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和宗教无关
个人日记
现在社会上信仰佛教的人日益增多,我这次去江浙,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佛法在世间真是繁荣昌盛,寺庙里面香火鼎盛,不少居士掺杂在僧众当中一起磕头诵经,我在旁观察,感觉这些居士做功课比那些僧人更加专心虔诚。那些僧人在念经磕头的时候还有些心不在焉,看见我们这些游客来了,还会不时回头看看,而这些居士却是心无旁骛,虔诚念佛,对我们的到来完全是视而不见。 我看这些居士的穿着,大部分应该属于富贵之人。
我和一些学佛的居士交流过,想问问他们怎么想到要学佛,怎么接触到的。聊完以后我就知道了,佛教的宣传工作在社会上的确是做得太好了,而且理念很吸引人,所以势力扩张很快,岂不闻:天下名山僧占多?人们历来就有求神拜佛的习惯,这样一来,去寺庙的机会自然也就多,接触到佛法的机会也就自然增多。我见了很多寺庙里面都摆放很多结缘的佛教书籍,可以任人取来带走,我有次也拿了几本放在包里面,去师父家里无意中被他看见,他拿起来翻了翻,顿时被里面的精美的彩图吸引而不肯给我了,还一个劲的感慨:乖乖,人家佛教就是有钱啊,这一本厚厚的彩册得卖多少钱啊?
我大汗,道:师父,这钱都是那些善男信女捐的,你没看见上面写着捐钱印书有功德,可以为自己增加福报吗?
我问这些信徒为什么学佛啊,他们的回答都是觉得佛很慈悲啊,有爱心啊,很有智慧啊,学佛可以为自己增加福报啊,可以广种福田啊等等,几乎都是这种千篇一律的回答。我师父拿走的那本彩图,里面是图文并茂的讲述了佛陀如何从一个小王子成长为一名伟大的佛陀的,里面居然还标识了汉语拼音,显然就是小学生也能阅读,里面的故事真好看,我当时都看得入迷了。佛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啊,难怪信仰佛教的人这么多。而且佛教的这些宣传非常好,也非常吸引人,比如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理念,宣扬的是苦海无边,普渡众生,因此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崇高的,智慧的,学佛之人心地是善良的,是慈悲的,学佛是可以解脱自己的苦恼的,解除人生的病苦,是可以往生净土的,正因为有这种认识,才有大量的人前去学佛。(相比佛教的积极入世,道家显得太安静了,太默默无闻了,也显得太曲高和寡了,道家不大讲普渡众生,而是讲的个人修仙得道,道家的弟子都是自己修自己的,不大理会别人的事。因此很多道家高人都隐在民间,默默修行,他们不像佛教弟子有一个受人敬仰的宗教身份,据我所知,很多道家高人在民间的身份就是一个普通的村民,或是叫花子。有少部分道家弟子因为给附近的邻居或邻村的居民治病驱邪,或是看看风水,又有人叫他们法师,政府管他们叫神汉,说他们搞封建迷信。总之道家的东西都显得很不上台面,不像佛家的东西那么冠冕堂皇能摆出来。)
其实我想说明几个问题,第一,学佛不一定需要出家当和尚,那个宗教身份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个宗教身份,也不一定就代表可以学到真正的佛法。现在的人学佛就想着要去弄个皈依证或居士证,总觉得去庙里面修行才放心,找个宗教师父才认为是学佛,其实没必要,真正的修行在哪里都可以,何况庙里面也未必清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事实上寺庙里面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事也不少见。第二,佛教也是自斗争中创教,翻开佛教史,就知道其实很多派别斗争与内部的争夺,也和宫廷斗争一样,充满黑暗,充满血腥。汉地的佛教有不同的宗派的斗争,这些宗派常常举行辩经,而藏地的密宗则是斗法,黄教、红教、白教等,黄教又看不起红教,红教又鄙视黄教,这些宗派之间也总是在斗,这种斗争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停过。