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悟性随缘

  

图片

/紫冰兰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我们不需要跟别人比,只需要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坐好了,便是最好状态。所以,不管你从事任何职业,都无需与人攀比。好比学佛,有的人生下来命中注定要从事佛法事业,如果你硬要拿常人的职业来相比,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

学佛,不是非得从事佛法事业才学佛,就是说,学佛的人,有在家学佛的,有出家学佛的,其实,在家众就是学些做人的道理,能自己化解自己的烦恼,解脱生死问题。释迦牟尼佛成道以来,从来没有说过,每个人都必需出家修行才能学佛。反而他也在提倡在家修行的弟子,不要随便出家。真正出家的僧人,是有前世大因缘,是缘到无法改变,发心以修行佛法,弘扬佛法事业为毕生心愿的人。这世上能真正如此的人不多,所以没法去攀比。各人有各人的修行,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从事任何职业,在哪都可以学佛,这学佛,与什么样的人、职业无关,成就看各人的造化。从佛法中得悟人生的,必然会成就自己现有事业,原来好的会更好,不好的会转好,否则,那不叫学佛,那叫迷佛。任何执迷不悟,都不能成就佛法大道,学佛也一样,学得不对,就成了迷信。真正的迷信,是根本不了解而乱信,导致入了魔,乱了道。

所以,有很多人这么认为:我有自己的工作,家庭,我不可能放下现在的一切去学佛。这本身就是迷了。正信佛法的人,会明白,佛法从来没有离开过世间而存在,佛法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看不到,我们执迷,总以为佛法高深,必须远离俗世才可修行。再高深的佛法也最终要回到世间法中来,要回归本真,如果佛法离开了世间法,就不再是佛法。真正修行,并不是在于离世,而是让佛法融入世间,指导自己更好的生活,不执迷。所以,学佛,不是为了放弃家庭、事业,不是弃世逃避现实,而是转变自己人生境界,迎向更高的目标。若不能如此,必不是真正修行佛法之人。如果一个学佛之人,越学越烦,越学离世人越远,越学越不能自己好好开心生活,那么,就不要学了,这已经学迷糊了,着魔了。

这世上学佛的大部分人,都是世间在家的人,有行了正式皈依礼的,也有不行皈依礼但已经在修行的,心中有信,不在形式。而出家的人是必须要尊重的,不管出家人做得如何,都必须尊重对方的事业,不信之人也不可以随便诽谤僧人,否则,就是造了一个大的罪业,果报极重,必见地狱,信不信都实有。别人修行是别人的事,好不好不是你的事,你只管自己的修行,休说他人。学佛,就是只修自己,自己无所修德,看别人有用吗?别人有得有失,那还是别人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的习惯都是,看见别人做得不好就批评,从不看自己有失,所以,看哪个都不顺眼,这世上都是我说别人,别人还说别人,到最后,没一个好人。但学佛,真正目的是自己学做人,可没有做到这点,看谁都不顺眼。如果反过来,事事先看自己缺在哪,把自己修行好了,每个人都这样做,就不去先计较别人了,各自得圆满了,这个世界自己变好了。这才是学佛的本质。世界是因为“我”而改变,不是因为别人,我们总指望别人好,别人也这样指望,结果没一个自己去真修行,到头来说,佛法是骗人的,实际上,佛法一直真实不虚,与世间法的区别,就好像工具,我们要让工具为自己所用,不要成为工具的奴隶。你错解佛法,佛法降成世间法,正解了佛法,连世间法都被你变成了佛法。什么样的人,能把握什么样的工具,把工具变成法宝。但很多人却有着各种虚幻的想法,妄想,分别,所以,才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矛盾,永无统一。常道:佛法没错,是人错了,是学的人错用了。

如果,一个真能悟通佛法本真的人,不必在经文句意中找佛法,即便是没有经文,佛法本在,无时不在。经文,只是一个引路的标志,很多经并没有确切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法,往往只是一个说法,佛法,甚至不在文字当中体现,而在你内心深处的感受。所以,《金刚经》的核心在于让我们悟“空”,就是万法皆空,不必执着,空,不是绝无,也不是实有,因为你无所得用,你不知所用,法也是心生,能用则生万法,所以有空间才可生出法,依然如同工具,是否为你所用。真虚如幻,终落虚空本真,一切皆梦幻泡影,只要不执迷,便可见圆满。不执迷于所得,不执迷于不得,好与坏都不要去执着,心才得自开。

