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朗润 意近欧虞 ● 清代-陆润庠

书法



人物简介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庚子(1900)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稍重。



生平历程

元和(今江苏苏州)有家姓陆的,亦儒亦医,颇有名气。大清帝国晚期,陆氏家族中有个叫陆懋修的,考入官学学习,太平军北进,陆懋修随家人逃难上海,穷困潦倒,遂以家传医术为人治病谋生。他医术高明,在上海一带很有名。治病之暇,他研讨《黄帝素问》等医学典籍,著述不缀,有《内经运气病释》等专著问世。

陆懋修有个儿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生于镇江丹徒(今江苏镇江)学舍。镇江,古称"润州";地方学校,古曰“庠”。故取名“润庠”。学舍中有宋乾道二年(1166)《熊克风石图赞》,故以“凤石”为字。陆润庠聪明好学,10岁便读完了儒家的《九经》;对家传医学,他也用心学习,颇懂医术。他凭藉儒学根底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会试中式。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陆润庠一举夺魁,成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此科进士共337名,是同治皇帝的最后一批门生。

陆润库中状元后,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开始了他的仕官生涯。这年,他33岁。这时的大清帝国危机日重,英、法、俄、美、日等列强,觊觎我边疆地区,大肆侵吞,中国边疆出现危机。 而这时的同治皇帝也已病入膏肓,他染上了可怕的性病,且已不可救药了。陆润庠就在这种局面下,这种时刻进入仕途。他入仕不久,同治皇帝便于十二月五日病死,年方19岁。他的母后慈禧太后把年仅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扶上帝位,年号“光绪”,军国大权操纵在她的手中。



光绪皇帝即位后,陆润庠屡次出为乡试考官,光湖南、陕西就各典试两次。后入值南书房,侍从光绪皇帝作文绘画。擢为侍读,出为提督山东学政。督学山东不久,老父病死,陆润庠离职服丧。服阙,累迁到国子监祭酒。老母罹病,乞假归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谕令各省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在水陆通衙之处设立通商公所,兴办实业,官督商办。

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率先行动,奏派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陆润庠在老家苏州设立商务局,去官在家的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在镇江(今属江苏)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而张謇在通州兴办了大生纱厂,陆润庠在苏州创办了苏纶纱厂和苏经纱厂。这便是轰动一时的"状元办厂"



但是,陆润庠和张謇不同,张謇从此热衷于办实业,他虽然没有完全脱离政治,有时还颇为激动,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兴办工厂、学校等上面;陆润庠虽然创办了两个纱厂,但他热衷的还是仕途。光绪二十四年(1898),起仕,再为国子监祭酒。不久摆内阁学士,署理工部侍郎。这时,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慈禧太后对列强干预她废黜光绪帝极为愤恨,试图借助义和团来教训一下洋大人,对列强宣战。俄、英、法、美、日、德、意、奥八国拼凑了一支2000余人的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出德胜门仓皇而逃,奔往西安。

陆润庠辗转奔赴西安--当时叫"行在"。慈禧太后被陆润庠的这种忠心感动了,委任他为礼部侍郎。慈禧太后还京后,陆润庠出任最高监察官--左都御史,后又奉命署理工部尚书。陆润庠成为一品大员。



书法艺术

陆润庠能书法,擅行楷,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笔法。在苏州留下墨迹较多。尝为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园林书联。如为拙政园写“十八曼陀罗花馆”七个擘窠大字,下款署“陆润庠书于鄙寓小怀鸥舫”,又为“远香堂”写52字之长联一付,曰:“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时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平时也喜交艺友,或论诗文,或作书画,一时如吴荫培、叶昌炽、潘遵祁、潘曾莹以及太仓的陆增祥等,时有往来。



这里有同辈的,也有长一辈的。他曾约吴荫培同去灵岩山,茗茶吃素斋,临走时还在寺内留下墨迹。若论书法,因陆润庠从科举中来,且一生为官时间较长,在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年左右,曾屡典试事,又充会试副总裁,故几十年来文字结构变化不大,馆阁气息较浓,讲究光黑精丽,匀圆丰满,大小一律的明、清官场书体枣尽管这种书体(馆阁体或称台阁体),为明、清最高统治者们所常识(现故宫内布置或留存陆润庠书法不少),但都似乎缺少了一些笔墨的情趣和生动的韵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