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棒的中医基础知识简述

手机日志

图片   肝开窍于目,肝胆不好的人,眼睛发干,发涩,无光泽,许多人甚至“猛眨”眼睛。其华在爪(指甲),也就是表现在指甲上,肝胆好,免疫系统好,通常指甲会比较光滑,有光泽,坚硬,否则是灰指甲,易断,或有真菌感染。还有肝是主筋(肌键)的,手背上的青筋暴露,代表肝胆不好,情绪上来看是易发怒的。有些人情绪说来就来,没说两句就拍桌子瞪眼的,通常是因为肝火太旺了,肝不好的人口味爱吃酸的,脸色发青的,暗无光泽。 
    心脏(小肠):舌为心之苗。舌是心脏的表现,怎样通过舌来看,心脏好不好呢?如果舌头比较淡、白的话,是代表心血不足,供血不太好。如果心血瘀阻,舌头是暗紫色的。有人舌头溃烂是心火旺的表现。其华在脸,心脏正常的人脸色是白里透红的。有的人的脸惨白、淡而无光的是因心脏供血不足。脸呈暗紫色的,是心火太旺,有瘀阻的地方。情绪上是喜的,经常微笑,没人也笑,这是心脏不太好的一种表现。口感是爱吃苦的,苦瓜、杏仁、西柚汁等。脸色发红(紫红色),特别是一些红光满面肥胖者,通常都有心血管方面的阻碍。 
    脾(胃):开窍于口、唇,其华在肌肉。脾胃好的人嘴唇是淡红色,有光泽的,不好的呢是淡、白、萎黄,这种颜色让我们来判断脾胃好不好。胃不好的人容易有口气,特别是胃炎或溃疡的人。脾是负责四肢的,脾胃好,肌肉是轻健有力。否则,肌肉松驰、无力。情绪上是爱思的。总是皱着眉毛,好像比总理还操心,一点小事都想不开,这是脾胃不好而造成的。另外,口味是爱吃甜的(比一般人吃的甜度要高),脸色发黄。是病态的蜡黄,无透明度、无光泽的黄色。 
    肺是开窍于鼻。鼻是用来呼吸的,吸入新鲜空气,排出废气。鼻不好的人,会影响体内正常的循环,会引发肺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也会诱发鼻腔的炎症。其华在皮毛,肺是给皮毛供应营养的,肺不好,皮毛就枯槁,不光滑,粗糙,汗毛生长方向杂乱,脸上的毛孔粗大。情绪是悲忧的。无事忧愁、爱哭。《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就是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她有严重的肺结核,她的眼泪是从春流到秋、又从秋流到冬……口味爱吃辛(辣)的东西,脸色是发白的,脸无血色,象一张白纸一样。 
    肾按中医的说法是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肾不好的人,易耳鸣,听力也会渐受影响。老年人常出现失聪(耳聋)的症状,就是肾功能虚、衰的体现;肾是给骨胳提供营养的,有些人去医院什么也检查不出来,但就是浑身不舒服,这都是肾虚造成的全身酸软、无力。肾不好的人口味是爱吃咸的重,易恐惧,担惊受怕,大惊小怪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脸色发黑(铁黑),在医院肾透析中心的病人大都是这种脸色发黄:表明脾胃,消化系统功能弱;脸发白:表明肺,呼吸系统功能弱;脸发红:表明心脑血管系统功能弱;脸发青:表明肝胆,免疫系统功能弱;脸发黑:表明肾脏、膀胱系统功能弱。 然后,看肾区,因为肾是先天之本,颧骨往后至耳后到下巴周边是肾区,这是最大的一个区域。“全民补肾”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由于环境的污染,肾的负担确实太重了,若此部位有痣或痦子证明此人肾功能先天不足,易引起腰、腿及背部酸疼。此部位有很深且大的斑,极有可能是肾结石。肾区发黑,或有红血丝,青春痘,或有斑,或眼角有很深的鱼尾纹,耳旁有竖褶子,这些都是肾虚的表现。肾区如有痣或痦子且脑区竖纹很深,吃饭口味重,爱吃咸,证明此人易患高血压或预示将来易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肾主骨,看肾重点看酸痛区,嘴角两边代表肩肘,向下代表上下肢,下巴位置代表的酸痛区依此是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合嘴时稍用力,下巴出现小坑或者有“疙瘩”的人,您问他是不是经常腰酸背痛?一定不会错。尤其女性经期前后会出现酸痛,乏力的感觉。

 

 

