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是传统的文化更是对亲人的感恩
个人日记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过年,脚步匆匆的游子都要回家与亲人团聚。
记忆中,从部队回地方,在他乡工作,每到春节时,我都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家与父母团聚:现在是我在家等着孩子回家与我相聚。
儿童时期,外婆、父母和我们都住在一起,守着四季轮回,享受天伦之乐。
那时过年,父母带着我们姊妹三人给长辈们拜年,记得大年初一大早,我们穿上新衣服,欢欢喜喜给外婆拜年,然后挨家挨户给本家长辈和邻里乡亲拜年,一直到中午。
多少年过去了,时间到了2015年,喜气洋洋的羊年向我们奔来,羊是一种美丽的动物,羊性素喜清洁,羊居于干燥整洁之处,饥餐青草,渴饮清泉,洁身自好,羊的形象是美的。
今年在腊月就立春了,立春后,气温呈逐日上升之势。中午及傍晚更是一片和暖,树、水朗朗然入目,让我想到了初中语文课本,一个叫“春和景明”的词语。每到春天,走在渐渐润泽的天地间,我就会从脑子里将它拿出来一遍遍默念,再贴切不过了。
记得,初一早晨,天空是淡淡的黄色,淡黄色的天空,好像是朝着我微笑,微微的冷风中渗透着一股清香向我飞来,那种感觉似凉爽舒服。
小镇街道上,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只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门前贴着春联,阳台挂着红灯笼,路上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特别是男女青年,儿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亲朋好友拜年和祭祖。
清晰的空气中带来了春天的味道,我一直没有注意到初春的早晨,是这么美丽动人。带着孩子去墓地为外祖父、外婆、父母亲、烧香。我是在外婆身边长大,外公在我还未出生就离开了我们。每一年的初一,父亲就会带着我们弟兄俩去祭祖,这也成了我们家的家风,这一天是必须进行的祭祖活动,借以向列祖列宗汇报一年的收成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祭祖,也是春节中小镇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初一到初三,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晨我准备好了祭祖的香、纸钱、鞭炮,08:00时。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儿子前往墓地,墓地,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在小镇东边,离街道中心不到二公里,起名“花果山”,记忆中在四十年前是一块荒地,后来在政府的要求下,由所在的沙口村负责栽了一片梨树,现在梨树没有了,全部栽植了松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小镇去世的人,多数都葬在这里,人们慢慢地称这块墓地为“花果山”直到今天。
墓碑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横平竖直,间隔不大。我数了数,大概是五十几排,约一千多个,墓碑之间,墓穴之上,树木丛生。
墓碑高低错落,大部分都有两米多高。来到墓地时,人们陆陆续续的来了,在墓地已经有了很多人,人们互相打招呼,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沉浸在欢乐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
碰到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春节愉快……!然后各自在自家祖坟上烧香、烧纸钱、等到纸钱烧完后,就点燃鞭炮,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墓地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墓地,浸透着伤感,悲痛和悼念,是魂摧魄伤之所。然而在这里,展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大相迥异的一幕,人们丝毫感受不到身后世界的不快。被消解掉的,是所有那些臆想的、自我恐吓的情景和情绪,甚至生者对死者的怜悯——今天,从人们的笑脸上,表明他们没有怜悯。在这里我没有看到死亡的可怕,死亡并不总是幽暗、凄清、孤寂,它也可以透射出不一样的色调。这也等于说,死亡并没有原本的,固定的面貌,而取决于每个人的思想意识。
我想,对多数人,他们怀抱一种忐忑隐恍,等待必将降临的死亡,在意识中,总像是晴朗天空中飘来的一片阴霾,今天,我突然发现,死亡原来一点也不可怕,想象中那副狰狞的面容原本只是心造的幻影。以一种坦然超然的心境,过好每一天,不再担心那最后的日子。其实,那天它来了,很好,跟着走就是了,对死亡的无所畏惧,那就是一种境界了。
墓地,隆重而传统的祭拜,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每一次参加祭祖都让我领悟了小镇人们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我在墓碑间随意走动,丝毫没有置身墓地的阴冷凄凉的感觉。祭祖结束,走在小镇的街道上。抬头看见天空灰蒙蒙的,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晶莹剔透的雨丝,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空飘荡着,也像一条条银丝,在空中飘飘悠悠地落下。雨越下越密,形成了雨幕,仿佛给街道上涂了一层晶莹的轻纱。
从墓地回家后,我又去了几位战友家,这也是我多年的习惯了,还没有进他们一个个家门,年糕味、肉汤味、卤菜味、苕果味,就扑面而来。家中热气腾腾,年味洋溢。我们在一起喝酒,是吃得越馋越好、越香,战友们越高兴。
初一,就这样过去了,忙碌了一天,也许是太累了,也许是酒喝高了一些,抹了一把脸就躺到床上睡了。半夜猛然醒来,发现眼脸痒酥酥的,似有毛毛虫在爬行,用手一摸,原来是两行泪在行走。我做梦了,这是过去没有的事,也许是白天在墓地,祭拜所至吧。梦见父母亲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向我们挥手“再见”。
