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文 原文全集(二)
资源共享
【第七册】
1“绿色的办公室”
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有好几个月,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隐蔽在圣彼得堡西北的拉兹里夫湖畔。
湖边的树林是列宁的“绿色的办公室”,屋顶是蔚蓝的天空,地板是碧绿的草地,一截树桩是列宁办公的椅子。树桩后面有个“人”字形草棚,草盖得厚厚的,只容得下一个人躺在里面。那是列宁的卧室。草棚的一头堆着高高的草垛。那是列宁,这位“割草工人”的劳动成果。对着草棚,两根树杈支着的横木吊着一口用旧了的锅,旁边放着一把黑铁水壶。那是列宁的厨房。
天亮了。“绿色的办公室”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列宁已经坐在树桩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埋着头,双膝托着文件夹,笔尖在稿纸上沙沙地画着。身旁的草地上放着几页已经写好的稿子。不远的地方,篝火还在燃烧,锅里的早餐散发出一阵阵香气。列宁全神贯注地工作,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在这个最简陋的“办公室”里,列宁写出了伟大的著作,《国家与革命》,拟订了许多重要文件,有力地指导着俄国革命。
2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3珍贵的教科书
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
“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多少年来,那捆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4* 爸爸和书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
小伙伴常常来我们家借书,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
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每次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5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6小珊迪
故事发生在爱丁堡。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我。小男孩被带进来了,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才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块儿去看珊迪。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7劳动最有滋味
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
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就必须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 或代人赶做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
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母亲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儿——递烙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等。我还兼管喂狗、扫地,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做,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和元旦吃得上包饺子!
快到年底,活计都交出去了,我们就忙着筹备过年。我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是,我们也有非办不可的事:灶王龛上总得贴上新对联,屋里总得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总得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得多少买一些。从大户人家来看,我们新这点筹办工作的确简单得可怜。我们自己却非常兴奋。
我们当然兴奋。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用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每逢我向母亲报告:当铺刘家宰了两口猪,或放债的孙家请来三堂供佛的,像小塔似的头号“蜜供”。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当时,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菜多肉少的饺子最好吃。在今天想起来,才体会到母亲的话里确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呀,第一我们的饺不是由开当铺或放高利贷得来的,怎么能不好吃呢? 刘家和孙家的饺子想必是油多肉满,非常可口,但是我们的饺子会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
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闯过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得到解放,实在不能不感谢共厂党,也不能不提到母亲的热爱劳动。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儿女们懂得:只有手脚不闲着,才不至于走到绝路。
我还体会到: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马马虎虎,必须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细细,做得妥妥贴贴。劳动与取巧是接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呢 ?
8* 种子
我有点儿不高兴。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色的。籽粒里掺杂着夹皮和角柄。不过还好,每个人交的树种都挺多。我扫视全班同学一眼,想说点什么,可是没有说。
我刚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初来乍到,我不便说什么。
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穿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而又略带羞涩。她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怎么,没采到 ? ''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那,你采的呢 ? “我又问。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两颗,三颗……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得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闪着乌亮的光泽。
我想她一定是阪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 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样子,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颗颗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目光正好和我凝注的眼神相遇。
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一下乌黑的头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扫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槐树籽。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槐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
我站在讲台上,开始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次讲话。
