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风词话》理论篇及馥凝的鉴解
词坛
1.21作词要意不晦语不琢
初学作词,只能道第一义,后渐深入。意不晦,语不琢,始称合作。至不求深而自深,信手拈来,令人神味俱厚。椝橅两宋,庶乎近焉。晦:隐晦,不明显;琢:雕琢,人工修饰的痕迹太明显,不自然。
1.22不可作寒酸语
寒酸语不可作,即愁苦之音,亦以华贵书之。饮水词人所以为重光后身也。
寒酸语:愁啊,苦啊,一副可怜相。
1.23选句要自然
填词之难,造句要自然,又要未经前人说过。自唐五代已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必欲得之,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学力果充,虽天分少逊,必有资深逢源之一日。书卷不负人也。中年以后天分便不可恃。苟无学力,日见其衰退而已。江淹才尽,岂真梦中人索还囊锦耶。
自然,天然。一:天分;二:学识;1%的天分+99%的学识吧。学识:1、读万卷书;2、行万里路;3、经历种种事。
1.24词不能谐俗
读前人雅词数百阕,令充积吾胸臆,先入而为主。吾性情为词所陶冶,与无情世事,日背道而驰。其蔽也,不能谐俗,与物忤。自知受病之源,不能改也。
似乎本句的意思不是词不能谐俗,而是说读前人雅词,性情受这种词熏陶,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写出来的东西脱离了现实。此病不是不能改吧?多接触现实应该能改吧。
1.25读词之法
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三十年前,以此法为日课,养成不入时之性情,不遑恤也。
读进去,这个与不求甚解就不一样了,而是将自己置入作者的意境或者环境中去,仔细体会,陶冶自己的性情。
1.26述所历词境
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暝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三十年前,或月一至焉。今不可复得矣。
好似佛家坐禅入定。
1.27以吾言写吾心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何如耳。吾心为主。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书卷多,吾言尤易出耳。
【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即万不得已乎。应该是发自作者内心的一种情感。情感以真实为好,不必强求,无病呻吟,不会感动任何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8词有不尽之妙
吾苍茫独立于寂寞无人之区,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自沉冥杳霭中来,吾于是乎有词,洎吾词成,则于顷者之一念若相属若不相属也。而此一念,方绵邈引演于吾词之外,而吾词不能殚陈,斯为不尽之妙。非有意为是不尽,如书家所云无垂不缩,无往不复也。
忽有匪夷所思之一念,灵感。第四讲讲义:“而词的煞尾要讲究留白,留白就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不可以把话说尽,类似与诗的比结。”蓄势待发,有去有回。
1.29词之风度
问:填词如何乃有风度。答:由养出,非由学出。问:如何乃为有养。答:自善葆吾本有之清气始。问:清气如何善葆。答:花中疏梅、文杏。亦复托根尘世,甚且断井、颓垣,乃至摧残为红雨,犹香。
风度是从性情修养中来,不是从学习中来,学习与修养应该是相得益彰,王冕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史留清气满乾坤!
