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斋戒的内容汇编

学佛

 

 八关斋戒功德及斋戒注意事项(附汉传仪轨)http://www.folou.com/thread-53196-1-1.html                        

第一章 八关戒斋及其内容

第一节 绪说
第二节 什么是八关戒斋
第三节 为何要受八关戒斋
第四节 八关戒斋的内容

第二章 六斋日及其戒斋清净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第二节 怎样算是戒斋清净

第三章 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第一节 唯有人类可受戒
第二节 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第三节 受持的时限
第四节 求受的方式
第五节 斋日的准备
第六节 如何纳受戒体

第四章 受了八关戒斋以后

第一节 舍戒
第二节 称呼
第三节 功德
第四节 普劝受持八关戒斋


--------------------------------------------------------------------------------

第一章 八关戒斋及其内容

第一节 绪说

学佛之道,乃是逐段前进的,也是层层向上的。归依三宝,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初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本来,在律典之中的佛陀时代,凡受三归的,也必连带着接受五戒; 所以三归五戒,从其根本要求上说是分不开的,后人之只受三归不受五戒者,只是一种接引众生的权宜之计而已。

受了三归五戒,只要能够如法奉行,绝对可保不堕三涂——畜生,饿鬼,地狱。五戒的功德可以保住人生,乃至可以上生天道为天人。

但是,佛法的最终目的,是在教人了生脱死,三归五戒之使众生不堕三涂,也只是了生脱死的一种权宜之计,首先使之不往下堕,扎稳了脚根之后,再使之更上一层,而走上了生脱死的门径。 八关戒斋,便是这一了生死的门径。当然,八关戒斋,仅是些一了生脱死之路的起点,只是一扇大门,只是一条路径,进了门,上了路,还有更高更上的境界在等着我们! 所以经中都说,持八关斋
戒是众生种的出世正因,而非出世之果。因为持五戒清净者生天,持八戒清净者,虽也是生天,但是,五戒生天,仅止于天,而不一定能够了生脱死。八戒生天,虽生于天,终究必将得到了生脱死的涅(般)之果。这是五戒生天与八戒生天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 什么是八关戒斋

戒,在佛教,从大体上分,共有两大类别:一是渐次戒, 一是顿立戒。所谓渐次戒,是指在家的三归五戒,出家的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不受三归五戒,不能受沙弥沙弥尼的十戒;不受沙弥沙弥尼的十戒,不得受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进入比丘比丘尼戒的过程中,尚有式叉摩那的六法,因其须要逐次上升,级级增加。故称渐次戒。在家二众,加上出家的五众,共为七众佛弟子,均以渐次戒而得名份序次。

所谓顿立戒,是指八戒与梵网、缨络之菩萨戒,这两种戒是在七众戒之外的别解脱戒(梵语波罗提木叉),此戒与彼戒,虽然同为佛戒,但是不受三归五戒,同样可以直接来受八戒与菩萨戒(瑜伽菩萨戒则仍为渐次戒)。那么,我们现在所讲的八戒,即非七众的渐次戒之一,为何要把它放在五戒之后来讲呢?因为八戒之中包括了五戒的全部,又摄入沙弥十戒的大部,为了理解上的方便,所以把它放在五戒之后,沙弥戒之前。

八关戒斋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非梵行(不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著香华(曼)。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
七、不坐卧高广大床。
八、不非时食。

我们看来,就可知道,此八戒中,除了六七八的三条戒,其余前五条戒,则与五戒相同,不过第三条的“不邪淫”,在此改为“不淫”了。

其实,这八条戒,就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条,除了未将第十条的“不持生像金银宝物”列入之外,则与沙弥戒完全一样,只是把沙弥戒的六七两条,在此合为第六戒的一条了。所以,也有人将此八戒依沙弥戒分列为九条的,因为最后一条的“非时食”戒,不是戒而是斋,不非时食称为斋,过中午不食称为持斋(持斋绝对不是等于吃素),过了中午而食,称为“非时食”。八关戒斋,也就以此持斋为体为主为本为要,故而前面八条称为戒,后面一条称为斋。斋的意义是“清净”,从事相上说,过中午而食者,即为杂乱不净,所以三世诸佛,皆是过中午不食的;从根本上说,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便名为斋。

不过,八关戒斋与沙弥十戒的最大区别,是在仅于六斋日的一日一夜受持,不像沙弥戒是须要终身受持的。正因沙弥终身受十戒,故其最高可证阿罗汉果,八关戒斋一日一夜受持,虽种出世正因,也不能即身而证阿罗汉果。但是佛陀慈悲,因为世上尽管有很多人希望信佛学佛, 而期走出生死之道,然由各各不同的差别因缘,使得许多人皆无法走出这一生死之道,有的为了他们本身的职业,使其无法自由决定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方式;有的为了社会的牵制;有的为了家庭的责任;有的为了妻子儿女的纠缠等等,所以,希望走上出世之道的人很多,能够走上出世之道的人则很少。因此,开出一个方便法门,使那些向往出世生活的而又无法达到目的的人,也有机会来过过出世的生活,种植出世的善根。八关戒斋,就是此唯一广大的方便法门。八关戒斋,既然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条,故也相近于沙弥十戒的分日受持了。出世的生活,是以沙弥的生活为基础为开始,分日受持沙弥十戒的前九戒,也就相近于出世生活的分日受持了。八关戒斋是一日一夜受持,多受一次即多一次的受益,通常是以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天,通称为六斋日,在此六天之中,天天受固然好,如因环境的限制,仅受五天乃至一天,也是好的。

第三节 为何要受八关戒斋

为何要受八关戒斋?大概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是为种植出世的善根受持八关戒斋,虽仅一日一夜,终究必因此功德而将得到涅(般〕之果!那么,为何八关戒斋具有如此功德呢?

