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个人日记
“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及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明净,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想通,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洒脱,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轻盈灵动。这就是其中所涵盖的精髓 。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和舍得。大海之所以深奥,是因为他善于吮吸天空和大地的乳汁和眼泪,和兼收并蓄的宽广的胸怀以及举世无双的沉淀力与排除力,化桑田为沧海!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而最为刚性的也恰恰是它,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正所谓柔能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更有它的深刻,“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有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渊源,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道”存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水的本性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秽,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
水的的本性以及无尽的内涵, 乃至仁至善……
..
文章评论
一粟
七律·愫怀 填词浅坐浅填词,忆往深居忆往时。 多少春愁多少恨,几多秋事几多思。 红尘路上红尘绊,风雨征程风雨知。 夙愿难圆难夙愿,一腔怀愫一腔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