清气如何善葆?源自生活,从生活中吸取养分。
1.30作词成就不易
作词至于成就,良非易言。即成就之中,亦犹有辨。其或绝少襟抱,无当高格,而又自满足,不善变。不知门径之非,何论堂奥。然而从事于斯,历年多,功候到,成就其所成就,不得谓非专家。凡成就者,非必较优于未成就者。若纳兰容若,未成就者也,年龄限之矣。若厉太鸿,何止成就而已,且浙派之先河矣。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作词有所成不容易。即使有成就,也有区分,有的缺少雄伟的襟怀,有的没有高雅的格调,有的自己骄傲自满,不知道变化,有的不知道各家各派的分别,这些都不能算是登堂入室。但是一个人从事作词多年,功力火候到了,自然有他的一定成就,也不能说他不是专家。有成就的也不一定就比没有成就的好多少。作者用纳兰容若和厉太鸿举例,是因为纳兰早亡,没有留下太多的著作。
1.31词无庸勾勒
吾词中之意,唯恐人不知,于是乎勾勒。夫其人必待吾勾勒而后能知吾词之意,即亦何妨任其不知矣。曩余词成,于每句下注所用典。半塘辄曰:“无庸。”余曰:“奈人不知何。”半塘曰:“傥注矣,而人仍不知,又将奈何。矧填词固以可解不可解,所谓烟水迷离之致,为无上乘耶。”
词中的意境,生怕别人不知道,于是就添枝加叶的去解释,如果看词的人一定要需要你解释才能知道词的意思,那么还是让他看不懂吧。这里应该还是说的词的含蓄之美,就像烟水迷离的景致一样,这才算是好的作品。这里的含蓄绝对不是晦涩难懂。
1.32作词须知暗字诀
作词须知“暗”字诀。凡暗转、暗接、暗提、暗顿,必须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非时流小惠之笔能胜任也。骈体文亦有暗转法,稍可通于词。
转:转折;接:承接;提:回顾、照应;顿:顿挫。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上词可谓是一片神行,层层推进,笔笔逆挽,真称得上是"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却又看不出转、接、提、顿的痕迹。
这种手法需要“浩然胸次,洒脱襟怀”,初学者应该是很难达到的。
况周颐弟子赵尊岳曾将况周颐的这一理论屡加强化,其云:“词中回顾、留应、顿挫、曲折,不但长调中一字一句须加注意,即短调小令,亦不可少加忽略,以自悖其理脉。盖一切暗转深入,均不过运用回顾、留应之笔出之。”又云:“暗转则于前后左右,别辟新义;甚或唾弃其原义,而读者不觉其疵累。作者自具其理脉,为尤不易也。”既要自具理脉,又要另辟新义,以潜气内转为核心的暗字诀的宗旨,大约不出乎此了。
1.33名手作词
名手作词,题中应有之义,不妨三数语说尽。自余悉以发抒襟抱,所寄托往往委曲而难明。长言之不足,至乃零乱拉杂,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读者不能知,作者亦不蕲其知。以谓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则亦左徒之“骚”“些”云尔。夫使其所作,大都众所共知,无甚关系之言,宁非浪费楮墨耶。
1、词中应有之义,好比是论点,三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其余的就是作者抒发自己的胸怀襟抱,但是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有所寄托,含蓄。2、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就不要浪费笔墨了,作词要有新意。
1.34词宜守律
畏守律之难,辄自放于律外,或托前人不专家,未尽善之作以自解,此词家大病也。守律诚至苦,然亦有至乐之一境。常有一词作成,自己亦既惬心,似乎不必再改。唯据律细勘,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乃精益求精,不肯放松一字,循声以求,忽然得至隽之字。或因一字改一句,因此句改彼句,忽然得绝警之句。此时曼声微吟,拍案而起,其乐何如。虽剥珉出璞,选薏得珠,不逮也。彼穷于一字者,皆苟完苟美之一念误之耳。