9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11五彩池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做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们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只见藏龙山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大;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地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12*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呵,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看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13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来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4高大的皂荚树
在我们学校前面,有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空地,这块空地后来成了我们的小操场。在这个操场东边,有一棵很高大的皂荚树。
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
好茂盛的皂荚树啊,它向四面伸展的枝叶,差不多可以阴盖住我们整个小操场。
皂荚树的叶片是小小的,有点像槐树的叶子。小小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结成了一项巨大的绿色的帐篷。
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掉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
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
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的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的大扁豆。高年级的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的小竹竿把皂荚儿构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子里,交给老师。
每天,老师用皂荚熬了水,盛在脸盆里。上完课,我们的手上沾了些墨水,用皂荚水一洗,就又白白净净了。劳动过后,我们的手上、胳膊上满是土,满是泥,用皂荚水一洗,就又清清爽爽了。
冬天,皂英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
记得有一天,天气很冷,同学们欢叫着点燃了一堆树叶。轻烟袅袅,褐红色的火苗升了起来。飘舞的轻烟和跳动着的火苗,映在我们的笑眼里,引起了我的沉思:“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阳;现在你又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15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6* 小狮子爱尔莎
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它的妈妈就死了。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抚摸它,喂它奶粉和用鱼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饮料。不久,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五个月以后,它长大了,很强壮。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半夜里它常常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脸,把我舔醒。
夏天来了,爱尔莎特别爱到河里洗澡,一洗就是几个钟头,洗够了就到茂密的芦苇丛中去休息。它看见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
有一天傍晚,来了一只犀牛。犀牛的脾气很暴躁,不管是什么,甚至是火车头,它也敢撞。那只犀牛向我扑过来。我没带枪,四周也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心里想这下子可完了,我大声呼喊,爱尔莎从远处跑来,勇敢地和犀牛搏斗。犀牛敌不过它,掉头跑了,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
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我轻轻地摇动它那快要脱落的乳牙。它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我有时候靠在爱尔莎身上看书或者画画,它吮吸我的大拇指,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我们到卢多尔湖去,路程有370公里,大部分靠步行。一路上,爱尔莎像小狗一样蹦来跳去,一会儿追赶野兔,一会儿给我们叼来打死的羚羊。我们用几头驴子驻行李。最初,爱尔莎还能跟它们和睦相处,可是有一天半夜里,爱尔莎忽然闯进驴群里。驴子吓得四散奔逃,有一头被爱尔莎抓伤了。这时候我才想到,兽类在夜里容易发兽性。我用鞭子着实训了它一顿。爱尔莎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也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看着它那可怜的样子,我的震怒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抚摸着它的头,安慰它,告诉它下次可别这样了。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用头蹭着我的膝盖,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
爱尔莎快两岁了,我想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后来又想,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生活。由人抚养的动物回到大自然是不容易生存的,因为它带着人的气味。不过,这也是一种科学试验,我决心训练它回到大自然去,并且让它在那儿过幸福的生活。
我首先教它学会自己捕获食物。我把打得半死的羚羊抛到它跟前,让它去咬死剖开,慢慢地,它会自己捕获一些食物了。过了些日子,我把它悄悄地放进狮子生活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且悄悄地离开它。有好几次,它都饿着肚子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就像我嫁出去的女儿遇到不幸回到家里来一样。过了几天,我又把它送回大自然。它走后,我又十分想念它,特别是在暴风雨的夜晚,我整夜想着它,不知它怎么样了。
有一次,它回来了,发着高烧。我一步也不离开它,它总是用两只爪子轻轻地抱着我的脖子入睡。我给它验血、吃药,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记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它渐渐恢复了健康,可是我舍不得丢开它。又一想,它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我才决心离开它。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
就这样,我把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17捞铁牛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18蝙蝠和雷达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9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
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20* 一次科技活动
少年宫组织的航海。航空模型表演,今天在人民公园先锋湖举行。我赶到的时候湖岸上已经集了从很多学校来的少先队员。指挥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飞机和舰艇模型,都是各校的少先队员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做成的。
九点钟,指挥台宣布表演开始。两个少先队员把一艘二尺来长的气垫船放下水。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气垫船划开水面向前冲去。接着,船底喷出强大的气流,气垫船就离开了水面,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驰。
一个参加表演的同学,通过扩音器告诉观众:真的气垫船不但能在水上航行,还能在雪地和沼泽上航行,能越过壕沟,还能沿着山坡向上攀登。
小小的气垫船又快又稳,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奔驰着。我边看边想:他们能做成这么好的气垫船,真了不起!
