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在天津杨村上空的嘹亮歌声
个人日记
今天,又是一个建军节!八十八周年纪念日,回首,军旗下的青春痕迹,象一首嘹亮的军歌,早已随风远去。军营岁月,军人记忆,随着四季轮回,早已物是人非,我多想再一次走进军营,去唱响军歌,让歌声飘荡在营房的角角落落,找回那纯洁难忘的军旅生活……
———题记
一、党的召唤
在京汉铁路上,一列军车飞快地向北奔驰。列车满载着刚入伍的新兵,满载着欢笑和歌声。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
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
“我是一个兵”这首歌,在我的童年,记得从戴上红领巾的时候,就已经会哼哼了,那时腰里别着个木头手枪时,就开始学会了。可是今天新兵们,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兴奋。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今天再唱,心情不同了,歌词好像格外亲切。不是吗?车厢里的哪一个“我”是一个兵哩!而这正是多年来的向往,重复过多少次的梦啊,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是啊!“我是一个兵”了!这词儿,就象特意为我们写的。唱啊!、唱呵!歌声把列车行进时发出的巨大响声都盖住了……
这是一群刚刚离开父母,穿着没有领章的绿色棉袄,戴着没有帽徽的棉军帽,披挂着沉甸甸的挎包,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告别家乡来到几千里之外的铁血军营,将开始新的生活。
部队驻扎在哪里,具体位置,接兵首长早已告诉我们在天津的杨村,啊!向往的地方,圆梦的军营,我来了。
那时,“帽檐上的一颗红星,衣领上的两个红领章”是所有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和追求。在歌声中,感慨中,唤起我无限的乡恋,让我从现实回到了离家时的画面。17岁的我,这个年龄,有人说是欠债的年龄,也有人说这是叫人提心吊胆的年龄,无论怎么说,十七岁的欢乐与愁苦是有意思的。今天,看来更是有记忆的年龄。记得,刚出校门不久,推算起来,那是七十年代未的冬天,我被原洪湖县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马上就要离开父母亲,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房子,有很多的不舍。
离开家乡, 初春,走的那天,只是依稀记得是下午,人声鼎沸,送兵的锣鼓和鞭炮声震耳欲聋,父母亲不停叮咛,从小镇走出来,五十几个新兵,在告别父老乡亲后,由一名当地武装部副部长负责,还有三位接兵首长。随着汽车轮子的滚动,一同乘坐一辆客车前往县城。
我竭力地从车窗内探出头,可湿漉漉的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这才相信是真的离开父母了, 毕竟是少年不知愁的年纪,随着天空露出好看的淡红胭脂色,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开始向后“哗哗”地退去,2个小时后,就到了县城党校新兵接待处。
当天在黑如墨汁的深夜,在县城长江岸边的一个码头上,登上客轮,向武汉驶去,岸上一盏盏温暖的灯火瞬间淹没在黑色里,经过半夜行驶,清晨,就到了武汉江岸码头。然后又转乘一列军闷罐子车,前往部队。
清晰的记得,随着列车轮子的转动,家乡在记忆中开始远去,思维又回到现实,车厢里的新兵,人人都在轻声地和着,歌词更加唤起了我对部队的幸福生活和自豪的感情。虽然枪还没有挎上,军装也不一定合身,但新兵们仍然非常得意地随着曲调的节奏,左右摇晃着身子。
歌声回荡:真是乐死人,真——是乐死人!