    再来看男、女性生殖系统,反射区域在人中及嘴唇四周部位。若40岁以上的男性的上嘴唇比较厚,或上嘴唇有粉刺,且好了又生者,下巴特别圆而突起,说明本人和家族易患前列腺增生或肥大若女性嘴角不断地溃烂,这边好了,那边烂,可能是卵巢炎或附件炎。口唇肤色发白,多为贫血,经量过少。女性上唇外出现竖沟,说明闭经过早而形成子宫萎缩。如果发现女性口唇有痣,或斑,唇线不清,一定建议去做妇科检查。
    膀胱的反射区域在鼻下人中两侧的鼻根部位。此部位发红,有红血丝、青春痘、生疮等,证明有膀胱炎,会出现小便赤黄、尿频尿急等症,膀胱炎也可引起腰部酸痛。女性患膀胱炎,有时是由于妇科有问题。鼻根发红,但尿不频、急且整个鼻梁骨发红,可能是鼻炎。 肾开窍于耳,如果耳周围有很深的竖褶子,说明听力下降,如果有痣,说明容易耳痒,耳鸣,耳朵有问题一定推荐服用:《固元》(补肾)。如果耳垂特别红润,透明,鼻头坑坑洼洼且肾区有红血丝及鼻翼发红,大眼皮浮肿,嘴爆皮,舌中间有红线可能是糖尿病,或者家族易患糖尿病, 肾区看完后,再看脾胃区,因为胃是后天之母。鼻头是代表脾,鼻翼代表胃。鼻头红(酒糟鼻)实际是脾胃不好。脾不好,胃肯定不好,“十人九胃”,若鼻头发红或酒糟鼻者或鼻头肿大或毛孔粗大,可能是脾热或脾大,一般感觉头重,脸颊疼,心烦等。若鼻头发黄或白,是脾虚,会出现汗多、畏风、四肢懒动,倦怠、不嗜食等。您可看得到,很多人两鼻翼都会有皮肤粗糙、发暗发黑,都说明以前,尤其青年时期,胃部保养不好。若鼻翼发红,是胃火,易饥饿,口臭。有红血丝且比较严重,一般是胃炎。若鼻翼灰青,是胃寒,与其握手时能感到此人手指尖发凉,此人受风寒肚子痛,拉稀等。而鼻翼部青瘪者,一般以前胃胃痛,形成病根,可能是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引发胃癌的可能性较大。胃部不好也可反射到腰背部酸痛,四肢懒动,倦怠。如果父母一方胃不好,孩子十岁以前,容易多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爱吃甜食。如果现在发现脸色发黄,口唇发白,发干,脱皮,鼻翼发红 然后看肝胆区,眉毛的后段二边(太阳穴)三角区和鼻梁中间是代表:肝,(您可观察许多老人,因肝功能衰退或病变,老人斑都长在这个区域)。鼻梁两侧的位置为胆,肝胆是相照的,如肝不好胆也会受牵连。胆不好的人在鼻梁两侧都会有斑点或肉瘤,代表肝胆有毛病。若此部位有红血丝状、青春痘,或早晨起床后嘴里发苦,说明胆部有了轻微炎症;若有斑,可能有胆囊炎。若此部位有竖褶子、或笑时有竖褶子,说明此人胆囊有问题。若此部位有痣、痦子,证明胆功能先天不足。眼袋晦暗亦证明胆不好。若肝胆两个部位发青暗或有斑,或者凹凸不平,也有可能是脂肪肝。若这两个部位或其中一个部位有青春痘(疙瘩),证明此人肝火旺,情绪不稳定、更年期等。若这两处都有明显的斑,且脸色晦暗无华,看起来很难看,人也比较清瘦,即说明此人有肝病(肝炎或肝硬化)。 
    眼睛外侧划下来到鼻孔的位置,是代表大肠系统。女人为什么会长蝴蝶斑呢?一是因内分泌失调,二是因女人怀孕时会压迫大肠,引起便秘,最后的结果是毒素排不出来,在体内重新吸收。中医认为,养颜必须先排毒。《顺一行》能帮助排出体内大量的毒素:让许多的女性恢复美好的容颜。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痣、痦子,说明此人大肠排泄功能失调,一般会大便干燥、便秘或便溏,若此部位有呈半月状的斑,证明此人是便秘或痔疮。鼻根下部线和外眼角下垂线交点处是直肠反射区,此处有斑是痔疮,若此处发红或有白点,有直肠癌变的可能。大肠内侧代表小肠,小肠主要负责吸收的,脾胃不好的人,小肠自然也跟着不好,若此部位有、青春痘、斑、痣或痦子,证明小肠吸收功能不好,一般人会瘦弱,小肠区域有明显的红血丝,很多可能是低血压引起的,或者家族有血压不正常的遗传基因。 再往上看,眉毛分成二段,中间这一块,代表呼吸系统(肺)。如果这个部位毛孔粗大、或发红,代表呼吸系统有问题。长期吸烟的人会长斑、色素。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明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或明显的川字纹,则证明此人易患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同时也可遗传给自己的子女。肺功能不好的人,一般大肠排泄功能不好 额头上方三分之一处(发际边)是代表心脏系统,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心脏的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可能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脑的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眼睛周围发暗,证明大脑供血不足或睡眠休息不好。 胸(乳)的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与鼻梁之间。若男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他胸闷气短。若女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她经期时乳房胀痛。上眼皮内侧部位有痣、痦子或闭上眼睛此部位有粉痘状的突起,说明女性乳房有小叶增生、男性胸膜炎。若女性眼角部位有小包,说明女性乳腺增生或乳腺积瘤。

 

 