这一点,我们应注意到,八关戒斋的重心,是在设法关闭众生的生死之门。八关戒斋的作用,是在由此关卡而走出众生的生死的之门。生死的主要关键,端在淫欲与饮食的二大祸源,儒家说:“食,色,性也--众生之成为众生的根本原因。”依佛法的观点说:饮食为生死的增上助缘,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原因,一切众生,皆由不断淫欲,所以不离生死;一切众生,皆因贪恋淫欲之乐,所以既然助成了后代子孙的生死,自身也被生死的索之所束缚缠裹!众生之有淫欲,乃是与生俱来,淫欲之形成两性的交接,则又必在温饱之后,饱暖属于衣食,食比衣更重要,有食无衣,可以饱也可以暖,有衣无食,终必饥饿而死。所以淫为生死根本,食为生死助缘,若能超越于淫欲与饮食之外必已了生脱死-三界之中,虽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已无淫念,但仍不离识食,故仍不出生死。为了超越生死,所以戒淫。为了抑制淫欲,所以持斋。出世的生活,端从戒淫与持斋做起。饮食虽为生死的助源,淫欲却由饮食的满足而起,正因如此,持斋虽非戒,却是戒之体了。

也许读者要怀疑:八关戒斋的内容,明明有八条或九条,为何只说淫戒与持斋才是八关戒斋的重心呢?

这要知道,八关戒斋的前五戒,除了将第三戒的“不邪淫”改为“不淫”,其余则与五戒一样,可见其重点是在于戒淫,故与五戒不同;至于第六条“不著香华(曼),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以及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目的也是为了间接的戒淫。著花、涂油、搽香,唱歌、跳舞、弹琴、杂技、坐宝座、不论自己做也好、去看他人做也好,对于修道的人来说,总是不相宜的,这些都是放纵导欲的媒介,都会使人想到淫欲上去乃至做到淫欲上去的东西,故其仍属戒淫的范围。至于第八条持斋,不用再解释了。

 

 

正因为八关戒斋,是重在淫欲与饮食的戒除与节制,所以持了八关戒斋,就是种植了出世之因的功德。在家俗人而想种植出世之因的功德者,就该受持八关戒斋,不论你已受了三归也好,受了五戒也好,受了菩萨戒也好,都可以也应该再来受持八关戒斋的,因为八关戒斋与三归、五戒、菩萨戒的受持,并无冲突。这是一日一夜受,今日受了,到明日天明,就可不再受此戒斋的限制,如果下次要受,必须重新再受,这是实在是非常方便而功德很大的菠罗提木叉,不象五戒、菩萨戒是终身受持。

第四节 八关戒斋的内容

八关戒斋的内容,前面已经大略地介绍了,现在再来稍加解释。

一至五戒,除第三淫戒之外,完全与五戒相同,我们不再解释,读者可参看“人间天上的护照”第一章。即使淫戒一条,我在该文中,也已提到:“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不过,但持五戒而不持八关戒斋的人,虽说六斋日不得行淫,万一行了夫妇的正淫,也不算犯戒。唯于梵网菩萨戒轻垢第三十条,也有如此的规定:“……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缚着。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正月、五月、九月为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这是说:受了梵网菩萨戒的人,也应于每月的六斋日及每年的三个长斋月中,皆不得犯杀生、偷盗、淫欲、非时食等的行为,否则便跟持八关戒斋的人一样,成为犯戒罪!这在梵网戒中,称为“不敬好时戒”;五戒之人,不敬好时,虽非犯戒,总也不是好事,今在八戒之中,如果不敬好时,那就成为犯戒了。这是与五戒情形不同之处。同时,八戒的不淫,还有更进一层的要求,佛说斋经中说:“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如来),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淫,心不贪色,如清净戒,以一心习。”在此最要紧的,是要向佛陀看齐,虽仅一日一夜,也得希望做到百岁比丘那样的梵行清净,身不犯淫行,口不说淫语,心不念淫意,在此一日一夜之中,完全要以出世离欲的身心来自期自处,凡是一念淫意现前,或者回忆过去的淫境,或者想象未来的淫乐,便算斋不清净。这一要求,比起菩萨戒的“不敬好时戒”,又要严格得多了。但是,菩萨应持六斋,故在优婆塞戒经中有“持六斋戒”的规定。