父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过年了。不过,我们几姊妹只要相聚,最多的是谈论外婆父母亲在世时过年的温馨,话题一直扯着对父母的追忆和怀念。似乎觉得父母亲还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还在享受着父母亲的爱抚。
从初一到初十节日里,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经快到春分,雪当然也不会存留,往往还没有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慢长的冬天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很快就到来。
明天,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在经历了绵绵细雨且寒冷的整个冬天之后,又迎来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十五这一天,我所在的江汉平原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此次雨雪过程正值元宵佳节,家乡的人们有望在雪中赏灯、赏烟花和舞龙,不能不说是遗憾了,往年,每到这一天,小镇家家户户门前挂起了五彩缤纷的花灯。而吉祥食品元宵更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元宵,象征着丰收和谐。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吃元宵,民间有一个美丽传说:春秋末年,楚昭王在归家途中发现江中漂浮着一白色圆物,船工捞起后献给他,昭王剖开后见其瓣红如胭脂,香味扑鼻,食之,味道甘美,便问左右大臣此为何物,大臣无人知晓,昭王心中不乐,令人请教孔子。孔子说:“此为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此时正值元古月望,即正月十五,昭王心中大喜,便令人每年这天用面粉仿制此果煮熟食之,似图圆满吉祥。从此,正月十五吃元宵便流传至今,还有很多传说。
在北方是元宵,在我的家乡则是汤圆。这种美味的食物,以糯米为原料,我的外婆和母亲是做汤圆的高手,对做汤圆也略知一二,做前,首先,要用水淘,然后用石磨碾,再用筛子筛这样加工出来的糯米粉还是潮的,经一晒,可保存较长时间,若要吃。用水拌一下,做成即可。
年年有正月。岁岁闹元宵。元宵节是一个点——人们春节休闲狂欢的高潮点。汤圆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食品。不过,每年到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仍对汤圆情有独钟。这个时候汤圆品种最多,花样最全,有不带馅的,有带馅的,应有尽有。人们品尝汤圆的同时,更享受着生活的甜蜜和团圆的温馨。
记得,每年的这天晚上,有舞龙传统民俗表演,小镇街道被人堵得水泄不通,这些人就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天空中烟雾弥漫,五彩缤纷。烟花飞向空中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散开了,周围的人不断欢呼“哇!好漂亮哦!一盏盏“孔明灯”缓缓地向天空上飘去,周围的人都目不转睛的疑似着那盏盏孔明灯,似乎内心都在祈祷:“孔明灯给我照亮前程吧!”
夜深了,街道上的人群才慢慢地散开了。
记忆中,从部队回地方,在他乡工作,每到春节时,我都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家与父母团聚:现在是我在家等着孩子回家与我相聚。
儿童时期,外婆、父母和我们都住在一起,守着四季轮回,享受天伦之乐。
那时过年,父母带着我们姊妹三人给长辈们拜年,记得大年初一大早,我们穿上新衣服,欢欢喜喜给外婆拜年,然后挨家挨户给本家长辈和邻里乡亲拜年,一直到中午。
多少年过去了,时间到了2015年,喜气洋洋的羊年向我们奔来,羊是一种美丽的动物,羊性素喜清洁,羊居于干燥整洁之处,饥餐青草,渴饮清泉,洁身自好,羊的形象是美的。
今年在腊月就立春了,立春后,气温呈逐日上升之势。中午及傍晚更是一片和暖,树、水朗朗然入目,让我想到了初中语文课本,一个叫“春和景明”的词语。每到春天,走在渐渐润泽的天地间,我就会从脑子里将它拿出来一遍遍默念,再贴切不过了。
记得,初一早晨,天空是淡淡的黄色,淡黄色的天空,好像是朝着我微笑,微微的冷风中渗透着一股清香向我飞来,那种感觉似凉爽舒服。
小镇街道上,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只见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门前贴着春联,阳台挂着红灯笼,路上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特别是男女青年,儿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亲朋好友拜年和祭祖。
清晰的空气中带来了春天的味道,我一直没有注意到初春的早晨,是这么美丽动人。带着孩子去墓地为外祖父、外婆、父母亲、烧香。我是在外婆身边长大,外公在我还未出生就离开了我们。每一年的初一,父亲就会带着我们弟兄俩去祭祖,这也成了我们家的家风,这一天是必须进行的祭祖活动,借以向列祖列宗汇报一年的收成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祭祖,也是春节中小镇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初一到初三,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晨我准备好了祭祖的香、纸钱、鞭炮,08:00时。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儿子前往墓地,墓地,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在小镇东边,离街道中心不到二公里,起名“花果山”,记忆中在四十年前是一块荒地,后来在政府的要求下,由所在的沙口村负责栽了一片梨树,现在梨树没有了,全部栽植了松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小镇去世的人,多数都葬在这里,人们慢慢地称这块墓地为“花果山”直到今天。
墓碑参差不齐地排列着,横平竖直,间隔不大。我数了数,大概是五十几排,约一千多个,墓碑之间,墓穴之上,树木丛生。
