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中风偏瘫,并非难于登天 【中医针推外治版】

个人日记

 
中风发生之后,急性期的治疗只能功成一半!而之后成功的康复治疗,能促进病体的康复,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减少残废率,还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以增进其生活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许多抢救成功的中风病人,往往因忽视康复治疗而终留残疾!因此,康复无论是对于患者本身,还是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托马斯·爱迪生说:“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
  “康复中风偏瘫,并非难于登天”,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直至生活自理,最终重返社会,继续作为社会中健康的一员而生活和工作。
医学教育网
67、中风的急性期、康复期与后遗症期是怎样划分的

  中风发生后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医护重点也各有侧重。为了治疗和护理的方便,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如下三期。

  (1)急性期:自脑血管病发生至第2周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病情不稳定,常有骤然变化和意外发生。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进展为重点。
医学教育网
  (2)康复期:从急性期过后到病后的l~6个月。此期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并渐趋稳定。这一时期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可能性较大。可以恢复者,则在这一阶段可康复至较好水平;不可逆者,则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这一时期的治疗以理疗、针灸、运动疗法为主。

  (3)后遗症期:中风经半年治疗后,即转人后遗症期。此期没有一定的时限,除非本病再次发作。特征是病情平稳,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但是经认真功能锻炼后,由于脑其他部分的代偿作用,亦有进一步恢复功能的可能性。这一时期主要是防止再发、治疗基础瘀病和防止合并症。医疗方式主要是功能锻炼和必要的护理。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68、中风病人常见有哪些后遗症

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观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以上这三种症状,总称为“三偏”。

  失语也是中风的主要后遗症,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单字,别人无法理解。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自话”。若同一病人存在上述两种情形,则称为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却叫不出名称。

  较大范围或复发多次的中风,可留有精神和智力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甚至连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还有的病人会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

69、中风后为什么要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被称为“第三医学”或“医学的第三阶段”,有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康复旨在通过医疗手段,使病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并最终能重新回归社会,继续作为社会中健康的一员而生活和工作。

  中风给病人遗留下的各种功能障碍,多是神经功能缺损的表现。其严重程度和恢复的快慢,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康复前景。

  中风的康复医疗能促进病体的康复,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减少残废率,还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以增进其生活信心。因此,康复无论是对于患者本身,还是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70、中风康复治疗的内容有哪些

  中风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许多中风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中风患者康复内容有:

  (1)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人疗法等。

  (2)作业疗法:包括衣一、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3)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

(4)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5)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6)娱乐康复工程: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

71、中风的康复宜从什么时候开始

  以往人们由于害怕再度出血,不敢早期进行康复复治疗。实际上,康复治疗引起再度出血的可能性很小,康复治疗和训练宜及早开始。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是:脑血栓形成病人在发病后1周,神志清醒的病人在发病后第2日;脑出血病人在发病第3周后,即急性期过后。即只要神志清楚,病情平稳就可开始功能恢复训练。

  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期,还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治疗的早期进行轻缓的按摩与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可以伸展处于缩短状态的瘫痪肌肉,降低肌张力及兴奋性,松弛关节周围各种纤维组织,防止关节挛缩畸形的发生;早期活动还可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刺激神经功能恢复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当然,也不能忽略病人健肢的主动运动。因为健肢的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改善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中风病人的恢复常在发病后数天开始,l~3个月内达到最大限度,3个月后因挛缩形成,恢复过程变得缓慢,半年后恢复的可能性变小,1年以后就很难恢复了。因此,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可以使局部受损的范围缩小,从而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72、中风病人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只有适当地锻炼才有好的效果。因此,中风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持之以恒。每日至少锻炼一次,坚持不懈。否则锻炼的效果不易巩固。

  (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

  (3)因人而异。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

  (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每分钟不能超过140次)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不能超过26.6/16千帕);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如果运动后出现肌肉紧张,说明运动量已经过大,要适当减少。