是呵,参了军,怎能不乐呢!全列车的新兵,哪一个从前没有历经过“真是急死人”的考验?参军,即是义务,更是光荣。如今当上了解放军,坐上了火车,又正往前边开着,多年的夙愿实现了,不乐才怪哩!……车厢的掌声、笑声、列车行进的咣当声混成一片。
列车由南向北,经河南,过黄河,再向北,进入丘陵地带,一道道山涧水瀑从林间闪烁而过,精灵般的云雀沿着山梁呼啸着直上云霄,初春的太阳摇晃着升起,懒懒地挥动着无形的画笔,似要把起伏的群山点染成色彩斑斓的油画,这幅大画就随着山道蜿蜒的变化而变化着,让人心旌摇曳。
我不时地趴着车窗出神地看着,嘴角挂着甜甜的傻傻的笑,第二天,向北,越向北。便见窗外有道纺线般的雪絮儿划下来,先是一团一团地在风中旋转,渐渐地有了铺天盖地的气势,很快就在旷野结起一层半透明的雪壳。及至到达终点,已是满世界银色。
早晨到达目的地,天津武清县杨村镇部队驻地,记得,那天,在车站新兵我的老乡几百号人,乱哄哄地散布在铁路两侧,像是萎缩在旱地里的绿皮萝卜,鹅毛大雪飘得尽情潇洒,风却刮得嘶嘶啦啦极刺耳。
无边无垠的大平原上,只见雪飘,不见草动。
一群南方来的 新兵们,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一个个缩着脖子,有靠在墙角背风处的,有将背包放在雪地上,一屁股坐下去。记得接兵首长朝我们喊:“都起来都起来,活动活动,别阴死阳活地蔫着,防着冻出了毛病。”
新兵们纷纷起立,开始活动,有跑的、有跳的、有扭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都有。不久,团里的首长来了,是接兵干部告诉我们的,在团首长的指挥下,我们徒步向营区走去。
二、新兵连生活
来到部队,一切都新鲜。我在家时就喜欢军装,这里是军装的天下,穿上了不说,还想穿个美样儿,新军装发下来,还没试一试,只是一抖,就会发现“多肥的裤子,能伸进三条腿!”我根本不在乎,就嘻嘻哈哈地穿上在屋里开始溜达。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在新兵连的生活,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记得那年,北方的杨村,初春特别寒冷,雪花过后是冰冻,寒气逼人。
在寒冷中,拉开了我们艰苦的新兵连训练生活。训练教官是我的接兵班长,他是河北肥乡县人,叫王连富,中等身材,1976年入伍,对我们要求特别的严,首先,进行的是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动作要求高、严。它是对每个新战士纪律严谨最基本素质要求,魔鬼般的训练让我们叫苦不迭。向右看齐,小碎步调整,好,不在一条线上,全排靠墙根。哗啦啦十几人如壁虎贴在院墙上,收腹挺胸三点贴墙30分钟内,一动不动,折腾了一天,晚上上床,觉得腿不是自己的了。
坚持,咬着牙根儿坚持。
正步走,分解动作,一抬腿,不在一条线上,全班保持这个动作10分钟,就这个动作练三天。叠被子,要像豆腐块一样,还不行,早晚抽时间练习。基础射击训练,半自动步枪打靶,姿势有:卧姿100米、跪姿150米、站姿200米,三点一线,屏住呼吸,击发,气息不稳,累了,趴在地上,还得继续练习。
一个科目接着一个科目,新兵脸晒黑了,身板壮实了,目光坚定了,举起枪来手不抖有模有样,实弹射击多数新兵都能在50环以上,取得的是优秀成绩。最有趣的莫过于练口令喊嗓子,每天早晨全班12人,一长溜站在杨柳树下,对着公路啊呵地亮开嗓子,为了什么,就是要把一二三四喊得更响亮,把军歌唱得更嘹亮,练的是精气神!啊呵……
每天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起床,暮色中,晨光里,开始新的一天,一天的作息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在统一的军号声中,像机器人一样转动。特别是晚上,21:30时军号一响,整个营房就熄灯了,怨谁?熄灯号?也是,刚开始根本不情愿与它步调一致,那时,我就想,“干嘛按这个点熄灯?延长一点多好啊!”