    中医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在临床上,望诊同闻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并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理论根据 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诊察疾病的方法。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若脏腑功能活动有变化,必然反映于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等各方面。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因此,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同时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精、气、神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征象;精亏、气虚、神耗,是疾病的表现和原因。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   
    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观察全身神、色、形、态,分部望诊则通过局部的变化征象了解相关的病变。临床上,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无严格区分。在具体步骤上,可先行总体望诊,再有序地进行分部望诊。   
    望神,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是判断临床预后、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  
    望面色,以面部颜色光泽变化为主要内容,包括面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与出现的部位,可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②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行为动作。如面唇指趾颤动,若为热病属热盛动风,若为内伤杂病属血虚阴亏;四肢抽搐痉挛,颈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痉病,多见于肝风内动或热盛动风等证。手足运动功能失常和各种疼痛症状,也可通过望姿态推断出有关病证。如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痿证;手足关节肿痛,行动困难,是痹证;手足不能运动,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软,为瘫痪;以手护腹,行动前倾,多为腹痛;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转动艰难,多为腰痛等。另外,望姿态还可从行为意向的表现判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肺实气逆等。   
    望头面颈项 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阳经循行交会之处,足厥阴肝经亦上行于头。脑居头颅内,是精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所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故心之华在面。因而对头面颈项望诊可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①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由温病火热之邪上侵所致,多为实证。头部摇动而不能自主,多为风病或气血不足。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足,青少年白发为肾虚、血虚,小儿头发结穗是疳积的表现。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面部肌肉瘫痪,可见口眼歪斜,为风邪中络或络脉空虚,病多在阳明经。③望颈项。头颈强直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头项软弱,属小儿五软(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范畴,为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若颈前颌下结喉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移动,是瘿病,多因肝郁气结痰凝而致,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五官(目、耳、鼻、口、舌)与五脏气血盛衰有关,望五官神色形态变化,可直接诊察脏腑病变。①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目部的五脏相关部位称为五轮(见五轮八廓),故望目不仅可以望神,而且可诊察五脏病变。眼睛黑白分明,视物清晰,神采内含是有眼神,虽病易治;若白睛暗浊,黑睛色滞,浮光外露,失却神采,视物模糊为无眼神,病较难治。目眦赤为心火,淡白为血虚;白睛赤为肺热,黄为湿热内盛;珠肿为肝火;眼胞皮红而湿烂为脾火;全目红肿为风热;目胞上下鲜明为痰饮,目胞色暗为肾虚。目窠肿为水肿初起征象,目窠内陷为脏腑精气衰竭;眼球突起多为瘿病。若瞳仁变色,眼生翳膜,视物不清,为内障、外障等眼病。若见瞳仁扩大是肾精耗竭,见于濒死危象,或绿风内障及某些中毒症;若瞳仁缩小,多属肝胆火旺、虚火上扰或为中毒。眼睑下垂称睑废,为先天不足或脾肾两虚,也可因外伤所致。目翻上视、直视,病较严重,昏睡露睛,则常见于小儿脾虚或慢脾风。②望耳。耳为肾之窍,又为手足三阳经分布结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观察耳廓色泽、形态及分泌物状况。③望鼻。鼻为肺之窍,属脾经,与足阳明胃经有联系。鼻头色青为腹痛,色黄为湿热,色白为失血,色赤为肺脾有热,色微黑是有水气。鼻孔干燥多为阳明热证。鼻翼煽动,初则为风热壅肺,久则属肺气不足。此外,望鼻还对鼻息肉、酒鼻、麻风、梅毒等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④望口唇。脾开窍在口,其华在唇。唇色红润,说明气血调和、胃气充盛。若唇色淡白为血虚,淡红为虚寒,深红为实热,青黑主气滞血瘀等。口唇干裂为津液不足,口角流涎是脾虚或胃热。此外,望口唇对口糜、口疳、髻风、茧唇等病也有直接的临床意义。⑤望舌。舌为心之窍,舌通过经脉、经筋,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⑥望齿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阳明经脉络于齿龈。所以,望齿、龈可测知肾与肠胃病。特别对温病辨证,更有重要的意义。正常人牙齿洁白润泽,齿根坚固,说明肾气充盛,津液充盈。如牙齿干燥为热盛伤津,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盛,燥如枯骨为肾阴耗竭。牙齿松动稀疏,齿龈外露,多属肾虚。牙龈淡白为血虚,牙龈萎缩为胃阴不足或肾虚,牙龈红肿为胃火上炎。齿龈出血,痛而红肿者为胃热所致,不痛不红而微肿则多为肾虚或气虚所致。⑦望咽喉。咽喉是呼吸、进食的要道,与肺、胃有关。正常人咽喉色泽淡红润滑,畅通无阻。若咽喉溃烂,周围红肿,多为实热证;扁桃体溃烂化脓为乳蛾,因肺胃热盛所致。若咽喉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称为伪膜。伪膜坚韧而不易剥离的,多为白喉。 
    皮肤为一身之表,卫气循行其间,内合于肺,具有排泄汗液、调节体温、抵御外邪侵袭的作用。五脏六腑精气通过经络循行,将气血津液输布于皮肤,以维持其温煦荣润与正常功能。所以,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可了解病邪性质与脏腑气血盛衰状况。①望皮肤色泽。其原理、方法与望面色相同。一般来说,肤色润泽则脏腑精气尚盛,虽病亦易治;若肤色干枯晦暗而无光泽,则为脏腑精气虚衰,病情较重。通过肤色能有效诊断的疾病有丹毒、黄疸等。皮肤变红如染脂涂丹者为丹毒。若全身皮肤呈云片状红色,游行无定或浮肿疼痛,称为赤游丹毒,因风热外袭、心火偏旺或小儿胎毒所致。若发于局部则称流火,下肢红肿由湿热火毒下注所致,头面皮肤红赤肿痛则为风热毒邪上攻引起。若皮肤、面、目、爪甲发黄异常,为黄疸。其中,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属阳黄,为湿热内蕴所致;黄色晦暗如烟熏,为阴黄,由寒湿困脾引起;如皮肤黄中显黑,色黑晦暗,称为黑疸,因瘀血或肾虚所致。②望皮肤形态。皮肤形态异常包括肿胀、斑疹、白、水疱等。头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肿,皮肤紧绷,按之凹陷,抬手不起,称为肿,为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所致;若皮肤虚浮,按之凹陷,抬手即起,是气行不畅的征象。斑是显现于肌肤表面的片状斑块,摸不应手,分为阳斑与阴斑两种。阳斑又称发斑,斑大成片,色红或紫,甚而紫黑,常伴发热、烦躁、谵语、口渴、舌红绛、脉数等,可见于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之证;阴斑大小不一,色淡红或暗紫,隐而不显,发无定处,出没无常,患者神清、肢冷、泄泻、舌淡、脉沉细,多因内伤气血不足而致。疹从皮肤血络发出,形似粟粒,红色而高起,摸之应手,可见于麻疹、风疹等病,其特征以点状丘疹为主。一般来说,斑疹形色以分布均匀而稀疏、色红润为顺证,病轻;若布点稠密或根部紧束、色深,则为逆证,病重。白是高出皮肤的细小丘疱疹,内含水液,色泽晶莹如粟状,常见于暑湿、湿温患者,为湿邪内郁、汗出不彻所致。水疱为高出皮肤、大小不一、内含水液的疱疹,有水痘、蛇串疮、湿疹等的不同。此外,尚有痈、疽、疖、疔等皮肤形态色泽变化征象。   
 

 