而且即使是在同宗中,只要涉及到真正的传法,那也是充满了斗争、迫害等不光彩的事。 第三,大家把目光投向西方,翻翻洋人的宗教历史,看看印度的宗教历史,里面太多的慈悲心肠,霹雳手段,不一一道来。所谓文过饰非,概没有人会为自己先辈的历史写上败笔。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那些派别的兴亡更替正沉睡在历史锦绣光鲜的榻上,而底下铺着的,可能是肮脏血腥的一床褥子,鲜为人知。没有谁能够还原历史。
当然,这在一般佛学爱好者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和佛教给他们灌输的观念完全不一样,他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东西,这些东西当然看上去很美好,深层次的东西他们无法接触到,自然也就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
在这里我说说《六祖坛经》里面记载的四个故事吧,让大家来看看宗教史上的一段有名的斗争——五祖大师门下弟子追杀六祖大师:
慧能没文化,答的很好。人有南北,佛性没有南北。我这个丑样跟你这和尚不一样,可佛性没有差别呀!所以我也能学佛。就这么一句话,五祖就觉得这丑八怪不简单,本来还想和他探讨一番,看到旁边这么多人,怕别人嫉妒,说走吧!去碓房臼米八个月吧!慧能就上碓房碓米去了。
这个故事里面,慧能初露锋芒,五祖怕其他徒众嫉妒,所以藏珠于草,打发他去臼米八个月,这等于就是在做杂役了。其他僧众可以非常舒服的学习佛法,在寺庙还有一定的地位,可慧能却只能在厨房里面干些粗活,地位全无,连个小沙弥都可以欺负他。有意思吧?
按一般世俗人的想法,黄梅寺这么多和尚,听了五祖大师讲法这么多年,哪个不比慧能更有前途啊?尤其是五祖的得意弟子神秀上座,更是众望所归,可最后怎么这么多人都比不过一个南蛮子。这个故事说明真正的传法其实不分阶层,不分等级,人家当了和尚,天天跟在五祖大师面前听讲,未必可以得其法门,而慧能并不是和尚,五祖在传法给他的时候,他也没有受戒成为正式的僧人,在唐高宗年间(676年),在广州遇到印宗法师,印宗法师为他剃发,授戒。至此,慧能才算是正式的僧人,但这已经是15年之后的事了,在此之前只是「行者」。但这并不妨碍五祖大师传法给他。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慧能的偈明明已经见性了,为何五祖大师要哄骗其他僧人,说他的偈也未曾见性呢?出家人不是不打诳语吗?何况骗的还是自己的徒弟?五祖大师为何要这样做?他是担心什么呢?佛教不是宣传与人为善吗?不是讲慈悲吗?怎么他似乎对这些跟随他的僧众这么忌惮呢?有一种解释是认为修行的见地不能说,因为别人没有证到,说了出来反而不好。可我觉得五祖大师显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明显是在顾忌其他人,故事里面是说“五祖怕人忌妒慧能”,这样一来,估计很多佛学爱好者又迷糊了,为什么其他僧人要嫉妒他呢?自己写不出来,难道就要嫉妒别人可以写出来?作为一个修佛之僧人,尤其是鼎鼎大名的黄梅寺的僧人,五祖大师的徒众们,难道不应该心胸宽广,不是应该要恭喜别人可以写出可以让五祖大师满意的偈子吗?难道五祖大师的门下,就是这种心性?是这种素质?只会嫉贤妒能?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故事讲述了慧能三更来到五祖房间,五祖偷偷的授法给他,已经是深夜无人时还怕人看见,以袈裟把他遮掩起来传法,你看五祖小心翼翼谨慎到了什么程度,他传顿教及衣钵于慧能,把袈裟、圣钵交与慧能,对慧能说:“这袈裟、圣钵是菩提达摩初祖传承下来的圣物,后传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已历五代,今传授与你,现在起你就是第六代祖师。” 