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新声第16期:分配不公两极面前,公务员工资改革着啥急

个人日记

 

天涯新声第16期:分配


相关链接>>>>我总算看懂了公务员的加薪逻辑

  


  文/刘文宪
  
  前段时间还在谈论公务员工资改革,大家对此均有疑虑,在公务员收入未透明的情况下,所谓的改革的意义在哪?公务员工资改革如果只是高薪养廉,而无视核心的公平,那么即使改善了基层公务员的生存状况,不仅公务员群体难以平复心情,民众也对此抱着很大的疑虑。即使有许多基层公务员描述自己工作如何辛苦,但是如果详细追究成本的话,我们还得问,这项开支的必要的吗?你忙活的是面子工程吗?是给领导办私事吗?最终,去质问民众获得了多少改革红利。如果没有业绩上的提升,加工资的依据在哪?我相信部分基层公务员是辛苦的,但假如政府在冗员低效中运行,辛苦很难成为依据,反而物价上涨更可信些。说到底,还是挥之不去的分配问题。

  感谢吃苦耐劳的品质,中国人的钱袋子是鼓起来了,扣除了必要的财政支出,剩下的钱又怎么漏出去了?公务员过去给人的印象普遍是“福利好”、“隐性收入多”,即使今天许多人大倒苦水,这仍然是个饿不死的铁饭碗,重要是这个饭碗比社会上的其他饭碗皮实。假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是为了推进社会分配制度公平,为什么不直面不公平的两极,效果来得更加强烈,或许更能给民众的生存安全打一剂安心针。笔者的“分配不公的两极”涉及到最近的两则新闻:一则是审计署前日发布了11家央企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另一则是河南替考事件调查,农村学生替领导孩子高考。

  前者的公告显示,除滥发福利外,这些央企被查出的投资亏损,总额过百亿。这其实更值得关注,因为亏损的钱同样需要全民买单。长期以来,一些国企投资巨亏不断,除国企本身的机制缺陷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责不对等。投资出现巨亏,高管可全身而退,由国家来买单,如此低廉的违法代价,怎能警示后来者?(6月22日新京报 )

  天涯著名写手@正风青杨 在《11家央企亏损百亿岂能全民埋单?》一文中里说,某些央企的“豪华”特色在于,一方面上报国家亏损,另一方面花起钱来却又大手大脚。比如,央企负责人的薪水是个天文数字,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一些央企负责人年薪平均是职工的13.5倍,如果加上职务消费、公款消费、无偿配备的轿车等消费部分,更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某些央企何以处处显示出如此“大方”?有专家坦言,关键在于央企独享国有资本收益,缺乏约束机制,“只比薪水,不比水平”的观念盛行。于是,亏损—提价—再亏损—再提价,某些垄断企业就这样进入一个可怕的“旋涡”。

  国企虽然没有站在分配食物链的最顶端,仍然是上层的肉食者,甚至成为更高层腐败的温床——电力系,石油气早成为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垄断的真实意思在于行政垄断,权力寻租,与民争利,低效管理,高度浪费,这些都成为“不公”的注脚,加上分配两个字,民众的敏感神经怎么能不被触动。看着国企巨亏的背景,和缓慢的养老制度改革,从分配结构上说,基层公务员也间接成为了食物链里的受害者——目前社会竞争力在于经济,二代们很自然地完成了政治领域到经济领域的蜕变,进而以经济手段间接影响政治领域,
  
  回过头看收入分配的最末端,赫然写着“农民”两个字。即使今天的经济贡献上农业占据的位置越来越小,但强加给农民分配阀门仍丝毫未见松懈。一方面因为户籍制度,即使农民转化为城市农民工,也难以在城市立足,摆脱自身命运的渠道被隔绝了。一方面农民土地买卖没有发言权,强拆强迁屡见不鲜,农村基础设施差,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即使某人大代表说要取消农村考生的高考资格,城市人口还是难以向农村反哺。人群无法流动,阶层难以互通,消费市场就难以激活,土地从未成为过农民的骄傲,历史上却一直是分配结构里的原罪。现代社会许多制度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比如农村养老制度改革。独立经济学者@苗实 在《再强烈呼吁农民养老金提至每月300元》举例:

  “我国台湾省来讲,在多年研拟的基础上于1995年5月正式由“立法院”通过“老农津贴条例”,规定凡65岁以上且参加农保6个月以上者,都可领取每月3000元台币的老农津贴,台湾行政院决定老农津贴于1995年7月正式发放,并分别于2000年、2006年和2007年提高到4000元台币、5000元台币和6000元台币。另外,[2008年]农民的丧葬补助是一次153000元台币(约3万人民帀),生育一次20400元台币,残废日领340元台币。要知道,台湾的人均收入大约只有大陆的5倍。这样的话,大陆农民的养老金就应该是每月1500元人民币的五分之一,即300元。下面,我们粗略做个计算,现在60岁以上的农民是一亿多,按照每个人一个月300元,那么一年就是3600亿。而中国2013年的财政收入是12.91万亿,只占约3%。按照每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是10%,只要拿出增长中的三分之一不到,就可以了。所以说,办这个好事公平事,就看决策层的决心和魄力了。”

  撇去重要的农村养老改革的更多内容不谈,原本被认为分配结构里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被认为教育资源分配里较为公平的高考制度,在现实面前也出现了危机。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回应“替考”事件称,该省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央视播出的替考画面显示:组织替考者称,他们花钱可买通监考的各个环节,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找替考的都是县里“有钱人、当官的”;指纹验证出现破绽,监考老师也没有阻拦。现实里,我们还能看到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更深层次的问题:农村孩子长大后才发现不仅是身份障碍,而是自己以前接触的知识结构远远无法适应城市。城市孩子的许多知识领域是靠钱堆出来的,课本知识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职业需求。网友@回头三望梨花庵 在《一个来自国家级贫困村的女大学生的辛酸历程,不求同情》一文里自诉自身经历,她说道“允许我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和朴素的文字为你展现另外一个世界,你会发现原来你是那么的幸运,幸福。”这句话让笔者动容,心情难以平复。

  在分配问题嘈杂而急切的众多声音里,在分配不公的两极面前,公务员工资改革真的需要即刻排上日程吗?

文章评论

小市民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千古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