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与心灵的对话》之:人生如圆 (风语者) (文较长,淡如水。耐心读之,必有得)
个人日记
"圆"这个字,在现代社会具有多种含意。但是,古代的先哲们最初创立这个字的时候,含意却是极其简单的。
一个小"口 ",立在"贝"之上,四周以大"口"围之。
小"口"代表人,"贝"代表钱币,大"口"代表围墙。
自古至今,"民以食为天",先哲们初立此字的原意是:人为万物之根本,且富有钱财,又有安全作为保障。这应该是当时社会环境中最理想化的人生了,可以看作是圆满的人生。这个字意,在当今以至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也非常适用。
我没查阅《说文解字》、《词源》等工具书,也没查阅巜中华大词典》,自己私下揣度,或许有所偏差。这个字的成字时间也未曾加以考证,根据字的组成和字象,此字创立至少已有二千八百年左右的时间了。因为在东周战国时期,我们的先人已使用青铜铸币,而不用"贝"类作为钱币了。(东周战国开始于公元前七百七十年,距今已近二千八百年了)
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生理或生存需求为第一需求,第二为物质需求,第三为精神需求,它们之间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也有极少数人一生只满足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而放弃了物质追求。他们只追求人生的宽度,而鲜顾生命的长度。正是他们,为我们大多数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衷心的感谢他们吧!
不管如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贝"作为基础的。人生,离不了"贝",更求圆满。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象一个"圆",而且在不断地变换与更迭着。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始,都是从母体圆圆的腹中诞生,生命之末,都是以圆圆的坟墓作为结束。圆圆的坟墓,多么象一个大大的圆圆的被泪水泡大了的句号。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象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圆。生命的过程,就如同在同一平面内,圆与圆之间或磕碰,或相离,或相切,或相交,或同心……
茫茫世间,与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子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肉亲情。《吕氏春秋-精通篇》已经诠释得非常明细了:"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
父母和子女,异体而同心,群经之冠的《周易》是这样诠释的:"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父母和子女,本是同心而生,其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同心圆的关系。所以,尘世中最牢不可催的亲情,乃是父子之情,母子之爱。俗话说"挣下不如养下"(挣下钱不如养下儿女),就是这个道理。
因同一胞衣而生,兄弟姐妹互谓同胞,他们互称为同胞关系。同胞之情谊,略次于父子之情。巜周易》是这样诠释的:"兄弟一心,其利断金"。
兄弟姐妹,源自一个"同心圆",同胞共一世,也可以看作是"同心圆"的关系。
而人类生命的永恒主题—爱情,可以看作是两圆相交。相交程度之深浅,以夫妻二人感情的深浅程度来衡量。
爱情的理想化境界,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他们已由两圆相交而升华至同心的高度了。
茫茫人海,毫无关系的两个异性,因最初的生理需求,互相接近已属不易,因为缘份而交往,以至同心。有这样的爱情,既使生命就此逝去,又有什么可值得我们遗憾的呢?
古代童养媳与其夫同房,新婚夫妇因故而以后同房,共同过夫妻生活,皆称"圆房"。"圆房”之意,乃是二人同心,同居一房。也有"圆满"的意思。
世间的友情,朋友和朋友之间,如同N个相离开的圆。普通朋友距离略近,陌生朋友距离较远,亦或相望,甚至未曾谋面。
东周战国时期,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这就是后世的我们所说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了。这样的知音关系,人世间少之又少,所谓"朋友遍天下,知音有几人?",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个说法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知道我心思的人,能说出我心中的怨懑与欢娱,不知我者,只会询问我有什么要求。尘世中忙忙碌碌的你,渴望知音么?
人生中最微妙最奇妙的人际关系,应该是情人关系了。这层关系,只可当事者心领神会,不可众目下肢体表达。这就是人生中的隐私之一—男女私情了。
世间的已婚或非婚男女,非经婚姻关系而私下交往,直至山盟海誓,水乳交融而以身相许。此情此景,最起码是二人心仪已久,两情相悦了。
偷情,是爱情心理疲劳,视觉疲乏的产物。他只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不受法律的约束。
两人偷情一次,俗称"露水夫妻",如同相个圆相切一次。偷情多次,即为两圆相交的关系了。
( "情”这个字,由一个"忄"和一个"青"组成。"忄"为竖立着的"心",指的是心情或心意;"青乃青春。"情"是青春时节的雅情趣事。耄耋之年,期颐之岁,再论情事,那简直就是笑谈了。)
男子潇洒倜傥,女子画眉红妆,这都是为偷情时刻准备着,古语云:人不风流枉少年,若无此心,红妆为谁呢?(或为笑谈,不必当真。)
为使"情"之事圆圆满满,自古至今,衍生了几多的痴男怨女。
男子称之谓痴男。痴情的男人,是傻傻地,苦苦地等待着情人。天下最早最痴情的痴男传说,应该是"尾生抱柱"了。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应该是美男,丑男应该不会有美女盯上的,不是吗?),与情人约定在兰桥下幽会,水涨而情人未至,尾生为守约会之期,最后怀抱桥柱而溺亡。溺亡可能是真的,但怎么可能死后仍然能够抱着桥柱呢?
