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小说《野花香》第二章
个人日记
对于孩子的学习她看的比啥都重要,她一直想就是因为自己念的书少,今天才受吃这份苦,让孩子也跟着受罪。她暗下决心就是再苦再累,她也要让孩子考上大学,以改变家庭的命运。两个孩子的学习都很好,老大女儿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名,老二儿子每次考试也在全班前三名。两个孩子给她挣来了很多的奖状。她和所有好强的家长一样把奖状贴在上房的墙上,那一张张奖状就是一份家庭的荣耀,是这个家最大的财富,比什么都珍贵。每当家里的客人对着奖状啧啧赞叹时,她的心中就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幸福和知足。
由于担心打长途太费钱,男人打来电话,往往款上不到一分钟她就挂了,这让男人很无奈,时间长了,她也很想和老公说说心里话,但在电话里好像说话很别扭,没有睡在被窝里聊起来自然。在男人去工地一个多月的一天晚上,她接到男人的电话,说有一个出国的机会,看她让他去不?妻子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说:去不去,你自己没有注意啊,家里你放心!只是在最后补上了一句,出国前能不能回家里一次?男人在那边说时间很紧,不能来了,他的声音中,明显有对老婆的愧疚。
这一次,他们在电话里聊得时间比任何一次都长。只是多了些叮咛嘱托,反而把男人究竟去的是哪个国家给忘问了。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在她的想象中外国都是差不多,都很乱,没有中国好,由于有风险,所以才挣得钱多。看着新闻上的国外暴乱的画面,她不由得为丈夫担忧了起来。后来,男人打来了国际长途,说自己在马来西亚,并安慰她说,这个地方不是电视上说的那些地方,说各方面都很好,让她放心,他干一年就回家了,到时候能挣一大笔钱!
第二天,邻居家的麻婆娘来串门,一进门就大骂他家老七如何不是个东西。她的语速是那样的快,反应慢的人根本听不来她在说什么,但燕子听习惯了,也知道她对她的小叔子一直很有意见,就因为老人的赡养,两家经常性的吵架。原本老人在麻婆娘家,因为分地的时候,麻婆娘要老人的地,所以老人就随了大儿子,和麻婆娘一家过了。但这些年,十年九旱,种庄稼根本就没有什么收成,而出去打工的老七、老六他们却情况越来越好,这让麻婆娘心里越来越不平衡,最后,她提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案,说是老人是大家的老人,就要大家都要尽赡养义务。这个方案却遭到别的几个兄弟的抵制,说当初分地的时候是谁口口声声地说要孝敬老人,现在又是谁在种老人的地?麻婆娘反唇相讥,说地她不稀罕,就因为种地,赡养老者,没时间出去打工,丢了光阴,谁稀罕地谁拿去,法律上都规定,每个子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不行的话就法庭上见。
老六提议每个人出一点钱,给老大,让老人还是在老大家里,但最终出的钱没有到麻婆娘的心思上,这个方案就这样被否决了。最后,一个折中的方案出台了:老人在每个人的家里生活半年。老七的一年的方案没有被大家采纳,原因大家都明白,万一老人近一两年去世,前面的就会吃亏。或许是老人知道自己的这些儿子都是些不吃亏的主,一碗水端的平平的走了,他在每个儿子跟前刚好住了半年,就在小儿子跟前去世了。这丧事自然在小儿子家里办了。麻婆娘口吐白沫地咒骂的事正是这事,说老七独吞了给老人办丧事的情钱。
麻婆娘在大壮家骂小叔子足足有一个多小时,那种戳心骨的咒骂让不知道原委的人以为他们两家一定有什么深仇大恨。在准备了好几次之后,麻婆娘终于动身走了,燕子也没有再挽留她,而是把她送了出来。出了门看见庄里的那群光棍正围着一个陌生的人,那个陌生人在说着什么。出于好奇,她们两个也凑了过去。那个小个子的男人说着一口南方口音的方言,这让很多人都听不懂,只有一个在安徽打过工的光棍说他能听的懂他的话,并做了很吃力的翻译。原来,这个男人的父亲,在三十年前曾来这个庄里卖过铁锅,而且当时没有要钱,全是赊欠,并说等一斤麦子涨到一块钱时就有人来要账了,而现在一斤麦子正好是一元。神秘人来庄里要账的事在庄里迅速地炸开了,全庄的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十字路口。年轻人基本都不知道这事,最后都问老人,有几个老者说确实有这么回事。
宋二胡老人给大家详细回忆了三十年前的那个下午。他记得很清楚,那天天很热,他刚从地里回来,他看见两个人拉住一架子车的大铁锅,就停在了这个十字路口,开始不断叫卖了,为了让人信服自己的铁锅牢不可破,他们从架子车上去下一口大铁锅,在路上找了个大石头砸了起来,直砸的火星直冒,那锅就是不破。围观的人开始连连称奇,并且有不信邪的人自己开始砸了,但无论怎样地使劲,那锅就是砸不破。最后,有要锅的人打听价格,在当时也是很便宜的价格。有人要付钱,但卖锅的说,等麦子涨到一块时,就来收账,这唬的好多人都不要了,相信这两个卖锅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人,但还是有要下的,就这样白拿了锅,还不要写字条,只凭了一个麦子涨到一元的承诺。老人说,在当时,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一毛钱一斤的麦子会涨到一斤,但现在的麦子确确实实是一元钱一斤!这世道真的变得快啊,宋二胡这样感叹着。
宋二胡是个热心肠的人,领着收账的年轻人挨家挨户地问,看谁家在三十年前赊过人家的锅。凭着记忆,宋二胡找到了几家人,这几家的老人都在,所以都承认了那个很久以前的事。宋二胡很确切地说赵三虎的爸爸也要过一口锅,但当他邻着陌生人来到赵三虎家里时,赵三虎就横在了门口,不让进去。他一脸的横肉,以一种在全庄横行霸道惯了的姿态,骂着很难听的话说他不知道这事,说是找赊欠的人要去。一听这话,宋二胡就嚷开了,说虽然你父亲死了,但父借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你爸爸死了,那你现在说怎样能找到你爸爸?
赵三虎气急败坏地挽起了袖子,一副要打的架势,被众人都拦住了。三虎开始指着宋二胡的鼻子大骂。说宋二胡是个爬灰的老家伙,和儿媳妇鬼混的事,全庄的人都很清楚。宋二胡一听这话,便无话可说了,低着头转身就走了,惹得三虎和几个光棍哈哈大笑。要账的最终还是没有在三虎家讨到帐,在三虎转身进去后,陌生人在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在地上画了个十字走了。
要账的走后,大家都议论开了,说这事很是蹊跷,听过赊东西的,没有听过赊欠三十年的,而且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三十年前的预言竟应验了,麦子真的涨到了一元钱。这样的买卖显然不是为了赚钱,既然不是为了赚钱,那他们父子两用三十年的时间,为啥要做这个事情?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摇着头回家吃饭去了。
文章评论
长江
有闲功夫搞创作啊!不错![em]e179[/em]
ぃ回眸一笑、百眛生つ
速度更新[em]e113[/em][em]e113[/em][em]e113[/em][em]e113[/em]
燎原
@{uin:2709433617,nick:卢沟人,who:1,auto:1}[em]e160[/em][em]e100[/em]
冰雪
赵老师好文才[em]e100[/em][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