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改革当前佛学院的教学体制,才能帮助佛法复兴

个人日记

 

必须改革当前佛学院的教学体制,才能帮助佛法复兴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4-08-23 17:35:27
关键字:复兴佛法,佛学院,会不会,学佛不得力,根本智,十念法,琴棋书画,祈祷,教育体制,教育
【 点击数:122 】 【字体:    】 【 收藏 】【 打印文章 】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96集  2014年8月21 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修行能不能成功,关系在你“会不会”

 

  请看《大经科注》三百二十四页第一行,从当中看起:

  【解】又《会疏》曰:“菩萨有二种智,能为一切修行本。

  我们前面学到这个地方,“一切修行本”,这个“一切”指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换句话说,无量的法门修行的根本不外乎这两种智慧。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两种智慧。修这两种智慧的方法很多,八万四千种方法,无量法门也是方法。所以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是真的不是假的。

  既然平等了、没有高下了,那还有什么差别?能不能成功,关系在你“会不会”。宗门大德勘验学生,问:你会吗?会了,门门都开智慧。这两种是智慧,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开什么慧?这个地方所说的“如理智”、“如量智”,经典里面也有很多地方说的“根本智”、“后得智”,开启这个智慧

  “根本智”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后得智”是根本智的起作用,教化众生。“根本智”是自受用;“后得智”是他受用,与一切众生相处圆满教化的作用,完全在“后得智”。“后得智”也叫“差别智”。

  “根本智”、“后得智”都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差别智”,是起作用,我们讲开悟了。开悟是根本智;开悟之后确实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那是“差别智”。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教你没有学过,你一看就明了、一听就清楚,那是什么?那是“根本智”。有人来向你请教,你讲给他听,向你请教的人根性不一样,不是一定的,什么样根性都有,你这部经什么样根性的人都能够得利益,这是因为你善巧方便。所以“法没有定法”;说,没有一定的说法。

  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如是。譬如你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孔子讲“孝”、孔子讲“仁”。弟子们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什么是仁”,孔子答复的不是一定的,对甲的答复跟乙不一样,对丙的答复跟乙又不一样。每一个答复都是正确的,适合问的人的根性,让问的人有所体悟,他能够落实到生活当中,活学活用,这是“后得智”,这是无所不知。

  “根本智”在佛法里面有很多这个例子。弟子们向老师请教,老师有的时候不答,学生开悟了。这个里头让人看到高深莫测,各人根性不相同。有人说,听懂了;有人在静默当中豁然悟了,那不答就是答。师父功夫到家,观察这个人的根性,在将悟未悟,到门口了,这个时候帮助他一把,他立刻进门了。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处而异,没有定法。但是他的基础决定是禅定,也就是本经所说的“清净、平等”,没有这个条件不能开悟,老师即使是佛也没办法帮助你开悟。

  定是你自己修的。什么叫定?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那叫定。佛法里面常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定。要有这个条件才能开悟;没有这个条件什么方法你也不能开悟。

  所以上上乘法,一乘法。上上乘就是一乘。一乘是什么?一乘是佛法,成佛的方法。你不具备这个条件不行,佛不说,说了没用。所以佛法有一乘、有大乘、有小乘,向上一着全是一乘法,每一法都如是,平等的。

  那净土念佛这一法亦如是,这一句佛号念到理一心不乱,就入这个境界了。“事一心”不乱阿罗汉的境界;“理一心”法身菩萨的境界。

 

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学佛人学得功夫不得力?

 

  我们看这引用《会疏》里头所说的。

  【解】何者为二:一谓如理智,能照诸法本性,不一不异,不生不灭,是名通诸法性。

  “一谓如理智”,如如之理,这就是自性、本性。前面讲了“法性”、“真如”,讲了很多名词都是一桩事情。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无量无边,这个智慧每个人统统有。《华严经》说的是真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释迦如来、阿弥陀如来、毗卢遮那如来、跟一切诸佛没有两样,他们是圆满的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有跟佛一样圆满的智慧,为什么智慧不能现前?佛说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六根对六尘境界自自然然会起心动念,这什么缘故?习气。起心动念就造业,就错了。