  (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6)加强正常肢体及躯干功能的锻炼,以代偿残肢功能。

  (7)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止肩发僵、肢体挛缩畸形等后遗症。

(8)装配假肢及矫形器。对截肢者装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对某些肢体畸形、运动异常的患者装配适当的矫型器,可以预防畸形进一步发展,补偿功能活动。对行走不发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

  (9)在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要学习使用辅助装置及简单工具。

  (10)要按神经系统疾患的康复原则进行锻炼。运动量开始要小,病后数周再开始功能训练。可是当配合针疗、气功、按摩、理疗等,促进功能恢复。

73、中风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六个阶段是怎样的

  瑞典物理治疗师通过对大量偏瘫病人的观察,注意到偏瘫的恢复过程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序,据此提出了著名的恢复六阶段理论。这个理论是现代偏瘫康复治疗的基础,也是评价偏瘫康复的依据。

  第一阶段:即中风后急性期(从发病后数日到2周)。患例肌肉呈弛缓状态,四肢没有主动活动。

  第二阶段:发病约2周后。疾病开始恢复,肌张力开始增加,痉挛开始出现,无随意主动运动。运动形式以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为主。

  第三阶段: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达到病程中的极值,共同运动的活动受限,不能在某关节的全范围内进行活动。

  第二、三阶段约持续2周。

  第四阶段:随着病程延长,病情进一步恢复,痉挛不再加强而有所减轻,共同运动模式削弱,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即正常运动模式的主动运动开始出现。此时的主动运动虽然困难,但逐渐开始变得容易。

  第五阶段:基本的四肢共同运动失去了优势,可以从事较难的分离运动或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明显减轻。

  第四、五阶段相当于后第5周到3个月。

  第六阶段:共同运动完全消失,痉挛基本消失,各关节运动较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上述中风后运动功能恢复六阶段,实际上反映了运动模式的转换过程,即由打破运动恢复早、中期的异常运动模式,到恢复后期正常运动模式建立的过程。

74、中风病人的记忆障碍如何康复

中风病人常有记忆力减退,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l)短期记忆障碍:大脑对新信息的储存时间缩短,新发生的事情刚才还记得,一会儿就忘了,对过去的旧事却记忆犹新。如果在病人面前摆几样物品,让病人辨认一遍并回忆这些物品,记忆障碍的病人只能说出一两样。然后编造其他物品充数,甚至完全忘记刚才的物品;让病人记一个电话号码,病人常常不能记住。

  (2)长期记忆障碍:往往在近事记忆受损的基础上形成,先有近事遗忘,慢慢发展为远事记忆力也下降。

  不过,记忆力的康复是有办法的:如果病人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可以鼓励其写日记,将有助于扩大思维和加强记忆;还可以在房间内贴一些生活的字条,如“讲究卫生”等,提醒他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等,有助于唤醒记忆;还可以让病人看过去的照片,激起他对于往事的回忆;还可以把数字如电话号码拆开让病人记忆,先记前面一半,再记后面的;也可以把事情编成顺口溜来帮助记忆等等。只要坚持训练,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75、如何进行心理的康复

  心理康复与中风后的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中风发生后,病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以下几点:

担心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担心自己将来的生活要别人照顾,成为一个“废人”;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不能负担家庭等等。

  心理康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首先,医护人员及家人对病人要热情。照料其生活起居,关心其病痛,不能流露出丝毫不耐烦的情绪,伤害病人的感情;可介绍中风病人康复的实例,树立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要帮助病人赶走死亡的恐惧,向病人介绍病情的发展及需注意的问题,如脑出血病人常但心血还未止住,这时可向病人解释:出血已经停止,病情已经稳定,等血块吸收后,病情还会好转,目前主要是防止再出血,要安心休息,不要用力咳嗽和排便,避免情绪激动等;在帮助肢体康复的过程中,对每一点进步,都要加以鼓励,以形成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

