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孩子学习落后了怎么办 ?
个人日记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少孩子进入初中后会感到许多不适,造成学习成绩下滑。学习落后又极易导致孩子的行为偏差,从而沦为双差生。所以,预防孩子学习下滑,是初中教育,特别是初一年级的一项重要任务。 1.造成孩子学习落后的原因。 孩子学习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孩子本身的原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就孩子本身来说,造成他们学业落后的原因有: (1)思维方式没有及时转变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初中生则需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孩子升入初中,如果思维方式没有及时转换,或者思维方式用错了学习对象,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那么,什么是形象思维呢?这里不妨以写作文《我的妈妈》为例。首先,要去想妈妈在故事当中的形象,她的表情、动作、睑部、眼神、眉毛等都是什么样的,达到闭上眼睛就能看到画面的效果。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是生动的、形象的。这种整体充满画面感的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一句话,形象思维就是先建立形象,再用词汇去描述形象。 孩子懂得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就容易把语文学好。然而,有的孩子省略了形象思维的过程,提笔就写,当然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一节课下来,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几个字(当然,这也有孩子词汇贫乏的原因)。于是,得到的体验是作文很难。 升入初中,如果抽象思维没有及时建立,首先波及的是数学学科的学习。例如,初一数学“字母表示数”,有的孩子用形象思维去理解字母“a”,看到的是表面现象,是没有符号的“a”。而省略符号的非零数,就是正数。按这个逻辑推理,孩子自然把“a”看成正数,然而这却是大错特错的。又因为这个知识点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所以,这个时期的试卷基本上是围绕这个内容出题,孩子当然不会得高分。 此时,如果老师、父母误认为多做题、多练习可以纠正错误,就会多留作业、频频考试。这种状态下,考试越多,失败就会越多。孩子经历的是屡战屡败的心理体验,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思维方式没有及时转换,还极易导致孩子掌握的知识与智力的发展脱节。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在低年级学习得很好(不是父母帮助的),掌握知识并不费劲,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起来却愈来愈困难了。这时,孩子掌握、积累的知识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使他越背越吃力(本应知识越多越轻松)。 (2)压力过大 提到这个话题,可能有的父母会说:他有什么压力,整天就知道玩,不是上网玩游戏就是看电视,根本没有学习意识。 其实有的孩子不是没有学习意识,而是学习的意识太强了。他感到学习很重要,学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但自己又达不到要求,心理压力大。这种孩子,每每想到自己不良的成绩,想到自己不会做的习题,就会感到心悸,感到恐惧。所以,他们会用看电视、玩游戏、找朋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释放或减轻压力。有一位老师在名师辅导网数学栏目做主持人时,常常看到孩子们的大声疾呼:“我数学学不会了,怎么办呀!老师帮帮我!”“快考试了,我还什么也不会呢,我该怎学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可见孩子不是没有压力。 不仅学习落后的孩子学习有压力,学习较好的孩子压力更大。有一个普通学校的男孩,平时学习成绩是中上水平。一次期末考试偶然考了年级第一名,于是老师表扬他的进步,父母希望他能保持名次,一时间他成了家庭、学校的焦点人物。他的压力大了,感到自己很娃再考第一,情绪明显焦躁起来。越临近考试,他的情绪越暴躁。直到有一次上物理课,他和老师发生了冲突,以此为由,他放弃了物理学习。当然其他学科也受到了影响,期中考试他除物理交了白卷,数学也因最后的大题不会,感到达不到上次的分数而放弃了作答。两科零分把他从总成绩第一的位置拉到了末位。他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不是没有能力考第一,而是拒绝考试。看来,过度的表扬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3)认识问题 现实当中,常常有这样的孩子,只要提前预习了,上课就不好好听讲。这样的孩子对学习认识得很肤浅,认为听懂了就是会了。其实不然,学习是一个深刻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到了初中,仅凭课上听懂、课下完成作业是不行的。 肤浅的表现一,认为听明白了,没有问题,就不用复习。而实际上,人的大脑记忆曲线是呈下滑态势的,一天不复习,记忆会损失近半,一周不复习近乎忘光。为保持记忆,一周至少要复习四次,这样到考试前不用费力复习,稍微归纳总结一下,就能考出好成绩。而对学习认识肤浅的孩子,平时不复习,到了考试临时突击,一切从头来,学得很苦却不见效果,久而久之这类孩子就会厌学。 肤浅的表现二,认为有问题是没学好,没问题是学好了。实际上没有学进去才没有问题。爱因斯坦曾把学问比作一个圆,圆内是已知的,圆外是未知的,圆周是问题。可以看出学问越多,圆面积越大,圆周越长,即问题越多。反之,学问越少,圆面积越小,圆周越短,即问题越少。如果一个人无知,圆退化成一点,圆周不存在,也即没有问题。例如刚出生的婴儿,肯定不会有问题。 随着年级的升高,有的孩子发现,尽管自己付出了与别人一样多的努力,并且能力上与别人也相近,但在某些学科上得到的却是与别人不同的评价,这标志着自己在这些学科上学习能力不足。 