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各镇的由来!了解宜兴,弘扬宜兴文化。
个人日记
宜兴各镇的由来!了解宜兴,弘扬宜兴文化。
1.和橋-----來源於宋朝時有兩個姓邵的兄弟鬧矛盾,在鄰居的勸解下和好了。隨後修了一座橋,取名和橋。此事被傳為美談。
2.徐舍----徐舍,古称“濑溪”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明中叶徐姓逃蒋冲圩搭舍安家,后成村庄,故名。
3.鯨塘-----五代时隐士任公在此筑室为堂,憩而弹琴,故原名琴堂。后因地处鲸溪河畔,近处河中水流湍急,旋涡成塘,后人改称鲸塘。
4.芳莊-----以芳庄村得名,相传宋时,村周环溪,地形成方称方溪。明改为今名。1949年设芳庄乡,1959年成立芳庄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92年邮堂乡并入,1995年撤乡设镇。(芳莊實乃天下第一鎮,只是在“文革”時毀壞嚴重)
5.官林-----相传古时为官宦人家聚居的地方。解放后改名官林。秦汉时期(公元前210年左右)设官亭,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改称凌霞,宋代始称官林,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设官林镇,1957年官林镇、官东乡、官西乡合并称官林乡。
6.陽巷------ 因杨姓迁此,且名声日大,名“杨港”,后改杨巷。宋代称城上里。1883年称杨巷镇,1957年改为杨巷乡,1959年成立杨巷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88年撤乡设镇,2004年新芳镇并入。
7.新建------- 原名万家村,明末清初毁于战火,后重建此村,改名新建。1911—1949年设新建镇(后改乡),1959年成立新建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93年撤乡设镇
8 高塍------- 因坐落在高地上而得名。1911—1949年设高塍镇(后改为乡),1959年成立高塍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88年撤乡设镇,2004年范道镇并入。
9. 屺亭街道-------屺亭(也称计亭)为古驿道亭名,因位于屺山西得名。1911—1949年设屺亭镇(后改为乡),1959年成立屺亭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96年撤乡设镇。
10。 萬石------ 万石桥原名万善桥,以万人合力建桥取名。后改万石桥。镇以桥名。1911——1949年设万石乡,1959年成立万石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96年撤乡设镇,2000年南漕镇并入。
11. 周鐵------- 周朝设铁官于此,后称为周铁。明代设周铁市,1911年洞山乡改称周铁乡。后设周铁镇。1959年成立周铁公社。1983年撤社改为周铁镇、周铁乡。1986年周铁乡并入周铁镇。2000年、2004年分水镇、洋溪镇先后并入。
12。 芳橋------- 古时用木板架桥,桥呈方形,故名方桥。后转写成芳桥。1911—1949年设芳桥镇(后改为乡),1959年成立芳桥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93年撤乡设镇,2000年扶风镇并入。
13. 新莊------侯姓从侯庄分居此,名新庄。1911——1949年设新庄镇,后改为乡,1959年成立新庄公社。1985年复为乡,1993年撤乡设镇,2000年大塍镇并入。2003年,东郊村划归宜城镇。
14. 丁蜀----- 由丁山、蜀山、汤渡三处合并而成,取前二者首字得名。1956年成立丁蜀镇,1959年1月成立丁蜀公社,1959年5月,仍改为丁蜀镇,1986年周墅乡并入,1992年川埠乡并入,2004年伏东镇并入。
15. 大浦-------原名太湖浦,意为太湖边的港口,后改大浦。1911—1949年设大浦镇(后改为大浦乡),1959年成立大浦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95年撤乡设镇。2000年张泽镇并入。
16. 湖父-----湖父山中大市也,宋时置务于此,今作 父,亦务字之讹。大水别通小口为浦,此浦之水东泻入太湖。故称湖浦,浦渚作 父,乃古文仅存之字。别名湖洑,群众俗称骡埠,即骡马驮着山货下埠的地方。1911—1949年设湖父镇,后改为乡,1959年成立湖父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88年撤乡设镇。
17。 新集------1930年开始建立起来的新集镇而得名。1961年成立新街公社,1983年10月设为乡,1994年撤乡建镇,2000年归径乡并入。2006年,宜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街镇成建制委托环科园管理。
18。宜城-------- 古称荆溪邑、阳羡城。1946年称双溪镇,1948年改称义兴镇,1949年改名为宜城镇,1954年改为宜城区。1958年隶属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1月红旗人民公社更名为宜城公社,1959年2月恢复宜城镇。1991年铜峰乡并入,1997年十里牌乡并入,2000年红塔镇并入,2003年新庄镇东郊村并入。
19。張渚----- 因有一张姓大户迁居与此,称“张溪”。因溪水绕镇,后又称“张渚”。西晋称“桃溪”,南宋后始称“张渚”,1959年1月成立张渚公社,1959年5月仍改为张渚镇。 1986年渚东乡并入,2000年善卷镇并入,2004年茗岭镇并入。
20。西渚----- 因该镇位于太华山区72条涧滩的下游,连日暴雨,站在虬山岭向西看,是一片汪洋,此地又在张渚的西面,故称西洋渚。后改为西渚。1911—1949年设西渚乡,1959年成立西渚公社。1983年10月体制改革后复为乡,1992年横山乡的横山、团结、荷花、桑场4个村并入。2000年西渚、元上两乡合并为西渚镇。
21。太華------以境内太华山而得名。1938年设太华乡,1959年成立太华公社,1983年10月复为乡,1992年横山乡的见花、友谊村划入,同时撤乡设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