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消失的村庄

个人日记

       村庄的眷念,来自于记忆,那是生活和生命缠绕在一起的独特情怀。村庄是柔软而温暖的,离村越久,越能串连起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心灵震撼。
                                                              ———题记 
                                  一、 村庄的年味

   
春节期间,下村与战友相聚,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了,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战友们才能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
  今年,选择与战友团聚的地方是潭子河村,一个已经合并了的小村庄,村庄地处偏僻,离小镇10公里。这里有我的俩位战友,一位叫王墩骄,另一位叫肖新仁。
   正月初三,是战友相聚的日子,清晨,站在窗台上,一阵和煦的春风拂来,天还没有大亮,大地静悄悄的。吃过早点,手机屏幕显示,时间是上午09﹕10时,此时,天空灰蒙蒙的,轻轻的春风带着一丝的凉意吹拂着树叶,空气中似乎有一股唯有春节时才有的浓浓香味,香味扑鼻,沁人肺腑……
   出门时,看着穿着时髦的女人们失望地看着天,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可能是怕下雨的原因,不能出门去秀她们一身漂亮的服装。
   我乘坐小车,顺着小镇宽阔的街面向东而行,不到800米处,在一个丁字路口,拐上一个小弯,车就进入农村,村庄, 这个生养农民的地方,从窗口看去,公路两旁的房屋,一改过去的静谧。
   一排排小洋楼,屋檐下,高高挂着大红灯笼,大门一律敞开,家家门前贴有对联,还有燃放鞭炮、烟花留下的痕迹。隔不了两家门前的空地上,就停有一辆小轿车,型号各有不同,车牌上,多数显示以外省车为主,相隔不远就有三五成群,不分老少,大人小孩一律穿着时尚衣服,在门前闲聊着。
    虽说听不到他们说些什么……?可以从他们洋溢的笑脸中,不难看出,他们个个是喜悦的,那是办喜事,遇有高兴事才有的笑脸,那是他们进城务工挣到大钱的喜悦。这也只是一年中,春节期间才能看到的欢乐情景,人,给村庄带来了勃勃生机。
   不到一个小时,小车就到了潭子河村。今天的小村庄和我上次来(去年七月份为小村庄合并)大不一样了,平时门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贴,今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艳艳的春联,看上去十分喜庆。每一副春联都各有千秋:有的写着“天天迎好运,日日送如意”,有的写着“爆竹声中送马年,欢欢喜喜度洋年,总之文字是林林总总,各种各样,但寓意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吉祥。
   这个时候也是农村人最多的时候,在村庄有我熟悉的面孔,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穿上最新、最整洁的衣服,一个个笑容满面,与我打招呼,握手。节日的鞭炮声,在小村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花冲天。我发现人们见面时,都在友好地互相拱手祝贺。
    是啊!一年中,当数春节最热闹了,而农村的春节更是充满了年味,特别是孩子们,爆竹几乎成了他们过年最大的乐趣。大家争着、抢着、闹着放,比谁的响、谁时间长、烟花冲的高、色彩鲜艳、谁胆子大。
   人们把一年的不幸和忧愁都摆在了脑后面,尽情地享受这几天生活中的热闹和快乐,望着欢乐的村庄和旷野的池塘、沟渠、河流,再过半月就是惊蛰,那时一声响雷,大地万物生长,留守老人又开始了忙碌。      
   我先到王墩骄的家,远远就看见战友向我招手,近了,他热情地握着我的手,口里重复着﹕“欢迎……”,和节日问候,人未走进门,先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走到厨房一看,原来锅里“咕嘟、咕嘟”炖着鸡子,好香啊!令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就吃上一口,一会儿,战友妻子又端出一大盆饺子,原来今天还特别准备了水饺啊。
   很快饭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太丰盛了,同村的另一位战友肖新仁听说我到了,也赶到了他家,我们坐在一起喝酒、说笑、聊天时,那遥远的记忆渐渐的清晰起来。大家互相敬酒,诉说着积淀了30多年的肺腑之言,这样的滋味,何其浓烈醇厚啊!他妻子在一旁忙前忙后,我们都沉醉在这种热情四溢的氛围中。
   在交流中,了解到他一家人,过完初九,初十又要进城务工了。他还告诉我:“他的小孩在武汉市区买了商品房,明年不想回村过年”。其实,村里很多家庭和他一样。过完年,也开始陆续地离开家,离开家乡。从他眼中看到有一丝不舍,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家,见证他成长的家乡,这块热土。还有他的亲戚和感情深厚的战友,我真诚的说道:“明年春节一定回家乡,等你回来大家再聚一聚……”
   其实,近年来,一种新现象应运而生,老年人在春节期间到子女家过年。我了解很多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夫妇,每年去哪边过年都令小俩口头疼不已。大过年的把一方老人孤零零留在老家,心里都会很过意不去。让双方父母去儿女家过年,就少了纠结。
   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子女和父母的缘分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目送是一幅画,永远是悬挂在游子记忆的门楣上,即使隔着岁月的风霜雨雪,也清晰如昨,温暖如初。
   子女在外地工作,放假时间短,回家还得走亲访友,与父母团聚很少。老家过年,内容基本雷同,老人换个地方过年,趁机帮子女搭把手,享儿孙绕膝之乐,还可以旅游观光,愉悦身心,所有这些也是造成村庄人会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战友在一起,相聚是欢乐的,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半天时间一晃而过,挥手告别时,是那样的不舍,记得不知是怎么回事,我突然说了一句话:“过一段时间,我还要来小村庄看看”。
    这一次的小村庄之行,给我留下印象太深了,人多、热闹,浓浓的年味飘扬在小村庄每一个角落。  告别战友,离开村庄,回家的路上,我又想到了村庄的命运,人走屋空,此时,天气就像我的心情一样。
   飘起了蒙蒙的细雨,淋淋小雨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好象就进入傍晚一样,阴沉沉的,由于天气的原因,远远看去,感觉一切是那么的空旷静寂。

