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五月五
个人日记
之所以把端午节不叫端午节,而叫五月五,是源于小时候在老家的习惯,当然,端午这个名称是现在统一的叫法,但是我还是习惯叫五月五。
在城市生活了十多年了,好像城市人对于端午的感觉就是简单的吃粽子系列其他的民俗,索然无存,但是在我的故乡,西海固的端午,也就是老家人俗称的五月五,其实不是吃粽子的。之所以不吃粽子,原因很简单也很清楚,老家种不了稻米,要知道,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基本上种什么吃什么,食材的选择往往是一种地方文化,同时,某种节日可是和农业一脉相承的。
故乡是西海固的西吉,而我从小生活在很偏僻的乡下。想起童年时的五月五,比现在城市的端午更热闹,更温馨,更有人情味。天还没亮彻底,大人们就早早起来,把柳条插在自家的各个门上,从大门到各个房间的小门,都看起来像长了草一样。这样的情节很温馨,至少预示着,一个忙碌的夏日已经来临了,满地的绿色告诉人们,该是一年辛劳的时候了。小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喜欢看谁家插的多,看谁家的柳条绿。插上柳条的乡村,顿时弥漫了一种庄严和肃静的气氛,同时感到格外的新鲜和神清气爽。
在小孩子看来,最庄严的活动其实不是插柳条,而是绑花花绳,所谓的花花绳,就是彩色的细线。把细线搓成火柴棍粗细,各种各样的颜色混合起来,绑在胳膊腕子上,孩子们便开始比较谁家的花花绳最漂亮。据说是绑了花花绳之后,虫子就不叮,蛇也不咬。其实这个风俗,是对自然敬畏的同时,源于人们对吉祥的祈求,在无法战胜自然的情况下,只有自己来祈祷平安了。绑完花花绳以后,大人往往告诫我们,绑上花花绳,蛇就不敢咬了,虫子也不叮咬了,使我们深信不疑。那么什么时候摘下花花绳呢,据说是六月六才能摘下,然后扔在屋顶上。还有戴荷包,说起荷包,基本人人都知道,荷包有大有小,花花绿绿,各种形状,丰富多彩。现在都是买荷包,远没有了过去做荷包的温馨和气氛。
其实老家的五月五,祈求的就是平安和吉祥,当然少不了饮食上的文章,西海固的地理和气候因素,天然是荞麦和莜麦的理想生长地,所以五月五少不了荞麦凉粉和莜麦酒曲,凉粉很简单,荞麦凉粉稍微有些发黑,但是很滑爽,端上一碗荞麦凉粉,世界上所有的纷扰全然忘记,只有清凉和惬意。至于莜麦酒曲,名称很多,甚至在西海固也没统一的叫法,我们老家叫“甜醅子".。这种饮食其实是甘肃天水等地典型的饮食方式的传递。“甜醅子"做法比较麻烦,把莜麦煮熟以后,在兑上少量煮熟的小麦进行发酵而成。《读者》上面有文章说“甜醅子".是小麦做成,其实不对。“甜醅子".甜酸适度,有粘度,类似醪糟,但比醪糟好吃,比醪糟浓。有了这两样的饮食,才是老家真正的五月五,谁家不吃这两样食品,可以说,他的五月五是不完整的。还有一种简单的面食,就是花馍馍。花馍馍就是小麦饼子,只是这样的饼子不大,约莫一个碗口大小,再在上面烙上花纹或者放上彩色的颜色。
其实五月五最有纪念意义的就是登高高山了,天一亮,人们就要登上去点上准备好的柴火,西海固著名作家火仲舫先生把高高山这个活动在其著作《花旦》里大写特写。但是这个传统,我小时候就很少见了,见的最多的倒是在庙里念经,我们村的庙宇,每年这个节日都要要念经。我们老家的传统是这样的,烧香弟子都去跪香,点上一炷香,然后跪在院子里,直到香燃烧殆尽,才能起身。其实跪香是很辛苦的,我们小时候就经常去跪香,你看着阴阳先生在前面念经的同时,人家点头,你就点头,人家起身,你也才起身,阴阳念经,我们跪香,热闹非凡,到现在我还偶然去跪香。小时候为了快速跪完,以便早些起来,就偷偷把香烛折短,这样的经历,想来是神仙不会怪罪吧。当然五月五也有庙会,也会唱戏之类的,但是这些传统,现在还有,不再叙述。
五月五最好的活动,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活动就是去山上捕捉一种叫“黄鼠”的野鼠,“黄鼠”这个动物很好玩,在五月五前后的黄鼠是刚满月的时候,所以很好抓,也能养习惯,抓上一只或者几只黄鼠,栓上花花绳,山乡的小伙伴们便开始了一个美丽的夏天。
文章评论
刹那~~~幸福
好多年都没绑过花绳绳了!小的时候睡起来,老妈都给我们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