第六条、不著香华(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顾往观听。

因为八关戒斋是重在教人出离世间,重在种植出世之因,所以从事相上看,是属於自求解脱生死的小乘法门,(不要轻视小乘, 若无小乘行的基础,大乘行便无从落实。自己不能生死自主, 先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那是等同犯罪堕地狱,而非乘愿救地狱了; 要知道, 唯有自主的能力越强大, 才做到化度的范围越深广。)故也不要说:{为了接引众生,一生补处的菩萨也要用花发璎珞来作庄严。} 要知接引众生是一回事, 求了生死又是一回事。{著香华鬘},是印度的美化妆饰品,用香花结成花冠,缀成花圈,连成花串,或用金银宝物镶嵌连缀而成,带在头上,挂在胸前,披在肩上, 乃至垂吊佩饰於全身上下。 如在今天来说 , 女人的项链,项圈,耳环,发夹,饰帽,别针,手镯,钻戒,指环等等, 男人的手表,金戒,领带上的饰物等等,皆属香鬘的同一性质,所以南傅小乘比丘与沙弥,他们的手上是不带表的,原因即在於此。现在各地大乘比丘出国访问,接受欢迎, 有用夏威夷式的花圈,敬献於项间佩挂者,乃是不合要求的事。 在此不著香花鬘的含义之中,当也包括了不著华丽高贵与色彩鲜艳的衣服在内,这是不能不注意的。出家人著袈裟 ----- 坏色衣,是终身的事, 在家人於持八关戒斋的六斋日,衣著自也应当力求朴素为宜。这在佛陀时代,有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位非常有钱有地位的贵妇人,叫做毗舍佉母, 有一次, 她去拜见佛陀, 直到走近祗园精舍的门口, 才发觉她是盛装出来的,一身都是珠光宝气的花发璎珞, 她觉得去见佛陀是不该如此的,但又不便再退回家去卸装,於是就将那些花发璎珞卸下来, 随便向精舍里的树下一放,朴朴素素地去拜见佛陀。以此可见,弟子为了恭敬佛陀,所以不敢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拜见,我们为了了生脱死而受八关戒斋,自是更不应该盛庄艳抹了。
{香油涂身}, 本来也是印度的习俗,印度地处热带,皮肤须要经常润滑, 所以有钱的人,不任男女,都有涂油的习惯,有的人,每洗一次澡,便得涂一次油, 故此 {涂油} , 也有清洁剂的成份在内;比丘比丘尼本不许涂油, 但遇有病, 佛也准许涂油, 这在律中,常可见到,用油涂脚, 更是平常的事。不过,俗人,尤其是有钱的人,均用上等的香油。 过出家生活的人是不可用香料涂身的。今日市场上所卖的香水,香皂,香粉, 香脂, 香膏,香油等等,在受八关戒斋的日子, 自也一律不得使用 (如果比丘比丘尼用香料涂身,那是持戒不净的象征)。以上两点, 男人比女人容易持,女人之爱美心理,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听说 {女为悦已者容} 吗?女人美化自己的容貌,乃为求取男人的爱慕与欢心,其中富有挑逗引诱的淫意在内,所以佛陀要求,在家弟子们於受了八关戒斋的日子里,要把这些全部放下。如说为了交际以应酬的理由而不能放下,那末你可在没有交际应酬的日子,再受八关戒斋, 决不可即然受了,又要去犯, 受戒功德大,犯戒罪更大!所以泰国的在家人,如於六斋日 (他们称为佛日), 受八关斋,{那是一日一夜不回家的, 夜间就和衣睡在佛殿的四边}。 (见净海法师的泰僧安居记)

对於香料的运用,律中也有指示:涂在佛殿里,涂在坷铮蛞蜃〈Ψ磕谟谐羝嗫扇忌崭髦趾孟憷囱H缬谢佳邸⒒即绞ΥΨ剑逃孟懔衔⑶曳且韵懔贤磕ú荒苤魏谜撸部梢杂谩T诮裉欤孟褚鸭儆杏孟懔贤看氖道耍室裁挥锌玫谋匾?br />
(歌舞倡伎),是娱乐,以世间法来说,人之对于娱乐,是不能缺少的,人类自初民开始,便有简单的歌唱与舞蹈,因为娱乐是调济人类生活的一种产物,所以娱乐之于世界各民族中,自古以来,均受重视。不过娱乐的范围很广,娱乐的效果,也有善与不善?所以今世的社会,要提倡正当的娱乐而取缔不正当的娱乐,娱乐之有益于人的身心者?为正为善,有害于人的身心者;为邪为恶。故在中国的古圣先贤,要(制礼作乐),(礼者养也),礼的目的,在培养中正和平的国民性?是为了发扬人性,提高人格而设。(乐者乐也,乐则安,安则久)乐的目的,是在陶冶和乐互助的国民性,是为了上下和敬,长幼和顺,族里和亲而设。其实礼乐二者,相互为用,才能产生敬顺和乐的效果:有乐有礼,虽乐而不流于淫乱,有礼有乐,虽礼而不滞于呆板。因此,娱乐的价值,可以达成移风易俗的目的。即然如此,我们佛教,怎么要教人(不歌舞倡伎)呢?其原因,是在向往出世,既已向往出世,那还有闲情逸致来享受世间的娱乐呢?出世者的态度,决不可仍以顺世的心来衡量,否则也就不成其为出世者的态度了。即求出世,不可再以广度众生的理由来随顺世俗,若尚未证入圣果圣位,空言随顺世俗而广度聚生者,那你随俗而流,顺流以去,是真的。广度众生,则决难做到!所以瑜伽菩萨戒中,菩萨为度众生,可开七支罪,虽犯戒而有功德,但又明文规定:(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摄大乘论则说地上的菩萨,为度众生,可开十恶,虽犯十恶,仍多功德。根本杂事卷三八中说,佛陀为度乐神善爱健达婆王,也去天上亲奏千弦琉璃箜篌,八关戒斋即是出世戒(本质与出家戒一样),我们即然不是地上的圣位菩萨,为了解脱生死,持斋之日,不作歌舞倡伎,不享声色娱乐,谁说不该?