                              
      二、 秀丽的村庄

    有一种选择叫离开,有一种趋势叫进城。 
    生活是那样的神奇,那些你仿佛已经忘记去做的事情,被抛弃的理想,总会派出信使,在你睡着的时候来敲你的门。 
   为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农村生存和今后发展的新路子,当前,采取合并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最好办法了,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的通知要求,经镇党委认真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行政村合并工作。 
   合并村,它是一个新课题,要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镇委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前期做好了积极准备和精心组织。并成立了专班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确定方案,开展工作,我负责谭子河的合并工作。
    清晰记得,去年的7月20日,是工作组去谭子河村的日子,那天,早上就感受到了大地,骄阳似火,上午,我们一行三人乘坐小车,前往谭子河村,一路上,透过车窗,阳光下的树林、庄稼、河流、空旷的田野……闪烁着金色。
   一眼望去,田间茁壮生长的水稻、芝麻静静地,你就能听到它们“嗞嗞嗞”地正向上生长生长……
   一路上,眼前呈现的一切,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让人兴奋愉悦……出发前,我就联系上了村的党支部书记,书记姓尹叫尹文峰。
   踏上小村庄的土地,脚下便生丝丝柔软。田野有着饱满有了的呼吸,令土地酥软活跃,升腾着生命的律动。印象中,小村庄与20年前大不一样了,(第一次去小村庄1995年)一切都变了,变得更加秀丽,但是少了生机,那就是人,给我的感觉是那样的陌生。
    不一会村的书记来了,看上去才30岁刚出头的,充满了活力,身高1﹕72左右,身体粗壮,一对粗眉下,闪烁着一双眸利的大眼睛。
   他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一直在家中等着,还有另外两名支委,见面后,非常热情,看得出他们对这次合并,充满了期待,它关心到小村庄命运的转变。
   在书记和俩名支委带领下,我们走遍了全村,感觉小村庄如一个温顺的婴孩,在洪湖岸边堤坝的庇护下,安静地睡了醒、醒了睡,繁衍生息。难得还有几只野鸭子在水面上凫水,勤劳的留守妇女在河边浣洗衣衫,调皮的孩童摸鱼捉虾。
   远远看去一栋栋楼房,在柳树下,时隐时现,很多房子大门紧闭,有的已经破旧甚至坍塌,见证了它的沧桑。
   在走访中了解到,小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多数人姓尹,2组农户全部姓尹,共有79户,432多人,全村沿“汉沙河”南大堤呈一字形建造而居,秀丽的小村庄,在绿荫树下,组成一个清朗碧绿水乡世界。 