76、中风病人偏瘫的肢体如何康复

  中风病人在度过危险的急性期后,后遗症的恢复,特另是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就成为病人和家属关心的“头等大事”了。尽早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大脑的新陈代谢,增强代偿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使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中风的病残率。康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l)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在脑梗塞病人约为1~2周,脑出血病人约为3~4周。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首先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想侧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挂上绳带,让病人用健手拉着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自己所能活动锻炼。最后,对于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病人养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被动运动,如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练习坐起和站立: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从3O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病人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否则会有头晕感。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练习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病人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待病人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使病人过于劳累。康复阶段需要病人及家属投入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77、语言障碍如何康复

  语言康复也应尽早开始,在病人意识清醒、病情平稳后就可进行。由于病人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病痛,往往容易急躁。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细心观察病情,主动了解病人的需要,如大小便、吃饭、喝水等等,不能对病人的发育有丝毫的嘲笑态度。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性失语能理解别人的话语,却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较为多见。对它的康复锻炼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喝”“‘吃”“渴”等单音字到“不行”、“喝水”、“吃饭”等单词,会说的词汇多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病人接下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熟练后再训练复杂的句子,然后可让病人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方法可灵活多变,如看图说话、复述句子、抬物说字、指字说字等等。

  若病人为感觉性失语,病人有说话能力,但不能理解别人的话意,可以在训练中反复使语言与视觉结合,如给病人盛好饭,告诉他“吃饭”;反复将手势与语言结合,如让病人“洗脸”,并用手做洗脸的动作,慢慢地病人就会把语言与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

  若病人为命名性失语,即看到实物而叫不出名字,可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给他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训练应从易到难,从常见的物品如“杯子”、“钥匙”、“笔”、“腕”等开始,到较少见的物品;同时还要注意反复强化已掌握的词汇。

  对失语病人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因其领会慢而冷落;要不断与他说话,鼓励他自己多练习说话。

78、中风病人慢性期的吞咽困难如何进行康复

由于中风造成的面瘫和吞咽障碍使得病人无法顺利进食,病人营养摄入不够,抵抗力下降,加上咽呛咳,也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长期依赖鼻饲,病人会有低人一等的悲观心理,这些都影响中风病人的康复。所以,中风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具体措施有:

  鼓励病人有意识地练习吞咽动作和咀嚼动作,训练吞咽肌、四周肌肉和舌头的功能;在胃管未拔除的情况下,经常从口中滴入少量液体,促使病人练习吞咽动作;用一根弯头塑料软管,伸入病人口中让其吮吸液体,练习吞咽功能。病人初步具备吞咽能力后,家属喂食时尽量用小勺将食物送到病人的健侧舌根处,以利于病人吞咽;病人进食速度要慢,小口进食,确认口腔中没有残留食物后再进食第二口;逐步培养和训练病人的有关进食技巧,病人能够坐起时应将头部稍微前仰,保持食管的通畅,从少量和易于吞咽的食品开始,如液体一粥一半固体食物一软食一常规饮食,逐步过渡。只要坚持练习,即使是中风引起的严重吞咽障碍,数月后也能够恢复。所以,应当树立起病人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锻炼。

79、怎样预防偏瘫性肩痛

  中风偏瘫病人所特有的肩关节疼痛被称为偏瘫性肩痛。疼痛的程度差别很大。有的病人当肩关节活动超过一定范围时出现疼痛,有的病人一活动就出现疼痛,还有的病人肩关节一碰就剧烈疼痛。

  偏瘫性肩痛的原因常见的有几点:中风急性期,瘫痪的上肢很松弛,肩部的关节缓和韧带不能承受上肢的重量,导致肩关节半脱位,产生疼痛;瘫痪的手臂不能活动,使肩关节处的血液循环不良,关节粘连,再活动手臂时,就产生疼痛;搬动病人或进行康复锻炼时,由于活动幅度过大,引起关节和肌肉损伤,产生肩痛等等。

