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

个人日记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名家赏析为:
 
赏花亦在赏人,花容玉面,相互映衬,因此才得君王带笑看。
诗人写花又在写人,物我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中语语浓艳,
字字流葩。
读这组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
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我不是名家,亦不懂欣赏诗词,但自觉在读太白词时,眼前流转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双倚栏杆赏花,你侬我侬情意绵绵之状。名花倾国,牡丹国色天香。玉环更是倾国倾城,如王母瑶台之天女下凡,绝色神女和飞燕,亦是比之不及,那汉宫赵飞燕犹靠新妆与之媲美。而更何况,这是爱情滋润正盛的玉环呢?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两相欢”,多么情深意笃的字眼。鱼水相欢,爱情里只有彼此哦。君王带笑看,亦是看也看不尽,爱也爱不完,正如白居易长恨歌里所言“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我们都知道,李隆基延续了太宗“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又一佳传。算来,唐明皇李隆基也是方方面面了得的君主。而今,遇见花容月貌的杨玉环,便乖乖地做了爱情的俘虏,“不早朝”呀,所有军国大事都可弃于一旁,日日夜夜把个玉环“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还可以为博美人一笑,八百里加急从岭南运来荔枝只为让玉环尝鲜。杜牧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是明证。要怎样的绝色,才可以让一代明君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哦!太白此组词可见端倪!

唐明皇只要看着玉环,便了无烦恼,“解释春风无限恨”,爱情,真是可以让人把一切迷失其中,沉醉不复醒,卿卿我我其中的二人,山盟海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只是可惜哦,一场“安史之乱”,生生把相恋的二人阴阳两隔。一代君主,为了自保,被迫让爱妃“宛转蛾眉马前死”
,由此,又可见,所谓爱情,有时候又是于此脆弱,在关乎江山社稷,个人生死时,屈从让位,或许,这便还不算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泰坦尼克号》里船沉入大海时,杰克抱着露丝奋力在大海中支撑,并用自己的生命保全露丝脱险,伟大的爱情是成全,是给予!所以,唐玄宗在爱妃死后,唯有哀叹“此恨绵绵无绝期”。
                               图片

单曲循环播放邓丽君和王菲两代天后隔空对唱的《清平调》,惘论技术层面,作为听众,亦是比较满足,毕竟是两代天后在20年后的合曲,而且更多的是纪念邓丽君,是对她的一种无法淡忘的情结和深深的致敬。百度后知道,《清平调》是邓丽君一首未公开的遗作,在现有的版本中,我们只能听到邓丽君生前录制的前半首。在王菲的轻巧修补下,两段小调,两种音色,两幅画面。前者低婉中埋藏着回转的温度,后者则清冷间透着几分凄艳。

不过,在听邓丽君的前半首时,她特有的珠圆玉润还是不够饱满。而且,如果不记得李白的词,邓丽君唱的有些词还比较模糊,听不太清楚,也许是相隔了20年的原因,在保存上不善吧。在音乐的衔接上,亦很明显的生硬,王菲唱的后半首前奏和前半首区别显然,故,有不自然流畅之感。不过,当完全沉入王菲后半首时,你还是很容易被她特有的空灵打动。王菲的音色,那是独一无二的清澈、干净。

闲时,我是很喜欢听邓丽君和王菲之歌的。邓丽君的歌,经典,无可复制,她的甜美无人能及,带着耳麦听她的歌,眼前是她优雅的圆脸蛋,你会觉得听她唱老歌就是在怀念旧时光。王菲不愧是乐坛天后,她演唱的每首歌,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在邓丽君逝后20年,王菲以“隔空对唱”的形式来纪念她,意义自是非凡,同时,也多少满足了邓迷和菲迷对她俩的喜爱情结。好歌难得,分享快乐。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