墓碑高低错落,大部分都有两米多高。来到墓地时,人们陆陆续续的来了,在墓地已经有了很多人,人们互相打招呼,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沉浸在欢乐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
碰到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春节愉快……!然后各自在自家祖坟上烧香、烧纸钱、等到纸钱烧完后,就点燃鞭炮,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墓地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墓地,浸透着伤感,悲痛和悼念,是魂摧魄伤之所。然而在这里,展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大相迥异的一幕,人们丝毫感受不到身后世界的不快。被消解掉的,是所有那些臆想的、自我恐吓的情景和情绪,甚至生者对死者的怜悯——今天,从人们的笑脸上,表明他们没有怜悯。在这里我没有看到死亡的可怕,死亡并不总是幽暗、凄清、孤寂,它也可以透射出不一样的色调。这也等于说,死亡并没有原本的,固定的面貌,而取决于每个人的思想意识。
我想,对多数人,他们怀抱一种忐忑隐恍,等待必将降临的死亡,在意识中,总像是晴朗天空中飘来的一片阴霾,今天,我突然发现,死亡原来一点也不可怕,想象中那副狰狞的面容原本只是心造的幻影。以一种坦然超然的心境,过好每一天,不再担心那最后的日子。其实,那天它来了,很好,跟着走就是了,对死亡的无所畏惧,那就是一种境界了。
墓地,隆重而传统的祭拜,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每一次参加祭祖都让我领悟了小镇人们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我在墓碑间随意走动,丝毫没有置身墓地的阴冷凄凉的感觉。祭祖结束,走在小镇的街道上。抬头看见天空灰蒙蒙的,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晶莹剔透的雨丝,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空飘荡着,也像一条条银丝,在空中飘飘悠悠地落下。雨越下越密,形成了雨幕,仿佛给街道上涂了一层晶莹的轻纱。
从墓地回家后,我又去了几位战友家,这也是我多年的习惯了,还没有进他们一个个家门,年糕味、肉汤味、卤菜味、苕果味,就扑面而来。家中热气腾腾,年味洋溢。我们在一起喝酒,是吃得越馋越好、越香,战友们越高兴。
初一,就这样过去了,忙碌了一天,也许是太累了,也许是酒喝高了一些,抹了一把脸就躺到床上睡了。半夜猛然醒来,发现眼脸痒酥酥的,似有毛毛虫在爬行,用手一摸,原来是两行泪在行走。我做梦了,这是过去没有的事,也许是白天在墓地,祭拜所至吧。梦见父母亲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向我们挥手“再见”。
父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过年了。不过,我们几姊妹只要相聚,最多的是谈论外婆父母亲在世时过年的温馨,话题一直扯着对父母的追忆和怀念。似乎觉得父母亲还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还在享受着父母亲的爱抚。
从初一到初十节日里,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经快到春分,雪当然也不会存留,往往还没有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慢长的冬天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很快就到来。
明天,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在经历了绵绵细雨且寒冷的整个冬天之后,又迎来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十五这一天,我所在的江汉平原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此次雨雪过程正值元宵佳节,家乡的人们有望在雪中赏灯、赏烟花和舞龙,不能不说是遗憾了,往年,每到这一天,小镇家家户户门前挂起了五彩缤纷的花灯。而吉祥食品元宵更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元宵,象征着丰收和谐。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吃元宵,民间有一个美丽传说:春秋末年,楚昭王在归家途中发现江中漂浮着一白色圆物,船工捞起后献给他,昭王剖开后见其瓣红如胭脂,香味扑鼻,食之,味道甘美,便问左右大臣此为何物,大臣无人知晓,昭王心中不乐,令人请教孔子。孔子说:“此为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此时正值元古月望,即正月十五,昭王心中大喜,便令人每年这天用面粉仿制此果煮熟食之,似图圆满吉祥。从此,正月十五吃元宵便流传至今,还有很多传说。
在北方是元宵,在我的家乡则是汤圆。这种美味的食物,以糯米为原料,我的外婆和母亲是做汤圆的高手,对做汤圆也略知一二,做前,首先,要用水淘,然后用石磨碾,再用筛子筛这样加工出来的糯米粉还是潮的,经一晒,可保存较长时间,若要吃。用水拌一下,做成即可。
年年有正月。岁岁闹元宵。元宵节是一个点——人们春节休闲狂欢的高潮点。汤圆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食品。不过,每年到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仍对汤圆情有独钟。这个时候汤圆品种最多,花样最全,有不带馅的,有带馅的,应有尽有。人们品尝汤圆的同时,更享受着生活的甜蜜和团圆的温馨。
记得,每年的这天晚上,有舞龙传统民俗表演,小镇街道被人堵得水泄不通,这些人就像从地底下钻出来似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天空中烟雾弥漫,五彩缤纷。烟花飞向空中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散开了,周围的人不断欢呼“哇!好漂亮哦!一盏盏“孔明灯”缓缓地向天空上飘去,周围的人都目不转睛的疑似着那盏盏孔明灯,似乎内心都在祈祷:“孔明灯给我照亮前程吧!”