  偏瘫性肩痛的预防对病人整个上肢功能的恢复有根大的影响。首先,卧位时要保持正确的体位,特别在侧卧时要防止瘫痪肢体受压,坐位时患侧上肢要放在面前的桌子或椅子扶手上,立位时要用吊带将肩部托起,但亦要避免长期使用吊带,否则也会因为肩关节活动受限而产生肩痛;其次,肩关节早期的被动活动可以防止关节粘连,但在帮助病人活动时要用一只手护住肩部,另一只手活动肩部,范围从小到大,防止幅度过大造成肩关节脱位。此外,还可以进行针灸、按摩和理疗等。

80、按摩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有作用吗

  实践证明,按摩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按摩可以使受作用的部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调节身体功能,使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营养局部皮肤和肌肉,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解除肢体的挛缩、畸形及肌肉痉挛。

按摩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丰富,皮肤温度升高;能促进汗腺的分泌,增加皮肤的弹性;能提高白细胞总数,增强吞噬功能,提高血清补体效价,所以经常按摩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按摩还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在瘫痪的肢体上按摩,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一般来说,轻柔缓慢而有节律的手法,对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镇静作用;急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中风患者出现关节僵硬、行动迟钝是最常见的体征,通过推拿按摩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改善关节部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使关节功能逐步得到恢复。

  如今,按摩已成为我国独特康复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许多中风患者通过按摩加快了康复的进程。因此,按摩对中风患者非常有益。

81、怎样对偏瘫患者进行家庭按摩

  由于中风偏瘫患者瘫肢运动不灵,自我按摩往往比较困难,此时家庭成员应给予按摩治疗,以预防肢体畸形和挛缩,促进瘫肢功能恢复。

  (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每穴按摩1分钟,手法适中。

  (2)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然后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用右手持患者的手指,每次5分钟。

  (3)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

(4)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控探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背腰部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倒的肌肉群,轻抚几次。每次5分钟。

(5)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的背面,按摩风池、肩井穴,再按揉背部,并轻抚此次,这一套动作进行5分钟。

  另外。病人也可以取侧卧位,患侧向上,按揉肩、肘、髋、膝等关节。按摩时手法须刚柔兼施,切忌动作粗暴。

82、中风患者应如何进行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是指全靠外力来帮助完成的运动。这种外力既可借助他人或自身健侧肢体来实现,又可借助康复器具。施行家庭康复锻炼,多数在亲属帮助下进行被动运动。它可活跃肢体血液循环,牵伸缩短的肌鹏和韧带,放松痉挛的肌肉,恢复关节的一定活动废。

  被动运动就是患者不动,将全身放松,特别是要将准备接受治疗的部位放松。患者如何通过自身健侧肢体来实现被动运动呢?如果瘫痪肢体不能活动,则取仰卧位,用健手拿起瘫痪的上肢,缓慢地伸展和屈曲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每次被动运动5分钟,上、下午各一次;如果瘫痪的肢体已恢复活动,但运动仍不灵活时,健手可帮助瘫痪的肢体活动,如帮助屈伸关节等。健侧的肢体也应经常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被活动的肢体应充分放松,置于舒适的位置,被活动的关节要充分予以支持。

  (2)被动运动应缓慢而柔和,要有节律性,避免做冲击性动作。被动活动范围要逐步加大。

  (3)做被动运动时应尽量不引起明显的疼痛。当关节明显粘连时,应避免用暴力强行运动。被动运动常用于肩、肘、腕、手指、髋、膝关节等部位。

83、中风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运动

  主动运动是指患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的运动,其目的是通过运动来恢复肌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肢体和肌肉的协调性。

  不完全性瘫痪或完全性一侧偏瘫的患者,当患侧的肌力已有恢复时,应积极地做主动运动。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要外展肩同时还要做屈曲和伸展肘关节、腕关节、握拳和伸掌动     做。下肢要坚持做外展和内旋运动,屈曲下肢,以锻炼下肢的肌力和关节的功能。每次做1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一般偏瘫的中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较上肢早。如果条件许可,应在发病后2~3周开始站立行走训练。及早开始站立行走,是防止下肢萎缩畸形,特别是防止顽固的足下垂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善全身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刚开始离床下地的患者,应先在他人帮助下练习站立和行走,逐渐过渡到自己扶持物体,如扶墙、栏杆站立,两腿高抬,练习用患足支撑站立,适应后再作原地踏步。行走时应平稳缓慢,培养正确的步态,纠正八字足,防止身体过于向健侧偏斜。最初可持手杖行走,恢复顺利的话最好徒手行走。