   村庄是一本书,每个村庄大都有标志性的事物,让这个村庄区别于其他村庄,这种标志性的事物,是村庄这本书的封面。
   小村庄,地处小镇最南端,东与东湖村相邻,南紧挨洪湖大湖,被一条弯曲的大堤像长龙一样围着,单独的水系,单独的院子,每当雨季时,最怕长江、湖泊涨水,防洪需要物资、器材,关键是人的组织,青壮年外出打工了,留下的老人只能上堤参加防守大堤的任务。一群弓背的老人艰难在堤上巡查,让人总是一阵阵心酸,在它西边与洪狮相连,北与梁岭村相隔一条长长的“汉沙河”。河水长年流淌,养育沿岸的儿女。
   远湖近水,令人神往。
   放眼四处望去,你便会发现碧如盘的荷叶、荷花掺杂着点点红光,团团露珠,成片成排的几十亩、几百亩的出现。在烟波水中流荡,那树、那近水、那望不到的湖岸……呈现出一个绿色的世界。
   人,当然是村庄这本书的的主角。
   通过走访,近一步了解:潭子河村,主要经济来源靠打工,留在家中人员,都是60岁以上老人,在家从事他们单一养殖河蟹及大湖围栏,丰收依赖老天爷的照顾,过去是五年三收,常常被无情的洪水吞噬,很难走上富裕道路,所以村的年青人、中年人匆匆外出务工,他们丢下老人,丢下孩子,不顾一切地“飞”了出去。
   家中留下的是“613899部队”如今只剩下老弱病残,一个个空巢房子,人走屋空,多年来,他们总结的是:“大湖可以养活毎一个儿女,但不能发财”。老人们总是不断的告诉子女们:“回长河村,那是他们的故乡,”长久以来,那是他们的冥思苦想的地方,因为,那才是他们的家啊!有一部分人家在外挣钱纷纷在故乡建了新家,随着时间还会增加。
   站在小村庄土地上,村里人太少了。感觉每个角落,都能聆听到自己最柔软的心跳。那孤零零的房子、院子,曾经都是农民永远最柔软温暖的栖居,那便是家,现在成了“空巢”。
   眼前的一切,感染着我,让我能很快融于村庄,仿佛我从小就生长在这里,幻觉中,一张久远的画面,孩子静坐灶台前,与父母一起烧火做饭,燃烧的火焰穿过灶膛,腾起袅袅炊烟,烧出喷香饭菜,餐桌上没有太多交流,只是轻轻的咀嚼,便让人心生踏实。
    这是多年的儿时感觉,一时触景生情吧,小村庄的空巢带给我是更多的是
惆怅        
    随着城市向农村的开放,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常年都在外打工,到了春节才能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过完年,不到正有十五,村庄的农民,特别是50岁以下的男女,或上学、或打工,以各种方式,告别乡村,走向城市,成为城镇化的一只蚂蚁。走时,他们像树上的小鸟,突然受到惊吓一样,扑啦啦地飞走一空,留下老人和小孩,小村庄又恢复了它的静谧。
   从农村走向了城镇,留下了“空心村”,有的地方还干脆说成是“空壳村”。“一个人的村庄”,不是诗人的浪漫想象,而是农村现实的真实写照。
   “每一个农民的村庄都在沦陷”。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离开乡村的游子写下了“故乡沦陷”的文字。他们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地方发问——为什么我们曾经“热爰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回去或回不去的地方?
                                 