再就是想家,这是新兵们的“常见病”也就是通病,虽说不是张嘴大哭,但心里格外的难受,表现在情绪低落,干什么都没劲,每逢这时,连干部便忙开了,还有我们的班长,他们不急、不恼,以周到、亲切、心平气和为“武器”来做好新兵的思想工作,这样连队笑声和歌声就多了。
新兵们变了,十七、十八岁的我们都在变,紧张的训练生活,铁的纪律改变了我们,懒的,变勤了,在家洗衣服都是靠父母,现在亲自动手了,内务流动红旗成了每个班的争夺目标,当然,我们仍是爱说、爱笑、爱唱,严肃活泼的生活缩短了,一个个小伙子到一名军人之间的距离,轻松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心得,给家里写信,也读读书,再就是,上军人服务社买一点自己喜欢吃的零食。
每天三顿饭,单调重复。八人一桌,永远都是炒萝卜丝、土豆片和大白菜,不好吃,继续吃,带劲地吃。训练状态不好,那就紧急集合,急促的哨声让每个新兵的意志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太阳被喊出来了,啊呵,公路两旁的树叶被喊出来了。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到了星期天,全连上阵,以班为单位包饺子,那是我头一次学包饺子,班长耐心地教我们怎样包饺子,像队列训练一样,告诉我们:“其要领,第一步、第二步……”包的饺子送到炊事班,刚一下锅饺子就烂了,但饺子好吃,我们非常的开心,那是一群男子汉的“杰作。”
“这里充满阳光……是最美的课堂……经历了,永远不会忘怀……。”
大地返绿,开始脱掉臃肿的冬装,新兵连的训练生活让新兵们褪去娇嫩,脸庞被风雪皴得焦黑裂皮里泛红,两只眼睛灵动闪亮飞鸟闪过不眨动,小腰板挺得直直的背着背包跑五公里仍然有力量,一双生冻疮肿得像菜包子的小手照样举枪中靶心。
三、军歌嘹亮
———题记
一、党的召唤
在京汉铁路上,一列军车飞快地向北奔驰。列车满载着刚入伍的新兵,满载着欢笑和歌声。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
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
“我是一个兵”这首歌,在我的童年,记得从戴上红领巾的时候,就已经会哼哼了,那时腰里别着个木头手枪时,就开始学会了。可是今天新兵们,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兴奋。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今天再唱,心情不同了,歌词好像格外亲切。不是吗?车厢里的哪一个“我”是一个兵哩!而这正是多年来的向往,重复过多少次的梦啊,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是啊!“我是一个兵”了!这词儿,就象特意为我们写的。唱啊!、唱呵!歌声把列车行进时发出的巨大响声都盖住了……
这是一群刚刚离开父母,穿着没有领章的绿色棉袄,戴着没有帽徽的棉军帽,披挂着沉甸甸的挎包,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告别家乡来到几千里之外的铁血军营,将开始新的生活。
部队驻扎在哪里,具体位置,接兵首长早已告诉我们在天津的杨村,啊!向往的地方,圆梦的军营,我来了。
那时,“帽檐上的一颗红星,衣领上的两个红领章”是所有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和追求。在歌声中,感慨中,唤起我无限的乡恋,让我从现实回到了离家时的画面。17岁的我,这个年龄,有人说是欠债的年龄,也有人说这是叫人提心吊胆的年龄,无论怎么说,十七岁的欢乐与愁苦是有意思的。今天,看来更是有记忆的年龄。记得,刚出校门不久,推算起来,那是七十年代未的冬天,我被原洪湖县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马上就要离开父母亲,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房子,有很多的不舍。
离开家乡, 初春,走的那天,只是依稀记得是下午,人声鼎沸,送兵的锣鼓和鞭炮声震耳欲聋,父母亲不停叮咛,从小镇走出来,五十几个新兵,在告别父老乡亲后,由一名当地武装部副部长负责,还有三位接兵首长。随着汽车轮子的滚动,一同乘坐一辆客车前往县城。
我竭力地从车窗内探出头,可湿漉漉的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这才相信是真的离开父母了, 毕竟是少年不知愁的年纪,随着天空露出好看的淡红胭脂色,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开始向后“哗哗”地退去,2个小时后,就到了县城党校新兵接待处。
当天在黑如墨汁的深夜,在县城长江岸边的一个码头上,登上客轮,向武汉驶去,岸上一盏盏温暖的灯火瞬间淹没在黑色里,经过半夜行驶,清晨,就到了武汉江岸码头。然后又转乘一列军闷罐子车,前往部队。
清晰的记得,随着列车轮子的转动,家乡在记忆中开始远去,思维又回到现实,车厢里的新兵,人人都在轻声地和着,歌词更加唤起了我对部队的幸福生活和自豪的感情。虽然枪还没有挎上,军装也不一定合身,但新兵们仍然非常得意地随着曲调的节奏,左右摇晃着身子。
歌声回荡:真是乐死人,真——是乐死人!
