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懂 得 这 七 种 方 法 和 八 句 话 吗 ? 2014,9,27

个人日记

 

图片

七 种 方 法


   1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最好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如果还能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片语,则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切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有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当众出孩子的丑。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7条才是杀手鐧。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

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

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

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图片


八 句 话: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
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应该表示支持。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经典八问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父母若要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不能剥夺了孩子履行责任的机会。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并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从而达到培养孩子责任心的目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