当然,佛陀并不禁止在家弟子的歌舞倡伎,为了供养三宝,俗人可以歌舞作为奉献,这在大小乘经典中,均有记载。唯有应以赞扬三宝的功德为先决条件,否则不得演奏于三宝之前(今人有以佛化电影、佛化歌曲、佛化戏剧来宏扬佛法者,自是不违佛制的,但是出家人决不可参与演出)。如在寺院中由俗人演奏歌舞而属于赞扬三宝功德的,并且专为出家人演时,佛陀是准许看的,至于到以歌舞倡伎为营业的娱乐场所去看,佛陀则绝对的禁止。我以为这有几点理由:

(1)娱乐场所的歌舞,好坏不等,以娱乐为商业的人,为了(票房价值),迎合低级趣味的色情演出,乃是极平常的事,

(2)娱乐场所的观众,男女混杂,贤愚不类;

(3)出家人的生活,应以摄心闲静为职志,应以禅诵听教为要务,

(4)出家人的服饰形貌与俗人殊异,易招俗人的讥谤。有这四点理由,修道人是否应该进出于娱乐场所呢?受了八关戒斋的人,可能与第四点无关,与前三点则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但我看到净海法师报导泰国的比丘生活,他们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听收音机中的歌唱—根据佛制要求,他们看的电视—应该是有关佛教化的节目,他们所听收音机中的歌唱,也该是赞颂三宝的歌唱。泰国实情如何,我则不得而知.

关于(歌舞倡伎)的内容,梵网菩萨三十三轻垢戒说:(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不得樗蒲(赌钱)、围棋、波罗赛戏(象棋)、弹棋(汉宫人妆奁)、六博(即今双陆戏)、拍球(球戏)、掷石、投壶(竞技用,如今之铅球、标枪、打靶等)、八道行城(西域以棋子分八路进退游戏)、爪镜(圆光法)、蓍草(易卜)、杨枝(樟柳神)、钵盂(搅水碗法)、髑髅(报耳法)而作卜筮。(以上多分参照澫益梵网合注括注)
澫益大师在(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注释)中又说:(唱曲吟诗,名之为歌,掉臂踯足,名之为舞;吹箫、弹琴、双陆、围棋、掷骰、赌钱、医、卜、星相、投壶、射箭、驰马、试剑,并名倡伎。)从此可以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内容,是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艺与杂耍了。

(不故往观听),是说,只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听,如果道经其前者,不为犯戒,但也不得因为偶而道经其前,便驻足观听,或随逐观听——这要注意了,争看街头巷间的热闹,也是不许可的。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人可能还不大明白,床在我们是专门用来睡觉的,但在西域,床的含义较广,睡觉用的叫做床,起居用着坐的也叫床,床有大小及高矮不等,有的高大得须要好多人来抬,有的卑小得可用一只手轻轻地移动。因此,有的床可以二人乃至数人坐卧两用,有的床是只能坐不能卧的。故在佛典中的床与座,往往通用或并用的,如说(身为床座遍大千),这是说明愿心之大,载德之厚,能以一己而广度大千众生的意思。经中常说佛陀(敷座而坐),但也有敷座而卧的,如毗奈耶卷四中说:(时世尊叠襞优多僧{七条衣}敷床{座}上,僧伽黎(大衣)着头前,右胳卧狮子座,累滕互屈申脚……。)又如西藏嘉瓦与班禅喇嘛的(坐床大典),实也即是(升座大典),所谓(金床),也就是(宝座)。


明白了床的含义之后,我们可以解释高广大床了。澫益大师十戒威仪录要注释称:(床足高一尺六寸,座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这是根据四分比丘戒单随法八十四条而来。

唯有淡泊了物质的享受,才能提高精神的领城;唯有简单了物质的生活,才能勇猛于道业的精进。既然向往出世的境界,自当放下感官的贪着了。资生的用品越好越美,我们就越是会被资生的用品所役所转,甚至爱护资生的用品要比爱护自己的道心更为热切;资生的用品越高贵,我们的心也就越是因了资生用品的高贵而现得高傲我慢起来,一有高傲我慢之心出现,道心也就走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唐代悟达国师,因受沉香宝座,一念名利心起,竟遭人面疮报.

再说,床上刻画雕漆,绫罗绸帐,绣枕锦被等等,都算是高贵,如果再加床身宽广高大,试问那对于一个修行的人是适合的吗?一个人睡在这样好而且大的床上,会有些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当亦可想而知了!

在家人、受了八关戒斋的日子,应该男女夫妇分床分房睡,如果家里只有双人大床,没有单人小床,不妨特为自己购置一张单人小床,专备六斋日卧用。否则虽受戒斋,亦不得戒斋。

出家五众,对于这条,尚有规定,在此不举。

第八条、不非时食

前面已经说过,八关戒斋中的过中午不食是非常要紧的一条,而且是最主要的一条。受八关戒斋而不持此(不非时食),固然不成戒斋,出家而不持(不非时食),便不能为俗人作八戒阿阇梨(师);不终身持(不非时食)者,也不得为俗人作八戒阿阇梨,不得为俗人授八关戒斋;更不得作沙弥戒和尚乃至比丘戒和尚;沙弥不持(不非时食),不得受比丘戒。这是非常严正的一条。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外道婆罗门,均持(不非时食),佛在舍利弗问经中说:(诸婆罗门,不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食。)中后不吃东西,身心都很轻爽。杂想记妄念也会减少。

不非时食,是说过了日中之后,除了饮水,不得再吃任何食物。俗人也许不惯中后不食,到了晚上也许会饥饿难忍而反增烦恼,甚至形成胃病。这一点,我要普劝.如你万不得已,你可以方便吃糖减饿、,可以花果子汁,但要先用清水滴净,并且不得吃果子肉.如果你能忍受的话,反正一个月只有六天,为什么不勇敢 一些来忍受一下呢?如说营养不够,那是多余的顾虑,大陆时代的中国军人,每天都是吃的两餐,也未见饿死的。至于详细的情形与理由,我有一篇(佛教的饮食规制),可以参看(见拙著{佛教制度与生活}一O六至一五O页)