守律难,守律苦,守律乐。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只见前人不尽善处,未见前人至善处。自己写好一首词,自己有时也很得意,只是对照词谱,只有少数的字与四声不合,就放置不管了,这是错误的。有时为了改动一个字,有可能把整个句子都改了,甚至因为改了这一句,别的句子也要修改,做过古诗词的人可能都有这种体会,但是一旦你得到了绝好的句子,这时候你就会知道其中的乐趣了,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从乱石堆中捡到了美玉,从杂粮中捡到了珍珠,会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
1.35上去声不可忽
上去声字,近人往往误读。如“动静”之“静”,上声,误读去声。“暝色”之“暝”,去声,误读上声。作词既守四声,则于宋人用“静”字者用上声,用“暝”字者用去声,斯为不误矣。顾审之声调,或反蹈聱牙盭喉之失。意者宋人亦误读误用耶。遇此等处,唯有检本人它词及它人词证之,庶几决定所从。特非精研宫律者之作,不足为据耳。
这句是说上声和去声是有区别的,词班第四讲:清初黄周星论曲,就有“三仄更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上声发出来的音是有个曲度的,也就是说打了一个弯V,而去声发出来的音如同是一块重物跌在地上的感觉发出的声音短而有力。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肯定的,那么你就用“去”声;如果是让读者思考的(感叹、婉约、犹疑)的最好就是选用“上”。
1.36上可代入
宋人名作,于字之应用入声者,间用上声,用去声者绝少。检梦窗词知之。这句是说上声和去声是有区别的,词班第四讲:清初黄周星论曲,就有“三仄更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上声发出来的音是有个曲度的,也就是说打了一个弯V,而去声发出来的音如同是一块重物跌在地上的感觉发出的声音短而有力。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肯定的,那么你就用“去”声;如果是让读者思考的(感叹、婉约、犹疑)的最好就是选用“上”。
1.36上可代入
应该是入声间可用上声,是间用,不是通用。尽量不用去声代入声。
1.37入声字适用
入声字于填词最为适用。付之歌喉,上去不可通作,唯入声可融入上去声。凡句中去声字能遵用去声固佳,若误用上声,不如用入声之为得也。上声字亦然。入声字用得好,尤觉峭劲娟隽。
上去不通用,上去均可用入声,入声字用得好,有峭劲娟隽的效果。峭:别开生面;劲:有力度;娟:娟秀;隽:意味深长。
1.38初学宜联句和韵
初学作词,最宜联句、和韵。始作,取办而已,毋存藏拙嗜胜之见。久之,灵源日浚,机括日熟,名章俊语纷交,衡有进益于不自觉者矣。手生重理旧弹者亦然。离群索居,日对古人,研精覃思,宁无心得;未若取径乎此之捷而适也。
【联句是古代作诗的一种方式,是指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一篇。
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大致有三种方式:(1)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3)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这里说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一种是大家在一起学,一种是自己一个人苦读,作者认为大家一起学是一种捷径,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39学词须先读词
学填词,先学读词。抑扬顿挫,心领神会。日久,胸次郁勃,信手拈来,自然丰神谐鬯矣。
鬯:旺盛。想学习填词,先学习读词,掌握前贤词中抑扬顿挫的感觉,时间长了,胸怀里充满了生机,随手写出的句子,都会充满了精神。