    望脉络,通过两手鱼际、食指、指甲络脉的形色变化诊察疾病的方法。①望食指络脉。又称望小儿指纹,多用于3岁以内小儿,以其形状、色泽、粗细、长短等变化为主。小儿食指掌侧络脉的显现和分布,可分为风关、气关、命关。诊察时医生用右手拇指用力适中地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反复数次,络脉渐显,便于观察。正常指纹色泽鲜红,红黄相兼,仅隐于风关之内,多呈斜形,单支状,粗细适中。其色深病重,色浅病轻;色淡多虚,色滞(推之不畅、按之不退)多实;色淡红多寒,色紫红多热;色紫黑属瘀血阻络、主病危,色青主风或疼痛。若浮露浅显,病在表;沉滞深隐,病在里。增粗为实证、热证,变细为虚证、寒证。日渐增长为病情加重,缩短为病情减轻。食指络脉见于风关,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从风关透至气关,病邪由表入里,病情加重;见于命关,病邪深入脏腑,如直透指端称为透关射甲,病情危重。②望指甲。指甲是筋之余,为肝胆之外候。肝藏血而主疏泄,因此望指甲可测知气血盛衰及其运行情况。指甲红润含蓄光泽,坚韧而呈弧形,是气血旺盛、运行流畅征象。若指甲深红色是气分有热;黄色是黄疸之征象,常伴面目、全身皮肤黄色;淡白色为血虚或气血两虚,苍白色为虚寒,紫黑色为瘀血,青色以寒证为多。如按压指甲变白,放开后血色恢复缓慢,是气滞血瘀;不复红者,多是血虚。指甲扁平而反凹称为反甲,多为肝血虚所致;指甲干枯多为肝热,或肝血虚、心阴虚。指甲菲薄脆裂,以气血亏、精血少为多,亦可见于疠风、甲癣、久痹等病。③望鱼际络脉。鱼际为手掌大指本节后肌肉丰隆处,手太阴肺经循行于此,且与胃经气血盛衰有关。望鱼际络脉主要是望色,如青属寒、赤属热等。目前较少应用。   
    望排出物,包括望呕吐物、痰、涎、涕、唾、二便、经带、脓液等的形、色、质、量。①呕吐物。清稀无臭,以寒证为主;秽浊酸臭,以热证为主;见有不消化食物夹杂,并有酸臭味,多属食积;见有清水痰涎,伴口干不欲饮,舌苔腻,多属痰饮。呕吐黄绿苦水,为肝胆湿热;如呕吐鲜血或紫暗有块,夹杂食物残渣,为胃热、肝火引起,或有瘀血。②痰。色黄黏稠、结而成块,属热痰;痰白清稀、多泡沫,属风痰;痰白清稀或有灰黑点,属寒痰;痰白滑、量多而易咯出,属湿痰;痰少而黏,难于咯出,为燥痰。痰中带血而色鲜红,多由阴虚火旺、热伤肺络所致。③涕。鼻流浊涕是外感风热,流清涕是外感风寒,久留浊涕不止是鼻渊之征。④唾涎。口角流涎不能自主,质清量多,以脾虚为主;如口流浊涎黏稠,则为脾胃湿热;小儿流涎可因虫积、胃热引起。吐出唾沫而量多,多因胃寒、食积或肾虚饮泛而致。⑤二便。大便如酱为大肠积热,似鸭粪而稀为虚寒,稠黏为热盛津伤,干结为津亏,兼夹红白脓液为痢疾,兼夹不消化食物为食积或脾虚。小便深黄而混浊,或白如米泔水样,是湿热下注;色白而清长,为肾阳虚;色红而浊,为尿血。⑥月经。月经量多,质稠或夹血块,色深红,多为血热;若量多,质稀,色淡红,多为气虚;月经色暗,兼夹血块,多为瘀血;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或深或淡,为肝气郁结所致。⑦带下。妇女阴道可有少量白带分泌。若带下量多,或淋漓不断等,即为带下病。若带下色白为寒湿,色黄为湿热,赤白相兼为肝经湿热,各色相兼称为五色带,为妇科危重病证。若带下清稀为虚寒,稠黏为实热,呈涕唾状为脾虚夹湿,似脓液状为内痈等。⑧脓液。为皮肉的液状腐败物,多见于外科疮疡。若脓色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盛而排邪外出;若脓色黄白质稀,色泽明净,为疮疡顺证,是正气胜邪的表现。脓黄浊质稠,色泽不净,为火热内盛;若脓色绿黑,质稀,为毒邪内陷,病情深重。
  

 