五祖弘忍害怕徒众加害于他,便令他速去,并对他说:“南朝宋末,达摩大师初来东土,人未知信,所以传下此袈裟,以为凭信,代代相承。诸佛法则以心传心,由各人自悟自解。自古迄今,佛佛传法以衣钵为信具,师师相继嗣承,不立文字,密付本心。时至今日,袈裟相承,必为争端,到你第六代祖师止,就不要往下传了。若再相承下去,则你的生命就好像悬丝那样的危险。你必须即刻离开这里,恐怕有人害你。” 慧能问五祖说:“到什么地方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五祖的这句话是一句谶语。告诉慧能到了叫怀的地方就停下来,到了叫会的地方就藏起来。据《坛经》记载,慧能离开之后到达怀会这一地方,因被恶人追逐于是就藏在猎人队中,这一藏就是十五年。(行由品第一)
这个故事就更有意思了,第一:为什么这种传法不能光明正大?要偷偷摸摸的?第二:五祖大师深夜把慧能叫了进来传法给他,请问干吗要他逃走而且还掩护他逃跑?弘忍大师为他的安全着想,可是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要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分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慧能来到岭南,渡过了15年的隐居生活。
五祖大师居然还怕其他僧众加害于他!如此一来,那这些僧众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还有出家人的慈悲为怀吗?大家想一想,这些僧众不是普通的僧众啊,他们都是天天和五祖大师在一起学习佛法的啊,而且他们是专职学习佛法的,不像现在的寺庙商业气息浓重,僧人还要忙着给世人开光烧香算命来赚钱,黄梅寺是禅宗寺庙,他们可是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名堂的,不像现在的禅宗祖庭少林寺,方丈都变成CEO了。古人心性比现代人淳朴多了,而且没有什么娱乐,不能上网不能视频不能看电视,他们几乎全部的时间都在参禅悟道上,何况他们的师父—— 禅宗五祖大师那是什么人啊?现在的佛教禅宗还有这样的大师吗?可就是五祖大师,居然会认为他手下的僧众会加害于六祖大师,他为什么会这样看待自己的徒众?而事实上也确实是加害了,慧能逃跑后,寺内数百僧众听五祖大师说佛法已经南移,无不惊怒交加,满世界的追杀要夺他的衣钵。以至于慧能躲了十五年之久才出来弘法。是什么让这些多年精研佛法的僧众放下佛心,顿起杀心呢?
这些问题,不是一般普通学佛的居士所能理解的。因为这和佛教长期以来在社会上的宣传完全不一样,他们认为佛教就是一个充满了慈悲爱心智慧的团体,而且有各种戒律规范行为,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佛教也一直是给人们这样来灌输的。那么请问,五祖大师手下这些僧众的慈悲到哪里去了?他们简直就是强盗,五祖大师指定的接班人,他们也敢抢。可他们干吗不抢金,不抢银,就是要抢一个衣钵呢?这并不是抢一个位置的问题,他们抢的是“法”啊,他们不甘心自己学法十几年,最后被一个南蛮子把“法”给夺走了,所以他们要抢回来。估计很多人不明白这个“法”有什么好抢的,佛法不在佛经上都有吗?如果想学佛法可以学习佛经啊,也可以去向那些高僧学啊,干吗还要抢?
慧能出来,坐磐石上。
慧明行礼说:“望行者为我说法。”
慧能说:“你既然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不生一念,我为你说。”慧明端坐良久。
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于这么时候,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慧明言下大悟。
慧明又问道:“上面说的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没有?”