第二章 六斋日及其戒斋清净

第一节 什么是六斋日

八关戒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斋日受持的。前面说过,阴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月底的最后两日,便是六斋日。

不非时食,是印度的内外道通行的,六斋日也是印度的内外道共同守持的。在此,我们必须明白,佛法与外道,在人天法的许多观念中,是可以相同的,外道虽不如佛法的深广博大,外道在人天法中所见境界,有许多在佛教是可以承认的。只要是对的,外道说了正法,虽为外道所说,仍应得到尊重,如果是不对的,佛子说了邪法,虽是佛子所说,还是不能采信,这也是佛教的伟大之处。
六斋日,梵语叫做逋沙他Posadha。这与佛教每半月布萨说戒的布萨,是同一义,意为(长净),长养善法,清净梵行的意思。其实比丘半月布萨说戒,与六斋日的关系很深。如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六:(王舍城诸外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法,多得利养,眷属增长,瓶沙王信佛法僧,往诣佛所……佛言听诸比丘,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法。)印度当时将一个月分为二月,称为白月与黑月,每月只有十五天,只有初—到十五,没有十六到三十)至于布萨,原因亦为(王舍城诸外道梵志于月三时为集会,众人群来周旋,共为知友,供养饮食。佛劝瓶沙王制之,有比丘对白衣说,白衣施食比丘等者,原为月二回,次第增为六斋八斋等。)(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八六二页),乃至增为十斋日的。可见比丘的半月布萨一回与八戒的半月布萨三回,是同出一个原因了。

那末,为什么要选这个六天为斋日呢?

大般若经卷十四:(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

四天王经:(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于臣民、龙、鬼、蜎飞、蛟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

智度论卷十三:(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福,以避凶衰。)

关于六斋日的由来,传说很多,各部经中,大同小异,大智度论所列最详,如有兴趣,可以参阅大正藏二十五册一六零页。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一:(三十三天于白黑月,每当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堂,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造善者,便拥护之—,见造恶者,即共嫌毁。)

好了,我们不再多举了,其实,我们持戒斋的目的,不是怕天神来伺察善恶,不是怕疾病凶衰,也不是怕天神的嫌毁,而是为了种植出世之因。不过,每月之中,既有如此的六天,比较重要,所以佛陀也就选了这六天,作为八关戒斋的斋日。绝不是说:唯有此六天可作斋日,其余日子便不可作斋日;更不是说,只此六天应该持戒斋,其余的日子便不该作戒斋日。因为凡是受待戒斋,日日受待,日日均有功德,六斋之日仅持其中的一日,也有一日的功德。如果不持戒斋而反造恶业,六斋日作了固然得罪,平日作了,同样也要遭报。佛陀沿用印度外道所通行的六天,来劝在家弟子们受持戒斋,也是一种权巧方便。

第二节怎样算是戒斋清净

八关戒斋,看来仅仅八条,要求受持清净,实也不太容易。身不作恶:不杀,不盗,不婬,不着香华曼、不香洎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口不作恶,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只要决心来做,是可能做得到的。至于要使意不念恶,那就很难了。最难控制的是妄念的纷纷涌现,并且不绝如缕,心志稍不集中,妄念便会趁隙而入,妄念之中,有善有恶有无记,美的不妨,无记亦无多损,恶念之来,念杀生、念偷盗、念婬欲,念妄语,念饮酒,乃至念非时食,只要一念生起,不论念过去、念未来,均为斋不清净,唯其若未涉及身口二业,仍不是破戒。

如果有人准备于明日受持八关戒斋,以为明日既不能行杀、行盗、行婬,乃至不能于非时而食了,便于今天故意放纵一番,这样的人,明日虽能受持戒斋清净,也是不算清净,或有人今天受持八关戒斋清净,却存意明天去行杀、行盗、行婬,乃至准备非时而食者,还是不算清净.持戒斋者,贵在心念出离世间,贵在放下五欲的束缚—如果心不清净?便是斋不清净,岂可怀着贪乐五欲之心,而来受持戒斋?

因此,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若欲受斋,先当敕语,遮先诸恶,乃得成就;若先不遮,辄便受斋,不名得斋。)可见,受斋之先,不但先从身心清净而作准备,更要以口宣告他人,使得他人也知道我要受持戒斋了。

如何才能做到戒斋清净,澫益大师于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的末后说:凡斋戒日,不得鞭打众生;不得身口作不威仪事;不得起贪欲、瞋恚、烦恼等邪觉,更须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虽不破斋,而斋戒不清净。

六斋日受了八关戒斋,为防妄念业生,为增戒斋功德,最好的方法是专持六念:

一、念佛,佛为慈悲导师。念佛的法门,能除愚痴,念佛的实相;能除恶意;念佛的相好,能除怒习。

二、念法:法为请佛之母。佛所说法,无量无边,但以三十七道品,能够逐层而上,完成修证之功,所以应念三十七道品,其内容是:
 
(一)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四正勤——未生恶不生、已生恶减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长。

(三)四如意足——欲(慕乐修持之法)、念〔一心正住其境〕、精进(修习不懈)、慧(思维心不散)

(四)五根——信(信于正道)、精进(勤求不息)、念(一心观想)、定(一心寂定)、慧(内性自照)

(五)五力——由五根而发生五种力量,破除五障:信力遮烦恼、进力除懈怠、念力破邪想、定力破妄想、慧力破一切邪外。

(六)七觉支——念(思念修诸道法,而使定慧均等)、择法(以智简挥法之真伪)、精进(以勇猛心,离邪行、行正法)、喜(心得善法,即生欢喜)、轻安(断除身心尘重,身心轻利安通)、定(心住一境)、行舍(舍诸妄谬、舍一切法)