是呵,参了军,怎能不乐呢!全列车的新兵,哪一个从前没有历经过“真是急死人”的考验?参军,即是义务,更是光荣。如今当上了解放军,坐上了火车,又正往前边开着,多年的夙愿实现了,不乐才怪哩!……车厢的掌声、笑声、列车行进的咣当声混成一片。
列车由南向北,经河南,过黄河,再向北,进入丘陵地带,一道道山涧水瀑从林间闪烁而过,精灵般的云雀沿着山梁呼啸着直上云霄,初春的太阳摇晃着升起,懒懒地挥动着无形的画笔,似要把起伏的群山点染成色彩斑斓的油画,这幅大画就随着山道蜿蜒的变化而变化着,让人心旌摇曳。
我不时地趴着车窗出神地看着,嘴角挂着甜甜的傻傻的笑,第二天,向北,越向北。便见窗外有道纺线般的雪絮儿划下来,先是一团一团地在风中旋转,渐渐地有了铺天盖地的气势,很快就在旷野结起一层半透明的雪壳。及至到达终点,已是满世界银色。
早晨到达目的地,天津武清县杨村镇部队驻地,记得,那天,在车站新兵我的老乡几百号人,乱哄哄地散布在铁路两侧,像是萎缩在旱地里的绿皮萝卜,鹅毛大雪飘得尽情潇洒,风却刮得嘶嘶啦啦极刺耳。
无边无垠的大平原上,只见雪飘,不见草动。
一群南方来的 新兵们,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一个个缩着脖子,有靠在墙角背风处的,有将背包放在雪地上,一屁股坐下去。记得接兵首长朝我们喊:“都起来都起来,活动活动,别阴死阳活地蔫着,防着冻出了毛病。”
新兵们纷纷起立,开始活动,有跑的、有跳的、有扭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都有。不久,团里的首长来了,是接兵干部告诉我们的,在团首长的指挥下,我们徒步向营区走去。
二、新兵连生活
来到部队,一切都新鲜。我在家时就喜欢军装,这里是军装的天下,穿上了不说,还想穿个美样儿,新军装发下来,还没试一试,只是一抖,就会发现“多肥的裤子,能伸进三条腿!”我根本不在乎,就嘻嘻哈哈地穿上在屋里开始溜达。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在新兵连的生活,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记得那年,北方的杨村,初春特别寒冷,雪花过后是冰冻,寒气逼人。
在寒冷中,拉开了我们艰苦的新兵连训练生活。训练教官是我的接兵班长,他是河北肥乡县人,叫王连富,中等身材,1976年入伍,对我们要求特别的严,首先,进行的是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动作要求高、严。它是对每个新战士纪律严谨最基本素质要求,魔鬼般的训练让我们叫苦不迭。向右看齐,小碎步调整,好,不在一条线上,全排靠墙根。哗啦啦十几人如壁虎贴在院墙上,收腹挺胸三点贴墙30分钟内,一动不动,折腾了一天,晚上上床,觉得腿不是自己的了。
坚持,咬着牙根儿坚持。
正步走,分解动作,一抬腿,不在一条线上,全班保持这个动作10分钟,就这个动作练三天。叠被子,要像豆腐块一样,还不行,早晚抽时间练习。基础射击训练,半自动步枪打靶,姿势有:卧姿100米、跪姿150米、站姿200米,三点一线,屏住呼吸,击发,气息不稳,累了,趴在地上,还得继续练习。
一个科目接着一个科目,新兵脸晒黑了,身板壮实了,目光坚定了,举起枪来手不抖有模有样,实弹射击多数新兵都能在50环以上,取得的是优秀成绩。最有趣的莫过于练口令喊嗓子,每天早晨全班12人,一长溜站在杨柳树下,对着公路啊呵地亮开嗓子,为了什么,就是要把一二三四喊得更响亮,把军歌唱得更嘹亮,练的是精气神!啊呵……
每天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起床,暮色中,晨光里,开始新的一天,一天的作息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在统一的军号声中,像机器人一样转动。特别是晚上,21:30时军号一响,整个营房就熄灯了,怨谁?熄灯号?也是,刚开始根本不情愿与它步调一致,那时,我就想,“干嘛按这个点熄灯?延长一点多好啊!”
