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舞江湖之--问道武当

无心无境

 

 为爱名山去复还--武当山

    

 本文共三节:

为爱名山去复还--武当山

众妙之门--问道武当

太极宗师--张三丰

 

 

图片

 

 

  题太和山

  唐 吕洞宾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

 

 

图片

 

 

武当山古有太和山,玄岳,太岳之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背靠神农架原始森林,北临丹江口水。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

胜景有箭镞林立的七十二峰、绝壁深的三十六岩、激湍飞流二十四涧、云腾雾蒸的十一洞、玄妙奇特的十石九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北宋书画家米芾曾赞武当为“天下第一山”。自然景观奇特绚丽的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

 

 

 

图片

 

 

 

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飘雾绕;金秋林疏叶红,满目清新;冬季银装素裹,冰柱撑天。武当的胜景不仅于自然风景之中,其人文景观亦是宏伟壮丽,在古均州城至金顶七十公里的建筑红上,建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古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建筑群,总面积达一百六十万平方米。这些建筑均镶嵌在峰峦岩洞和奇峰幽谷之中,布局巧妙,规模宏伟,技艺精湛。“五里十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

 

 

 

 

图片

 

 

 

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主峰天柱峰顶上的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明.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金顶景区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二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各朝代制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和无价之宝。

 

 

 

图片图片

 

 

 

 金殿是当时中国等级最高的建筑规制,殿顶翼角飞举,上饰龙凤,海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

金殿的梁柱斗拱,门窗瓦顶,殿内的供案,帏幔和真武帝君造像及匾额,楹联,皆用铜铸成,重约二百吨。它精细地模仿重檐歇山式的古典建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每年夏季雷雨季节,武当山就会出现雷击金殿的奇观。适时,一声声天崩地裂的巨响震耳欲聋,雷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劈金殿。刹那间,金光万道,直射云霄,其景惊心动魄,神奇壮观。金殿在历经六百年雷电炼击,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至今仍金光灿灿,堪称人间奇绝。

  

 

图片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玄妙,空灵和神韵。

 

 

 

 

众妙之门--问道武当

图片

 

 

 “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的武当山,是道教圣地,神仙居所。《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发迹圣地。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函谷关遇老子的守令),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图片

 

 

以个人的理解,宗教更多的是世俗信仰的寄寓,既出于对神秘超自然力的敬畏,又出于对神,仙的飞想,更是出于对名利的汲汲追求,希翼于焚香诵经拜神以求福。因而世俗的附会总多于对实质的认知,或者尊奉哪路神仙,或者焚香祈祷,种种现象不一而足。为物我欲望所障的无明习性是如此的根深固蒂,为物为境所牵,而独独忘了圣贤彻悟示道的根本所在,执迷不悟,迷信的根源。

 

 

图片

 

道教自然源起于道家,道家始祖老子写五千言于函谷关,何曾有一言述及“玄天真武大帝”?这种形象可见出于杜撰与附会,而后世教派尊奉创造正迎合世俗心理的需求和加强皇权天授统治的需要。觉悟大道的老子何曾有讲这些呢,就是“道家”二字也是后人加之的冠誉。老子身前何曾汲汲于名利呢,因缘于函谷关留下弥足珍贵的五千言,飘飘然出关而去,不留形迹。中国文人雅士历来有山水情结,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些悟道修道之士,喜云游四方,涉足名川大河,找个清净之处,不也正常吗。至于原始的出于传道需要而创立的组织,比如当年释迦牟尼宣讲佛法,闻法求道者众多而形成的僧团组织,其明心见性的目的,跟世俗的焚香拜佛求福就不知相去几何了。道教又何其例外,故而正信正觉不易,老子不就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已为道。”大道难传难信难闻,吐尽世态问题。

 

 

图片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来譬喻为人处事如水般善利万物,而不为私已私利相争相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谓朴,亦为不欲。不欲以静,天下自正。”来说人效行大道无为,无欲无求,返朴归真,清静自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谓之复命”,来说人虚极守静,放下念相执著,万念归一,一念归于无念,无念无相归根复命,回归大道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说大道如如自净,天地人都具如如自净本性,皆为元真大道所赋予。“载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来说涵养心性不失魂落魄,集纳真气如婴儿无念。。

 

 

 

 

图片

 

 

 

五千言如一泓清流,皆是导人彻觉解脱的真言。而后世皆于名利物我中翻滚不休,哪里知晓领悟大道得以返本归源才是天下第一稀有之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哪里知晓这清净无为之妙呢。生怕名利如流沙过隙随手而去,哪里知晓名利不过竹蓝打水一场空呢。至死不悟,执著物我,哪里知晓如此唯有参加物质生灭大循环而不得脱维返源呢。道在哪里?道不在焚香中,不在寺庙道观中,不在暮鼓晨钟,不在虔诚膜拜,恰在于放下执著,舍却心外逐物,而去证悟本来清净具足的灵明本性,回归如如自净的元真本源故乡。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亦宝之,欲为已。。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识之者,虽有拱璧,驷马算得了什么呢?世间一切物质之珍,它都视如灰土。