  此外,中风患者的忠手可抓住物体,锻炼拉、推;肘关节有屈曲改变时,可用患侧上肢抱住圆柱形物体,拉伸上肢,或经常耸肩、旋转肩关节以及用患手进行拍打墙壁等主动锻炼。

84、中风偏瘫患者应采取怎样的卧床姿势

  中风病人病情稳定后,就应经常变换体位,至少每2~3小时翻一次身,这样就可以避免体重对局部压迫时间过长导致褥疮发生。中风偏瘫病人卧床姿势主要采取以下三种:

  (1)仰卧。仰卧是急性期病人最常采用的体位,但又是最容易引起痉挛的体位。因为这种体位容易使手臂回缩或向后下方内旅,够与膝部完全伸展,大腿外旋,会产生最大的伸肌痉挛。故仰卧位时间应短,或仅作为体位变换时的过渡体位。

  如果必须采取仰卧位,则患侧肩部要用合适的枕头垫起来,使肩部略向前伸;要把患侧上肢放在体旁的枕头上,使时关节与腕关节伸展,使患侧上肢稍稍抬高;髋部要放一个合适的枕头,以防止骨盆向后倾斜,防止两腿外旋;为避免下肢伸肌痉挛,可用一软枕置于患侧膝下,使膝关节略屈曲;同时应避免被子压在脚背上,而造成足下垂。

  (2)健侧卧位。健侧卧位对患侧肢体有益。保持健侧卧位时,要将一枕头放在病人胸前,并使患肩向前,患侧上肢放在枕头上,肘伸展,手的掌面对着床。患腿下也要放一枕头,使髓部处于内旅屈曲位,膝和踝放在一自然位置上,健倒下肢呈伸队微屈膝位平放在床上。头要舒适地枕在合适的枕头上。其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须反射,从而有利于患侧的康复。

  (3)患侧卧位。患侧卧位时,头部要枕在枕头上,使颈部微届而不要伸展,肩部要尽量前伸,肘腕伸直,手掌面朝上;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下面放一枕头,呈屈够屈膝位,而患测下肢保持髓关节伸展,膝关节徽屈。这种体位可以使患例整个伸长,对于痉挛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偏瘫患者的体位需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枕头”做辅助。理想的枕头应稍大,用羽绒或类似物填充,质地柔软,形状与所支持身体的部位相适应。

    变换体位时应注意:

  (l)对有频繁呕吐、深昏迷、区大脑强直状态、双侧肢体软瘫、呼吸紊乱、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应与医生商量后决定如何变换体位。

  (2)如发现有浮肿,应将患侧肢体抬高并注意保暖;经常用温水洗脚,可改善学循环,减轻水肿。但要注意水不能太热,以免烫伤

85、偏瘫患者怎样练习翻身动作

  翻身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性,是重要的治疗性动作。转换体位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被动翻身,并向病人交待要领,使其增加感觉,再逐渐过渡到主动翻身。

  被动翻身要注意:翻身前要求病人用健腿勾住患腿,以协助翻身,并按要求在健腿帮助下把患腿摆正;翻身训练可在病床进行,有条件时也可在地板上进行,使病人解除掉下来的恐惧感;无论向健侧还是向患例翻身,都应注意教患者将患侧肩够放在不引起痉挛的体位;病人经被动翻身训练,掌握了一定的翻身技巧,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后,应逐渐减少对患者的帮助,使患者过渡到主动翻身。