    以脏腑分属诊舌部位,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肾;肝胆居躯体之侧,故以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属胆。这种说法,一般用于内伤杂病。 2.以三焦分属诊舌部位 以三焦位置上下次序来分属诊舌部位,舌尖主上焦,舌中部主中焦,舌根部主下焦。这种分法多用于外感病变。 3.以胃脘分属诊舌部位 以舌尖部主上脘,舌中部主中脘,舌根部主下脘。这种分法,常用于胃肠病变。以舌的各部分候脏腑,这是目前研究生物全息律的课题之一,虽说法不一,但都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上,可结合舌质舌苔的诊察加以验证,但必四诊合参,综合判断,不可过于机械拘泥。 
    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望舌质又分为望神、色、形、态四方面。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质两方面。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与舌质如同一体,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等。总之,将舌质、舌苔各基本因素的正常表现综合起来,便是正常舌象。 
    望舌质:(1)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润和灵动方面。察舌神之法,关键在于辨荣枯。 荣者,荣润而有光彩,表现为舌的运动灵活,舌色红润,鲜明光泽、富有生气,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枯者,枯晦而无光彩,表现为舌的运动不灵,舌质干枯,晦暗无光,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可见舌神之有无,反映了脏腑、气血、津液之盛衰,关系到疾病预后的吉凶。(2)舌色:色,即舌质的颜色。一般可分为淡白、淡红、红、绛、紫、青几种。除淡红色为正常舌色外,其余都是主病之色。①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②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浅淡,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由于阳虚生化阴血的功能减退,推动血液运行之力亦减弱,以致血液不能营运于舌中,故舌色浅淡而白。所以此舌主虚寒或气血双亏。③红舌:舌色鲜红,较淡红舌为深,称为红舌。因热盛致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则舌色鲜红,故主热证。可见于实证,或虚热证。④绛舌:绛为深红色,较红舌颜色更深浓之舌。称为绛舌。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在外感病为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为阴虚火旺。⑤紫舌:紫舌总由血液运行不畅,瘀滞所致。故紫舌主病,不外寒热之分。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多表现为绛紫而干枯少津。寒凝血瘀或阳虚生寒,舌淡紫或青紫湿润。⑥青舌:舌色如皮肤暴露之“青筋”,全无红色,称为青舌,古书形容如水牛之舌。由于阴寒邪盛,阳气郁而不宣,血液凝而瘀滞,故舌色发青。主寒凝阳郁,或阳虚寒凝,或内有瘀血。(3)舌形:是指舌体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胀瘪、裂纹、芒刺、齿痕等异常变化。①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谓苍老舌。不论舌色苔色如何,舌质苍老者都属实证。②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其色娇嫩,其形多浮胖,称为娇嫩舌,多主虚证。③胀大舌:分胖大和肿胀。舌体较正常舌大,甚至伸舌满口,或有齿痕,称胖大舌。舌体肿大,胀塞满口,不能缩回闭口,称肿胀舌,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致气血上壅,致舌体肿胀,多主热证或中毒病证。④瘦薄:舌体瘦小枯薄者,称为瘦薄舌。总由气血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所致。主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⑤芒刺:舌面上有软刺(即舌乳头),是正常状态,若舌面软刺增大,高起如刺,摸之刺手,称为芒刺舌。多因邪热亢盛所致。芒刺越多,邪热愈甚。根据芒刺出现的部位,可分辨热在内脏,如舌尖有芒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热盛。⑥裂纹:舌面上有裂沟,而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称裂纹舌。多因精血亏损,津液耗伤、舌体失养所致。故多主精血亏损。此外,健康人中大约有0。5%的人在舌面上有纵横向深沟,称先天性舌裂,其裂纹中多有舌苔覆盖,身体无其它不适,与裂纹舌不同。 ①齿痕:舌体边缘有牙齿压印的痕迹,故称齿痕舌。其成因多由脾虚不能过化水湿,以致温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所以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主脾虚或湿盛。 (4)舌态:指舌体运动时的状态。正常舌态是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病理舌态有强硬、疲软、舌纵、短缩、麻痹、颤动、歪斜、吐弄等。 ①强硬: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着涩不清,称为强硬舌。多因热扰心神、舌无所主或高热伤阴、筋脉失养,或痰阻舌络所致。多见于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等证。 ②痿软: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称为痿软舌。多因气血虚极,阴液失养筋脉所致。可见于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等证。 ③舌纵:舌伸出口外,内收困难,或不能回缩,称为舌纵。总由舌之肌肉经筋舒纵所致。可见于实热内盛,痰火扰心及气虚证。 ④短缩:舌体紧缩而不能伸长,称为短缩舌。可因寒凝筋脉,舌收引挛缩;内阻痰湿,引动肝风,风邪挟痰,梗阻舌根;热盛伤津,筋脉拘挛;气血俱虚,舌体失于濡养温煦所致。无论因虚因实,皆属危重征候。 ⑤麻痹:舌有麻木感而运动不灵的,叫舌麻痹。多因营血不能上营于舌而致。若无故舌麻,时作时止,是心血虚;若舌麻而时发颤动,或有中风症状,是肝风内动之候。 ③颤动:舌体振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多因气血两虚,筋脉失养或热极伤津而生风所致。可见于血虚生风及热极生风等证。 ⑤歪斜:伸舌偏斜一侧,舌体不正,称为歪斜舌。多因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所致,也有风中脏腑者,但总因一侧经络、经筋受阻,病侧舌肌弛缓,故向健侧偏斜。多见于中风证或中风先兆。 ③吐弄:舌常伸出口外者为“吐舌”;舌不停舐上下左右口唇,或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皆称为“弄舌”。二者合称为吐弄舌,皆因心、脾二经有热,灼伤津液,以致筋脉紧缩频频动摇。弄舌常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2.望舌苔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气上蒸所生,故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苦的变化上反映出来。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气夹饮食积滞之浊气上升而生;一是邪气上升而形成。望舌苔,应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l)苔质;苔质指舌苔的形质。包括舌苦的的厚薄、润燥、糙粘、腐腻、剥落、有根无根等变化。 ①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舌苔由薄而增厚,多为正不胜邪,病邪由表传里,病情由轻转重,为病势发展的表现;舌苔由厚变薄,多为正气来复,内郁之邪得以消散外达,病情由重转轻,病势退却的表现。 ②润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是润苔。表示津液未伤;若水液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是有湿有寒的反映,多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之证。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为燥苔,由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于热盛伤津、阴液不足,阳虚水不化津,燥气伤肺等证。舌苔由润变燥,多为燥邪伤津,或热甚耗津,表示病情加重;舌苦由燥变润,多为燥热渐退,津液渐复,说明病情好转。 ③腐腻:苔厚而颗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称为“腐苔”。因体内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之气上泛而成,常见于痰浊、食积,且有胃肠郁热之证。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不同腻状粘液,称为“腻苔”多困脾失健运,湿浊内盛,阳气被阴邪所抑制而造成,多见于痰饮、湿浊内停等证。 ④剥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剥处见底,称剥落苔。若全部剥脱,不生新苔,光洁如镜,称镜面舌、光滑舌。由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发之气所致。无论何色,皆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若舌苔剥脱不全,剥处光滑,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称花剥苔,是胃之气阴两伤所致。舌苔从有到无,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薄白之苔,乃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舌苔的增长或消退,都以逐渐转变为佳,倘使舌苔骤长骤退,多为病情暴变征象。 ⑤有根苔与无根苔:无论苔之厚薄,若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出者是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非如舌上生出者,称为无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 总之,观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的深浅;舌苔的润燥,可知津液的盈亏;舌苔的腐腻,可知湿浊等情况;舌苔的剥落和有根、无根,可知气阴的盛衰及病情的发展趋势等。 (2)苔色:苔色,即舌苔之颜色。一般分为白苔、黄苦和灰、黑四类及兼色变化,由于苔色与病邪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1)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是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糙裂苔”,皆因湿病化热迅速,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误服温补之药。 (2)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结。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若苔薄淡黄,为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或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3)灰苔:灰苔即浅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见。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温证。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可见外感热病,或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染病。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 (4)黑苔:黑苔多由焦黄苔或灰苔发展而来,一般来讲,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危重。 苔色越黑,病情越重。如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而燥,一见于舌中者,是肠燥屎结,或胃将败坏之兆;见于舌根部,是下焦热甚;见于舌尖者,是心火自焚;苔黑而滑润,舌质淡白,为阴寒内盛,水湿不化;苔黑而粘腻,为痰湿内阻。 3.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变化过程,因此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时,还应同时分析舌质和舌苔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察舌质重在辨正气的虚实,当然也包括邪气的性质;察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浅深与性质,当然也包括胃气之存亡。从二者的联系而言,必须合参才认识全面,无论二者单独变化还是同时变化,都应综合诊察。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变化是一致的,其主病往往是各自主病的综合。如里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而干;里虚寒证多舌淡苔白而润。这是学习舌诊的执简驭繁的要领,但是也有二者变化不一致的时候,故更需四诊合参,综合评判。如苔白虽主寒主湿,但若红绛舌兼白干苔,则属燥热伤津,由于燥气化火迅速,苔色尚未转黄,便已入营;再如白厚积粉苔,亦主邪热炽盛,并不主寒;灰黑苔可属热证,亦可属寒证,须结合舌质润燥来辨。有时二者主病是矛盾的,但亦需合看。如红绛色白滑腻苔,在外感属营分有热,气分有湿;在内伤为阴虚火旺,又有痰浊食积。可见学习时可分别掌握,运用时必综合诊察。 
            

