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不能让孩子失学
个人日记
她挑着箩筐准备去粮站,黄阿婆喂完猪出来看见了:“彩虹,你去哪里?”
“我去买米。”李彩虹说。
“你马上要生孩子,做重事情动了胎气,引起婴儿早产,那就麻烦了。”黄阿婆说。
“妈妈,没有关系,我一次挑五十斤,一百斤粮食二次挑回家。”李彩虹说。
“你去交钱,开票,我挑米。”黄阿婆说。
“妈妈,你放心,我不会有事情。”李彩虹说。
黄阿婆把潲桶放到厨房里面,从李彩虹手里把箩筐扁担拿过来,跟在她后面慢慢往粮站走去。粮店在农贸市场旁边,李彩虹把钱和粮册给了开票员,开票员在粮册上面减去一百斤数字,盖了一个章,开了一张一百斤的米票给李彩虹。李彩虹拿着票到了卖米的地方。
卖米的地方是一栋二层楼的房子,上面一层堆着米,下面一层有个漏斗,漏斗下面有块板子,板子关着,米漏不下来,板子抽开,米漏到箩筐里面过秤。卖米的是个男同志,大约三十岁左右,理着小分头,长脸,坐在一张木椅子上面,他从李彩虹手里接过米票看了一眼:“把箩筐放到漏斗下面。”
李彩虹一个手撑着腰,一个手拿着箩筐放了过去。“把那块木板抽开,米就会漏下来。”卖米的青年人说。
漏了半箩筐米,李彩虹赶快把板子关紧了,卖米的人看了一眼箩筐里的米:“不够,你是一百斤米,箩筐要装满。”
“我想一次挑五十斤米,分成二次挑回去。”李彩虹说。
“你大肚子,挑的动吗?”卖米的人说。
“我来挑。”黄阿婆在门口说。
“你路都走不稳,还能挑米吗?”卖米的人接着说:“你家的男人呢?他怎么能叫一个小脚女人和一个孕妇来卖米呢?”
李彩虹听见卖米的人问她男人,眼泪水马上流了出来。曾成这时也来买米,走到门口看见李彩虹在流眼泪:“你买米跟我说一声,我帮你挑回去。”
卖米看出了问题,不说话了。“她们买了多少斤米?”曾成问。
“一百斤。”卖米的人说。
“箩筐重六斤,一共一百零六斤。”曾成把米装到箩筐里面过秤后对卖米的人说。
卖米的人把头伸到秤面前看了一眼:“挑走吧。”
粮店左手边是商店,右手边是农贸市场,粮店前面是公路,走一段公路过桥,往前面再走百多米远,左手转弯下一个坡,到了李彩虹她们家。曾成出汗了,他抬起手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转身就走,李彩虹拉着他衣袖:“喝杯茶再走。”
“不喝了,我还要买米回家。”曾成接着说:“今后有重活告诉我,我帮你做。”
“在食堂你们不要我做重事情,家里的重事情又要你帮忙,非常感谢你们。”李彩虹说。
“你说这话就不对了,同志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曾成边说边走了。
“谢谢。”李彩虹说。
“不要谢谢,下午你迟点去也没有关系。”曾成转过身体说。
天气凉了,一天下班后,李彩虹回家刚坐下,肚子痛起来,李彩虹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对黄阿婆说:“妈妈,我可能要生孩子了。”
“你睡到床上去,我烧一盆炭火放到你房间里面。”黄阿婆说。
冬天天黑的早,下着毛毛雨,北风一阵阵吹过来,把树上剩下的几片叶子都吹到了地下。李娟和召召睡着了,大黄狗躲在窝里面不愿意出来,清晨二点多钟,一个新生命来到世界上。黄阿婆帮婴儿洗澡后,用小被子包好,放到了李彩虹旁边。李彩虹有点失望,又是一朵金花。她和黄阿婆都想要男孩子,男孩子可以传宗接代,可以承担家庭的责任。女孩长大要嫁人,嫁人后就会离开家,她和黄阿婆年龄越来越大,老了后谁来管她们呢?
