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游阿姆斯特丹

个人日记

                                                         船游阿姆斯特丹

       明天将启程飞赴意大利罗马。原计划是先飞往瑞士苏黎世,同行朋友单位委托的旅行社临时通知,我们将改飞阿姆斯特丹,然后再转往罗马。

     粗略细忖,苏黎世去过有三次,四次去瑞士,其中三次去了苏黎世,那是一个在中世纪就已经是欧洲重要的商业和行会中心的美丽城市。那还是一个出过爱因斯坦、伦琴等著名科学家的地方。而虽说荷兰也去过好几次,只是阿姆斯特丹,则只去过一趟。不过,这个城市也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

     记得去头一次荷兰,是第一次到欧洲的20027月,那次在欧洲转悠了个把月,跑了大小十几个国家。

     那天,一路顺风来到阿姆斯特丹,朋友安排陪同的台湾籍导游就先向我们说了注意事项:不用去挂绿色叶子旗的商店,因为那是专供吸大麻的店家;不要去挂六色旗的酒吧,因为那是同性恋专用酒吧。等等,还是不少类似奇怪的“规矩”,让我们深感诧异。却原来,荷兰是世界上最开放最自由的国家,法律许可大麻吸食者可以到指定地点“享用”适量的大麻制品;荷兰又是世界上第一个许可同性恋者结婚的国家。此外,包括赌博、嫖妓、安乐死等等都是合法的。

     于是,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是非之地”,唯恐“误入歧途”,让人家误会成同类了。

      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色情业最发达的地方,那里的红灯区是世界最大的,也是全球最著名的。一些同行的男人们都想去瞧瞧,也算是看看眼。我们带着才八岁的孩子,去那种地方显然不合适,而孩子看叔叔们都跃跃欲试,也嚷嚷着一定要跟着去,让人好不尴尬。此刻,做过老师的爱人“政治思想”工作派上了用处,她知道儿子不喜欢看唱唱跳跳的节目,于是告诉他,那里看的是“时装表演”,没啥意思,我们准备去游船,问他选择哪个。一听说有游船,他立马来劲了,以为如公园里那种自己划的那种,立刻说要去游船。

     实际上,阿姆斯特丹之“丹”,在荷兰语中就是水坝的意思。荷兰的名称Holland,也称之为Nederland,后面那个词的原意就是低洼的土地之意。由于地形低洼,荷兰人民早就开始与大海争地的努力,他们修筑水坝拦截海水,再在沿海兴建大量运河,然后在水坝处修建大风车,用大自然的力量将运河里的水排到大海里去。由此,荷兰很出名的,有运河、风车、木鞋等等与低洼湿润有关的产物。

     阿姆斯特丹作为荷兰第二大港口城市,自16世纪就开始运河的挖掘,到17世纪那些运河构建成的河网就非常的发达,形成大小上百条大小水道纵横交错,后世的人们又在上面建造了1000多座各式桥梁架在河上,这座城市又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以辛厄尔运河Singel-gracht在内的环形运河带,包括有辛厄尔、绅士运河、皇帝运河和王子运河组成的半月形环绕阿姆斯特丹城市的河网,早已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遗产”的称呼。

     到达码头,一瞅人家的船资才6欧元,孩子还免费的。其时欧元对人民币的比价是1:12左右,也就是折合人民币是70元左右,船行时间大概是1小时。虽然与当时国内物价之比略显贵了点,但对他们本国平均收入2~3000欧元来说,显然性价比是很高的。

     运河上行驶的游船大多是窗明几净透明度极高,这当然让船上的人们观光极为方便。我们的游船缓缓驶出码头,两岸一路高低不一的荷兰式特色建筑鳞次栉比一览无遗尽收眼底,类似建筑成片成景的,我只在以后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见到过。

游船不时穿过包括瘦桥、蓝桥等著名桥梁的桥洞,桥墩绿苔斑斑,俯视水面,清晰倒影摇晃其中。遥看荷兰王宫、水坝广场,还有标志性的荷兰女王婚礼举办地西教堂,那里还安息着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近旁泊岸的小舢板与堤岸静静相依,船上能够看到不少散落的郁金香花朵;最著名的,当属王子运河畔有很多人在那排着长队的“安妮之家”(Anne Frank Huis),那就是《安妮日记》主人公安妮.弗兰克当年躲藏的密室旧址,一个年轻的犹太生命生长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却消失在纳粹的铁蹄之下,唯有那不朽的作品悄然无声地告诉着世人那不堪的年华。

船儿不时晃过岸边停靠的车辆、行走的路人,以及一掠而过骑自行车的人,凭栏逗留的市民向我们挥手致意。那场景,既贴近又遥远,既熟识有陌生,既现代又古老,既喧闹又幽静,置身其间,有种与这座城市浑然一体的感觉。

近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儿子与我们一样,沉浸在那异国情调之中,仿佛仍然意犹未尽。而上岸后,还喋喋不休地告诉那些叔叔们,你们看时装表演有啥意思,真白白错过了这么好的美景。

其后,我们又游览了水坝广场、女王宫、桑斯安斯风车村等等,又去了钻石加工厂、木鞋加工厂等等,加上数年后去海牙等荷兰城市旅行。然而,现在饭余茶后与家人坐在一起说到荷兰,聊到阿姆斯特丹,虽然有趣的经历比比皆是,无异认为那运河游是最有味道的。

此番,阿姆斯特丹只是转机,不会逗留。我相信,我终会再去那里的,就像这次与意大利、与瑞士重逢再次握手一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