慧能说:“和你说了,就不是密意。你若返照,密在你边。”
慧明说:“慧明虽然在黄梅出家,但实在未曾省悟自己本来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今起,行者就是慧明的师父了。”
慧能说:“你若如此,我和你一同师法黄梅,善自护念吧。”
慧明行礼辞别,回到岭下,对追赶的众人说:“登到山顶,竟无踪迹,应当到别的道路寻他。”
慧明后来改名为道明,避讳慧能师父名中首字。
这个故事是说的慧能逃遁之后,黄梅寺僧人尽力追杀,其中有一个法名慧明的僧人以前当过将军,所以赶在其他僧人前面追上来了。于是六祖慧能就大大方方的把衣钵放在石头上让他来拿。可他居然提之不动。这才知道这衣钵不是他能够拿的。估计又有很多人想不通了,一个衣钵有什么拿不动的,慧能拿着不就非常轻松吗?不然怎么跑路?嘿嘿,这里面是非常有意思的。你彻悟了这个法,这个法就在你的身上,你无法彻悟,这个法就不属于你,怎么能提得起来?自古传法,无论佛家还是道家,都是口耳传承,为什么法不传六耳?大家知道繁体字“聖”是怎么写的吗?就是“口耳王”三个字合起来!想超凡而入圣,没有这个口耳传承怎么行?现在慧能得了弘忍大师的口耳传度后,弘忍就让他赶快逃走,就是怕别的僧人陷害他。面对这个“法”的诱惑,僧人也放下了慈悲,举起了屠刀,想夺他的法,这说明真正的大法,密法,是人人都眼红想得到的,哪怕这些吃斋念佛的和尚,所以这些天天讲慈悲,讲参禅的和尚终于也起了争斗之心。嘿嘿,如果不斗争,那是因为没有值得去斗争的,或者没有必要去斗争,又或者没有这个能力去争。当认为自己有这个必要又有这个能力的时候,谁会拱手让人?
所以慧能大师就这样窝囊的躲了十五年后才有机会出来崭露头角,一句“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语惊四座,成为禅宗历史上有名的公案,而他正式剃度成为一个僧人,也是十五年后的事了。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四个故事后是什么感觉。神秀大师写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并不为五祖大师认可,五祖大师是评价是这样的:“你作此偈颂,还未见真如本性,你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像你这般见解,想修行而得无上菩提,是一点也不可能的。”其实神秀的偈子只能让一般的学佛者广种福田,为自己求福报,把自己的心看作是明镜,天天拂拭上面的灰尘,,这样并不能了断生死,所以五祖认为没有明心见性。呜呼,神秀大师博学多才,在弘忍大师门下学佛多年,却不如一个不识字的樵夫,让一个樵夫夺去了衣钵。难道真的披上这身袈裟,天天吃斋念佛,天天和大师在一起学习,就可以真正成就自己吗?
道家说修行四大条件——法财侣地。这“法”可是第一位的,没有传承这个“法”,纵然在宗教的身份地位再高,学识再渊博也是枉然。什么方丈主持,佛协主席,通通没用,正如我认识的一个活佛告诉我,很多岩洞隐修的瑜伽士比起各寺院的法王来,更加高深莫测,而他们所继承的一些古老的密法,即使是一些名气很大的法王也未必知道。通常寺院中传承的是以教典为主,山洞中传承的是以窍诀心法心得为最,但要得到这些隐秘的古传承不是容易的事。
所以身份再高,什么法师啊,方丈啊,主席啊,地位再高不能帮助你成佛。而慧能大师,这个不识字的樵夫最后是肯定成佛了,因为他得了五祖的口耳传承,这也可以理解难怪那么多人要来抢了。那些平时身份高贵的僧人为何放下慈悲,放下面子,放下身份来抢一个樵夫的衣钵,那是因为他们知道,五祖大师圆寂了,他们已经无法再继续和他学习佛法,如果不从慧能手中把“法”抢回来,他们哪怕在这个寺庙再修下去也无法成就,所以只能陡起凶心去抢了。
还有个问题,估计大家也没想过,就是慧能得到了五祖大师的口耳传承,如果他不愿意弘法,找个地方躲起来清修几十年,他也可以成就。可他还是等危险慢慢过去了再出来弘法。说实在的,我觉得弘法虽然意义重大,但其实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要和世俗中的很多繁琐之事打交道。你比如现在某个法师要弘法,他要找人组织来听课的学员吧,他要做宣传吧,要拉赞助吧,要找电视台吧,要制作DVD录像吧,等等这一系列的事,都要亲力亲为。把精力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面,那自己的专修的时间就少了。现在大家去看宗教里面那些有着显赫头衔的人,他们有几个有时间去清修?每天就是到处开会,讲座,上电视……无休止的应酬。弘法就容易出名,出名就容易为名誉所累,但慧能大师还是出来弘法了,可以说他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众生。他要不出来弘法,他也不需要真正剃度为僧。没有这个宗教身份,他一样可以成佛,但没有这个宗教身份,对他传法不利。别人会认为,六祖大师怎么不是个僧人呢?