不管李彩虹黄阿婆怎么想,婴儿出生了,就要把她养大。时间过的很快,孩子满月第二天,李彩虹去食堂上班。曾成和叶爱国他们看见她去了很高兴,食堂里面除了钟桂兰是女的外,其他都是男同志。钟桂兰买饭菜票,很少进厨房。李彩虹来后,仿佛一股清水流了进来,给这塘水带来生气,活力。
“谢谢班长。”李彩虹朝其他人点点头,然后走到曾成面前说。
“不要谢,我应该做的。”曾成说。
“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你讲清楚。”叶爱国对曾成说。
“我那天买米,挑不动,曾成帮我挑回家。”李彩虹说。
“你不要想七想八。”曾成对叶爱国说。
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时间过的很快。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黄阿婆抱着婴儿进来了,李彩虹看见后,赶快站起来,走到她面前,接过孩子,坐在凳上,给她喂奶。她背对着在食堂里面做事情的男人,脸朝着黄阿婆:“妈妈,你难走,明天上午我请半个小时假回去给孩子喂奶。”
“路不远,一会儿时间就走到了。”黄阿婆说。
“外面风很大,下着毛毛雨,万一孩子感冒就麻烦。”曾成说。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侯,晚上搞完卫生,李彩虹包着一块头巾,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北风一阵阵从她身上吹过,她感觉很冷,二个手紧紧抱在胸脯上,侧着身体,弯着腰往家里走去,看天气情况明天会下雪。李彩虹心想。她走到院子面前,听见婴儿哭声,三步并着二步走到房间里面,从竹篮里面抱出婴儿,坐在床边把衣服拉上去,把孩子的头靠在奶上面,孩子的嘴巴找到奶头后,马上不哭了,她开始不停吃奶。
“妈妈,你去吃饭,等下菜凉了,你年龄大,吃了会拉肚子。”李彩虹说。
“没有关系,我逃荒每天都是吃凉东西。”黄阿婆接着说:“彩虹,孩子生下来个多月了,取个什么名字呢?”
“就叫张丽吧!丽表示漂亮,聪明。”李彩虹说。
“小名叫丽丽行吗?”黄阿婆说。
“行,妈妈取的这个小名很好。”李彩虹说。
晚上要喂奶,李彩虹带着丽丽睡觉,召召和李娟黄阿婆三个人睡一张床。李彩虹睡到半晚,听见杉皮上有沙子落在上面的声音,她心想下雪了,路上肯定会结冰。明天,后面路上还可以走,大后天路面就会变的光溜溜地,那时侯怎么去食堂上班呢?李彩虹给丽丽喂完奶又睡着了。第二清早,李彩虹开门后,看见黄阿婆把灰抛在去井里和去食堂的路上。“妈妈,天刚亮,你就起床了呀。”李彩虹说。
“等下娟娟要上课,不早点起床,怕她迟到。”黄阿婆接着说:“你等下去食堂,在鞋子上面绑些稻草,走路的时侯,就不会跌跤。”
路上的冰光溜溜地,人在上面走,可以看见倒影。路边的丝毛草给冰包住,冰太重,丝毛草承受不了冰的重量,横七竖八倒在地下,灌木上的枝条给冰压弯了,杉树,松树,一些大根的树枝结冰后,有些压断了,从树上断掉时,发出痛苦地“吱吱”声音。她家房间的房檐上结了一根根冰柱子,李彩虹拿着一根竹子做的拐棍,慢慢往食堂走去。过小桥了,平时这三根树架起来的桥很容易走,三步就过去了。今天她站在桥前面,先把右脚在桥上试了试,树是圆地,平时脚踩在上面都怕跌跤,现在树上结冰了,脚更踩不稳。李彩虹试几次,不敢站在桥上去,这时黄阿婆在她后面说:“拿块干板子放到树上,踩在板子上过去,人就不会跌跤了。”
公路上结了二三十公分的冰,很光滑,没有看见一辆车走。李彩虹鞋子上绑了布条,虽然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她旁边有一个人过去,他走的很快,不怕跌跤。李彩虹看见那个人脚下面绑了一块带齿轮的铁板,齿轮深深插进冰里,所以他就不怕跌跤。
几个男同志已经到了食堂,曾成看见李彩虹来了就说:“路上很滑,你敢走吗?”