三、村庄带来的思索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无数个自然村里,小村庄不过是卧于万花丛中的一粒微尘。
   而我,因为曾经在农村工作,参加田间烈日里辛劳,切身体会了这片土地上,农民的平凡生活,而且至今仍和那里的人们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把小村庄当作我观察农村兴衰与人生沉浮的窗口,并相信透过它悄悄然的消长以及时而浮起的喧哗,让人们有机会理解这个时代以及深藏其中的土生土长的力量。
   记得,1995年冬天,我到过这个村庄,在我的记忆中,至今历历在目,它是热闹的。冬天,是一年最清闲的日子。那天,我清晰记得是参加战友肖新仁小孩的生日宴。天空,是雨后天晴,太阳出来以后,村里的男女老幼出来晒太阳。午饭后走出家门,三五成群地在一块聊天。
   女人们手里不闲,有的衲鞋底,有的织毛衣,边唧唧喳喳的聊天,手里的活计也不停,女人的话题无非是谁做的针线活精致,谁织的毛衣图案好看,花样新奇,有时候也说一说谁添了件新衣服。
   男人们带着孩子,聚在一起说说东家长,西家短,侃侃一年的收成,说说各家的变化,说一说谁家的小子有了媳妇,谁家的姑娘有了婆家。要不就说说如何过年,办什么年货。
   最清静的就是那些老人,找个暖和的草垛旁边,或者靠墙一坐,三三两两的在一起,眯上眼睛,有一搭没一搭地扯上两句,炫耀一下自己的过去,憧憬一下未来。
   最高兴的是那些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或者围着大人听大人拉家常,或者让大人讲故事给他们听。
   时间如流水,四季轮回。
   多年来,潭子河村党员干部,不等不靠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发杨艰苦奋斗,兴修了水泥路、架上高压电、网线,水产养殖面积722亩,大湖围栏达1000亩,农田面积 230亩,是一个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村。       
   村庄, 虽说偏僻,门前是一条新修的 笔直水泥道路,群众集了一部分资金,还是借助了村村通项目。房前成行的杨树,随风莎莎作响,水泥搓的墙壁,正面贴有北色的瓷砖,这就是潭子河村。
   按照准备的方案,我们对在家的农民进行了走访,首先,宣传合并的精神、政策、方法。二是帮助提高认识。同时,采取了问卷调查,最后又与村支书、村主任、老党员、老干部进行交谈,全面地掌握了一手资料,归纳为:
   潭子河村党员干部态度是积极的,能够围绕工作组意见,配合做合并工作,村民受党员干部影响,态度是鲜明的,坚决拥护,坚决支持,同意合并,调查问卷了60户,只有一户反对合并。
   合村并组后能减人、减事、减少开支、减少负担,集中力量为落后村办实事,这是好事,从老人们那沧桑的满脸皱折中,是真诚的,不难看出,村民们表示非常理解并同意。也反映了党员干部觉悟,群众素质。
   宣传合并,不是搬迁,更不是土地、资源重新分配,认为是单独的水系,单独家园,与任何村没有生活、生产直接联系。   
   走访中,对这个村有了更深的了解。早在一九七四年,国家为保卫大武汉、江江平原,开挖洪排河,河道穿村而过,潭子河村儿女们当年他们响应号召,牺牲局部利益,离开家乡,迁移来到这里,那时,要走的农户是那么的不舍,热土难离呀!在农民的眼里,他们的黄泥小土屋是冬暖夏凉的,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及自家的穷窝,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几乎是他们所信奉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可是尽管如此,政府还是想方设法把他们迁移出来,并采取了抓阄的办法,抓到阄的农户,舍弃了他们的“财富”和冬暖夏凉的房屋,流着眼泪离开并不富裕,但是温馨的家园。
   随着时间流失,40年过去了。潭子河村的老人去世后,骨灰都送回了故土,到目前为此,潭子河村没有一处坟墓。
   在我与原党支部书记尹文学老人交谈时,老人告诉我:“他是解放那年
公元1949年己丑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中华民国38年出生”,和共和国同年,今年65岁了。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岁月催人啊,那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还是在黑发中清晰可见。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在交谈中,我了解老人是最早离开故土,来到小村庄人员之一,老人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感情,刚来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人们用肩挑、锹挖,筑起了一条命堤。
    小村见证了他的成长,入党,担任小村书记,早期他还是一名光荣的村赤脚医生,行医快40年了,默默地在小村庄为那些留守老人、儿童看病服务。
   老人四个孩子,都离开了小村,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现在,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经大学毕业,最小的女儿还在读大学。三个孩子都成为了医生,一个儿子在武汉市,还有一个儿子和女儿在小镇,儿女多次让老人离开这里,去城市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老人舍不得这块土地,这里的老人和小孩,和建立深厚的感情,其实,这里的人们更离不开老人为他们看病治疗,老人希望政府重视这个村的发展,对合并是支持的。
                                    