1.40词意忌复
词贵意多。一句之中,意亦忌复。如七字一句,上四是形容月,下三勿再说月。或另作推宕,或旁面衬托,或转进一层,皆可。若带写它景,仅免犯复,尤为易易。
一首词中,多重意义尤为可贵,一句词中,却忌讳意义重复,比如七字一句,前四字形容月,下三字就不要再说月了,或者拖延,或者从旁边衬托,或者转折再进一层,都可以,如果下三字顺带写其他的景,仅仅为了避免意义重复,那就容易多了。
1.41改词之法
佳词作成,便不可改。但可改便是未佳。改词之法,如一句之中有两字未协,试改两字,仍不惬意,便须换意,通改全句。牵连上下,常有改至四五句者。不可守住元来句意,愈改愈滞也。
一句词中如果有两个(以下)字不合适,可以修改,如果修改后还不满意,就要换一个意思了,整个句子全改,可能因此牵连上下句子,经常有改四五句的,不要守住原来的句子的意思不放,那样会越改越不顺畅。
1.42改词须知挪移法
改词须知挪移法。常有一两句语意未协,或嫌浅率,试将上下互易,便有韵致。或两意缩成一意,再添一意,更显厚。此等倚声浅诀,若名手意笔兼到,愈平易,愈浑成,无庸临时掉弄也。
改词的办法:1、上下句子互换;2、两句合并成一句,再写一句。
1.43词中对偶
词中对偶,实字不求甚工。草木可对禽蛩也,服用可对饮馔也。实勿对虚,生勿对熟,平举字勿对侧串字。深深浅浓淡,大小重轻之间,务要侔色揣称。昔贤未有不如是精整也。
词中的对偶句,实字不要求太工,虚字尽量工;实字不要对虚字;生字不要对熟字;平举字、侧串字不解。
1.44起处不宜泛写景
近人作词,起处多用景语虚引,往往第二韵方约略到题,此非法也。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它题便挪移不得。唐李程作《日五色赋》,首云:“德动天鉴,祥开日华。”虽篇幅较长于词,亦以二句櫽括之,尤有弁冕端凝气象。此旨可通于词矣。
作词起句写景宜实写不宜虚写。
1.45作词要句中有意
作词不拘说何物事,但能句中有意即佳。意必己出,出之太易或太难,皆非妙造。难易之中,消息存焉矣。唯易之一境,由于情景真,书卷足,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不在此例。
作词不论说什么事情,句中有意境就好。这个意境必须是自己的(文学的创造性),意境太简单或太难都不好,简单和难里面,存在着增减的关系(中庸),简单的境界中,由于情真景切,学识足够,发自内心,随口而成的,不包括在上述的议论中。
1.46词须选韵
作咏物咏事词,须先选韵。选韵未审,虽有绝佳之意,恰合之典,欲用而不能。用其不必用,不甚合者以就韵,乃至涉尖新,近牵强,损风格,其弊与强和人韵者同。
作词要选韵,这里只说了选韵要恰当,没说如何选韵,选韵应该配合词的感情选用。
1.47虚字叶韵最难
词用虚字叶韵最难。稍欠斟酌,非近滑,即近佻。忆二十岁时作《绮罗香》,过折云:“东风吹尽柳绵矣。”端木子畴前辈[采]见之,甚不谓然,申诫至再。余词至今不复敢叶虚字。又如“赚”字“偷”字之类,亦宜慎用,并易涉纤。“儿”字尤难用之至。(如船儿、叶儿、风儿、月儿云云。]此字天然近俚,用之得,如闺人口吻,即亦何当风格。乃至邨夫子口吻,不尤不可向迩耶。若于此等难用之字,笔健能扶之使竖,意精能炼之使稳,庶极专家能事矣。斯境未易臻,仍以不用为是。
用虚字叶韵最难,是因为容易步入油滑、轻佻的误区。结论是尽量不用虚字叶韵。
1.48宋词宜多读多看
两宋人词宜多读、多看,潜心体会。某家某某等处,或当学,或不当学,默识吾心目中。尤必印证于良师友,庶收取精用闳之益。洎乎功力既深,渐近成就,自视所作于宋词近谁氏,取其全帙研贯而折衷之,如临镜然。一肌一容、宜淡宜浓,一经侔色揣称,灼然于彼之所长、吾之所短安在,因而知变化之所当亟。善变化者,非必墨守一家之言。思游乎其中,精骛乎其外,得其助而不为所囿,斯为得之。当其致力之初,门径诚不可误。然必择定一家,奉为金科玉律,亦步亦趋,不敢稍有逾越。填词智者之事,而顾认筌执象若是乎?吾有吾之性情,吾有吾之襟抱,与夫聪明才力。欲得人之似,先失己之真,得其似矣,即已落斯人后,吾词格不稍降乎。并世操觚之士,辄询余以倚声初步何者当学,此余无词以对者也。