这时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努力和能力看得同等重要,而是改变了态度,认为经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能力低,因为只有能力低的人才需要努力。为了保护自我价值,他们宁可在某些学科上放弃努力,以避免自己的糟糕表现可能被归于低能力。有的认为不付出努力的学习失败,是懒惰或学习没用功,而不是缺乏能力。他们宁愿被认为懒惰,也不愿意让人家说无能。在一个学习风气不良的班级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会受到歧视,被认为他们除了学习外,什么能力都没有。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不少孩子放弃努力学习。 (4)青春期的烦恼进入了高峰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这仅是一个借口,谁不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我们那时也没像现在的孩子这样难教育。这话没错,时代不同了,青春期的表现形式也大不相同。 我们那个年代,生活还不富裕,社会比较单纯,所以,不像现在的孩子,营养过剩催发早熟,社会负面影响刺激诱发早熟。例如女孩月经、男孩遗精都比过去有所提前。 从心理上看,过去的孩子兄弟姐妹多,家务负担重,家庭需要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分担一定的烦恼和忧愁、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以说,过去的孩子心理成熟早于生理发展,或是同步发展。 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大多数是在溺爱娇惯下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便是生活拮据的家庭,父母也把所有的困难、所有的压力、所有的重担一肩扛,宁愿自己被压垮,也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孩子在这样重点保护之下,心理是幼稚的,没有一点责任感,只求索取不会奉献、只会享受不会负责。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心理成熟严重滞后于生理发展。 但在社会负面影响下,性朦胧意识却提前得惊人。所以,现代孩子的青春期,内心矛盾的激烈,内心冲突的尖锐,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无法感受的。这个阶段,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孩子学业落后。 有一个重点中学的孩子,初一上学期,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处在中上水平,到了下学期,成绩明显下滑。这个孩子品质很好,上课专心听讲,作业认真完成。但为什么学习没有效果呢?父母、老师归因于孩子的脑子闷,对问题理解得慢,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个问题就突显出来了。直到有一天,孩子把他爸爸叫进自己的房间问: “爸爸,你在中学有女孩子追吗?”原来,这一时期,孩子一直受到班里几个女孩的干扰,生活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认为,初中生谈恋爱是不道德的;但另一方面,青春期的性萌动,他又排除不了异性的吸引。特别是,目前的中学生以“有异性朋友为荣”,认为这是显示自己能力、本事的一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他处在激烈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内心深处在痛苦的挣扎着,怎么能专心学习? 由于这是一个民主的家庭,孩子在困惑中求助的是父母,自然得到了正确引导,没有向歪路上滑去。然而孩子如果求助的是同伴、同学,就很容易落进不良的小团体之中,将来的发展不堪设想。 2.预防和补救的办法。 (1)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证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自主学习的程度与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自主学习程度越高,成绩越好;自主学习程度越低,成绩越差。所以,进人初中,孩子还没有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何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 然而,在小学阶段,父母主宰孩子学习的现象太普遍了: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给孩子报各类学习班、帮助孩子学习等等。结果造成孩子依赖性很强,这种依赖很容易演变成:从依赖到依靠,再到自己不学,学习越来越差。父母一旦放下,孩子的学习就彻底垮了。无数事实证明,凡是小学依赖性很强的孩子,一进入初中学习,如果不改变态度,成绩会直线下降。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学习动机。这是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 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给父母脸上增光。这是父母无意识种下的祸根。这在小学一二年级的父母日记上有清晰的表现:“今天接孩子,孩子高兴地对我说'数学期中考试了,我考了l00分,我没给咱家丢脸吧?’这话我从没跟她说过,可见孩子是多么懂事”……纵观这些日记,无处不有孩子为了迎合父母心理做事、学习的痕迹。到了初中,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加,一旦他不想为父母学习了,那么他会选择放弃,有的甚至以不学习来报复父母。因此,在初一年级必须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 研究表明,初中生学习动机,尤其是学习兴趣、价值观和内在学习目标还不稳定。