这个故事也许只是一个凄美的传说,我私下以为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偷情的女子不可能把真相说出来,而尾生已无法对证了。这也许是天下所有的痴情女子们的一厢情愿,而私下杜撰的吧。
痴情的女子称怨女。怨情的女子,怨懑情男来迟或未至,心中有怨,倍受熬煎。唐代王昌龄曾作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诲教夫婿觅封侯。寥寥几字,怨女心态尽现眼底。
冬去春来,陌横阡纵。杏闹桃红,柳绿依依,娇莺啼恰,紫燕双飞…抬头忽见此景,怎不令春娘春日春心春动!
低头未见夫婿,思其夫为封侯之事远在天涯,而己身影孑然,芳心意自伶俜了。
唐诗"恨不相逢未嫁时",又是多少已婚怨女的心灵烛照!不是么…
我们使用的文字,和宇宙间所有的一切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个字或词从创立到成为旧字词而废止,只不过是一个时间过程。
随便翻阅词典,你会发现很多"死亡"的字词,也会接受很多新生的字词。
但是"圆"这个字,是可以永生不灭的。
我们每个人在清晨从睡眼中醒来,会知道眼睛的瞳孔是圆的,脑袋是圆的,会看见时针不停地做着圆周运动…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机器和车辆了。机器和车辆的构选中,"圆"更是比比皆是。如果没有"圆",很难想象我们的社会怎样运转…
我们看见的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是圆的,十五的月亮是圆的,夜晚的繁星是圆的,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是圆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人类存在,"圆"之字将永生不灭!
人生,没有所谓的十全十美。所谓的圆满,只是一个诱人而美丽的传说。而不曾圆满之事,却跟我们是零距离的。因为我们的物质欲望和生理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难怪有人感叹:"欲如海,不遏则滔天"了。
所以,人生是一个追求自我圆满的过程。
有人也曾比喻脱离象牙之塔而初涉世故的稚子,就好象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为了圆通世间,逐渐变得圆滑而失去了所有的棱角。
我们的性格变得圆滑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因为只有圆滑,在社会交际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人,永远是社会环境的产物。难怪"酒色财气"四大皆"空"的佛家子弟仙逝,也称之为"圆寂"了。
"圆寂"之意,是"追求圆满,直至寂然"的意思,这难道不是碌碌红尘中你你我我的夙求么?…
人生,如圆。
人生,离不开圆。
人生,又何曾圆满…
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一个小"口 ",立在"贝"之上,四周以大"口"围之。
小"口"代表人,"贝"代表钱币,大"口"代表围墙。
自古至今,"民以食为天",先哲们初立此字的原意是:人为万物之根本,且富有钱财,又有安全作为保障。这应该是当时社会环境中最理想化的人生了,可以看作是圆满的人生。这个字意,在当今以至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也非常适用。
我没查阅《说文解字》、《词源》等工具书,也没查阅巜中华大词典》,自己私下揣度,或许有所偏差。这个字的成字时间也未曾加以考证,根据字的组成和字象,此字创立至少已有二千八百年左右的时间了。因为在东周战国时期,我们的先人已使用青铜铸币,而不用"贝"类作为钱币了。(东周战国开始于公元前七百七十年,距今已近二千八百年了)
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生理或生存需求为第一需求,第二为物质需求,第三为精神需求,它们之间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也有极少数人一生只满足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而放弃了物质追求。他们只追求人生的宽度,而鲜顾生命的长度。正是他们,为我们大多数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衷心的感谢他们吧!
不管如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贝"作为基础的。人生,离不了"贝",更求圆满。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象一个"圆",而且在不断地变换与更迭着。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始,都是从母体圆圆的腹中诞生,生命之末,都是以圆圆的坟墓作为结束。圆圆的坟墓,多么象一个大大的圆圆的被泪水泡大了的句号。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象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圆。生命的过程,就如同在同一平面内,圆与圆之间或磕碰,或相离,或相切,或相交,或同心……
茫茫世间,与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的子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肉亲情。《吕氏春秋-精通篇》已经诠释得非常明细了:"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此之谓骨肉之亲"。
父母和子女,异体而同心,群经之冠的《周易》是这样诠释的:"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父母和子女,本是同心而生,其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同心圆的关系。所以,尘世中最牢不可催的亲情,乃是父子之情,母子之爱。俗话说"挣下不如养下"(挣下钱不如养下儿女),就是这个道理。
因同一胞衣而生,兄弟姐妹互谓同胞,他们互称为同胞关系。同胞之情谊,略次于父子之情。巜周易》是这样诠释的:"兄弟一心,其利断金"。
兄弟姐妹,源自一个"同心圆",同胞共一世,也可以看作是"同心圆"的关系。
而人类生命的永恒主题—爱情,可以看作是两圆相交。相交程度之深浅,以夫妻二人感情的深浅程度来衡量。
爱情的理想化境界,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他们已由两圆相交而升华至同心的高度了。
茫茫人海,毫无关系的两个异性,因最初的生理需求,互相接近已属不易,因为缘份而交往,以至同心。有这样的爱情,既使生命就此逝去,又有什么可值得我们遗憾的呢?