“敢呀,我脚上绑了布条。”李彩虹把脚抬起给曾成看。
“布条效果不好,走一段路,布条上结冰了,人就会滑倒。”曾成接着说:“鞋上要套一种防滑的铁块,等下我给一付,这样就不会跌跤了。”
“谢谢班长。”李彩虹说。
过完春节后,上面来了的文件,单位职工,不准种蔬菜,不准养鸡,养鸭,更不准养猪。李彩虹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黄阿婆:“不准种菜,不准养畜牲,我们吃什么呢?”
“唉,经后每个月的钱买米买菜都不够。”李彩虹说。
“如果别人养,我们也养;别人不养了,我们就把鸡鸭处理掉。”黄阿婆说。
不久后,在上面一再要求下,李彩虹把畜牲都处理了,偷偷地在猪圈后面种了点蔬菜,院子里面安静下来。其他地方开始吃食堂,喻朝阳说如果家属都来吃食堂,我们这里不管是吃饭的地方,还是厨房里面煮饭的地方都小了,先等等看,经后有条件了,再要大家来吃食堂。
李彩虹的钱现在不够用,什么东西都要买,而且价格比以前贵了几倍。那天她去买盐,经过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卖小菜的人,市场看不见一只鸡,一只鸭。走进商店,她惊呆了,商店货架上基本空了,卖布的柜台里面只有几匹布,百货柜台手电筒,电池都没有买,日杂柜除了盐外,还有几包烟,营业员坐在太阳下打毛线衣。“买东西。”李彩虹朝着那几个营业员喊。
没有人理她,李彩虹又喊了一声:“买东西。”
其中一个人问:“买什么东西?”
“买盐。”李彩虹说。
“你等一下,我打完这点毛线就来。”瘦营业员接着问她旁边的胖营业员:“你看格子花是不是这样打?”
“是的。”胖营业员说。
瘦营业员打毛线衣着迷了,不记得李彩虹要买盐。李彩虹等了十多分钟,看见瘦营业员没有过去又喊:“请你给我买盐,等下我要上班。”
“不要急,我还打几针毛线就来。”瘦营业员说。
这时她旁边一个年龄大的营业员说:“去给别人买盐,等下再来打毛线衣。”
瘦营业员嘟起嘴巴走到柜台嘀咕:“早不来,晚不来,我打毛线衣的时侯你就来买盐。”
李彩虹心里有气,不敢说出来,说出来怕营业员九两算一斤给她,等营业员把盐倒在她碗里面,她付款后,拿着盐出门“唉,”叹了一口气,把肚子里面怨气吐了出来。商品越来越来紧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肉票,豆腐票,肥皂票,布票,粮票,甚至买烟要烟票,买酒要酒票,李彩虹的柜子里面多了一个小盒子用来装票。
那天黄阿婆满六十岁,李彩虹请了一个小时假,想买二斤肉给黄阿婆吃。天边刚出现鱼肚白,李彩虹就到食品站买肉的地方排队,食品站在商店过去三百多米远的地方,猪拦砌在河边上,卖肉的地方在公路旁边一栋房子里面。房子有十多米长,靠路边的墙上有十多个洞,每个洞和脸盆差不多大。房子里面是一排案板,案板上面放着猪肉。杀猪的人还在吃饭,房子墙上的洞前面已经站了很多买肉的人,李彩虹排在人少的队伍后面。
天边的云慢慢由白色变成淡红,太阳朝气逢勃从山后面出来,把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身上开始暧和起来,脚也不冷了。不知不觉李彩虹站了一个多小时,卖肉的人还没有来。有人不耐烦了,开始骂人:“王八蛋,老子站了二个小时,这些狗杂种怎么还不来买肉呢?”
