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春小楷《桃花源记》

null

 

题字


曹向春

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政协书画院专职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



曹向春小楷《桃花源记》欣赏

从严整的《桃花源记》小楷作品中,充分折射出曹向春的笔墨功力和至高诚意。秀雅小字,隶意纷纷,跌宕老辣,笔力透纸。应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一位饱含诗情的书者,以极高的书写水准带来的精彩展示!




曹向春获奖/入展一览表


获奖:

2009年,获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
2012年,获“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特等奖;
2012年,获中国·贵州百里杜鹃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2012年,获河南省第四届篆刻艺术展最高奖…


入展:

2003年,首届"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
2003年,全国书画小品展;
2004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2005年,"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2005年,首届"走进青海"书法展览;
2005年,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
2007年,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2008年,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
2009年,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2009年,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三项兼能);
2009年,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2010年,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2010年,西泠印社第七届篆刻艺术评展;
2011年,纪念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
2011年,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
2011年,“古河州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2012年,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大展;
2013年,全国第七届篆刻展;
2013年,西泠印社第八届篆刻艺术评展。


关于曹向春的诗
○孟会祥:读《向春草》后

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读过诗了,更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写过诗了。触须渐已老化、萎缩甚至腐朽。读到向春兄的诗作,回忆起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无端有一种生痛的感觉。人之一生,所系所念原也不多,有些情愫是不能忘怀、也不会释然的。人可以不为诗人,然而不能没有诗心,那些素丝初染时的悸动,如湿漉漉的泥土清芬,如幽深无际的夏夜星辰,如何能忘?


诗才是艺中之艺,生命的生命,灵魂的家园。向春兄雅擅书法、篆刻,无非衍而生者也。


关于曹向春的文
○孟会祥


我读他的散文后,认为不宜发表。我的原则是“可写的照直写,不可写的不写”,而向春兄则似乎没有不可写的约束。他的文章没有摆出一副道德家优越感的面孔,更没有语言的雕琢匠作气,有点“实录”的生辣果断。而正是这种生辣果断,为社会留下了标本。其实,他以一己出发,已经切入社会演变的大场景,而那些吟风弄月之作,却往往浮泛和空虚,不能“直面人生”。



曹向春其人

孟会祥《向春小记》


与向春兄相识,不觉数年矣。虽往还不多,然而心中默默常念,给我带来阵阵温煦。他的耿介真挚、率性独行早已出名,比书法、篆刻的名气大。


他在鲜花掌声、筹觥交错中,渐渐如鱼得水,但却没有多少踌蹰满志,倒是仍葆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仍葆有让人甚至有点惊惧的真诚。向春兄常常把新写的文字发给我读,像《三姨》等散文中的真诚,我自感做不到。


他经历过太多的苦难,感受过人性中最不可触碰的基础,在他的文章中,毫无遮拦和掩饰。他不避讳亲情中的人各自私;不避讳亲友的贤愚不肖;不避讳凭自己的一点本事,力所能及地帮助亲友…他的述说,常常让人反躬自省,出一身冷汗。


关于曹向春书法


初识向春兄时,他写一手《曹全碑》隶书,行笔狠辣,入纸三分,功力甚深。魏碑的基础也不错,应规入矩,有金石气。既而,受偶然因素的启示,取法《广武将军碑》、《好太王碑》,糅合魏碑,写出了“陌生感”。


这种风格,遂即受到青睐,奖项纷至沓来。按照很“官方化”的说法,是有传统,又有创新,或者说把传统的基础,与当代人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了。从宏观上说,这话是对的,但正因为其虚,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向春兄的用心处,在我看来,有几个方面。


其一,避开了东汉隶书的成熟格调。《礼器》《曹全》等丰碑大碣,好不好,当然是好,而且是最好。但正因为它好,所以大家习见。“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想脱颖而出,难。“莫买沃州山,时人已知处”,取法生僻碑帖,不失为一种道路。



其二,生僻碑帖,不仅指不常见,还指不成熟。正因为不成熟,就有生发的余地,就为取法者留下了较充裕的发展空间。像《广武将军碑》这种隶楷错变时期的作品,就有千变万化的可能性。



其三,向春兄不局限于表层的新面目,而是向纵深处发展。他向纵深发展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取法篆书。传统中有个“求隶于篆”的说法,现在基本上成了老生常谈,实际上,在篆书中不仅提供篆引书写的筋脉,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构成方式。另一个是取法魏碑,或者说受魏碑的启示。而在取法魏碑的过程中,又分为两个方向,也就是“斜画紧结”和“平画宽结”,这两个方向,向春兄都有尝试。也就是说,向春兄把其隶书的基本格调定位于隶楷错变时期,同时,上溯篆书,下延魏碑。



如果细心观察他的作品,会发现他特殊的结构方式,往往借用篆书的体势,而有些作品偏于平正,有些作品偏于欹斜,在大格调下,其实有许多变化。这些变化,由于心熟手熟,应时而变,也便足够丰富。


在高手如林,人人心灵手巧的展赛中,他既能有强烈的个人面貌,也努力维持着陌生感,其用心不可谓不深。当然,这种种思路、手段,还是建立在汉碑基础上的,否则,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啥也不是。近年,向春兄又肆力于楷书特别是小楷,正在做着各种尝试,上下求索,可能也正寻求属于自己的途径。



而说到用心之深,当然不仅指隶书。生活相对优越之后,他勤于读书作文写诗,其志绝不在小,这是后话。至于书法之外,他思考的事情,也不会少、不会浅,最终的造就,那就更是后话了。但有一条我笃信不疑,苦难是人生的根,苦难之后的笑,一定是浑厚的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