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教学后记
个人日记
但是,老婆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感觉在开始的字词教学部分能把握好学生,环节设计也很合理,但后半部分随文就有了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好的想法,略显生硬。我再次看到这教材时,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一堂课没有亮点,这堂课就只能是平庸,特别是在现在那么重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况下,亮点也必须是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着手,我很怀疑这篇课文能不能上好,是不是应该选择别的课文,找到课堂的亮点。
直到看到了“盼望”这个词,心里隐约地感觉可以把这个词做成亮点,因为在网上仅有的一堂《采蘑菇》课例中,那位教师说“盼望”和“希望”是差不多的。而实际上,这两个词语是有区别的。突破听课教师的常规认识,让听课的老师也有顿悟的感觉,亮点往往就出现了。但细节怎样处理呢?成败的关键就是细节。
我想起罗主任给我推荐过的余晓娟执教的《雷雨》,曾经看过她的课堂实录,其中就有教学“掉下来”与“垂下来”的辨读感悟,我再次找到这篇实录和录像,反复观看。从录像上看,余老师的课堂语言没有刻意的雕琢痕迹,给人以真切感,但她仍有大赛中的紧迫与急促,从她的步伐、表情、时间控制上都可以看出,她的个人魅力也并不是特别突出,尽管这样,这仍然是一堂特等奖的课,因此,可以说,她对词语的品读感悟、学习运用,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才是成功的关键,这主要体现在“垂下来”的解读和用“越来越”的使用上,如果说“垂下来”发现了文字的秘密,“越来越”则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理清课文内容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一下子学不来灵魂,我先追求神似。
“盼望”本是一个难点,因为你怎样才能解释它的意思呢?直接说教是低效的,直接造句是说不出来的,完全把它当做“希望”来造句就会运用不当,一旦运用不当,你怎么告诉学生这个句子不合适?如果不指出不合适,就是课堂的大漏洞。就因为这样,这个“盼望”就是我要努力实现的亮点。“盼望”和“希望”看似一样,但“盼”的本义是睁开眼睛,正所谓“美目盼兮”,“盼望”虽有“希望”的意思,但比“希望”多了一种想亲眼目睹的实在感,况且,将抽象的“盼望”还原到具体的情景中去,也符合“举象”的规律。
因此,“盼望”的教学处理,基本步骤确定为:初步感知词义-生疑-拆字理解-说话练习(1.用名句作例句,2.举象,盼望春天,是在盼望树木……盼望小草……3.情景中的运用,天黑了,我在家门口盼望……),最后回到课文,这个过程中,用图片与提示性的文字营造情景,将说话与想象结合起来,学习运用抽象的词语可以变得简单,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汉字文化、质疑解疑、语言运用、阅读经典等理念整合到一起。为避免将这个词语的品析搞得太艰涩,需要注意,不可比较与希望的区别,不可离开情景自主说话,不可分析总结运用的理论。
“渐渐”既是语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词,也可以成为联结前后教学环节的纽带。可以在品读中发现它对准确表达的作用,也可以将白兔采蘑菇的方法结合起来,然后过渡到后文。这可以是本课时第二个着力点,但由于备课时对这个环节的思考不够,思路细化得并不清楚。
今天,对“盼望”环节的设想在课堂中得到了实现,这个点果然成为了一个亮点。以至于运用课件天衣无缝地将认词和引入“雨过天晴”,不着痕迹地理解积累了“雨过天晴”,这个环节也无人在讨论中提到。但“盼望”环节却没能做到天衣无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一句的出现,显得突兀,原因不明,反复朗读这个句子,偏离了“说话”这一主要目的,若是改变一下思路,说话运用的步骤:1.天黑了,我一个坐在家门口,盼望……(情景中说话)2.看图,语言营造情景,说话“冬天里,他盼望春天快点到来,他盼望着树木……盼望着小草……”3. 阅读经典语句并想象,4.回到课文。这样可以表现出循序渐进的感觉。
“渐渐”的处理更显凌乱。首先,发现句子中缺少“渐渐”的引导性问题就很不明确,学生转了两个弯才发现了它,然后,找到了“渐渐”体现的采蘑菇的方式,并没有指导朗读,也没有引导运用。“渐渐”被打了个哈哈,因为赶时间,“渐渐”后的段落也没有多读一读,预想中以“渐渐”作纽带,并没有实现。
还是是因为时间较紧了,写字指导显得匆忙了,观察与指导的预设流程也变得模模糊糊。为什么时间会不够用呢?一个原因是开课时的耽误,当时虽然已经上课了,我为了试一下课前小活动的效果,仍然坚持做了这个环节,本来计划一分钟可以完成的内容,完成时已经花了近五分钟了。第二个原因是问题设置和语言细节准备不够细致,有几处纠缠不清的情况。
另外,在对学生的调动和鼓励上,童趣的营造上,还有很大问题,特别是对学生的表扬,表扬的内容不够具体,指向还要更明确,表扬的次数与方式也要增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我也要更注重,例如开火车时跟读的方法,同学间互相纠正的形式,老师伸手指表示读几次的手势也不规范,举手没能发言的学生也要得到关注,要能发现可能会有的最精彩的发言。
一堂课带给我的思考,是复杂而凌乱的,幸运的是,教科所的陆所长和罗主任来到了教室,听课之后,细致地给我进行了分析和指导,他们的指导,有细节方法上的,更有理念上的点拨,还有个人教学习惯中的问题,给了我一道教学反思的清晰思路。
附:
罗主任评课要点:
可以坚持的:1.课堂的整体结构设计;2.识字方法的变化,对汉字文化的体现;3.关注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各种开火车),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的问题;4.对比理解、学习语言运用、知识迁移的形式;5.朗读中关注标点的作用。
需要改进的:1.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教师的思路要更清晰,过渡衔接、启发引导的语言要精练明确,才能不纠缠、不偏离(“盼望”的说话环节);2.朗读指导,集体朗读过多,指导不太落实;3.写字的时间要留足,指导的着力点与思路要清晰;4.细节的处理,要更关注,例如问题的设计(“渐渐”的发现)。
陆所长评课要点:
可以坚持的:1.让课堂简约、生动、有效;2.课堂的全体性(关注全体让大家都参与、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主体性(关注学情,读、教、订正)、情境性(创设情景)、工具性(学习语文文字运用)、规律性(六步教学、引入后初读识字再细读学词读文最后写字的流程、先音再形后义的识字教学);3.对“乐学善导、自主发展”的解释并谈本堂课中的体现。
还需要改进的:1.课件更精美(手和石头的图片);2.提问更明确(发现“渐渐”);3.语言更精练(多处);4.指导更到位(写字、朗读)。
文章评论
随风而去
彭老师钻研得好认真[em]e179[/em]
┅☆缘来是德
学习学习,把教案课件传给我啥,我研究研究。
河风
天哪,这样的好同志啊!!
轻舞飞扬
好学上进的好老师[em]e179[/em]
Waiting for the sniper
兄弟,好厉害哟!值得学习,向你学习,你是我们的骄傲啊!
Sissi
彭老师,你在教哪个年级啊,我在教三年级 ,不过是人教版的,现在我觉得作文是我最头疼的
administrator
[em]e1000022[/em]
一片荒漠
老彭家的才子!语文水平超过你爷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