  所以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境界?无明烦恼没有了,它不起心不动念了。有无明烦恼决定会起心动念,六道里头找一个不起心不动念的找不到。换句话说,虽有跟如来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能、一样的相好,但是全不起作用。

  那我们要知道,什么人起作用?极乐世界的人起作用。记住极乐世界的人,人是什么呢?往生同居土的。极乐世界没有六道,只有两道人道、天道所以他们的凡圣同居土就两道,没有修罗、没有恶鬼、地狱、畜生,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也有鸟,这些鸟都会讲经、都会说法,是阿弥陀佛化身变现的,不是真的,所以它没有畜生。

  除此之外,十方诸佛刹土里面六道大概跟我们差不多,都是迷失了自性。佛菩萨在这个里面教化,帮助大家破迷开悟。佛教什么?千经万论。

  不只是世尊,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是教你“看破,放下”,总的来说就这四个字。看破了解事实真相,怎么了解的?放下就了解了。所以放下重要,不能不放下。

  学法门,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学得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不会学,不听话。圣先贤教导我们、诸佛菩萨教导我们,甚至于当前真正的善友、善知识也是这样教导我们,怎么教?“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也听到耳熟,也会说,实际上怎么样?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依教奉行。我们还是同时学很多很多门课,学很多经论,这是什么?贪心,想多学一点。学到没有?学到了。学到什么?知识,增长了妄念。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法,十九岁放下烦恼障,出家了;三十岁放下所知障。所知障什么?他出家之后,就是十九岁之后到三十岁,十二年当中参学,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他统统学了。这表演,像我们一样广学多闻,学了许多知识,怎么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明心见性,还是烦恼一大推。这个十二年是做给我们看的,让我们觉悟,他觉悟了,这个方法不行,放弃掉。放弃掉走什么路?走戒定慧。戒是他的生活,现在重要是修定。到毕钵罗树下去入定,在入定当中开悟,夜睹明星,大彻大悟。

  悟了之后,没有人祈请,他就会入般涅槃。凡夫不知道,净居天人知道。净居天是四禅五不还天,这个里面的天人看到了,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他们结伴从四禅天下来,变化成人,向佛请法,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释迦佛接受了。

 

“根本智”自受用;“后得智”教学,他受用

 

  这才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这五个人都是他的亲属,他出家的时候,他的父王派这五个人照顾他,陪他做伴。他一看缘成熟了,把这五个人召集起来,为他们讲“苦集灭道”、讲“四谛法”,橋陈如证得四果阿罗汉,其余的人初果、二果不定,证阿罗汉就一个憍陈如。这个世界上三宝具足。毕钵罗树以后我们称它“菩提树”,他在这个树下开悟的。

  所以开悟要“一异”这个念头都没有了,就回归自性了。回归自性就是大彻大悟,这两种智慧都现前了。你看“根本智”自受用;“后得智”教学,他受用。“如理智”这是“根本智”,这就是定,自性本定。定是自性的体,理体,本具无量智慧。这个不是学的,自性本具的无量智慧。你见性,这个智慧就现前。

  佛看到哪些众生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些得度的,过去生中跟佛都有缘,有跟佛弟子们有缘,这个人老师度不了他,学生可以度他,为什么?他跟他有缘。世尊在世这个例子很多,跟舍利弗有缘的跟他去度,跟阿难有缘的派阿难去度。佛自己去度他的时候,他看到佛来了躲到一边走了,不好意思跟佛见面,这个告诉我们,佛不度无缘众生

我们现在跟众生结法缘,法缘结的越多,将来你度的人就越多。每一尊佛度众生的人数不相同,有的人度很多,有的人度不多,于行菩萨道的时候,跟众生结缘多寡不相同。

  所以发的心量要大,要发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心量大,发这个愿,天天要发、常常要发、不断的发,重复再重复,那就是“读书千遍”的意思,就变成真的了。遍数少了,就忘掉了。发过没有?想半天才想到发过这个愿。

  佛给我们定早晚课,就是教我们早晨提醒,晚上检点反省,早晚课这个意思

  早晨提醒,这一天要真干,晚课的时候反省,做了多少,哪些没做到,这个早晚课才真有受用。如果不懂得提醒反省,那早晚课功用不大,没有办法帮助你断烦恼证菩提。这就是章嘉大师他说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表面这个仪规,整齐、庄严、肃穆,这是接引众生用的,舞台上表演用的,让观众欢喜,让观众看感动,这个意思。自己提升自己,一定是要提醒、反省,要用这个功夫。