四、日渐老去的村庄
 
   写这篇“逐渐消失的村庄”我并没有什么目的,我唯一能做与想做的只是天真地告诉大家﹕一个个村庄是人类共同的生命,在它寂寞时,需要对它进行关注、帮助梳理,还原他们的生活面貌。如果坚持“凡是没有看见的就都让它消失不存在”那又有什么办法。我只希望有幸看到这篇拙作的能够用心去听、看——关注一个个村庄的命运。
   今天,城市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城镇化”,这是一种大势所趋。偌大国家,超过半数的人城镇化了,这是必然的一个结果,不由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农民在城市里干活,尽管不是具有城市市民待遇的“城里人”,但他们终归是离开了乡村。那么多人离开了,乡村哪有不“空”的道理?  
   我明白“农民进城脱贫”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留在农村,特别是那些边远的自然村,更是很难脱贫,基础设施差,离开家乡是无奈的选择,其实也是文明的选择。  
   青年人,告别亲人,离开了村庄,这其实是必然的选择。如果都离开了村庄,他们的下一代更无可能再回到村庄了;等到年迈的父母辞世,一个个“家”对他们来说,“村庄和家庭”就再也没有多少关系了。 
   春分、清明、谷雨,每一个节气都预示着润泽和温暖,都带来大地和雨水的恩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清明节的时候,我就想,这“断魂”之人,首先要属那些远离了故土而客居他乡的儿女子孙。
   今年清明期间,天气像过山车一样,四月一日,上,还是艳阳天,霞光万里,春风习习,到了下午就发生了变化,天空灰蒙蒙的,到了晚上,开始刮风。第二天早晨天空就飘起了沥沥细雨,干旱饥渴了一冬的大地在急切地等待着生命的源泉,可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雨是越下越大,雨,一直下个不停,给祭祖的人们出行带来了麻烦。
  河流,一条条沟渠,鱼塘装满了雨水。雨水不光是带来出行不方便,也给人间带来了灾难,为了解雨情,我又一次来到潭子河,这个小村庄,也是兑现一句承诺,现在住在村子里的人没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他们在不同的城市安家落户,他们的孩子在城里上学,只有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才回来团聚。
   村子里住着的老年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种着自己的几亩地。解决自己的生活。他们耕耘着这片土地从未荒芜过,现在,很快进入春耕生产了,村庄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变得冷冷清清。站在堤岸上,雨水造成鱼塘、田野是一片白水茫茫,天地一色,村里老人望着眼前的灾情,期待着洪水退去,但又是那么的无奈。
   我在想一个问题:到了这些老人不能种地的时候,他们会去不同的城市去和他们的孩子团聚,如果老人一个个离去了,遇有天灾,还有人关心吗?这个村庄还能存在吗?  
   往昔的热闹和欢笑似乎只存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也许他们已忘记了往日的欢笑声,也许以后永远也不会再有了!
    几年、十年、二十年以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个村庄真会慢慢消失吗?
    这个村的现象可以代表我镇其他村的实际现状。
    在我离开村庄,站在村口,望着远方,未能言说的惆怅蔓延心间,为眼前的水灾,为那远去的年轻人,为曾经热热闹闹阳光下的村子,这个慢慢消失的村庄,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它让我只能感慨万分。
   事实上,不仅仅是乡村会有“空壳化”的变化,城市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吗?应该看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它转变得更自然一些,更妥帖一些,努力避免各种负面影响。特别是,要对那些一时难以“转身”的老人们,要多加关怀。至少我们应该有办法有措施,避免出现“留守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这样的情形。  
   一个人的村庄,抑或一群人的城镇。发展,变革,需要我们尊重现实,更需要我们尊重规律。往前走吧,沿着前进的路,不同的鲜花,终归是要次第开放的。  
   希望从它的盛衰中,去关注成千上万正在消失或已经消亡村落的命运,回归轨迹,因为,总还有一条游子通向村庄的路。
                                                                                                                    
