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写欧体《九成宫醴泉铭》

个人日记

一、欧阳询生平

二、九成宫的艺术风格

三、《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1)

四、《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2)

五、《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3)

六、《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4)

七、《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5)

八、如何将欧字写活

九、《九成宫》临习指导(樊建峰)

十、《九成宫》临习指导   

十一、欧阳询楷书浅说

 

 一、欧阳询生平

欧阳询,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生,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卒(公元557-641年),终年84岁。复姓欧阳,名询,字信本。据《唐书·欧阳询》记载,他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少年及青年时期生活在南朝陈。他出身贵族,聪明敏悟,勤奋好学,读了不少书。他的父亲在33岁时因犯谋反罪被杀,欧阳询由于得到父亲好友江总的保护才幸免一死。江总字写得很好.是一位书法家。在他的教育指导下,欧阳询受到了良好的书法熏陶。他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好学,当了掌管宗庙礼仪等事务的“太常博士”。以后,他与后来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交往密切。李渊建唐时,欧阳询已年逾60,他深受李渊、李世民(即唐高祖、唐太宗)的器重,曾作过修改政令的“给事中”、掌握时辰的“率更令”和专门修编文章的“弘文馆学士”等官职。作为—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主持编纂了长达100卷的著名类书——(艺文类聚),同时他还足唐朝初期著名的碑文撰写大家。他的楷书,博采南北朝宏碑巨制.兼有铭石之书与魏晋尺牍真迹之长,刚健险劲,法度森严,在书法史上,他的影响之大,除二王、颜真卿之外,很少有人可与比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到的欧阳询楷书(主要是碑刻)字迹,大约有十几种。但其中确定为欧阳询真迹的,只有4种,其余10多种,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均为后人伪刻。不过,这些传世书作,无论是碑刻还是拓片,即使不是欧阳询本人书写,从字体的各方面来看,至少也能以假乱真。由此不难看出,后人是多么喜爱欧阳询的楷书艺术,以至有人不惜作假来满足人们学习欧体的需要。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二、《九成宫醴泉铭》艺术风格       

《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书。此碑是奉诏而作,又当其书艺已臻炉火纯青境地之时。因此,全碑笔笔不苟,刚劲精密,历来被认为是欧书代表作。此碑点画方圆兼备,稳健含蓄,较之《皇甫诞碑》显得丰腴、浑厚。在淳厚匀整中寓以深厚功力。横画布排严整,微微上翘,竖笔挺拔劲健,竖弯钩保留了隶书笔意。结构看似平稳端正,而其横画的上翘与结构组合使人感到险峻欹斜。这种稳中寓险,险中求稳的结构特点,正是欧书的鲜明个性。此碑竖画伸展,结构长方;左右对应竖画往往呈内凹之势,更显得字形耸立挺拔修长,唐张怀瓘形容欧书“森森焉若武库戟”,并认为“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非常准确地评价了欧书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成就的优劣得失。

初唐书风受李世民影响,表现为崇尚二王。欧阳询书学二王,又深受北碑影响,在当时浓烈的社会审美趋向左右下,法兼南北,融清雅秀丽与遒劲雄强于一体,使刚劲与平和、端稳与险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书风,确是难能可贵。

尤其他在自己的实践中,使楷书的法则得到了相当的完善。因此,后世把“欧体”楷书视为书法学习的最佳范本。正如明代杨士奇所说:“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 …… 初学者师此以立本,而后入虞、入永、入钟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难也。”

三、《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1)

起笔规律分析:首先应在写点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发笔动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接着写点,受北碑影响,《九成宫》笔画起笔写点时也有“横画直下笔,直画横下笔”的特点,所以写横(提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陡,与水平线呈大于60度左右夹角(左尖横除外),竖(撇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平,与垂直线呈大于60度夹角(上尖撇除外)。后面带笔和转笔步骤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图1    横起笔角度《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图2   竖起笔角度

 

 

 

行笔规律分析: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如下 

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下图)。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收笔规律分析: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如下: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下图)。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四、《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2)

折的两种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2、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 —7)。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3、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3 —8)。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4、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特色笔画及字例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一般笔画及字例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欧阳询楷书临习指导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五、《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3) 

 汉字的基本点画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其它无论多么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演变而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这里总结了《九成宫醴泉铭》的基本笔画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笔画的笔法,初学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重点地练习。