再就是想家,这是新兵们的“常见病”也就是通病,虽说不是张嘴大哭,但心里格外的难受,表现在情绪低落,干什么都没劲,每逢这时,连干部便忙开了,还有我们的班长,他们不急、不恼,以周到、亲切、心平气和为“武器”来做好新兵的思想工作,这样连队笑声和歌声就多了。
新兵们变了,十七、十八岁的我们都在变,紧张的训练生活,铁的纪律改变了我们,懒的,变勤了,在家洗衣服都是靠父母,现在亲自动手了,内务流动红旗成了每个班的争夺目标,当然,我们仍是爱说、爱笑、爱唱,严肃活泼的生活缩短了,一个个小伙子到一名军人之间的距离,轻松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心得,给家里写信,也读读书,再就是,上军人服务社买一点自己喜欢吃的零食。
每天三顿饭,单调重复。八人一桌,永远都是炒萝卜丝、土豆片和大白菜,不好吃,继续吃,带劲地吃。训练状态不好,那就紧急集合,急促的哨声让每个新兵的意志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太阳被喊出来了,啊呵,公路两旁的树叶被喊出来了。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到了星期天,全连上阵,以班为单位包饺子,那是我头一次学包饺子,班长耐心地教我们怎样包饺子,像队列训练一样,告诉我们:“其要领,第一步、第二步……”包的饺子送到炊事班,刚一下锅饺子就烂了,但饺子好吃,我们非常的开心,那是一群男子汉的“杰作。”
“这里充满阳光……是最美的课堂……经历了,永远不会忘怀……。”
大地返绿,开始脱掉臃肿的冬装,新兵连的训练生活让新兵们褪去娇嫩,脸庞被风雪皴得焦黑裂皮里泛红,两只眼睛灵动闪亮飞鸟闪过不眨动,小腰板挺得直直的背着背包跑五公里仍然有力量,一双生冻疮肿得像菜包子的小手照样举枪中靶心。
三、军歌嘹亮
在部队,嘹亮的军歌永远是一个班、排或者是一个连队,战士军事素质和连队战斗风貌的综合反映。下老兵连后,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连队,行进中唱歌、吃饭之前唱歌、集会时唱歌,特别是拉歌比赛,水平真高,也说明战士,士气好,团队精神强,训练搞得好。
我们连为了把歌拉好真是付出心血,首先是把所有刚学的军歌唱熟,唱熟后再要唱整齐,唱整齐后要唱得有力量,有力量后还得有致胜的节奏。但连队拉歌,不是比歌唱得美不美,而是比排山倒海的气势,比摧枯拉朽的节奏。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六连,从八一盐厂回杨村驻地后,晚上, 每次看电影前,各连都要提前半小时进入大操场,然后进行拉歌比赛,这是我们团的老传统了。拉歌的场面是很壮观的,差不多二十几个连队,包括团后勤机关,三千人左右,整整齐齐以连为单位,跑步、正步、齐步行进,一律唱着歌,喊着口号,行进来到宽大白色的电影幕布前,甚至在幕布后面都有连队。
听着,指挥员洪亮的声音:“稍息、立正”口令。
然后是放小马架凳子的声音,座在小凳子上的战士,双手放在膝盖上,一律挺胸抬头,看上去是一片戴着绿色军帽的人头。很快,场上就响起了歌声。这是放映之前赛歌的序幕,按惯例,各连要先自己唱一支歌,才有资格开始互相拉歌,因此,这时的歌声听起来虽然响亮,但都比较平和,因为谁都知道,应该把士气和力量用在紧张激烈的对抗阶段。而这时各连的带队干部,也都在侧耳聆听着兄弟连队的歌声,以便选择本连的进攻对象,如果哪个连剑拔弩张、锋芒毕露,马上便会引起“公愤”,成为众矢之的。