气垫船刚上岸,一架无线电遥控的小飞机起飞了。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心想:要是我也能操纵这么一架飞机,该多好啊。
随着嗡嗡的响声,又一架小飞机起飞了。它飞着飞着,接连投下好些小降落伞。每个伞上都挂着一条标语, 有的写着“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有的写着“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降落伞像撒在天空的一朵朵鲜花,徐徐下降。场上的小观众都仰着头,跳着,笑着,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们还观看了“军舰发射鱼雷”“飞机打气球”等好多项精彩表演,都有趣极了。
表演结束的时候,指挥台上宣布了下一次科技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啊,该轮到我们无线电收发报小组表演了。我盼望着那一天赶快到来。
21西门豹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何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熄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22科利亚的木匣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他从家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妈妈说:“不用难过,我们还有一些东西埋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走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23*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物品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酸什么东西!”铁罐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了那个陶罐,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就像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也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24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行
杜牧 (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
小伙伴常常来我们家借书,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
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每次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5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6小珊迪
故事发生在爱丁堡。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我。小男孩被带进来了,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才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块儿去看珊迪。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7劳动最有滋味
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
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就必须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 或代人赶做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
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母亲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儿——递烙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等。我还兼管喂狗、扫地,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做,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和元旦吃得上包饺子!
快到年底,活计都交出去了,我们就忙着筹备过年。我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是,我们也有非办不可的事:灶王龛上总得贴上新对联,屋里总得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总得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得多少买一些。从大户人家来看,我们新这点筹办工作的确简单得可怜。我们自己却非常兴奋。
我们当然兴奋。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用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每逢我向母亲报告:当铺刘家宰了两口猪,或放债的孙家请来三堂供佛的,像小塔似的头号“蜜供”。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当时,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菜多肉少的饺子最好吃。在今天想起来,才体会到母亲的话里确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呀,第一我们的饺不是由开当铺或放高利贷得来的,怎么能不好吃呢? 刘家和孙家的饺子想必是油多肉满,非常可口,但是我们的饺子会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
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闯过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得到解放,实在不能不感谢共厂党,也不能不提到母亲的热爱劳动。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儿女们懂得:只有手脚不闲着,才不至于走到绝路。
我还体会到: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马马虎虎,必须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细细,做得妥妥贴贴。劳动与取巧是接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呢 ?
8* 种子
我有点儿不高兴。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色的。籽粒里掺杂着夹皮和角柄。不过还好,每个人交的树种都挺多。我扫视全班同学一眼,想说点什么,可是没有说。
我刚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初来乍到,我不便说什么。
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穿一身素雅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而又略带羞涩。她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怎么,没采到 ? ''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那,你采的呢 ? “我又问。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平,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两颗,三颗…… 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不由得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闪着乌亮的光泽。
我想她一定是阪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 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样子,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颗颗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目光正好和我凝注的眼神相遇。
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一下乌黑的头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扫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槐树籽。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槐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
我站在讲台上,开始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次讲话。
9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杜甫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11五彩池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做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们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只见藏龙山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大;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地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12*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呵,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看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和着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13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来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4高大的皂荚树