夜深了,街道上的人群才慢慢地散开了。
羊儿到,美事到,羊年祝愿我们为追求美好明天而发奋图强,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祝愿我的朋友们。
明天元宵佳节,万家团圆喜气扬;张灯结彩,愿朋友万事如意,合家幸福!祝朋友及家人元宵节快乐!
明天元宵佳节,万家团圆喜气扬;张灯结彩,愿朋友万事如意,合家幸福!祝朋友及家人元宵节快乐!
文章评论
海内存知己
往昔,今朝,未来幸福安康如意!
#@淡雅[em]e327801[/em]静@&
汤圆圆,月圆圆,我的祝福也圆圆:梦圆圆,财圆圆,寿圆圆,情圆圆,福圆圆,运圆圆,家圆圆,人圆圆,愿圆圆--元宵节淡雅祝哥哥吉祥如意万事皆圆圆!!! [em]e7174[/em] [em]e7174[/em]
珍爱一生
人圆月圆事业圆!元宵节快乐!
云集
写的生动详实太感人了!这是心灵的启迪!特别那句梦见父母亲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向我们挥手“再见”。父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过年了。不过,我们几姊妹只要相聚,最多的是谈论外婆父母亲在世时过年的温馨,话题一直扯着对父母的追忆和怀念。似乎觉得父母亲还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还在享受着父母亲的爱抚!等等深刻的话语!催人泪下!为先祥弟的好文笔点赞!为先祥弟高尚品德点赞!
枫叶
[em]e142[/em][em]e142[/em][em]e142[/em][em]e179[/em]
菜菜
过去是那样的美好,热闹;如今也是,好羡慕你我的战友。我从前过春节也是热闹,而如今却快成了孤家寡人,很少与亲戚走动,(有时)只我一人独守空房。我衷心的祝愿战友永远快乐,全家快乐。在元宵节来临之际,祝战友全家团团圆圆,合家欢乐、幸福!
念奴娇[谢绝闲聊】
战友,新年快乐!每次读你的文章给人安静舒服,那份祥和不知不觉就渗透在最能与之共鸣的平凡里。你笔下的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每个人都经历过却呼之不出的代言,总之我是喜欢。
忆江南
以前,总向往过年感觉很热闹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化只人的心灵也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感觉过年跟平常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红玫瑰
祝福元宵佳节圆圆如意!月圆人圆乐团圆![em]e163[/em]
晨羲
每每拜读前辈的文字,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字里行间凝聚的情深意重,让我深深感动,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福成兴
简单的留言,传递着祝福的心声,用心去欣赏、去感受;凝聚的友谊,祝好友羊年大吉发洋财!提前祝好友元宵节快乐!
绿色满天
又是一个元宵节到了,老乡大哥,节日快乐[em]e100[/em]
爱情玫瑰
大年的过去元宵的现在,意味着新的一年的欢喜视频,无人预知它是怎样的洵丽多彩,也无人知晓一年的热闹与孤寂。就好像呱呱落地的婴孩到翁态老钟的老者,这陈替更新让人无不情愫迷离。笑之哭之闹之静之。 元宵团圆安康幸福!
父子兵
从初一到十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相俗,民间的喜庆围绕着不同的方式,尽欢尽乐。战友的文章细腻的记叙了本乡本土的依惜别情是那样生动感人,有如置身其中。明天元旦了,祝战友节日快乐!
雅馨
祥哥你真的好文才,写的生动,详细,总是勾起往事的美好回忆,明天就是元宵节了,祝哥哥全家团圆,合家幸福,节日快乐![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