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饼

个人日记





        腊月二十三祭灶,也称作小年。过了小年箭飞似的速度就到春节。

        不管什么年代,春节走亲访友必不可少,走亲访友的礼品却在不断变化。

        从小时候记事起,在我们那个地方,春节走亲戚礼品是柿饼。春节前每家必须买上几斤柿饼。柿饼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不得而知,有什么功效不知详解。柿饼有好有次之分,好的柿饼颜色棕红、“肉”软有白霜白霜有甜味,次的柿饼颜色浅,“肉”发硬白霜少,有的为了多卖钱用少许面份代替白霜。买回家的柿饼先用柳条穿成串,一串十个左右。每走一家亲戚最少拿上四串柿饼。后来听父母讲走亲戚必须有柿饼,没有柿饼就是要断绝亲戚来往。柿饼不容易变质,也不能多吃,不过,不走完亲戚自己家里不会先吃掉柿饼。在温饱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年代,每个家庭几乎都是入不敷出
,一串柿饼不知道要走多少家亲戚,先走第一家亲戚拿自己买来的柿饼,到了亲戚家里留下三串,回留一串,亲戚添加一串又可以走亲戚......亲戚家的亲戚再继续走亲戚......最后所有的亲戚都走访过了,才能吃掉节后留到自己家里的柿饼。

        到了八十年代,经过改革开放,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生活条件得到完全改善,走亲戚不单单拿几串干柿饼,再添加多样化的糕点。为了不断亲戚这一俗说,每家走亲戚还是少不了柿饼。柿饼从几串变为几个。

        到了九十年代,食品品种不计其数,走亲戚的礼品讲究更高的档次,礼品品种中没有了柿饼,不再讲究春节不拿柿饼断绝亲戚这一俗说,柿饼不再肩负它的特殊使命。,柿饼从春节礼品中彻底消失掉。柿饼是柿子深加工而成的食品,柿饼不但有食疗功效还有药用价值,现在的柿饼只能在超市买到,现在的柿饼是当做零食来食用。





 

文章评论

孤鸟

此文行云流水般地把柿饼这一礼品,作为民风民俗亲戚们交流感动的手段,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到亲情的温馨,人情的珍贵。

黑钻

拿柿饼,这是我们河南新乡地区走亲戚时的一种世俗。在我的记忆里,早年走亲戚拿过馒头,后来是方便面,现在是饮料,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礼物也在上档次。礼俗来往嘛,有来无往非礼也,关键是亲情,春节多走动,多交流,增加感情。祝友新春愉快,有空回我们的家乡看啊。[em]e163[/em] [em]e177[/em] [em]e163[/em]

银杏树

呵呵,还有春节送柿饼的习俗呀,挺有意思的。我们这儿过年走亲戚似乎简单一些,抽烟的送一条香烟两瓶酒,不抽烟的把烟换成一盒食品,受礼的则会把送礼的东西调换一下作为回礼,如此循环往复。不过我特烦这礼数。[em]e120[/em]

寒梅

@{uin:1339357112,nick:竹径寂无人} [em]e177[/em][em]e163[/em]

白面书生,

陕西最好的柿柄,特产在渭南市富平县,还出口国外。作为春节走亲戚。关键在于亲情友情的真城。不在礼物的轻重,我认为送上柿柄和手工蒸馍,包子。或者手工挂面。这些是最贵重的礼物。前四十年,姐夫给我父母。在春节拿了—斤柿柄,父母很高兴,我当时才七八岁,吃—个柿柄。高兴的满街道跑,

瑞雪

缘分在心里,是一种浪漫的梦境;思念在心里,是一段芬芳的回忆;友情在心里,是一曲甜蜜的旋律;朋友在心里,是一份温馨的美丽;愿友天天开心幸福永远!

锦箏弹怨 (桃源东道)

[ft=,5,楷体_gb2312][/ft] 《除夕信笔》 七律 新韵 春城锦树倒头栽,灯市琼花雾里开。 妄念杂愁身外散,金迷纸醉眼前来。 有人邀酒出西舍,使我如泥卧北台。 岁末忽惊时日短,为欢尽兴莫徘徊。 [ft=,5,楷体_gb2312][/ft]

北疆白杨

神州广袤文化繁,华夏礼节如花灿。柿饼走亲时代事,寒梅笔下比蜜甜。[em]e179[/em]

梦的衣裳

怀念过去,也是一种情分·,姐姐春节快乐![em]e163[/em] [em]e163[/em]

锦箏弹怨 (桃源东道)

[ft=,4,][/ft]云形风势塑河山,世物混茫天地间。 白玉回光浮宝气,银钱幻影作凝烟。 人情冷暖非虚妄,事界清浊已渺然。 万里江川真个净,雪中悄立久无言。

锦箏弹怨 (桃源东道)

云形风势塑河山,世物混茫天地间。 白玉回光浮宝气,银钱幻影作凝烟。 人情冷暖非虚妄,事界清浊已渺然。 万里江川真个净,雪中悄立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