(七)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命。

三、念僧:僧为人天福田。根据佛说斋经的记载,此所谓念僧,是念的真实僧,或胜义僧,乃是证得四果与向四果的四只八辈的圣僧。但凡夫比丘僧,也应恭敬供养,此处所谓念,乃是念其功德,所以要念胜义真实僧,平日依止学习,仍当以持或有素的世俗僧为主。因为梵语僧伽Sangha一字,意为和合众,或者单译为众。印度四人以上即为众,所以比丘尼四人以上,可称为僧伽,俗人四人以上,也可称为僧伽,所以佛弟子共分七众乃至九众,,所以阿含经有将(归依僧)译为(归依众)的,因此有人以为,既称归依众,就不必一定要归依出家人了。其实,凡立此一谬论者,已招大罪!因为佛陀从未说过归依僧者即是归依在家众的,处处都说是(归依比丘僧)。佛初成道,未度比丘,先度在家弟子,便令归依未来比丘僧,即是最大的明证。因有人误解了僧的定义,故此附带说明。

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因为受持八关戒斋一天一夜,其功德即可感生欲界六天的果报,所以一心念念,生天的果报,长寿安乐。

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八关戒斋,虽仅八条,然其戒力的范围,亦可大至无穷无极,持一杀戒,即可于一切众生份上得不杀的功德,余戒亦可类推准知;八戒的究竟;亦能具摄定共戒(由定而发,又称禅戒,由定力而自然不犯,故称定共戒)、道共戒(证得圣果阶登圣位,虽不受戒持戒,也能与戒相应而—往清净、故称道共戒)、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这是大乘菩萨戒的境域了)。因为五戒是一切戎的基础,八戒自也更是一切戒的基础了。故其功德大小,可以随人而异,以菩萨心持五戒,五戒即成大乘戒;为求人天福报持菩萨戒,菩萨戒也等于五戒了。

六、念施:普济一切贫穷。贫穷有三种:财产贫穷、修福修道的方法贫穷、做人处世的胆识贫穷。所以布施也有三种:财物布施、佛法布施、无畏布施。财物能使众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佛法能使众生的精神生活充足,无畏能使众生铁肩担道义,择善刀从,勇猛直前。根据智度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持戒之人不犯他人的财物,且以自己的财物施与他人,称为财施,能为他说法,使之开悟得道,称为法施,一切众生皆有畏死之心,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能使众生没有畏惧感,称为无畏施。

以上介绍了许多的名相,枯燥无味,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的确是件困难的事,单把六念的内容分辨清楚,已经很不容易,再要一心一意地念此六念,那就更不容易了。不过,这是修此八关戒斋法门的一种规定,如能如法做到,自是好事。万一于一时之间用不上六念的工夫,改用持名念佛念菩萨的圣号,也可通融,比如小乘经中的念佛,那是念佛的功德相好,在净土宗中的念佛,却是专心持念阿弥陀怫的圣号了。如果再有方便法门,比如持咒、诵经、礼忏,那也可以 。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地藏)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我们看,十斋日是于六齐日之外,另加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的四天,其余六天都是六斋日;十斋日可读诵地藏经,六斋日当亦可诵地藏经了。还有药师经中也说:(受八分斋戒……复应念彼(药师)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药师)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由此也可证明,受持八戒之日,不惟可以诵经——六斋日的由来,本为瓶沙王请佛于此六日说法的,已见前面征引。

第三章 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第一节 唯有人类可受戒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八戒也是波罗提木叉戒,故除人类而外,异类众生,上至天人也不得戒。又说:(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斋,一日一夜得苦心功德,不得斋也。)又说:(一男、二女、三黄门、四二根,四种人中,唯有男、女得戒。)也就是说,虽在人类之中,也只有生理正常的男人与女人,才能得成。

第二节 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如果男女中,若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僧轮(以上为五逆),污比丘尼、贼住(非法而住僧中者)、越济人(为了生活非为佛法而出家者),断善根,如是等人,尽不得戒。)

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犯佛弟子净戒人者,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戒。)所谓(净戒人)是指守持不婬戒的人,如果他人坚持不婬戒,初次诱逼,与其行婬,便称破净戒了。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以及受持八关戒斋日的优婆塞与优婆夷,均不得使之破戒,否则自己便永无求受任何佛戒的资格了。不过,通常均以破女尼的净戒为主,破男人的净戒,总不是寻常的。然在十诵律卷四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佛在舍卫国,有婆罗门生女,面貌端正,名曰妙光……:后女语乞食其舍沙门婆罗门:(共我行欲!)以是语罪缘,死堕恶道,在彼国北方,生作婬龙。)这仅仅诱使沙门婆罗门与她行婬,尚未造成破他净戒的事实,她便因此而堕婬龙了!

