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静
个人日记
在国人现有的概念中酒是闹的,与静无关。热闹的场合必有酒,放荡形骸之时必是酒的作用。在现时的中国的生意场、官场、职场,甚至朋友间、年节时的亲友间莫不是以酒助兴、以酒助亲、以酒助升。但酒确实也是有助静之功的。
前阵子,友人日本归来,带回两瓶日本松竹梅清酒送我。这酒,我是有些熟悉的。十几年前去日本,在一日式小酒馆喝的就是这酒。记得当初一开始,一本正经地考虑到国格不敢放肆,加上也不了解这酒的酒性,我们一行四人都假惺惺的推说不会喝,其实在中国的官场有几个不会喝的?所以,经不住几位日本朋友大肆吹嘘这个是他们公司的酒缸,那个是他们公司的酒海。心想咱中国人八年抗战都不怕,不能这方面在小日本面前认栽。几人一合计,留一人准备善后,其余三人一齐上,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悲壮。
日本朋友一看阵势,想压住我们,便说每人先上五壶,我们怯生生地只好答应。其实那烫酒壶也不大,大小象电视剧里古人用的烫酒壶,大约内装三两左右。酒保烫好了送上,我们硬着头皮一壶一壶地喝着,还别说,这酒还真不咋地,对我们这些在国内酒精杀场的人来说就象喝水一样,三壶下肚没什么大反映。一看桌上只剩两壶,叫来酒保再上五壶。这下,日本朋友沉不住气了,赶紧讨饶。我们那有退让之理,一是已经把我们的酒虫抅出来了,二是也想胡乱地挣个国面。结果十壶下去,三位日本朋友两位喝睡着了、一位胡乱地跳着谁也看不懂的舞——咱中国人歪歪斜斜地全胜而归。只是委屈了那位准备善后的同事,酒没喝着不说还尽为小日本善后,怪不得他嘟囔着:我们的科技、经济干不过你们,喝酒还能干不过?
事后,我一查,原来日本清酒的酒精度只有十六度,相对于我们喝惯的五十二度以上的中国白酒而言,实在算不上是酒。其实,这酒也是咱中国唐朝时经过朝鲜半岛传过去的,只不过唐朝的浊酒到他那地儿改良为清酒罢了。就这度数,怪不得李白“斗酒诗百篇”、怪不得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怪不得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岑参也说“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敢情低度酒多喝才能激发豪情。
由此看来这种酒少喝也是可以静的。因为,应该说清酒、浊酒都是中国古代诗人喜欢喝的那一种,轻盈隽雅,暗香浮动。寒冬里,独自一人让身体沐浴在阳光下的玻璃窗前,斟一壶清酒,嗅一嗅酒的幽香,小口轻啜,可以让时光倒退,面对着亮晃晃的街市,让温热一点点漫上身来,眼中无他,胸中漫出许多美妙的诗句。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任凭窗外的灯红酒绿、人声喧哗,让自己从身体到思想彻底地空洞,静静地发呆,让一种悠远、祥和、微温的感觉为灵魂洗个澡。
酒之闹,在于形, 酒之静,在于心。独酌一壶清酒,无论是阳光下的窗前,还是星光下的林间,无论是青涩的苦味,还是悠悠的伤感,都是一种美妙。当淡淡的温馨渐渐缀满胸腔,甚至可以忽略自身的存在,生命中曾经的美好如同自然界美丽的花鸟流水,多年前的记忆正沉睡在你不知道的某个角落,象在黑暗里等待阳光必然的再次来临。
文章评论
紫烟轻扬
趁酒势继续回忆沉睡在某个角落里的花鸟流水哦。
华煜
[em]e179[/em]有侠骨[em]e163[/em][em]e128[/em]
宛若
大多数人喝酒就闹,只是闹大闹小的问题,这就是酒之闹吧。还有些人喝完酒就呼呼大睡,这可能算是酒之静吧?[em]e113[/em]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空林君好雅兴,有机会到抚州来品尝我们的临川贡酒![em]e102[/em]
三三
在小日本的主场PK,全胜而归,顶。
︶ㄣ雨の飄雪ぶ
一壶清酒喜相逢,轻松独酌,颇为自乐,其乐乎。。。 [ft=,,宋体]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来楼主,语言幽默风趣又激情飞扬,感觉就是一睿智、深刻、冷静的思想者。文笔很好,欣赏了,[/ft]
蓦然回首
欣赏美文[em]e179[/em]动、静之间,尽显侠客、雅士清远之气!
宜 心
不论于身于心,饮酒,微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