你的。代我向本玉战友问好。

开心

回忆像一碗热汤,它会温暖你的心;回忆像一只蝴蝶,它会带给你美丽的印象,让你永远忘不掉;回忆像一个朋友,它会让你在最伤心无聊的时候想些美丽、快乐的回忆;回忆像是温馨的木屋,里面有许许多多开心伤心的事,那些事情是一个人一生最“华丽”的拥有;回忆像一条船,承载着成长的风浪伴随着每个人的人生。

开心

空间互访是网络友谊最好的见证。朋友就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祝福!有了芬香的玫,才有蝴蝶的飞舞。有了蔚蓝的海洋,才有鱼儿的畅游。有了无边的夜空,才有群星的灿烂。有了朋友的出现,才有我们的精彩朋友!祝朋友工作生活愉快,开心快乐每一天!

红色的蝴蝶

细细品读,你的文章把人带回那个故乡,那个小镇,热腾腾的豆腐铺,多么纯美!

又一春银杏园林

哈哈.老战友,你的文笔真不错,儿时的豆腐铺记忆犹新啊。特别是你笔下的那驴推磨太维妙维肖了,哈哈....不错,嘉奖一个.....[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