两宋的词要多读多看,潜心体会,什么样的应该向人家学习,什么样的不适合自己学习,都要一点一滴的掌握在心中。也可以和良师益友探讨。自己认为自己和哪个词人的风格接近,就通读他的全部作品,仔细入微的去分析,就会看到人家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但是要善于变化,不能墨守一家,而是既要从一个词人那里得到帮助又不被他所束缚。不能选定一家后就奉为金科玉律,就算你达到了和这个人完全相似的地步,终究还是落在了人家的后面,何况也只能学到相似,绝对达不到神似。推陈出新。好比练书法,初期描红、模仿,最后终究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选风格接近的词人应该是一条捷径。
1.49勿学辛吴
情性少,勿学稼轩。非绝顶聪明,勿学梦窗。
不是性情中人,不要学辛弃疾;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不要学习吴文英。
1.50不必学唐五代词
唐五代词并不易学,五代词尤不必学,何也。五代词人丁运会,迁流至极,燕酣成风,藻丽相尚。其所为词,即能沉至,祇在词中。艳而有骨,祇是艳骨。学之能造其域,未为斯道增重。矧徒得其似乎。其铮铮佼佼者,如李重光之性灵,韦端己之风度,冯正中之堂庑,岂操觚之士能方其万一?自余风云月露之作,本自华而不实。吾复皮相求之,则嬴秦氏所云甚无谓矣。晚近某词派,其地与时,并距常州派近。为之倡者,揭橥《花间》,自附高格,涂饰金粉,绝无内心。与评文家所云“浮烟涨墨”曷以异。虽无本之文,不足以自行。历年垂百,衍派未广,一编之传,亦足贻误初学。尝求其故,盖天事绌、性情少者所为,曷如不为之为愈也。
不止唐五代词不必学,只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刻的内容的词都没有必要学。这里有一个词,华而不实,很多初学的人最容易走入这个误区。
.51北宋人手高眼低
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其自为词诚琼(去玉)乎弗可及。其于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直是口惠,不甚爱惜云尔。后人习闻其说,奉为金科玉律,绝无独具只眼,得其真正佳胜者。流弊所极,不特埋没昔贤精谊,抑且贻误后人师法。北宋词人声华藉甚者,十九钜公大僚。钜公大僚之所赏识,至不足恃,词其小焉者。 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唐·白居易《晏坐闲吟》;声华,声誉。北宋人作词水准很高,但是鉴赏能力不高。北宋人作词确实达到了一个高不可及的地步,但是他们评论别人的词,凡是极口称赞的,却不是最好的,只是口头称赞,不是特别的去爱惜。此段评论应该是根据北宋人的词话评论的,记得李清照的【词论】倒是对同时代的人冷嘲热讽。
1.52词用诗句曲用词事
两宋人填词,往往用唐人诗句。金元人制曲,往往用宋人词句。尤多排演词事为曲。关汉卿、王实甫《西厢记》出于赵德麟《商调蝶恋花》,其尤箸者。检《曲录》杂剧部,有《陶秀实醉写风光好》、《晏叔原风月鹧鸪天》、《张于湖误宿女贞观》、《蔡萧闲醉写石州慢》、《萧淑兰情寄菩萨蛮》,皆词事也。就一剧一事而审谛之,填词者之用笔用字何若?制曲者又何若?曲由词出,其渊源在是。曲与词分,其径涂亦在是。曲与词体格迥殊、而能得其并皆佳妙之故,则于用笔用字之法,思过半矣。
唐诗、宋词、金元曲,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脉络,从各个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到沿袭的痕迹。诗、词、曲都是不同的文学体裁,而在各个时期都达到了艺术高峰,所以说沿袭不是问题,关健是出新,继承并发展、提高。
1.53词与曲作法不同
曲有煞尾,有度尾。煞尾如战马收缰,度尾如水穷云起。[见董解元《西厢记》眉评。]煞尾犹词之歇拍也。度尾犹词之过折也。如水穷云起,带起下意也。填词则不然,过拍祇须结束上段,笔宜沉着。换头另意另起,笔宜挺劲。稍涉曲法,即嫌伤格。此词与曲之不同也。