我们连为了把歌拉好真是付出心血,首先是把所有刚学的军歌唱熟,唱熟后再要唱整齐,唱整齐后要唱得有力量,有力量后还得有致胜的节奏。但连队拉歌,不是比歌唱得美不美,而是比排山倒海的气势,比摧枯拉朽的节奏。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六连,从八一盐厂回杨村驻地后,晚上, 每次看电影前,各连都要提前半小时进入大操场,然后进行拉歌比赛,这是我们团的老传统了。拉歌的场面是很壮观的,差不多二十几个连队,包括团后勤机关,三千人左右,整整齐齐以连为单位,跑步、正步、齐步行进,一律唱着歌,喊着口号,行进来到宽大白色的电影幕布前,甚至在幕布后面都有连队。
听着,指挥员洪亮的声音:“稍息、立正”口令。
然后是放小马架凳子的声音,座在小凳子上的战士,双手放在膝盖上,一律挺胸抬头,看上去是一片戴着绿色军帽的人头。很快,场上就响起了歌声。这是放映之前赛歌的序幕,按惯例,各连要先自己唱一支歌,才有资格开始互相拉歌,因此,这时的歌声听起来虽然响亮,但都比较平和,因为谁都知道,应该把士气和力量用在紧张激烈的对抗阶段。而这时各连的带队干部,也都在侧耳聆听着兄弟连队的歌声,以便选择本连的进攻对象,如果哪个连剑拔弩张、锋芒毕露,马上便会引起“公愤”,成为众矢之的。
战士们在连队干部指挥下,个个喉咙放声大喊,歌声如潮,掌声雷动,震得地皮发颤。整个操场就象沸腾的大海,特别要是有几个连队互相顶上了牛,争得不相上下时,那简直比看一场好戏还热闹呢!所以,每次放电影,放映员都是早早地架好机器,然后,赶紧坐在机器旁等着看“戏”。
还有就是指挥员,也非常关键,随着他的手式,歌声的高低音符的快慢,像小溪的流水美妙而动听!记得是1979年初夏,结束临战训练后,一次,全营开表彰大会,还有二十分钟,各连队拉歌。“四连一排,来一个。”“五连二排来一个。”“来一个,快、快、快!”这时往往会出现观望、胶着的状态。
好戏开场了,随着“两雄”的交锋,各连都找自己的“对象”开战了,我们连沉住气。这时听到场上有某连在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会场的另一个角落也有在角力“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紧接着又不知哪个方阵又爆出高亢更威猛的“前进,前进……此时,场上歌声、掌声、拉歌的号子声响成一片。
我们六连是全训连,有着光荣的传统,在和平年代被军区评为“硬骨头六连”是全军学习榜样。训练中,在炽热的太阳照射下,不停地演练各种战术课目,在滚烫的盐碱地上摸爬滚打,汗水浸透了军衣,浸透了胸前的子弹带。
休息时,每人都敢喝下一桶水,也练就成了,我们响如炸雷的歌声,战士一个个容光焕发的黝黑的面庞,嗓门儿大、声音响,让好多连队自愧不如,因此,在每次拉歌比赛中,胜利的笑声永远都是属于我们六连,这一次,同样也属于我们六连,我也记不清楚,我们六连在各种场合共受到营团部首长表扬次数了。
歌和笑,是愉快与高兴的孪生子,有歌声的地方,必定有笑声。而笑声,也能反映一支部队的精神面貌和团结气氛,你看,在一片欢笑声中,全营官兵,就象雪化一样,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了。歌、动听,抒情,亲切,节奏中有和声,和声中有新意,如祖国母亲在轻轻叮咛,在场的几千颗热血澎湃年轻军人的心都被深深地撼动。