懂的人,明白我说的只是生活,不懂的人,以为我在说法。其实,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都总结一句:无法可说。我一个凡人,又懂得什么说法,也只能是一个概念上的“说法”罢了,本无法可说,全是生活,哪怕借说佛法,实非真是佛法,还是一个“说法”,我也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明白佛陀所言不假。确实没有指定何为佛法,因为佛法都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我们天天可见,却不认得,还以为有多高深,其实,吃饭睡觉都是佛法,只是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时,全听不明白,还以为佛法在那些经文中,其实,很多人很失望,因为读了很多经,最后发现,依然不懂佛法在哪。甚至有人还挑高鼻梁说,你能用佛法说服我吗?听了这句话,我是有点好笑的,我必然会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说服任何人,而任何人也不可能让别人说服。这就是人性中的执着。真正能说服自己的,最终是自己,当他自己的认知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就解脱了,不需要别人去强行说服,一个人自己不愿意去转变自己,是没有人可以转变他的,这是因果带来的必然。因缘不到,无法转变,不必做无用功。

所以,还是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无论修习哪种法门,必是适用了自己才有用。经读得再多,只能说明在知识面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也无法证明已得佛法真要,开了悟性。相反,哪怕经读得不多,在生活上见证了种种因果,确信开悟,一样成就正果。

老师,只是导师,不是助你成就正果的灵丹妙药。正果,不是坐在那不动像一尊菩萨像,而是真正坦然,微笑的步在世间大道小道上,心不散乱的人。如果有人说,你已不在这世间,只能说明你出世了,如果有人再说,你依然在世间,这才是说佛法从无离开过世间。出世是修因,入世是行果,还是同在一世中,不曾远离生活,只有这样的佛法,才能真正的在世间得到弘扬,只有每个人先从自己转变开始,才能真正的让这个世界慢慢转变。我们不是只学念经避世,我们要学的是做人应世,让佛法永远在人间,得闻佛法如闻真理,解决自己内心的烦恼,唯有让自己从内心去觉悟生命的真谛,从而在生活中更好的面对工作,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化解心中压力。

越深入学佛,佛法就追随而来,不由自己不见。一切都可以用佛法之说来总结,跟一般的哲学一样却比一般哲理更有力量。有时不是我引用了什么哲理,而是我见证了佛法的真实存在,至少,我化解了自己内心的痛苦,而让自己越来越自在。

那些担心学佛了就不得求财,不得吃肉,不得做这个不得做那个,不得自由,总总想法皆是的世人,还不懂什么是佛法时,就开始诽谤佛法。所谓:财不用求自会来,福是前修今生有,不是你的莫强求,死后片瓦带不走,唯有轮回罪该受,可悲最终哭白头。世人都抛弃不了财富、事业、情爱,所以那些真放下,真心出家修行的得道僧人,是极令人佩服的,他们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从事弘法事业的,他们所求只为众生而不为自己,那么,他们不快乐吗?他们是真正快乐的人,也是最自由的人。但偏偏世人不知这种自在和快乐,只贪恋现实中的利益享受,不理解何为大自在,反而担心出家人不成家,不生孩子,多可怜多命苦,这是不是叫做皇帝不急太监急?人家明明没烦恼,倒是世人在替他们烦,自己的烦恼都没有解决,却去替别人烦,自找苦吃,不知真正苦的是哪个,这才不得不笑。

所以,这就是每个人的位置,如果你找到一个不合适自己的位置,你怎么坐也不会舒服,这个世界有各种不同的位置,医生有医生的位置,僧尼有僧尼的位置,老师有老师的位置,都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也不能比较好坏,因为都对世界有用,必须要有人去做的,不然哪个给我们看病,哪个给我们说法,哪个给我们讲课?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非要说区别,只有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分别心,才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有了不同的命运。但不管命运是如何,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所有一切皆可修法,只要选择了合适的法门,都会各得成就自己的未来。

假若你心中种下一颗金刚不坏的种子,总有一天,你会看到金刚不坏种子的花果,这就是因。我们早就为自己种下了一个因,在未来还可以转变,但如果不转变,最终结出的就是开始那个因的果,好不好,看你的种子。成功的人,就是在合适的时候,撞上了合适的因缘,就像找对了人,做对了事,当然,就是真正坐对了位置成就了自己。

 

2013-10-12随笔

文章评论

城市

真心希望有缘的读者朋友对此文多读几遍。确切的的说会有加持力的。文章好坏是其次,文有张力才是难得。只是需要我们读者放下浮躁心,平心体会才能交会,产生效力。“文章”,“位置”,“作者”,“读者”里里外外,林林种种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条件,一个缘,真正的需要理会和把握的却是我们的心,真心虽然和以上都无交涉,却可以借以反观,读文读心,找属于自己的位置。。那是需要找的,在分别于不分别中试试吧,做好了,看定了,好状态其实简单。适合的位置就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