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白话解读

专业术语

       周五晚间,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轩然大波。互联网金融是否遭遇灭顶之灾?来看看分析人士浅显的解读。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白话解读 - 小玉 - 品讀.劄記
 

       笔者读下来,意见有两个中心思想:限制经营范围、限制支付额度。央妈文件博大精深,先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1、分类监管,央妈高明


       这份征求意见稿,是央行针对网络支付的第四版草案。从2012年1月央行首度就《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面向公众征求意见算起,已经过去了3年6个月,博弈之激烈可想而知。


       相比之前的版本,央行不再一刀切,分层监管,手段高明。一言概之:别说我不给机会,有本事自己来拿。这次征求意见,将支付账户分为综合账户、消费账户两种类型。


       综合账户可以用于消费、转账以及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或服务,相当于一个银行账户,属于强账户。门槛也比较高,综合账户需要面对面核验身份,或者用至少5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身份。


       消费账户仅可以用于消费以及转账至自己的同名银行账户,相当于偌账户,消费账户需要至少3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


       目前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能达到消费账户的门槛,如按此规定执行,第三方支付的很多业务可能有变数,比如基金销售、理财平台、消费金融。


2、额度从1000到无限额


       额度始终是外界最为关心的点。从额度看,相比之前的几个版本有所放宽。


       比如,第三版“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而这次有1000元的、有5000元的、也有不限额的,前提是你要满足我的条件:


1)交易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验证的进行验证,额度不限制,具体多少支付机构跟客户自己决定。


       但目前的现实是,电子签名在我国还没有普及,估计大多数消费者跟笔者一样没有,而且手机上也基本没有数字证书,所以这个level短期达不到。但是不是央妈有意要培养电子签名市场和移动数字证书,那就不知道了。


2)有两重验证的单日限额5000元,这个应该大多数网络支付都可能达到,密码+短信的验证方式也是目前普遍的风控方式。


3)两重一下验证的单日限额1000元,不知道微信这样的只输入一个密码的算不算。


       这样分析下来,大多数人的额度是5000元。


3、5000元够吗?


       不少剁手党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都蹲到墙角哭去了。5000块钱能买什么?别急,其实央行这次规定的所有限额,都指的是余额。本条款仅规范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客户使用银行账户付款的交易(包括“商业银行网关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等模式)不属于本条款规范范畴。


       如果消费者把钱打进支付宝账户,形成支付宝余额,使用这个支付就会受到额度的影响,如果不是通过余额支付就不受这个5000元规定限制,比如快捷支付、网银支付。在去年双十一,支付宝快捷支付金额占比为56.9%,余额次席,占比12.5%、余额宝第三,占比11.5%,网银在内的其他支付渠道占比0.7%。不过遗憾的是,网银支付、快捷支付现在也不是无限额的,这是由各家银行规定的,有几千的,也有上万的。


       余额限额管理的背后,是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担忧。余额支付方式限制额度,将消费者引导至其他的支付方式,自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就少了。


4、200元以上需银行验证


       占据半壁江山的快捷支付不受额度限制,那是否就意味着支付宝等可以欣然接受呢?


       还有一个隐藏在征求意见有关条款释义里的规定,你可能还没注意到:除单笔金额不足200元的小额支付业务,以及公共事业费、税费缴纳等收款人固定并且定期发生的支付业务外,都得由银行验证。


       银行验证意味着什么?就是说超过200元的支付可能还要跳到银行的APP、或者是需要银行再发一遍短信验证,才能支付成功,将大大影响支付体验。


       央行的释义是:“为兼顾业务风险可控和灵活性原则”


       笔者认为200元实在有点低了,无需签名和密码的闪付额度都有1000元。但这其实还不是关键。此前,第三方支付公司平凭借着快捷支付的快速体验迅速占领支付市场,目前也成为第三方支付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但快捷支付的方式让银行很尴尬,去年工行关闭部分支付宝的快捷支付接口就是一个矛盾的爆发。


