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六尺巷
个人日记
安徽桐城六尺巷,百米长,两米宽,看似是个寻常的窄巷。桐城是青史留名之地,滋养了清朝著名的“桐城学派”。桐城学派后期代表人物姚永朴在《旧闻随笔》中记载了六尺巷的由来:“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意为名焉。”文中的张文端公就是康熙朝的名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这位一品京官,吩咐家人对邻里退让三尺。事是小事,但几人能做到?官员“知进退”,自古便是难事。后来,张英次子张廷玉官至军机大臣,辅助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终其一生,都追随了其父“知进退”的美德。他死后,牌位供奉在太庙。整个清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只有张廷玉一人。如今,“父子双宰相”仍是桐城美谈,六尺巷也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愿人们见到的不仅仅只是历史的遗迹,旅游的景点,更多的反省。它留给后人的是:为官造福一方,治家清廉退让,它带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心灵的启示。
愿人们见到的不仅仅只是历史的遗迹,旅游的景点,更多的反省。它留给后人的是:为官造福一方,治家清廉退让,它带给后人的是:不尽的思索,心灵的启示。
文章评论
朋友
赏读受益![em]e179[/em][em]e163[/em]
龙大海
小文大理,让我这个与桐城有缘的人汗颜,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