 

  

 

 

 

 

太极宗师--张三丰

 

 

图片

 

 

 

 

 如果说您未曾去过武当山,想必亦已于金庸笔下见识了武当派;哪怕您不懂武学,至少也熟知了太极拳。太极拳“行云流水,连绵不绝”,其强身健体之功效早已普及于国人而尽巷皆知。“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泰山北斗的地位,并不仅于武学见长,武技见高下,更重在开一派之宗者,皆为悟道彻觉者。以武显道,以道演武,立于至境,故成其超然地位,而为开宗祖师:比如菩提达摩,比如张三丰。

 

 

 

 图片

 

 

关于张三丰其人,字君宝,号玄玄子,明朝著名道士,武当派创始人,著有《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等。明朝钟羽正(明万历年间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尚书,死后赐太子太保)有过极高评价:“予观三丰伟貌,雄风当时一世之杰,直以胸襟高旷,屈为帝臣,故托迹江湖耳。即其品流,故在子房诸公之上。世徒以仙才名之,恐未尽也。”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清虚元妙真君”。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等至少十七支。

 

 

 图片

 

 

     答永乐皇帝 明 张三丰 

天地交泰化成功,朝野咸安治道亨。

皇极殿中龙虎静,武当云外钟鼓清。

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苦有情。

 

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图片

 

 

 

太极拳(内家拳)之与道家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仅是一种拳术,可以说张三丰开创的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把道家修道的方法融合于其中,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其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尊道贵德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以求长生久视的煅炼方法,其中体现在其拳理上。因而太极拳哪里又只是一套拳法呢,其要义非在拳,而在太极;非在武,而在于道。以武窥道正是太极拳要达至的境地。动静相宜,刚柔相和的太极拳,不仅能去病健身,壮人体魄,更有发人潜能,增智开慧的功效,此已为武术界学术界所看到并重视的地方。这正是张三丰立于道家活源的创见,是中华武术和东方文化的瑰宝。

 

 

 

图片

 

 

 

太极拳法,也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两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炼功法。武当内家拳正是道士为悟道采用的一种方法,把自己对道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拳术。倘使修习太极拳者,不明理法而只重其形,虽习之一生,犹置于门外而未得入于其内。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心法,并不纯属于虚构,而恰是内家拳太极拳的内核。这个内核又恰是道家彻悟大道的方法,因而从根本上说刚柔急缓强弱动静仅仅只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而非神髓,涵养心性体悟大道才是其根本的意义所在,这是从张三丰当初所开创的武当内家拳而言。然而太极拳流派甚多,陈式,吴式,孙式等,十六式,三十二式,八十八式等等各不相同,内核拳理亦有差别,超出拳法外的关于道的理论思想习深者尚且未窥其道,专家学者莫衷一是,何况未入门的初习者或对武学未感兴趣者。对于深习者,其精深的奥义是探索的不竭动力;对于大部分而言则是煅炼身体以求养生的运动。与至道相隔几何?明代万历年间的王宗岳可谓太极拳大师级人物,然观其论,其总要于拳法,而与张三丰大道论总要于道法,又不知相去几何了。

 

 

 

 

图片

 

 

 

可还曾记如本恩师于《老子连载二》中的释意:清净无为,澹然常寂,圆满无缺的大道呀,生伏于一切事物中;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体,运动于空间时间中;对立统一体不断运动变化,不断产生新物,这是大宇的定则。万物都怀阴载阳,这一面联系着那一面,互相拉扯着不能离开;阴阳两面都以弥散于空间和时间中的“气”作交往;气之精华为万物之灵的人之真气,由练上乘丹法而获得的这种真气,积存于人的中脉之脑内皇庭穴,犹如水之注入杯中,这就为“和”;人体这个小宇宙之和与天体大宇宙之和相统一,如雨水之归于大海,这就是人的解脱之道。

 

涵养心性不失魂落魄,集纳真气如婴儿无念。

 

有物混成,先天而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众妙之门。

 

 

 

静心思虑/编注

 

图片

 

 

 穿越时空

【禅林妙语】

 【读《老子》连载】

 【圣人之学---心学】

 【千古奇书--易经探秘】

   【千古名文岳阳楼记赏析】 

【文明圣地:雅典(附诗)】

【心态与人类能量级别的关系】

【进化论的谬误---人类非进化而来】

 【十大著名思想实验 让你的思想爆发!】

 【爱因斯坦三论解析与认识论四法(智者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