       200元以上需要银行验证,就是支付信息需要向银行开放,而此前银行只知道持卡人有一笔消费,但是在哪里、什么店家消费的,银行并不掌握。夺回信息主导权应该才是背后的真意。


       从7月18日央行发布的互联网金融“基本法”对第三方支付的描述其实就已经定调了这份文件“史上最严”的基调:“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定位就是小额,是传统金融的补充。


       互联网金融经历了2年的政策空窗期,期间有争论、有,更多的是爆发式的发展。但未来会受到更多的监管,日子肯定不那么好过了。


       安全和便捷始终是一个矛盾体,有时候安全占据了主流思想,有时便捷成为了大众选择,新一轮的博弈又开始了。(华尔街见闻 朱轶天)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白话解读 - 小玉 - 品讀.劄記
还有人这么解读

       央行这一网络支付意见稿,未来究竟会对用户开户、网购、消费、转账带来哪些影响?整理了一个央行意见稿全白话版,简单明了地说下这个意见稿跟普通人究竟有什么关系。

1、方案的主旨是央行主持,给亲生的大儿子银行和领养的小儿子第三方支付机构分家。第三方支付,你作为小儿子营养太好,发育太快,你哥有意见,咱们家要长幼有序。所以,给小儿子削一刀,额度限制住,就做一做小额支付,给你哥当通道就行了,互联网金融什么都别想了。

2、以后想在支付宝、微信支付注册个账户会很难。不仅要上传身份证,还要至少凑齐3份以上资料证明“你是你”。别以为拉上你爷爷,你奶奶,你妈妈就算凑够3个了。根据央行的意见稿,这些证明文件需要是公安、工商、教育、财税等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没读过大学,没交过社保,是怎么也不凑齐三个以上证明的,那他就无法注册这些账户。另外,如果意见稿最终施行,已经注册的账户,如果不满足这些规定的,也需要补充这些身份验证材料。这个影响面更大。(第九条)

3、P2P资金托管之类的业务,不要再找第三方支付了,回去找银行吧。P2P之类的跑路多,资金在银行托管,规范化操作更加有助于保障投资者权益。(第十三条)

4、想买单价超过200块钱的东西,以后可能不能用快捷支付,而要用银行的网银了。快捷支付的验证是支付机构完成的,以后只要超过200块,必须回到银行进行客户身份及交易验证。脑补一下,要付款的时候,网银需要几步。(第十五条第3款)

5、银行把数据从支付机构手上夺了回来。以前你在网上买点啥,银行是不知道的,内心无比着急。以后超过200块的交易验证需要回到银行的话,银行就掌握了你的交易数据。(第十五条第3款)

6、通过网络支付账户只能给自己的银行卡转账了。也就是说,想给老家的父母孝敬点生活费,去银行或邮局排队吧,因为很多农村只支持邮局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很多地方小银行也根本没有网银,所以没法用手机银行转账,现在把网络支付也封掉,就只能去银行汇款了。(第十七条)

7、5000元的网购限额是针对余额的,不是针对网购。央行也解释了,5000元的网购限额是误解,因为5000元是针对账户余额支付设的限制,超出了可以用银行卡。所以,央行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把用户都赶到银行那边,让大家都去用网银,不要用第三方网络支付。但网银体验差、付款成功率低是出了名的。这相当于让一个用惯了iPhone的人,必须退回去用老式功能机。

8、明确了客户数据的采集和使用规范。用户的数据,不是你想采集就采集,要以“最小化”的原则来,收集上来后,怎么存储和使用都进行了规范,在数据使用和用户隐私保护之间做出了平衡。(第三十五条)

9、“你敢付、我敢赔”将成为支付行业的行规。不仅仅是支付宝,以后无论在哪个支付公司,如果你的账号被盗了,不用再去跟公司扯皮了,只要支付机构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你自己的原因导致的,它就得赔给你。 (凤凰财经   余丰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