(一)点和点的变化

欧体的点结实有力,似方似圆。有些点画作出锋点,以顺势带出下一个笔画,显得生动多姿。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二)横和横的变化

欧体的横画平稳有力,有时中段粗于两端,得“中实”之趣,这是欧体独特之处。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三)撇和撇的变化

欧体的撇除常见的长撇、短撇、回锋撇、兰叶撇外,还有入笔强调停顿的屈头撇。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四)捺和捺的变化

欧体的捺画通常较直,也有少数呈微弧状,至尾端顿笔前与顿笔后的过渡含蓄自然,一气呵成。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五)竖和竖的变化

欧体的竖画除常见的悬针竖、垂露竖以外,还有上尖竖,即露锋入笔,稍作转笔后径直竖下,这也是欧体的独创。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六)折和折的变化

欧体的折画即不作圆转,也没有过于外露的棱角,而是果断而又含蓄。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七)钩和钩的变化

欧体的钩都不作回锋钩,除横折钩作顿笔钩出以外,其余的钩画都在前笔的基础上转锋顺势钩出,尤其是竖弯钩,履端边重按、边钩出,特征显著。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八)挑和挑的变化

欧体的挑画短促、果断,不拖泥带水,但又显得沉稳、安祥。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偏旁部首:字头的变化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偏旁部首:字底的变化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偏旁部首:左偏旁的变化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偏旁部首:右偏旁的变化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偏旁部首:字框的变化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结构分析:独字体的变化

(1) 独体字的变化

    欧体的独体字或写得小巧精致,或写得开张奔放,有些字由于斜笔多而呈斜形,但重心仍然安稳,形态变化十分丰富。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二)合体字的变化

 欧体合体字是四面匀整,八方俱顾,平衡遒劲,生动活泼。所以初学者应认真描摹原作,并学会思考、分析和安排好字的中心点。

    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除了应该注意左右各自的长短高低宽窄之外,还要注意二部分的穿插、避让和联系,使左右有机地统一起来。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安排,要注意上下两部分各自的宽窄、长短、大小的区别和联系。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左中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由于呈三部分的宽度,容易写得过宽,所以应该控制每部分的宽度,以免互相拥挤。还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长短、宽窄、位置高低等等区别以及三部分避让、穿插等等的有机联系,使三部分融为一体。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包围结构:包围结构更应注意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紧密联系,以免字形松散,应该使被包围部分向包围部分靠拢。由于欧字严谨险劲,包围部分应该写得紧凑,特别是全包围的“口”部两竖作向背状(即都向内拱)。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楷书笔法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六、《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4)

特色笔画及字例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一般笔画及字例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虚接法字例分类临习

实接和虚接的比较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笔法组合系列一            虚接法字例分类

主笔长横字例分类练习

长横在字中作主笔,分三种情况:

一、 长横作天覆,放开写长,除了覆盖下面的部分;还要注意右端适当下压,以平衡整个字的重心。为突出长横,下部应写窄写小。

二、 长横作地载,放开写长,除了承托上部之外,还要注意右端适当下压,以平衡整个字的重心。为突出长横,上部应写窄写小。

三、 长横作腰横,放开写长,注意右端适当下压,以平衡整个字的重心。为突出长横,上下部应写窄写小,如笔画多还应向中部紧收。如“響”和“樂”的上部。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1) - chengyi606 - chengyi606

文章评论

h钱脉通AK

[em]e119[/em][em]e203[/em][em]e182[/em]您是否时常觉得自己的 知&识 勇&气 与 人际&关系 都还不能撑起自己的 梦o想呢?[em]e154[/em][em]e126[/em]如果这有最^棒的 资^讯 却被您当成 广^告 错过了[em]e105[/em] 那您的明天是否还愿意像您的昨天一样呢?[em]e182[/em]如果您愿意 改~变 也敢.拼#搏 陈洝之老师[em]e198[/em][em]e198[/em] Ι<Ι<8<Ι<ο<9<Ι<Ι<Ι<Ι 陈洝之老师 微信cαz⒈⒏⒐⒐【跑的太慢,就会抓不着目标;跑得太快,就会被绊倒。做人当求一个“稳”字,不急不慢,步步为营,才能走得更长远。“稳”字的道理并不玄奥,因为少被绊倒一次,就等于你的行进战术是正确的。这就是要求做人必须低头走稳! 2014年10月29日2时18分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