  主动翻身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①病人两手十指交叉相握,掌心相对放在中线位置,然后神时,两手上举过肩,使患肩在翻过身后能维持在正确的位置上。②两膝弯曲,两脚平放在床上。③若向患侧翻身时,患膝可不用弯曲。这样翻过来后髋关节是伸直内旋位;可防止将来行走时髋伸不直。④若向健侧翻身时,患膝要放在健膝上面。如病人自己不能做时,可给予帮助,这样翻过来后可使患侧处于正确位置。⑤把头转向要翻的一边,用手引导躯干旋转,随后腿再跟上。

第二种方法:

  翻向健侧:①病人用健手将患肢放在胸前。②健脚插到患腿下面,把患腿放在健侧小腿上。③在转顿及肩的同时,用健脚向患侧用力蹬床,身体跟着转过来。

  翻向患侧:①将患臂移向身体外侧,拇指指向床头。并使健髓膝部立起。②拾头、预前屈、转上半身。同时将住脚稍向外移,然后向外侧蹬床,身子随着转过来。

  如果患者做以上两种主动翻身活动有困难,可选做主动辅助运动。即在床的两边各固定一条带子,用手拉着协助进行翻身训练,后逐渐放开,以适应主动翻身。

86、仰卧位时怎样防止下肢痉挛

  大部分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为上肢屈曲下肢伸展。为了抑制下肢伸肌痉挛,可采用下述方法。

    患者仰卧位,屈曲双下肢,双手十指交叉抱住膝部稍下处;一抬头,同时用力使双膝靠近胸部;使髋关节伸展,直到肘关节伸直、肩关节充分前伸为止。重复上述动作多次,然后将双手离开膝部,努力使双腿保持屈曲位。再重新用双手抱膝时,试着让患者主动地屈曲两下肢。此活动也可只屈曲患腿而健腿处于伸展位。

  该活动不仅可以减轻下肢伸肌的痉挛,而且可通过使肩胛骨前伸而防止患侧上肢得屈伸痉挛。

87、什么是“桥式运动”,它有什么作用

    “桥式运动”就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是早期床上体位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姿势像“桥”而得名。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始离床面。动者可用下述方法帮助患者完成该动作:用一只手掌放于患侧膝关节的稍上方,在向下按压膝部的同时向足前方牵拉大腿;另一只手帮助臀部始起。随着患者的进步,助者可在逐渐减少帮助的同时,要求患者学会自己控制活动,不能让患侧膝关节伸展或向侧方倾倒。

  桥式运动能帮助病人增加躯干的运动,一旦病人能熟练地完成,就可以随意地抬起臀部而使其处于舒适的位置,进而减少褥疮的发生,增加够关节的控制能力,为以后的坐和站打下基础,防止以后步行时伸髋困难而引起的行走不便。急性期也可用此姿势放置使盆和更换衣服。

88、偏瘫患者坐位时应注意什么

  许多病人病情稳定后常自己主动要求坐起来。在坐起前,病人应先做些适应性训练,即先被动地逐渐抬高头部和上身,以防一下坐起来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偏瘫患者坐位时应使髋关节屈曲接近90度,脊柱宜伸展。可在背后放置叠起来的被褥、枕头等,使躯干保持直立;在病人未获得坐位平衡之前,不能撤掉靠背;在病人两侧最好放些保持性物品以防病人歪倒;如果有伸膝疼痛症状,可在膝下加垫,使膝略弯曲以减轻疼痛。

89、怎样训练坐位平衡

  当病人依赖靠背能达到正坐位时,即应开始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即病人不用扶持、依靠而能自己坐直。主要目的是增加躯干肌的控制能力和平衡感觉能力。

  练习坐位平衡时,为了使患者获得躯干的控制能力和头向健侧屈的姿势反应能力,应指导患者拉长患侧颈部和躯干的侧屈肌,抬高肩肿带;同时与上肢负重结合起来;开始可用前臂支撑,然后在整个上肢伸展负重时进行;以身体重心向侧方移动为训练目标时,应兼顾健侧和患侧的双向练习。