煞尾:北曲套数中的最后一首曲子;歇拍:词的上阕的最后一句为歇拍句。度尾与词的转折是一个意思。其实词与曲的区别不限于作者所说的。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1.54明以后词纤庸少骨
明以后词,纤庸少骨。二三作者,亦间有精到处。但初学抉择未精,切忌看之。一中其病,便不可医也。东坡、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初学看之,但得其麤率而已。其实二公不经意处,是真率,非麤率也。余至今未敢学苏、辛也。
纤庸少骨:纤细、平庸,缺少骨气。真率:纯真坦率;麤率:粗疏草率;这句的意思是说初学最好跟水平高的学,不要和水平低的学,名师出高徒。
1.55求词词外
《织余琐述》云:“蕙风尝读梁元帝《荡妇思秋赋》,至‘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呼娱而诏之曰:‘此至佳之词境也。看似平淡无奇,却情深而意真。求词词外,当于此等处得之。’”
情深意切,即使句子平淡无奇,也是至佳词境。远胜虚浮的华丽。初学最容易被艳丽的词句所吸引,而对于一些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藉真情实意的句子很容易忽略。买椟还珠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吧。
1.56宋人杂用元寒删先四韵
又云:“元白朴《天籁集》满庭芳小序:‘屡欲作茶词,未暇也。近选宋名公乐府,黄、贺、陈三集中,凡载《满庭芳》四首,大概相类,互有得失。复杂用元、寒、删、先韵,而语意苦不伦’云云。近人词此四韵多通叶,昔贤不谓然也。夫词虽慢调,韵不逾十。即如寒、删两韵,本韵之字即独用不患不敷,矧已通叶,何必再阑入元、先部乎。其为取便,亦已甚矣。”
现在的词林正韵第七部: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最早应该不是这样,元曲名家白朴就曾经分析过宋词名家黄庭坚、贺铸、陈师道等人的作品,认为他们在《满庭芳》这个词牌中混用了元、寒、删、先韵,认为他们为了填词方便有些过分了。其实,时代在发展,这个问题也不是问题了。只是个人始终认为【平水韵】、【词林正韵】与【中华新韵】差别太大了,取消入声字就是一个失误。因为普通话和书面语言完全是两回事,完全可以在书面语言中保留,这样也就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另外,【中华新韵】实在是矫枉过正的产物,所以没有获得包括台湾、海外华人在内的许多人的认可,可不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合并啊。
1.57词不可概人
晏同叔赋性刚峻,而词语特婉丽。蒋竹山词极秾丽,其人则抱节终身。何文缜少时会饮贵戚家,侍儿惠柔,慕公丰标,解帕为赠,约牡丹时再集。何赋《虞美人》词有“重来约在牡丹时,只恐花枝相妒,故开迟”之句,后为靖康中尽节名臣。○国朝彭羡门孙遹《延露词》,吐属香艳,多涉闺襜。与夫人伉俪綦笃,生平无姬侍。词固不可概人也。
大丈夫不拘小节,词的风格和人格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1.58校词纷心
余癖词垂五十年,唯校词绝少。窃尝谓昔人填词,大都陶写性情,流连光景之作。行间句里,一二字之不同,安在执是为得失。乃若词以人重,则意内为先,言外为后,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士生今日,载籍极博。经史古子,体大用闳,有志校勘之学,何如择其尤要,致力一二。词吾所好,多读多作可耳。校律犹无容心,矧校字乎。开兹缥帙,铅椠随之。昔人有校雠之说,而词以和雅温文为主旨。心目中有雠之见存,虽甚佳胜,非吾意所专注。彼昔贤曷能诏余而牖之。则亦终于无所得而已。曩锡山侯氏刻《十名家词》,顾梁汾为之序,有云:“读书而必欲避讹与混之失,即披阅吟讽,且不能以终卷,又安望其畅然拔去抑塞,任为流通也。”斯语浅明,可资印证。盖心为校役,订疑思误,丁一确二之不暇,恐读词之乐不可得,即作词之机亦滞矣。如云校毕更读,则扫叶之喻,校之不已,终亦纷其心而弗克相入也。