例如,某次考试失败、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父母或老师的批评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学习动机有所触动。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成人帮助逐步建立“为了自己长远发展,为了人生的价值”的学习动机。这就要从孩子的求知欲、志向、抱负等方面加强引导。 ②学习策略。这是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调查表明,不少孩子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策略。如在预习方面,大多数的初中生不自觉,更有不少孩子,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听课时,只有少数处于主动思考状态——记录重点内容、思考问题、提问、参与讨论,而绝大多数处于被动听课状态,学习效率低下。在课堂小结方面,大多数不采用系统总结、整理听课内容的方法,而是用做练习来代替。在复习方面,大多依赖性比较强,缺乏独立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这些都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孩子达到自主学习,会自发掌握许多学习策略,并能自觉、灵活地运用策略来改进学习。 常用的学习策略有:记笔记、复习、做练习、认真听课、预习、背诵、课后整理、反复看书、复习薄弱环节、目标设置和计划等。 更高一点的学习策略有:理解性记忆,区分、提取、归纳知识要点,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复习,补充细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监控和调节等。 初中一年级是孩子从习惯小学学习,到适应中学学习的转折点,需要适应新环境、新方法。因此,这时改善孩子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帮助孩子掌握和更新学习策略是最佳时机。 ③时间管理。这是解决学习效率的问题。 初中阶段,不少孩子不能计划和管理可利用的学习时间,不能自觉地制定自己的学习时间表,有的即使制定了,也很难坚决执行。把学习任务往后拖延,以至于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学习任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暑假期间,有的孩子一个假期都不写作业,待到开学之前开夜车突击;还有的孩子坐在写字台前磨磨蹭蹭,两小时也做不了几个题。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同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学生限定每题完成的时间,对第二组学生限定总体完成的时间,第三组学生可以自由地调整自己在每题上所花费的时间,而且自己一旦掌握了所学内容可以停止学习。结果发现第三组被允许自主调整学习时间的学生,只用了试验者所预计时间的68%。 这说明给孩子充足的自主时间,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父母应转变采用留作业、报补习班来占用孩子可支配时间的做法。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计划时间的能力。 除帮助孩子学会计划时间外,也应要求孩子适当做点家务。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增进对父母的感情,虽然占用了一点时间,反倒培养了孩子的效率感,更加珍惜时间。我们常看到或听到许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家务负担很重,但成绩特好,就是这个道理。 ④自我监控。对自己的学习能计划、检查、反思、评价、调整、补救。 事实是大多数初中生对自己的学业监控能力差,还离不开老师的严格管理、父母的督促和帮助。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不在初一年级对孩子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进行培养,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对父母的帮助,会表现出反感,甚至发生冲突,使父母失去教育机会。例如,一些孩子在成人提醒做作业时,会表现为怨怒,他们要求由自己决定何时做作业。但是,又抵挡不住来自同学、电视、网络游戏的诱惑,难以按时完成作业。这是不能控制自己意志力的表现,是学习的大敌。 对自己的学习能及时地进行检查、反思、评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成分。还以作业为例,有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做完作业由父母检查,到了初中写作业成了“交差”,写完了交给老师完事。这种情况延续下来会成为学习的障碍。 ⑤学业求助。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总会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求助书本、他人或网络。但求助往往因人而异。自主学习的孩子求助的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解题过程,不能自主学习的孩子只希望获取答案;自主学习的孩子求助是自发的、有针对性的、感到很需要的,不能自主学习的孩子,表现出无所谓,有问题也不主动去问。正是不能自主的这种消极态度,迫使父母以自己的意志帮助孩子:强行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的意志,所以这种帮助几乎是没有效果的。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①思维的严密性 常有父母说: “我的儿子呀,特聪明,就是马虎,丢三落四的,作业没有不出错的时候,很简单的题也出错。”老师中考阅卷常看到许多孩子自给的分都丢了,很可惜。为什么有的孩子从小到大这个毛病一直没改,就是因为父母、孩子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聪明就够了,马虎一点不是大事。 其实,孩子上了初中,马虎就成了学习的致命大敌。不克服马虎的毛病,不要说远的,会对今后的工作有影响。就说近的,绝对影响中、高考成绩。