古代童养媳与其夫同房,新婚夫妇因故而以后同房,共同过夫妻生活,皆称"圆房"。"圆房”之意,乃是二人同心,同居一房。也有"圆满"的意思。
世间的友情,朋友和朋友之间,如同N个相离开的圆。普通朋友距离略近,陌生朋友距离较远,亦或相望,甚至未曾谋面。
东周战国时期,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这就是后世的我们所说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了。这样的知音关系,人世间少之又少,所谓"朋友遍天下,知音有几人?",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个说法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知道我心思的人,能说出我心中的怨懑与欢娱,不知我者,只会询问我有什么要求。尘世中忙忙碌碌的你,渴望知音么?
人生中最微妙最奇妙的人际关系,应该是情人关系了。这层关系,只可当事者心领神会,不可众目下肢体表达。这就是人生中的隐私之一—男女私情了。
世间的已婚或非婚男女,非经婚姻关系而私下交往,直至山盟海誓,水乳交融而以身相许。此情此景,最起码是二人心仪已久,两情相悦了。
偷情,是爱情心理疲劳,视觉疲乏的产物。他只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不受法律的约束。
两人偷情一次,俗称"露水夫妻",如同相个圆相切一次。偷情多次,即为两圆相交的关系了。
( "情”这个字,由一个"忄"和一个"青"组成。"忄"为竖立着的"心",指的是心情或心意;"青乃青春。"情"是青春时节的雅情趣事。耄耋之年,期颐之岁,再论情事,那简直就是笑谈了。)
男子潇洒倜傥,女子画眉红妆,这都是为偷情时刻准备着,古语云:人不风流枉少年,若无此心,红妆为谁呢?(或为笑谈,不必当真。)
为使"情"之事圆圆满满,自古至今,衍生了几多的痴男怨女。
男子称之谓痴男。痴情的男人,是傻傻地,苦苦地等待着情人。天下最早最痴情的痴男传说,应该是"尾生抱柱"了。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应该是美男,丑男应该不会有美女盯上的,不是吗?),与情人约定在兰桥下幽会,水涨而情人未至,尾生为守约会之期,最后怀抱桥柱而溺亡。溺亡可能是真的,但怎么可能死后仍然能够抱着桥柱呢?
这个故事也许只是一个凄美的传说,我私下以为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偷情的女子不可能把真相说出来,而尾生已无法对证了。这也许是天下所有的痴情女子们的一厢情愿,而私下杜撰的吧。
痴情的女子称怨女。怨情的女子,怨懑情男来迟或未至,心中有怨,倍受熬煎。唐代王昌龄曾作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诲教夫婿觅封侯。寥寥几字,怨女心态尽现眼底。
冬去春来,陌横阡纵。杏闹桃红,柳绿依依,娇莺啼恰,紫燕双飞…抬头忽见此景,怎不令春娘春日春心春动!
低头未见夫婿,思其夫为封侯之事远在天涯,而己身影孑然,芳心意自伶俜了。
唐诗"恨不相逢未嫁时",又是多少已婚怨女的心灵烛照!不是么…
我们使用的文字,和宇宙间所有的一切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个字或词从创立到成为旧字词而废止,只不过是一个时间过程。
随便翻阅词典,你会发现很多"死亡"的字词,也会接受很多新生的字词。
但是"圆"这个字,是可以永生不灭的。
我们每个人在清晨从睡眼中醒来,会知道眼睛的瞳孔是圆的,脑袋是圆的,会看见时针不停地做着圆周运动…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机器和车辆了。机器和车辆的构选中,"圆"更是比比皆是。如果没有"圆",很难想象我们的社会怎样运转…
我们看见的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是圆的,十五的月亮是圆的,夜晚的繁星是圆的,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是圆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人类存在,"圆"之字将永生不灭!
人生,没有所谓的十全十美。所谓的圆满,只是一个诱人而美丽的传说。而不曾圆满之事,却跟我们是零距离的。因为我们的物质欲望和生理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难怪有人感叹:"欲如海,不遏则滔天"了。
所以,人生是一个追求自我圆满的过程。
有人也曾比喻脱离象牙之塔而初涉世故的稚子,就好象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为了圆通世间,逐渐变得圆滑而失去了所有的棱角。
我们的性格变得圆滑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因为只有圆滑,在社会交际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人,永远是社会环境的产物。难怪"酒色财气"四大皆"空"的佛家子弟仙逝,也称之为"圆寂"了。
"圆寂"之意,是"追求圆满,直至寂然"的意思,这难道不是碌碌红尘中你你我我的夙求么?…
人生,如圆。
人生,离不开圆。
人生,又何曾圆满…
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文章评论
玛利亚
真的如一阵风来去无踪[em]e115[/em]
笔下流情
品读,品读,受益。
素心人
最近怎么都没有动态呢?
墨舞纤尘【拒聊】
从未求圆字何解,今读友之文,受益匪浅!欣赏![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