第三节 受持的时限

关于受持八关戒斋的时限,各经论中,所说不一。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问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时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已,次第更受,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也。)又:(问曰:[若欲限受昼日斋法,不受夜斋,得八斋不?若欲受夜斋,不受昼斋,得八斋不?答曰:(不得。)所以尔者,佛本听一日一夜斋法,以有定限,不可远也。]这是说明八戒唯有一日一夜受,不得数日连受,也不得单受白天而不受夜间,或单受夜间而不受白天。虽在根本部皮革事中,亿耳于旷野见到单受日斋与单受夜斋的果报者,但在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又接着解释道:(有云:此是迦旃延欲度亿耳故,作变化感悟其心,非是实事。)

但在成实论中则说:(五戒八戒,随日月长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减并得。)

药师经中也说,(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又说为了供养药师如来:(应先立彼佛形像……,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这是说八分斋戒,不一定要在六戒日受持,受持之际,可以或一年,或三月,或七日七夜,连续受持的。

不过,依照八戒的受戒文字来说,乃以(—日一夜)为准为常,为正为主,如果环境许可,最好是一日—夜受持,好在每月只有六次,如果环境不许可,或者发心连续受持,附近又没有能为受戒之师,为免每日往返之劳,也不妨限年、限月、限数十日、限数日来受持。

第四节 求受的方式

优波塞戒经卷五中说:「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八戒只能一人一人地单独向八戒师求受,其中的原出,根据灵芝律师的解释是:(不得多者,恐人参混,心不专一。泛论归戒,独受为佳,则心不他缘,法无通滥。今多众受,于理难通,终成非便。)(行事钞资持记卷三九)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夫受斋法,于何人边受?(出家)五众边。」优婆塞戒经卷五也说:(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可见,八戒应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前求受。但在成实论及智度论中,又许可自誓受。成实论中说:(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受八戒,亦得成受。)不过自誓受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梵网菩萨戒,可以自誓受,唯其应在:「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而要见好相(佛来摩顶、见光、见花,种种异相)」如果不是没有能授八戒的出家五众的情形之下,当然还是向出家五众,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请八戒师来授。澫益大师则说:(优婆塞受斋,就寺为便,优婆夷受斋,就家为便。)男人去寺院,女人则在家。但此没有硬性规定,唯视实际情况,随缘求受八戒的好了。

第五节 斋日的准备

八戒虽以六斋日为常经,但逢佛菩萨诞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为六亲眷属作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纪念,怀恩、修福、祈祷之日,均应酌情受持八戒。儒家每逢祭祀大典,也有(斋戒沐浴)的准备工夫,如礼经说:(斋戒以告鬼神。)孟子也有:(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不过,儒家斋戒的意义,虽可与佛教相通,其内容则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三业,即应消净下来,故于增一阿舍经中说:(若受八戒,先须忏罪。)又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斋,先恣情女色,或作音乐,或贪饮啖,种种戏笑,如是等放逸事,尽心作已而后受斋,不问中前中后,尽不得斋,若本无心受斋,而作种种放逸事,后遇善知识,即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后,一切得斋。若欲受斋,而以事难自研,不得自在,事难解已而受斋者,不问中前中后,一切得斋。)
上文所言的(中前中后),应于说明:八关戒斋的求受时间,应以持斋日的清晨为正规,最少也该是立中午以前,今日的泰国,就是在中前受的:(每逢佛日和星期天,早晨七八点钟,就有很多男女佛教信徒,手里拿着鲜花香烛,和私人简单用的东西,陆续来到佛寺做早课与听僧人说法……说法之前,先为信徒们说三归五威……信徒中也有受八关斋戒的……受五戒与受八戒,是同在一起的,不过当僧人说到第六、七、八戒时,受五戒的人不用答『持』。)(净海法师「泰僧安居记」)但如遇到逆缘阻碍,只需心念受斋,延迟到中午以后再补行求受,也是可以的。如俱舍论中也说:(若先作意,于斋日受八戒,虽食竟,亦得。)

第六节 如何纳受戒体

有关八关戒斋的内容及其要求,介绍至此,大致已经完备了,现在再来介绍纳受戒体的方法。

本来,三归、五戒、八戒,说戒受戒,都是很简单的,只要准备的工夫做够了,受时就很容易。但在中国的大寺院中,一切讲究排场,所以读体大师,也为八戒的传授,编了一篇(授八戒正),共分八节仪式,其纲目如下:

一、敷座请师——由引礼师领导迎请和尚升座。

二、开导——略示八戒的意义及持斋的方法。

三、请圣——迎请佛法僧及护法龙天。

四、忏悔——忏除往昔恶业,悔断未来恶业。

五、受归——以三归纳戒体。

六、宣戎相——宣说八戒戒相条文。

七、发愿——发愿以此功德,摄取一切众生之恶,使成无上菩提,同在弥勒的龙华三会,了生死,化有情,生极乐。

八、劝嘱回向——说明八戒的受持功德,并劝以此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此一(授八戒正范),虽然很好,做起来的场面也很隆重庄严。但是所须时间较长,受戒之时,除了授戒师,还要引礼师,戒师若非住持方丈,行来颇为不易。

因此,弘一大师曾经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编一篇(受八关斋戒法),现在照抄介绍如下: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
我今归命胜菩提,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随喜无边功德蕴。
先当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一夜中过午不食),后修八种功德法。(以上三说)

我名某甲,惟愿阿阇梨摄受于我,我从今时,发净信心,乃至坐菩提场,成等正觉,誓归依佛,二足胜尊;誓归依法,离欲胜尊,誓归依僧,调伏胜尊。如分三宝,是所归趣。(以上三说)

我某甲净信优婆塞(案受八戒者,正属在家二众,亦兼通出家诸众,如药师经中说明。此文且据在家者言,故云俸给婆塞,若出家者,随宜称之),惟愿阿阇梨,忆持护念,我从今日今时,发起净心,乃至过是夜分,讫于明旦日初出时,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华鬘庄严其身及歌舞等,八不坐卧为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以上三说)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一说)又颁伽陀颁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镜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以上文中的案语,均系弘一大师原文。惟其主张出家诸众亦得八戒者,必须加以说明:根据律制要求,八戒乃是沙弥十戒的前九戒,只要受了沙弥戒,就已终身须持八戒,至于比丘戒,更不用说,已经包括了八戒,所以,出家诸众,乃自然而然是终身受持八戒的。但是,弘一大师之所以说出家诸众也当受八戒者,正因今世的出家诸众,殊少依律而行。多数出家人,别说比丘戒或沙弥戎,连八次也未能受持啊!

