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与诗

个人日记

许多人喜欢吃糖葫芦,都道糖葫芦是美味可口的副食品,却很少有人知道糖葫芦是一种绝妙艺术品。 糖葫芦的艺术性表现在哪里?我作点试分析。如果把糖葫芦的果球一颗颗揪下来,分别装在几个盘子里,然后一盘再一盘地端给食用者享用,我不知道他会有一种什么感觉。 糖葫芦的主要成分是海红果,单令吃它的人除了孕妇外恐怕很少。如果把海红果蘸上兑了颜料的冰糖汁,冷却后就变成了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浆果疙瘩,吃起来酸酸甜甜又酥又脆。就口感而言,那种特殊的混合滋味以及咀嚼过程,都会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而真正把这些浆果疙瘩变成艺术品的却是一根不起眼的穿芯木棍儿,它把这些红玛瑙似的果球有序穿扎在一起,使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混搭起来,进而产生一种逼真的立体组合效应。给人的视觉以强烈冲击,这种冲击反馈到大脑里,便会勾起人想要品尝的欲望。这时糖葫芦的艺术价值就完全表现出来了。
近来在网上发现喜欢诗和写诗的人愈来愈多,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表现方式。对此我才疏学浅,不作褒贬。就写诗这一块,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想做点粗糙评议。仅供浏览本空间的朋友参考借鉴。
写诗和穿糖葫芦虽然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就艺术加工而言,道理却是一样的。
有人写诗喜欢撷取一些时尚语言,有人则撷取一些流行词汇、辞藻,这本身没有错,而往往一开始他们还不清楚自己要叙述表达什么思想,就先把这些用着用不着的海红果搜集堆码在一边。完了他不是根据主题去选择使用,而是根据使用来套取主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取宠行为,这样的作品的确华而不实。
还有就是一首诗看下来乱象丛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仿佛弯曲柴棒打地皮,着一处不着一处。有的人海红果不够用,就拿一个山杏顶替,山杏不是穿不透就是扎歪了,于是干脆把杏核儿取了,穿两片干瘪的杏肉夹在海红果中间,这是只顾形式上的拼凑,却忘了中一句洋一句味儿不对。
诗的主题是什么?就是穿糖葫芦的木棍儿,外面是看不见的,但却起着中轴主导作用。没有主题的诗就象没有灵魂的人一样,糖葫芦没有木棍穿着肯定会散架。初学写诗的朋友,往往喜欢直击主题,他们以为诗的标题或题目就是主题。有句名言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主题不是你说出来的,而是读者悟出来的。如果把糖葫芦的木棍儿直接粘到果实的外面,是不是显得不伦不类呢?况且也不牢固呀!
最重要的是写诗不是讨巧唬弄人,诗是传播能量的东西。糖葫芦是要人吃下去,而不是吐出来。这话虽然有点尖刻,但是一句忠言。希望看到的朋友不要因此啐我。我期盼大家都能写出令读者满意、自己得意的精彩之作。
最后我引用一句泰戈尔的诗作结:'人啊,请拿出你的灯来吧!'
2013.9.26

文章评论

诗太

唱: 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

冬日雪域枯丛

说的有道理。刚在网上看空间的绘画,画工固然重要,其实意境与表达主旨更重要。[em]e160[/em]

红叶

[em]e160[/em] [em]e163[/em] [em]e175[/em] [em]e176[/em] [em]e183[/em] [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