  肘顶侧方的训练:让患者向患侧倾斜至肘部接触治疗床,然后回到直立坐位;助者站在患者前方,一只前臂放在患者肩的上面,协助其向一测活动;另一只手诱导患者的手或上肢放在肩上,放在肩上的手可向下压患者的肩部以促进头部的翻正反应。

  肘顶侧方的训练:应做健侧和患侧的双向练习。当患者从健侧肘顶住返回直立坐位时,助者可轻轻握住健侧手使其离开床面,这样做可使患者不能用健手支撑起躯干,从而促进患侧躯干主动活动。

  身体重心的侧方移动:动者坐在患者的患侧,让患者向患侧倾斜。助者把一只手放在患者的腋下,使患侧躯干伸展;另一只手放在躯干的外侧,把患侧躯干拉向自己,以使健侧躯干缩短。当躯干的活动性明显提高时,助者可减少帮助。

  上肢负重支撑:患者坐在床上或凳子上,动者在其患侧,一手在其腋下支托和提升肩胛带,另一手使患侧肘关节伸展,使患手平放在离身体20厘米左右的床面上,让患者慢慢倾向动者侧,然后返回中线,来回练习多次。成功后让患者把患手放在离躯干更远处练习,使其重心充分落在患侧够上,然后使重心落在患侧上肢上。

  当患者躯干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不再向患侧倾倒时,可让患者用健手从身体一侧向另一侧反复拾取和放下一个物体,并不断把这一物体问后外方级放,以增加身体坐位平衡的难度。

90、怎样从卧位翻身坐起

  开始坐起可由助者帮助被动坐起。床边被动坐起方法是。让患者患侧卧位于床上,然后把两小腿垂放在床边;助者的一只手扶在健侧的舰部,另一只手放于患侧肩肿骨后方向上推,帮助患者坐起。坐起时,患者可用健手扶住助者肩部辅助支撑。在帮助患者坐起时,助者不要用力拉患侧手臂,以免损伤肩关节。

  患者适应被动坐起后,可进行主动辅助坐起的练习。方法是:在床头系住一条绳子,让患者健手拉着绳子坐起来。

当患者掌握了坐位平衡,并且通过主动辅助坐起训练,熟悉了一定的技巧之后,便可进行主动坐起训练。床边坐起的方法是:将患手放于胸前,健足插入患腿下,健手拉住床沿以协助翻身;用健脚将患腿带到床沿;健手扶床沿逐渐使上半身抬起,用肘支撑,慢慢伸直肘关节用手支撑坐起。

91、偏瘫患者怎样练习从坐位转到站立位

  当偏瘫患者能保持坐位平衡后,髋关节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身体其他条件允许,便可进行站起训练。

  在站起训练之前可先进行足跟踏地活动,这可作为下肢肌张力及感觉低下患者的立位准备动作和下肢负重的准备动作。足跟踏地活动时,助者用一只手保持患足和足趾的背屈,将另一只手放在患膝上;先把患足从地面举起,然后向下按压膝部,使足跟触及地面;这时踝部完全处于背屈状态,不能让跖趾关节底部触及地面,如此反复。

(1)扶持站立:扶持站立对于一般病人来说不太难,只要身体条件尚好,没有活动禁忌,很容易做到。由助者扶持训练完成后,病人可自己扶着床栏、门、椅子等练习站起。

  (2)主动站起:站起练习时,患者双足平踏地面,足跟不能离地,患足要与健足平行或稍后一些,否则影响患足负重;双手十字交叉相握前举,肘关节伸直,躯干前倾,抬头、颈,脊柱伸展,髋关节自然弯曲,膝关节前移并弯曲;头部超越双足,伸展髋、膝关节后站起。

站起练习开始时坐位可以高一些,随着患者的进步逐渐降低坐位高度,坐位越低,站起来越困难,下肢在屈曲状态下的负重就越大。站起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患者,开始时可适当扶持一下,直到患者能自己完成动作。要特别注意患侧腿突然不能支撑而向患侧倾倒。站起时伸膝和神髓宜缓慢进行,站立时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屈膝和踝关节背屈,避免膝关节背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