现在再录「在家律要广集」卷四中的(受八关斋法)如下,用供参考:
先应教受三归法:

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三说)

次应教受戒斋法:

我某甲若身业不善,若口业不善,若意业不善:贪欲、慎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
如诸佛尽寿不婬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婬欲。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
如诸佛尽寿不著香花曼,不得涂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花曼,不得涂身。
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床。
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我今以此八关戒斋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士。(如果各人自有愿求,均可加入回向)

这篇(受八关戒法),似较弘一大师根据(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所录编的还要简要,三五分钟之内,就可把这堂受八戒的佛事做好。并且这是将八戒与一斋,分列为九条,称为(戒斋法)而不称(斋戒法)。其实,用(斋戒)二字,是受儒家(斋戒以告鬼神)及(斋戒沐浴)的影响,依照八戒斋的次序言,应该称为「戒斋」而非「斋戒」。所以笔者本篇行文均用(戒斋),征引他文者,则随文而录。或也有人以为,八戒以斋为体,称为(斋戒),那也不无道理。
 
 
另有此处是(如诸佛)受持戒斋,在中阿含持斋经中,则是比照(阿罗诃)受持的。

第四章 受了八关戒斋以后

第一节 舍戒

本来,八关戒斋的受持,仅仅一日一夜,故也无所谓舍戒,既然受了,就不该舍戒,也用不着舍戒的。但是为防万一,在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也有舍八戒的许可:(若受斋已,欲舍斋者,不必要从五众而舍斋也!若欲食时,趣语一人,斋即舍。)也就是说,如因逆缘,或因烦恼,或以饥饿难忍时,只要向一个懂事懂话的人一说,便算舍斋。在义钞中也说:(若有染心,将欲犯戒,宁可舍已为之,后还忏悔亦得。)五戒十戒同此。这是说:不能守持,应舍戒,以后要受,忏悔之后,仍得再受。

第二节 称呼

前面说过,八戒是七众戒之外的顿立戒,受了三归五戒的人,可以加受一日一夜的八关戒斋,未受三归五戒的人,同样可以求受八关戒斋。但是,这有一个称呼上的问题:受了三归五戒的人,称为优婆塞(近事男——亲近三宝承事三宝)与优婆夷(近事女),加受了八戒,乃至菩萨戒者,仍然称为优婆塞与优婆夷。如果不受三归五戒而仅斋日受八戒者,称为什么呢?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将这称为(中间人),也就是说,受持戒斋之日,称为优婆塞优婆夷,平日则不名的优婆塞优婆夷了。

又有将受了八戒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住男)与(近住女)的,这是说:八关戒斋是出世正因,出世的究竟(不是菩萨道的究竟)则是阿罗汉果,所谓「没住」,是指所住境地接近阿罗汉,或者是指亲近阿罗汉而住,因其心乐于出离世间,故又较(近事)优胜了一层。如婆沙论中说:(受八戒者,名曰近住,谓近阿罗汉住故。)实际上也应如此,通常受八戒的人,多半是先受了三归五戒的人,不受三归五戒,单受八关戒斋,那是很少有的。

第三节 功德

受持八关戒斋,虽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净,其功德之大,乃是不可限量的。佛说斋经中说:(奉持八戒,习五思念(即六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与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受持八戒,虽生天上,必将泥洹即(涅槃),而得了生脱死,这是多大的功德果报了?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受八戒者,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又说:(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戒斋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又说:弥勒出时,百年受斋,不如我(释尊)世一日一夜。)又说:(善男子!是八戒斋,即是庄严无上菩提之璎珞也。)

阿含经中说:(若于六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计。)
涅槃经中记载一个广额屠夫,于日日中,杀无量羊,后遇见舍利弗,即发心受八戒,经一日一夜,命终得生天上。

菩萨处胎经中说:(八关斋者,是诸佛之母。)

第四节 普劝受持八关戒斋

受持八关戒斋,既有这样大的功德八关戒斋的要求虽严,但也未必不能如法做到。我人学佛目的,绝对多数是希望出离生死的,但于在家弟子,若不种下出世之因,殊难获致出世之果。同时,受了五戒的人,再持每月六日的八戒,也不是一椿多大的难事,一月之中,仅六天不吃晚饭(过中午不食),那是容易做到的事,八戒斋中,主要是在此条不非时食的(斋)戒;这条守了,其他八戒跟守五戒是困难不了多少的。所以在大陆时代的在家弟子,受八戒的很多在南传国家受八戒的则更普遍。在今日的台湾以及海外,受八的风气,故而不厌其烦地广征博引,写了这篇文字。但多,可灭至一日或两日,亦无不可。)(律学要略)
这也正如优婆塞戒经中所说:(如是斋者,既是易作,而能获得无量功德;若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



http://www.sbl.org.sg/a11/a11_1/a11_4.htm

÷÷÷÷÷÷÷÷÷÷÷÷÷÷÷÷÷÷÷÷÷÷÷÷÷÷÷

乌金净土西北隅,红莲花茎莲胚上,
无上胜妙成就者,莲师名号十方闻,
空行眷属恒围绕,我愿如尊而修成,
祈请降临赐加持,格热班玛思德吽.

嗡阿吽 班扎格热班玛思德吽

坚华嘉措恭敬合十!

文章评论

馨岭

[em]e160[/em][em]e163[/em][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