      

 

身如风轻,心如燕心,喜上眉梢吞吐气闲!叶似花艳,花似叶青,神采飞扬来去自如!月光圆满梦悄悄,无声吵醒如来佛!念经念经!物换星移情飘飘,洪钟惊喜他家女!嫁人嫁人!不见僧面严肃,岁月吃紧!又见花儿瘦了,旁边果实疼痛了,落地时落泪了!狐缘人生,游戏世间不恭!  弹丸古今,把玩黑白股掌!花花河山,儿女情长过了白发!花花山河,英雄气短了白骨!茫茫然啊!忙到头来,哼哈将军去时:大于河山一巴掌,小于立身天下图!

谷物菜畜养身宝,四性五味任君调。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萝卜化痰消胀气,芹菜能降血压高。胡椒驱寒又化湿,葱辣姜汤治感冒。大蒜抑制肠炎发,绿豆解暑最为妙。香蕉通便解胃火,健胃补脾食红枣。蕃茄补血美容颜,禽蛋益智营养高。花生能降胆固醇,土豆消肿又利尿。鱼虾能把乳汁补,动物肝脏明目好。生津安回数乌椒,润肺乌发食核桃。蜂蜜润燥又益寿,葡萄悦色令年少。勿妨劝君多食疗,定必少提药包包。

莫让小病成痼疾,病浅好治康复易,病深疾顽难求医。劝君养生要紧记,莫把烟酒当知己;闲时保健炼身体,多多好处来日知。早晚作息要按时,精力充沛才成事;一日三餐分主次,饮食有节病难滋。劳逸房事要适宜,莫把身体当机器;年过三十常查体,健康何否我心知。

 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他胸闷气短。若女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她经期时乳房胀痛。上眼皮内侧部位有痣、痦子或闭上眼睛此部位有粉痘状的突起,说明女性乳房有小叶增生、男性胸膜炎。若女性眼角部位有小包,说明女性乳腺增生或乳腺积瘤。

 

 