 

做事之前祈祷,做完之后也祈祷,我们就十念法念佛

 

  宗教里头伊斯兰教,用这个方法用得最熟,他们的祈祷一天五次,时间一到,无论做什么工作统统要放下,去祈祷。他祈祷的时间大概几分钟,祈祷完了之后你再做你工作,这就是提醒。

  我在新加坡,看到伊斯兰的一天五次祈祷,我就想到我们念佛,我们用十念,一天九次,比他更密切。九次,早晨起来,晚上睡觉前,我们这个十念法,就是十句佛号。十句佛号,太简单了,时间二、三分钟就做完,不妨碍工作。三餐饭的时候做三次,这就五次了,早晚加上三餐饭。三餐饭我们不念供养咒,我们就合掌念阿弥陀佛念十声,这十念法。再去早晨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一共九次。就是说无论你干什么,干之前要做祈祷,做完之后也祈祷,我们就是十念。工作之前念十句佛号;工作干完了,念十句佛号再收工。一天九次,一次不缺。你要这样一生下来必定往生,他养成习惯了,法门不在多。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专就是专一,真正专一没有不成就的。

 

古代主科决定是一门,琴、棋、书、画是副科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好奇!看这个法门想学,那个法门也想学,学了一大堆,到最后一样不成就,这就是什么?不会。“贵以专”。

  我们老祖宗在远古时候就知道,你看把这句话编在童蒙教材里头《三字经》“教之道,贵以专”

  古时候学东西,没有同时学两样的,只准学一样,主要的功课就一门,也有几种副科,附带的。古时候,这个附带的,学生除了读一部书之外,写字,这附带,就是书法,各种不同的字体由老师教导。乐器可以附带学,所以讲“琴、棋、书、画”,绘画,这个可以,副科主科决定是一门。譬如说学《论语》,要把《论语》念上一千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千遍”的意思不是说一千,是说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开悟,悟后才可以看别的东西。真正开悟了,开悟了的时候,看其他东西是什么?圆满你自己的差别智,就是无量智,你将来教学用,那是已经开悟。如理智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广学多闻。

  我们看到印度的龙树菩萨,这个人非常有名,大乘佛法全通,中国大乘八个宗派,都认定他是祖师,所以他是八个宗的祖师。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他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六百年,出生在印度,大彻大悟之后,学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经教,三个月就学完了。我们能相信吗?能,有例子。我们看《六祖坛经》,惠能大师住在曹溪,法达禅师来参访,当然跟老师见面要礼拜,佛门的礼拜是三拜,顶礼三拜,他拜三拜,头都没有着地,起来的时候六祖就问他:你三拜头都没有着地,你心里头一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这是傲慢,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就说读《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的分量很大,虽然只有七卷,每一卷都很长,一天大概只能念一部,七卷一部,三千多遍差不多十年。十年专门在一部经上,应该开悟。他没开悟,六祖就问他,《法华经》讲什么?六祖没有接触过,他答不出来。他向六祖请教,六祖说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行了,不用念了,我全知道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开悟再拜头着地了。

  我们从这个记载就明了,真正开悟的人学东西很快,他一看就懂了、一听就懂了。人家学《法华经》,学了十年的没懂。他,你看,还没念完,念了一点点,念到第二品就行了,后头就不必念了,全懂了。这才晓得“一经通,一切经通”,全通了。这一部《大藏经》,每本只看个二、三章就懂了,那三个月可以,没问题,真能通得了,这是东方的学习理论与方法。

  西方人没有,西方人的确从小就广学多闻,在幼稚园就学不少东西,真叫多才多艺。长大之后一样都不通,都不精通,那就错了。东方人主张就一门,一门通了,门门都通,就是如量智,所以要好好记住贵以专

