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欧阳询和他的《九成宫碑》

个人日记

 书友大家说
      楷书至唐代达巅峰,唐楷奉欧体为桂冠,欧楷以《九成宫碑》为代表。这不是我个人的见解,书法史上早有定论,这一讲专门介绍一代宗师欧阳询和他的《九成宫碑》。
  欧阳询复姓欧阳,名询,字信本。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卒(公元641年),享年84岁,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他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出身贵族,祖父欧阳颁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
  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隋朝时就已官至太常博士。以后,他与后来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交往密切。李渊建唐时,欧阳询已年逾60,深受李渊及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曾作过修改政令的“给事中”、掌握时辰的“率更令”和专门修编文章的“弘文馆学士”等官职。因其官职,后人称他为“欧阳率更”。作为—名学识渊博的学者,欧阳询主持编纂了长达100卷的著名类书《艺文类聚》,同时还是唐朝初期著名的碑文撰写大家。
  书法方面,欧阳询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另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有《道因法师碑》传世)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身处初唐,他自然会被崇尚二王的书风所浸染。但他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法兼南北,同时吸取了当代一些书家的长处,融清雅秀丽与遒劲雄强于一体,使刚劲与平和、端稳与险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他的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著名,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
  欧阳询的楷书,源出于汉隶,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掺和了六朝碑书,可谓博采各家之长。其主要特点是:中宫紧密,主笔舒展,收放有致,疏密恰当,骨气劲峭,笔势开张,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穿插挪让极有法度。“欧体”楷书,使楷书的法则得到了相当的完善,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翰墨之冠”、“万世法成”,后世将《九成宫醴泉铭》其为学习楷书的最佳范本。正如明代杨士奇所说:“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初学者师此以立本,而后入虞、入永、入钟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难也。”欧阳询传世的楷书作品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他的研究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真正的成立。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活着的时候书法就已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图片

文章评论

墨梅

@{uin:414815071,nick:巴陵笑笑生,who:1} [em]e160[/em]

墨梅

@{uin:1969385163,nick:创意,who:1} [em]e18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