就目前来看,中、高考试卷的难、中、易结构比例是2:6:2或2:5:3。即中、低档题占80%。如果总分750分,750的80%是600,600分在北京是足够考人重点大学了。只要中、低档题都做对了,综合难题不做都能得到600分。从这点看,中、高考拉开档次的不是难题,而是中、低档题。 再以数学为例,一道综合的压轴大题,最多十几分,但要得到这十几分,必须花费很大代价。而有的孩子在填空、选择、判断这种考察概念、举手可得的题上,七扣八扣的就是十几分、二十几分,甚至更多。孩子花大代价得到的十几分,就这样被抵消了,多么可惜啊! 当然,思维不严密,有时也不完全是马虎所致,也可能是思维问题。如眼睛或动作与大脑思维不同步,如思维敏捷的孩子。大脑思考速度比手写速度快,这都有可能造成看到的或写出的与实际不一致,出现少写一个字母、一个符号的毛病。 初中阶段培养孩子严密的思维品质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提醒孩子遇事考虑周全,避免丢三落四。 ②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反应快。在学校每班都有这样的学生,脑子反应很快。老师刚把题目写出来,他就把答案说出来了。但这样的孩子也有一个毛病,记忆差,反应快,忘得也快。相反,那些思维严密、考虑问题全面的孩子,看似反应慢,一旦理解就能记住,很易达到永久性记忆的地步。但思维严密的孩子往往做题速度慢,常因答不完题而丢分。所以思维严密的孩子,要加强思维敏捷的训练,平时要练反应,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思维敏捷的孩子,要加强思维严密性的训练。 ③思维的灵活性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把思维的灵活性看成是创造性的典型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能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知识、概念,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种思维对解综合难题很有帮助。 ④思维的深刻性 能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把握本质,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特别是能在学习中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它与思维的灵活性往往是有联系的。思维深刻的人常能灵活思考问题。思维灵活的人,也常常发现他人未注意的地方,从而深刻认识问题。 ⑤思维的独创性 表现为能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提出新的见解,采用新的方法。例如,高斯l0岁就能摆脱常规算法,采用新法求l—100的和。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制约独立思考的大敌。比如:一次数学课上,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分组解决问题,因为是合作解决问题,是集大家的智慧,所以问题较深,老师巡回视察,发现所有组都没有得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小组的一名同学思考对路。于是,老师返回讲台叫起这个孩子,让他显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令老师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孩子站起来回答的并不是自己的思考,而是同组其他同学的答案。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一件事。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的。但是有不少孩子学习跟着感觉走,还没深人进去就说自己不喜欢、没兴趣。 这源于孩子小时候不愿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他对刷碗没兴趣,父母代劳;他对洗衣服不感兴趣,连自己的内衣、内裤都不愿意洗,父母也替他洗了。无限的迁就,导致孩子对所有劳动都不感兴趣,而学习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就是劳动的一种。所以他对学习不不感兴趣是很正常的。 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还源于兴趣受到人为的破坏。比如,偶尔一次考试没有考好,父母、老师立刻大惊失色,认为他没努力,指责他、训斥他。结果情绪很不好,成绩更差了,这又招来一阵急风暴雨,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再比如,初中生的考试分数普遍低于小学。这是因为,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测试考察的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了就得高分。而到了初中,要面临中考。因而考试含有选拔性质,重视的是区分度。所以试题难了,考试时间短了。这样,孩子不要说得双百,整个年级常常很难有人得百分。父母不了解情况,一味用小学的成绩要求孩子,孩子再努力也很难达到,当然就对初中学习失去兴趣。 补救的办法是,请老师在一段时间内,给孩子讲讲该学科的兴趣是什么,妙处在哪里。或父母找一些书籍读一读,如科普读物、趣味数学、趣味物理,茶余饭后与孩子共同讨论,激发他的兴趣。 只有引导孩子学进去,才有产生兴趣的可能。比如有一个女孩,从小到大最不喜欢的职业就是教师。但命运却把她推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现在工作近三年,成绩不错。在全区上公开课;拿全区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连续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曾经有人建议她利用寒暑假到报社、杂志社或电台打打工,接触一下社会,也为将来转行做准备,她说:“我不会转行的,我挺喜欢当老师,我适合干这个工作。”试想,如果她没有当教师的经历,没有深入到教师这一行当,她这一辈子恐怕也不会喜欢教师这一工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