  海贤是佛门大德,“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教之道,贵以专”。专,就能成功;杂,就不能成功,就乱了。特别是年岁大的人,一般指什么?四十以上。李老师在台中开班教学,学生年岁大的人,有一位六十岁,参加经学班学讲经。老师的方法就是一部经,一个人只能学一部,这一部学会了可以学第二部,全都是小部经,从《阿含》、从《大集经》这些典籍里头学来的,都不很长。学习的时间,学了要上台去讲,三次到五次,五次是最多的。一个星期讲一次,五次就是五个星期,一个多月。你上台去讲,老师在下面听,上台之前先要在课堂里头,小教堂里头上课讲给同学听,老师也在座,讲给大家听,讲完之后接受同学的批评。第二次正式登台,讲给大众听,老师坐在最后一排,那个时候没有扩音器,最后一排老师要能听得见才行,如果听不见,声音太小了,不可以。这个讲完之后,再检讨、再改正,这一堂课,就圆满了。方法是很笨拙,非常有效果,你在那里学三个月,肯定能够学一部经,还讲得不错。所以同学们学得很开心,有成就感。

 

佛法要复兴,必须改革当前佛学院的教学体制

 

  佛学院里面学了三年毕业,一部经不会讲;在台中如果学三年,至少能讲六部经。我在台中初学的时候,我有两个能力比较强的,第一个是记忆力,第二个是理解力,所以学经教都用上了。我跟老师,没有出家之前,十五个月我学会了十三部经,十三部经都还讲得不错。所以可以在佛学院教书,佛学院,一个学期只能教一部,教一年才教两部。我教了三年佛学院,用了六部,还有七部还没有派上用场。所以我对于佛学院就很伤心,以后不教佛学院,浪费时间。所以我住在新加坡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李木源居士支持我,办一个弘法人才培训班,一期三个月,学一部经,一共办了六期。我是第四期结束之后,我就移民到澳洲去了,所以前面四期我听了,第五、第六我没参加。

  依照这个方法好,没有别的,都是专,特别注重专。

  我们看这里面的注解,如理智能照诸法本性,就开悟了,明心见性了。所以不一不异,怎么不一?八万四千法门不一。什么叫不异?统统开悟,无论哪个法门,开悟是一样的,开悟证得什么?不生不灭,这就是自性,跟惠能大师一样,何其自性,不生不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性德,自性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有圆满的智慧,有究竟的德能,有殊胜的相好,用这三样东西概括一切,所以这个叫做通诸法性,就是明心见性。佛,大乘这个名词叫如理,理就是性是体,见到一切万法的本体。

  【解】二谓,如量智能照众生殊相,迷悟凡圣各异,是名达众生相。

  “量”是度量、衡量。“殊”是不同,众生千差万别,众生相也是无量无边,这里头有迷、有悟、有凡、有圣。“各异”,各各不相同,这叫“达”,无量智这是通达众生相,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众生,你能通达众生相,你就能度一切众生,成就自己是立四无畏,你有普度众生的智慧,你有普度众生的方法,你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你自然就有应,跟诸佛菩萨法身菩萨没有两样。《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两种智现前就是法身大士。

  【解】故通诸法性是根本智,达众生相是差别智。

  根本智自受用,差别智他受用,教化众生的,这一段,通达性相,实际上就是大彻大悟。

 
    净土释疑网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敬请大家关注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amtbedu。添加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选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敬请关注!净土释疑网:www.foxdw.com;邮箱:foxdw_01@163.com. 手机应用: 安卓版
1
 [最新报道] 
·必须改革当前佛学院的教学体制,才能帮...
·现在量子力学家已经证明用意念能恢复身...
·讲经前的“三皈依”比“开经偈”更重要
·老师课堂该讲不讲、课下办学习班收费,...
·希望国家党校编《群书治要》续篇
·吝法的果报,生生世世愚痴
·要选一尊你喜欢的阿弥陀佛像一生供奉
·我们人到世间,到底是干什么来的?
 [相关报道] 
·欺骗人肯定堕地狱,是拔舌地狱
·净空法师:六道众生最大的麻烦,就是到...
·净空法师:养六百万军队不如养六十个真...
·净空法师:真正说到、做到,冤亲债主都...
·看我最后往生的实际状况来给大家做证明
·用一年的时间把海贤老和尚的光盘看千遍
·胡小林: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净土大经解演义》DVD盘面下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