好戏开场了,随着“两雄”的交锋,各连都找自己的“对象”开战了,我们连沉住气。这时听到场上有某连在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会场的另一个角落也有在角力“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紧接着又不知哪个方阵又爆出高亢更威猛的“前进,前进……此时,场上歌声、掌声、拉歌的号子声响成一片。
我们六连是全训连,有着光荣的传统,在和平年代被军区评为“硬骨头六连”是全军学习榜样。训练中,在炽热的太阳照射下,不停地演练各种战术课目,在滚烫的盐碱地上摸爬滚打,汗水浸透了军衣,浸透了胸前的子弹带。
休息时,每人都敢喝下一桶水,也练就成了,我们响如炸雷的歌声,战士一个个容光焕发的黝黑的面庞,嗓门儿大、声音响,让好多连队自愧不如,因此,在每次拉歌比赛中,胜利的笑声永远都是属于我们六连,这一次,同样也属于我们六连,我也记不清楚,我们六连在各种场合共受到营团部首长表扬次数了。
歌和笑,是愉快与高兴的孪生子,有歌声的地方,必定有笑声。而笑声,也能反映一支部队的精神面貌和团结气氛,你看,在一片欢笑声中,全营官兵,就象雪化一样,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了。歌、动听,抒情,亲切,节奏中有和声,和声中有新意,如祖国母亲在轻轻叮咛,在场的几千颗热血澎湃年轻军人的心都被深深地撼动。
岁月流转,三十多年过去了,飘扬在天津杨村上空的嘹亮军歌,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它带给我是缠绵的回忆、温暖的慰藉和永恒的向往。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军人,献给原六十六军,一九六师驻天津杨村的新老战友,祝八一建军节快乐,你们身体健康,全家平安,幸福!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军人,献给原六十六军,一九六师驻天津杨村的新老战友,祝八一建军节快乐,你们身体健康,全家平安,幸福!
文章评论
海内存知己
难忘的军旅生活!
宇梦
大赞
宇梦
握手
宇梦
大赞
宇梦
握手
花开富贵one
[em]e100[/em][em]e100[/em]
一生有你
欣赏佳作,祝安康![em]e179[/em][em]e179[/em]
开心
无私奉献是你们恪守的原则,报效祖国是你们实践的理想,值此“八一”到来之际,让我向你们学习、致敬。
开心
“八一”到,辛苦了,全国人民问你好,你是祖国的铜墙,你是母亲的骄傲。
开心
红花配绿叶,绿水配青山,蓝天配白云,赞词配才子,好语配佳人,鲜花配英雄,成功配流汗的人,“最可爱的人”献给无私奉献的军人。
#@淡雅[em]e327801[/em]静@&
午安!祝你八一快乐![em]e160[/em][em]e156[/em][em]e163[/em][em]e181[/em]
点雨落山岚
友谊在岁月里成长;快乐在空间里飞翔;问候在记忆里荡漾;祝福在心田里流淌。真诚祝福我友健康、幸福、开心、八一节日快乐.[em]e163[/em][em]e157[/em][em]e157[/em]
雅馨
中午好祥哥![em]e157[/em][em]e161[/em]
雅馨
看望好朋友,祝你《八一》节日快乐!
故乡山水【爱上摄影】
八一我祝所有军人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