    中医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在临床上,望诊同闻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并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理论根据 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诊察疾病的方法。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若脏腑功能活动有变化,必然反映于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等各方面。五脏六腑和体表由十二经脉贯通在一起,又分别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脉(五体)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五官亦与五脏相关: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因此,观察体表和五官形态功能的变化征象,可推断内脏的变化。同时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精、气、神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头部和双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态、语言气息、面部色泽乃至脉象、舌象等方面。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征象;精亏、气虚、神耗,是疾病的表现和原因。因此,望诊不仅可诊察内脏病变,还可了解人体精、气、神的动态变化情况。   
    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观察全身神、色、形、态,分部望诊则通过局部的变化征象了解相关的病变。临床上,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无严格区分。在具体步骤上,可先行总体望诊,再有序地进行分部望诊。   
    望神,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是判断临床预后、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  
    望面色,以面部颜色光泽变化为主要内容,包括面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与出现的部位,可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  
    望形态,为通过观察病人形体和姿态进行诊断的方法。①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躯干肢体外形。形体特点一般可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禀赋,如瘦长者多阴虚阳盛,矮胖者多阳虚阴盛,不胖不瘦、身长适中者,则阴阳平衡。同时,形体胖瘦还可体现病邪性质,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躯干肢体的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诊断意义,如鸡胸、龟背,多属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由肾精气亏损或脾胃虚弱所致;胸如桶状,多为伏饮积痰,而致咳喘顽症;单腹肿大四肢瘦,为鼓胀。②望姿态。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行为动作。如面唇指趾颤动,若为热病属热盛动风,若为内伤杂病属血虚阴亏;四肢抽搐痉挛,颈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痉病,多见于肝风内动或热盛动风等证。手足运动功能失常和各种疼痛症状,也可通过望姿态推断出有关病证。如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痿证;手足关节肿痛,行动困难,是痹证;手足不能运动,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软,为瘫痪;以手护腹,行动前倾,多为腹痛;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转动艰难,多为腰痛等。另外,望姿态还可从行为意向的表现判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肺实气逆等。   
    望头面颈项 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阳经循行交会之处,足厥阴肝经亦上行于头。脑居头颅内,是精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所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故心之华在面。因而对头面颈项望诊可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实际上望神、望色也以头面部为主。①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良或肾精不足而致。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为解颅,为先天不足、脑髓空虚所致。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由温病火热之邪上侵所致,多为实证。头部摇动而不能自主,多为风病或气血不足。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足,青少年白发为肾虚、血虚,小儿头发结穗是疳积的表现。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面肿,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红肿热痛,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面部肌肉瘫痪,可见口眼歪斜,为风邪中络或络脉空虚,病多在阳明经。③望颈项。头颈强直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内动所致,以实证为主。头项软弱,属小儿五软(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范畴,为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所致。若颈前颌下结喉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移动,是瘿病,多因肝郁气结痰凝而致,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五官(目、耳、鼻、口、舌)与五脏气血盛衰有关,望五官神色形态变化,可直接诊察脏腑病变。①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目部的五脏相关部位称为五轮(见五轮八廓),故望目不仅可以望神,而且可诊察五脏病变。眼睛黑白分明,视物清晰,神采内含是有眼神,虽病易治;若白睛暗浊,黑睛色滞,浮光外露,失却神采,视物模糊为无眼神,病较难治。目眦赤为心火,淡白为血虚;白睛赤为肺热,黄为湿热内盛;珠肿为肝火;眼胞皮红而湿烂为脾火;全目红肿为风热;目胞上下鲜明为痰饮,目胞色暗为肾虚。目窠肿为水肿初起征象,目窠内陷为脏腑精气衰竭;眼球突起多为瘿病。若瞳仁变色,眼生翳膜,视物不清,为内障、外障等眼病。若见瞳仁扩大是肾精耗竭,见于濒死危象,或绿风内障及某些中毒症;若瞳仁缩小,多属肝胆火旺、虚火上扰或为中毒。眼睑下垂称睑废,为先天不足或脾肾两虚,也可因外伤所致。目翻上视、直视,病较严重,昏睡露睛,则常见于小儿脾虚或慢脾风。②望耳。耳为肾之窍,又为手足三阳经分布结聚的部位。望耳主要观察耳廓色泽、形态及分泌物状况。③望鼻。鼻为肺之窍,属脾经,与足阳明胃经有联系。鼻头色青为腹痛,色黄为湿热,色白为失血,色赤为肺脾有热,色微黑是有水气。鼻孔干燥多为阳明热证。鼻翼煽动,初则为风热壅肺,久则属肺气不足。此外,望鼻还对鼻息肉、酒鼻、麻风、梅毒等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④望口唇。脾开窍在口,其华在唇。唇色红润,说明气血调和、胃气充盛。若唇色淡白为血虚,淡红为虚寒,深红为实热,青黑主气滞血瘀等。口唇干裂为津液不足,口角流涎是脾虚或胃热。此外,望口唇对口糜、口疳、髻风、茧唇等病也有直接的临床意义。⑤望舌。舌为心之窍,舌通过经脉、经筋,直接或间接与五脏六腑相连。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⑥望齿龈。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阳明经脉络于齿龈。所以,望齿、龈可测知肾与肠胃病。特别对温病辨证,更有重要的意义。正常人牙齿洁白润泽,齿根坚固,说明肾气充盛,津液充盈。如牙齿干燥为热盛伤津,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盛,燥如枯骨为肾阴耗竭。牙齿松动稀疏,齿龈外露,多属肾虚。牙龈淡白为血虚,牙龈萎缩为胃阴不足或肾虚,牙龈红肿为胃火上炎。齿龈出血,痛而红肿者为胃热所致,不痛不红而微肿则多为肾虚或气虚所致。⑦望咽喉。咽喉是呼吸、进食的要道,与肺、胃有关。正常人咽喉色泽淡红润滑,畅通无阻。若咽喉溃烂,周围红肿,多为实热证;扁桃体溃烂化脓为乳蛾,因肺胃热盛所致。若咽喉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称为伪膜。伪膜坚韧而不易剥离的,多为白喉。 
    皮肤为一身之表,卫气循行其间,内合于肺,具有排泄汗液、调节体温、抵御外邪侵袭的作用。五脏六腑精气通过经络循行,将气血津液输布于皮肤,以维持其温煦荣润与正常功能。所以,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可了解病邪性质与脏腑气血盛衰状况。①望皮肤色泽。其原理、方法与望面色相同。一般来说,肤色润泽则脏腑精气尚盛,虽病亦易治;若肤色干枯晦暗而无光泽,则为脏腑精气虚衰,病情较重。通过肤色能有效诊断的疾病有丹毒、黄疸等。皮肤变红如染脂涂丹者为丹毒。若全身皮肤呈云片状红色,游行无定或浮肿疼痛,称为赤游丹毒,因风热外袭、心火偏旺或小儿胎毒所致。若发于局部则称流火,下肢红肿由湿热火毒下注所致,头面皮肤红赤肿痛则为风热毒邪上攻引起。若皮肤、面、目、爪甲发黄异常,为黄疸。其中,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属阳黄,为湿热内蕴所致;黄色晦暗如烟熏,为阴黄,由寒湿困脾引起;如皮肤黄中显黑,色黑晦暗,称为黑疸,因瘀血或肾虚所致。②望皮肤形态。皮肤形态异常包括肿胀、斑疹、白、水疱等。头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肿,皮肤紧绷,按之凹陷,抬手不起,称为肿,为水湿内停、外溢肌肤所致;若皮肤虚浮,按之凹陷,抬手即起,是气行不畅的征象。斑是显现于肌肤表面的片状斑块,摸不应手,分为阳斑与阴斑两种。阳斑又称发斑,斑大成片,色红或紫,甚而紫黑,常伴发热、烦躁、谵语、口渴、舌红绛、脉数等,可见于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之证;阴斑大小不一,色淡红或暗紫,隐而不显,发无定处,出没无常,患者神清、肢冷、泄泻、舌淡、脉沉细,多因内伤气血不足而致。疹从皮肤血络发出,形似粟粒,红色而高起,摸之应手,可见于麻疹、风疹等病,其特征以点状丘疹为主。一般来说,斑疹形色以分布均匀而稀疏、色红润为顺证,病轻;若布点稠密或根部紧束、色深,则为逆证,病重。白是高出皮肤的细小丘疱疹,内含水液,色泽晶莹如粟状,常见于暑湿、湿温患者,为湿邪内郁、汗出不彻所致。水疱为高出皮肤、大小不一、内含水液的疱疹,有水痘、蛇串疮、湿疹等的不同。此外,尚有痈、疽、疖、疔等皮肤形态色泽变化征象。   
 