                   ——心愿

   我的心愿,愿这个小村庄和千万个村庄永远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万物生长,也愿我的这点思考,能够为进入空间朋友呈现真实的农村,了解村庄,打开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文章评论

红色的蝴蝶

小村庄,永远是一个人记忆深处最美的一道风景!

福成兴

真诚的朋友是人生路上的知音,是心灵的共鸣,岁月中的点滴,更是闪光的记忆,无论天涯海角,我的祝福永远伴随你,愿你永远开心快乐!

风吹发丝

记忆,尚远且近。有一种选择叫离开,有一种趋势叫进城。时代在进步,村庄在发展,必然的结果,欣赏[em]e179[/em]

云集

远去的村庄,难以忘怀的记忆,永远是心中的一颗明珠!愿这个小村庄和千万个村庄永远阳光明媚 !精典!![em]e179[/em]

平平淡淡

◆┄┄◆┿不管路途多远,┿┄┄总有祝福相伴;★不管时光流转,┿┄┄总有真诚相伴;★不管问候迟晚,┿┄┄总有开心相伴;★不管时间多忙,┿┄┄祝福依然留在空间!

忆江南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钱的人都住进城里享受新的生活,没钱的人为了生活而不断奔波。不管怎样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源。因为我是农村人。

#@淡雅[em]e327801[/em]静@&

友午好!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带来我真挚的祝福, 有一种回忆,很美,记忆里深藏;有一种思念,很淡,心田中温馨;有一种问候,很轻,笑靥里流出;有一种祝福,很浓,岁月中相随……祝友幸福快乐!

爱情玫瑰

村庄繁荣与落寞,就好像昔日成长的自己,因为它的魅力所以塑造了我们,因为它的孤独所以成就责任,因为它的逝去所以空落了心灵。 日以继夜的变化,虽不能扭转时光,却能永存美好,却能是心中一份宝贵精神文化,陶冶着自己羡慕了城镇孤独老人。

花开富贵one

时代的变迁,让曾经的村庄在眼前逐渐消失,往昔的热闹与欢笑也变成了回忆。随着时间,观念的转变,快节奏生活终究会取代慢节奏生活,只因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一点再好一点。妹妹我一如既往的祝哥哥全家幸福,安康!

心向阳<拒聊>

看了友兄这篇日记的文字,好佩服你的文才功底[em]e179[/em][em]e179[/em][em]e179[/em]愿你笔下的这村庄因你们正确的决策,都早点过上小康日子吧[em]e100[/em][em]e160[/em][em]e166[/em][em]e176[/em][em]e175[/em][em]e181[/em]

枫叶

文人,作家[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