在我们学校前面,有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空地,这块空地后来成了我们的小操场。在这个操场东边,有一棵很高大的皂荚树。
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
好茂盛的皂荚树啊,它向四面伸展的枝叶,差不多可以阴盖住我们整个小操场。
皂荚树的叶片是小小的,有点像槐树的叶子。小小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结成了一项巨大的绿色的帐篷。
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掉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
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
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的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的大扁豆。高年级的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的小竹竿把皂荚儿构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子里,交给老师。
每天,老师用皂荚熬了水,盛在脸盆里。上完课,我们的手上沾了些墨水,用皂荚水一洗,就又白白净净了。劳动过后,我们的手上、胳膊上满是土,满是泥,用皂荚水一洗,就又清清爽爽了。
冬天,皂英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
记得有一天,天气很冷,同学们欢叫着点燃了一堆树叶。轻烟袅袅,褐红色的火苗升了起来。飘舞的轻烟和跳动着的火苗,映在我们的笑眼里,引起了我的沉思:“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阳;现在你又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15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6* 小狮子爱尔莎
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它的妈妈就死了。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抚摸它,喂它奶粉和用鱼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饮料。不久,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五个月以后,它长大了,很强壮。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半夜里它常常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脸,把我舔醒。
夏天来了,爱尔莎特别爱到河里洗澡,一洗就是几个钟头,洗够了就到茂密的芦苇丛中去休息。它看见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
有一天傍晚,来了一只犀牛。犀牛的脾气很暴躁,不管是什么,甚至是火车头,它也敢撞。那只犀牛向我扑过来。我没带枪,四周也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心里想这下子可完了,我大声呼喊,爱尔莎从远处跑来,勇敢地和犀牛搏斗。犀牛敌不过它,掉头跑了,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
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我轻轻地摇动它那快要脱落的乳牙。它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我有时候靠在爱尔莎身上看书或者画画,它吮吸我的大拇指,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我们到卢多尔湖去,路程有370公里,大部分靠步行。一路上,爱尔莎像小狗一样蹦来跳去,一会儿追赶野兔,一会儿给我们叼来打死的羚羊。我们用几头驴子驻行李。最初,爱尔莎还能跟它们和睦相处,可是有一天半夜里,爱尔莎忽然闯进驴群里。驴子吓得四散奔逃,有一头被爱尔莎抓伤了。这时候我才想到,兽类在夜里容易发兽性。我用鞭子着实训了它一顿。爱尔莎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也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看着它那可怜的样子,我的震怒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抚摸着它的头,安慰它,告诉它下次可别这样了。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用头蹭着我的膝盖,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
爱尔莎快两岁了,我想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后来又想,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生活。由人抚养的动物回到大自然是不容易生存的,因为它带着人的气味。不过,这也是一种科学试验,我决心训练它回到大自然去,并且让它在那儿过幸福的生活。
我首先教它学会自己捕获食物。我把打得半死的羚羊抛到它跟前,让它去咬死剖开,慢慢地,它会自己捕获一些食物了。过了些日子,我把它悄悄地放进狮子生活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且悄悄地离开它。有好几次,它都饿着肚子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就像我嫁出去的女儿遇到不幸回到家里来一样。过了几天,我又把它送回大自然。它走后,我又十分想念它,特别是在暴风雨的夜晚,我整夜想着它,不知它怎么样了。
有一次,它回来了,发着高烧。我一步也不离开它,它总是用两只爪子轻轻地抱着我的脖子入睡。我给它验血、吃药,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记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它渐渐恢复了健康,可是我舍不得丢开它。又一想,它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我才决心离开它。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
就这样,我把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17捞铁牛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18蝙蝠和雷达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9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
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20* 一次科技活动
少年宫组织的航海。航空模型表演,今天在人民公园先锋湖举行。我赶到的时候湖岸上已经集了从很多学校来的少先队员。指挥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飞机和舰艇模型,都是各校的少先队员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做成的。
九点钟,指挥台宣布表演开始。两个少先队员把一艘二尺来长的气垫船放下水。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气垫船划开水面向前冲去。接着,船底喷出强大的气流,气垫船就离开了水面,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驰。
一个参加表演的同学,通过扩音器告诉观众:真的气垫船不但能在水上航行,还能在雪地和沼泽上航行,能越过壕沟,还能沿着山坡向上攀登。
小小的气垫船又快又稳,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奔驰着。我边看边想:他们能做成这么好的气垫船,真了不起!
气垫船刚上岸,一架无线电遥控的小飞机起飞了。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心想:要是我也能操纵这么一架飞机,该多好啊。
随着嗡嗡的响声,又一架小飞机起飞了。它飞着飞着,接连投下好些小降落伞。每个伞上都挂着一条标语, 有的写着“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有的写着“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降落伞像撒在天空的一朵朵鲜花,徐徐下降。场上的小观众都仰着头,跳着,笑着,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们还观看了“军舰发射鱼雷”“飞机打气球”等好多项精彩表演,都有趣极了。
表演结束的时候,指挥台上宣布了下一次科技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啊,该轮到我们无线电收发报小组表演了。我盼望着那一天赶快到来。
21西门豹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何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熄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22科利亚的木匣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他从家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了故乡。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妈妈说:“不用难过,我们还有一些东西埋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走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23*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物品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酸什么东西!”铁罐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了那个陶罐,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出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就像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也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24古诗两首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行
杜牧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