 

    望脉络,通过两手鱼际、食指、指甲络脉的形色变化诊察疾病的方法。①望食指络脉。又称望小儿指纹,多用于3岁以内小儿,以其形状、色泽、粗细、长短等变化为主。小儿食指掌侧络脉的显现和分布,可分为风关、气关、命关。诊察时医生用右手拇指用力适中地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反复数次,络脉渐显,便于观察。正常指纹色泽鲜红,红黄相兼,仅隐于风关之内,多呈斜形,单支状,粗细适中。其色深病重,色浅病轻;色淡多虚,色滞(推之不畅、按之不退)多实;色淡红多寒,色紫红多热;色紫黑属瘀血阻络、主病危,色青主风或疼痛。若浮露浅显,病在表;沉滞深隐,病在里。增粗为实证、热证,变细为虚证、寒证。日渐增长为病情加重,缩短为病情减轻。食指络脉见于风关,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从风关透至气关,病邪由表入里,病情加重;见于命关,病邪深入脏腑,如直透指端称为透关射甲,病情危重。②望指甲。指甲是筋之余,为肝胆之外候。肝藏血而主疏泄,因此望指甲可测知气血盛衰及其运行情况。指甲红润含蓄光泽,坚韧而呈弧形,是气血旺盛、运行流畅征象。若指甲深红色是气分有热;黄色是黄疸之征象,常伴面目、全身皮肤黄色;淡白色为血虚或气血两虚,苍白色为虚寒,紫黑色为瘀血,青色以寒证为多。如按压指甲变白,放开后血色恢复缓慢,是气滞血瘀;不复红者,多是血虚。指甲扁平而反凹称为反甲,多为肝血虚所致;指甲干枯多为肝热,或肝血虚、心阴虚。指甲菲薄脆裂,以气血亏、精血少为多,亦可见于疠风、甲癣、久痹等病。③望鱼际络脉。鱼际为手掌大指本节后肌肉丰隆处,手太阴肺经循行于此,且与胃经气血盛衰有关。望鱼际络脉主要是望色,如青属寒、赤属热等。目前较少应用。   
    望排出物,包括望呕吐物、痰、涎、涕、唾、二便、经带、脓液等的形、色、质、量。①呕吐物。清稀无臭,以寒证为主;秽浊酸臭,以热证为主;见有不消化食物夹杂,并有酸臭味,多属食积;见有清水痰涎,伴口干不欲饮,舌苔腻,多属痰饮。呕吐黄绿苦水,为肝胆湿热;如呕吐鲜血或紫暗有块,夹杂食物残渣,为胃热、肝火引起,或有瘀血。②痰。色黄黏稠、结而成块,属热痰;痰白清稀、多泡沫,属风痰;痰白清稀或有灰黑点,属寒痰;痰白滑、量多而易咯出,属湿痰;痰少而黏,难于咯出,为燥痰。痰中带血而色鲜红,多由阴虚火旺、热伤肺络所致。③涕。鼻流浊涕是外感风热,流清涕是外感风寒,久留浊涕不止是鼻渊之征。④唾涎。口角流涎不能自主,质清量多,以脾虚为主;如口流浊涎黏稠,则为脾胃湿热;小儿流涎可因虫积、胃热引起。吐出唾沫而量多,多因胃寒、食积或肾虚饮泛而致。⑤二便。大便如酱为大肠积热,似鸭粪而稀为虚寒,稠黏为热盛津伤,干结为津亏,兼夹红白脓液为痢疾,兼夹不消化食物为食积或脾虚。小便深黄而混浊,或白如米泔水样,是湿热下注;色白而清长,为肾阳虚;色红而浊,为尿血。⑥月经。月经量多,质稠或夹血块,色深红,多为血热;若量多,质稀,色淡红,多为气虚;月经色暗,兼夹血块,多为瘀血;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或深或淡,为肝气郁结所致。⑦带下。妇女阴道可有少量白带分泌。若带下量多,或淋漓不断等,即为带下病。若带下色白为寒湿,色黄为湿热,赤白相兼为肝经湿热,各色相兼称为五色带,为妇科危重病证。若带下清稀为虚寒,稠黏为实热,呈涕唾状为脾虚夹湿,似脓液状为内痈等。⑧脓液。为皮肉的液状腐败物,多见于外科疮疡。若脓色黄白质稠,色泽鲜明,为气血充盛而排邪外出;若脓色黄白质稀,色泽明净,为疮疡顺证,是正气胜邪的表现。脓黄浊质稠,色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