我想,《坛经》的这个故事,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道理,修行是修行,宗教是宗教。披上宗教的外衣,不代表就能真正的修行。修行,只是依附于宗教,过去有很多法脉传承,是依附于宗教流传的,所以很多高人都出自僧道。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法脉,已经从宗教里面脱离了出来散落在民间。现在宗教里面的很多法脉传承都已经不完整了。很多法事都做不完整了,道教很多科仪都失传了。以前听一个道士讲,他们道观里面的高功,每做一次法事,就要大病一场。按师父的说法,这是因为很多科仪不完善,他只做了其中的一部分,在作法的过程中,因为少了某些科仪,一是效果做不完善,二是不能有效保护好自己,比如做法事前要先进行用藏身咒,藏身诀等等,这高功都不懂,懵懂做下来,自己受伤了都不知道。
所以,光有了宗教的形式,并不等同于修行。现在很多人一想到修行,脑子里面马上想到的就是到寺庙道观出家。出家也没用,就算拜到一个高僧也没用,关键是要有完善的传承法脉体系,还要人家传法,当然也要自己有这个福分,有这个根基去受这个法。这才是关键。你看慧能大师出家了吗?他得到了五祖大师的法脉后就跑了,在外面和猎户们住了十五年。如果不是要弘法,他就算躲在民间一辈子,又有谁知道他是五祖大师的衣钵传人呢?事实上有很多法脉就是这样传到了民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去弘法的。弘法多麻烦啊,慧能为了弘法,也一样的要拉关系,拉赞助,好在他也有一班朋友是富豪,不管是哪个朝代,想要在世间做事业,没钱都不行!除非自己躲起来清修。慧能要不是为了弘法,他完全可以在那些猎户群中呆一辈子。
我看到有很多人和我说自己是学佛的,天天念念佛,吃吃斋,沾沾自喜,好像自己也是修行中人了,又说自己皈依的师父是哪位大和尚,喜形于色,好像很骄傲的样子,我苦笑,这有用吗?如果有用,当年就不会这么多僧人出手去抢慧能的衣钵了,不是吗?我想,那些僧人的佛学修养,不会比现在的和尚要差吧,只怕还要专业许多,他们可都是五祖大师座下的弟子。 慧能那个时候的身份,还不算正式纳入宗教体系,可为什么这么多有宗教身份的——僧人,反而要追杀他呢?如果那个衣钵仅仅只是代表一个宗教身份,一个宗教地位,那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其实,他们看重的不是衣钵,而是真正的传承法脉,而这法脉给慧能拿走了。这说明五祖大师的门下虽然都是僧人,但他们知道这个“法”,远远比这个宗教身份要重要得多。因为得了法可以成佛,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当和尚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和尚而当和尚,而是为了求法。不像现在的和尚,舍本逐末,不以求法为第一大事,反倒为自己这个身份沾沾自喜,好像有了这个宗教身份就是修行者一样。那些盲目学佛的人就更加以为如此了,唉!
看到现在佛教繁华无比,我写下此文,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只是想起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的袈裟,光就是上面的金线就是五万元,心里有些感慨。现在的僧众大多搞宗教去了,还有几个是真正的修行呢?宗教的影响力很大,当人们发心想修行的时候,大多是去寻找宗教,总认为宗教是修行的场所,只可惜宗教现在大多数已经成为商业场所了。这是否是宗教的一种悲哀,还是修行者的悲哀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af46d0100d1y4.html
大家可以看看佛教新造的宫殿,真是极尽奢华,和金窟也差不多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