这里检校字、检校韵是说作词人没有必要去检校。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不以律害意。
后面还教香菱:熟读王维五律100首,杜甫七律1、200首,李白七绝1、200首,然后再看其他名家的作品。
1.59历代诗余依调胪列
《御选历代诗余》,每调胪列如干首。每填一调,就诸家名作参互比勘。一声一字、务求合乎古人。毋托一二不合者以自恕。则不特声韵无误,即宫律之微,亦可由此研入。
每填一首词,审词牌的时候,多看名家作品,仔细琢磨语气、声调、情感,这里就要求甚解。
1.60玉梅玲珑四犯有寄托
《玉梅后词》[玲珑四犯]云:“衰桃不是相思血,断红泣、垂杨金缕。”自注:“桃花泣柳,柳固漠然,而桃花不悔也。”斯旨可以语大。所谓尽其在我而已。千古忠臣孝子,何尝求谅于君父哉。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
1.61词林正韵最为善本
吴县戈顺卿(载)《翠微花馆词》,褎然钜帙,以备调守律为主旨,似乎工拙所弗计也。惟所辑《词林正韵》,则最为善本。曩王氏四印斋依戈氏自刻本,刻坿《所刻词》后。倚声家圭臬奉之。顺卿夫人金婉,字玉卿,有《宜春舫诗词》。《为外录词林正韵毕书后》云:“罗襦甲帐愧非仙。写韵何妨手一编。从此词林增善本。四声堪证宋名贤。”
词林正韵是最好的韵书,确实,起码到现在还用。也是中华新韵代替不了的。
文章评论
一粟
七律·卷帘体·书怀 陋室 陋室蜗居度日光,柴门掩闭伴书黄。 清风挽雨催苗壮,明月唤人志立强。 朱墨染毫评世道,银笺载笔论荒唐。 不因贫困求怜悯,却为诗香舞袖狂。 柴门 柴门掩闭伴书黄,淡饭粗茶愿品尝。 莫让年华东去水,把留豪气绽春光。 潜心琢句评官腐,落笔修文论吏賍。 烈烈风云无所惧,翻翻雨雪又何妨。 清风 清风挽雨催苗壮,红叶飘来大地芳。 江岸黄鹂啼国盛,河堤紫燕唱军强。 平川稻菽千重浪,旷野山花万点香。 绿草无声殷净土,黄花默语润情长。 明月 明月唤人志立强,灿星晖汉水银霜。 移花接木尧天绮,折柳插兰舜地光。 借得东风鹏展翅,换回金钻缀穹苍。 政清权洁民心顺,反腐倡廉争一场。 朱墨 朱墨染毫评世道,红芸白纸赞评强。 北疆红火烧琼宇,南国紫云燃宙堂。 虎走平阳遭犬逐,龙离大海蟹侵伤。 凤飞寻伴梧桐落,鹰览长空笑雀忙。 银笺 银笺载笔写荒唐,观古看今隐意藏。 竹翠虚怀君子敬,松青守岁圣贤张。 白兰心净听禅语,墨菊身清映佛光, 一卷红书缠绿梦,千年史册演梓乡。 不因 不因贫困求怜悯,只缘风骨傲冰霜。 三分兴趣七杯酒,两道横眉十指扬。 玉月窥窗安众意,金鸡开户颂民昌。 骄阳照耀山河秀,拾贝贴词入锦囊。 却为 却为诗香舞袖狂,凭栏远望雁空翔。 溪水绕村庭院秀,山泉若露润喉腔。 琉杯玻盏怀情愫,淡酒浓茶暖寸房。 人生自古谁无憾,一点丹心醉夕阳。
一粟
七律·游八仙(卷帘体·承接) 夕照 夕照荷花淡淡香,蜻蜓穿往小池塘。 掀开碧盖亲娇蕊,采得红芸展翅翔。 几缕风生催细雨,一分清静散微凉。 炊烟袅袅飘摇去,笛管悠悠远处扬。 蜻蜓 蜻蜓穿往小池塘,蝴蝶来回采蜜忙。 紫燕双飞低语戏,黄莺对唱调高亢。 风轻云淡莲娇美,柳暗花明又一乡。 万顷平湖天接水,千山绿叶笑红妆。 掀开 掀开碧盖亲娇蕊,屏去翠蓝筑紫房。 五岳风光衔醉意,三江秀色润柔肠。 尧天舜地承贤起,日月星晖秉圣张。 引凤招鸾华夏至,笙歌一曲颂平强。 采得 采得红芸展翅翔,裁除绿雾染红妆。 天晴日丽心情好,月映星晖正气芳。 悄夜无眠诗句写,更深览卷读华章。 人生无悔观沧海,昂首挺胸笑夕阳。 几缕 几缕风生催细雨,一枝红杏出高墙。 秋千院里佳人荡,春苑笑声街外殇。 旷野琼风裁嫩柳,平川紫气剪娇杨。 田园稻菽丰收景,国梦牵心干一场。 几分 几分清静散微凉,小扇轻摇信步徉。 涧谷寻兰观瀑落,峰崖站立望天苍。 雄鹰俯瞰蓬间雀,骄雁唳鸣去远方。 舜禹豪情承大夏,唐尧壮志秉炎黄。 炊烟 炊烟袅袅随风去,幽草芊芊立水旁。 大地蛩声平夜静,田园绮绿菜花黄。 桥头坝上听蝉语,柳岸河堤看燕翔。 玉月东升圆国梦,政廉官洁顺民昌。 笛管 笛管悠悠远处扬,笙箫婉婉调清香。 玉琴弹奏瑶台曲,锦瑟抚平汉阙伤。 几缕虹霞缠烈骨,许多心绪绕胸膛。 誓盟沧海无尤怨,虚幻蜃楼枉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