“以前每天杀猪,天天有肉买,还不要票,价格也便宜很多,后来三天杀一次猪,现在凭票一个月供应一次猪肉,而且排在后面的人可能买肉不到。”一个穿工作服的矮个子说。
“不但猪肉越来越少,商店里面也没有东西,剩下的几件商品,还要凭票供应。”矮子旁边一个高子说。人越来越多,买肉的队伍越来越长。
八点钟,卖肉的人来了。李彩虹站在队伍里,从小窗口朝里面望去。他们这个窗口卖肉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同志,很瘦,个子不高,头发乱糟糟罩在脑壳上。吃早餐时,不知道什么东西塞到牙齿里面,别人准备卖肉了,他还站在那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想扯掉塞在牙缝里面的东西,扯了几次,牙缝的东西没有扯出来,口水流出来很多,他吐掉口水,闻了闻手指上的气味,然后拿起砍刀,准备砍肉时,站在窗口的买肉人,递了一包烟进去:“师傅,辛苦了,抽烟。”
他转过身体,看了小窗口外面那个人一眼,从他手里把烟拿过来,看了看牌子,接着从里面抽了一根出来烟,咬到嘴巴里面,拿火柴点燃,抽了一口,用舌头把烟转到嘴巴角上,举起砍刀,把猪头砍下来,砍掉猪脚,把一边猪肉砍成二半。“师傅,请你给我砍猪腰的肉。”买肉的人说。
卖肉的砍了一条肉放到秤里面,然后拿了一根肠子放到肉上:“师傅,我不想要肠子。”
“不要肠子,就搭猪脑壳。”卖肉的人说。
“我还是要肠子。”买肉的人说。
卖肉的没有做声,看了一眼秤:“三斤半。”
买猪的人把肉票和钱递了进去。卖肉的人看票一眼,只有二斤肉的票。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做声。收钱后,把猪肉放到了买肉的人篮子里面,买肉的人朝卖肉的人喊了一声“谢谢。”提着篮子回家吃肉去了。
李彩虹看着她前面的人心想,我还有几分钟就可以买到肉了,这时旁边的队伍里面有人插队,站在队伍后面的人看见了,一下全都挤了上来。李彩虹队伍后面的人看见旁边队伍乱了,也从后面挤到小窗口前面来。李彩虹开始离小窗口一米远,人群挤来挤去,把她挤的离窗口五六米远了。她看着拚命往小窗口挤的人群心想,今天买肉不到了。食品站外面还有几百个买肉的人,案板上的肉没有了。李彩虹垂头丧气往家里走去,经过农贸市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走到她身边问:“同志,你买不买鸡蛋?”
李彩虹不相信自已耳朵:“你有鸡蛋卖吗?”
“有鸡蛋卖。”老太婆肯定说。
李彩虹喜出望外,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买到肉,买几个鸡蛋回家给妈妈吃,妈妈六十岁了,劳动一辈子,应该办几桌酒席,热闹,热闹,家里现在不但没有鸡鸭鱼肉,炒菜的油都没有了。想买二斤猪肉回家给妈妈祝寿,站了二三个小时,脚都站酸了,猪毛都没有买到一根。李彩虹跟在老太婆后面走了二十多米远感觉不对:“你的鸡蛋呢?”
“在那里。”老太婆指着河边草丛说。
“你怎么躲在草丛里面卖鸡蛋呢?”李彩虹问。
“唉,在这里卖鸡蛋,给市场管理人员看见了,马上就会拿走你的。”老太婆说。
“你家里面养了很多鸡吗?”李彩虹问。
“不准养,什么都不准养,大家都吃食堂。”老太婆说。
“你怎么又有鸡蛋买呢?”李彩虹问。
“我单家独院住在山上,在山里养了几只鸡,别人不知道。”老太婆说。
老太婆从草丛里面拿出一个布袋,把里面的鸡蛋给李彩虹看了一眼。“买十个鸡蛋。”
老太婆拿了十个鸡蛋放到李彩虹篮子里面,李彩虹问:“一共多少钱?”
“十五元钱。”老太婆说。
“啊。”李彩虹吓了一大跳:“八分钱一个的鸡蛋,十个鸡蛋八角钱,你为什么要收我十五元钱呢?”
“现在不能和去年比。”老太婆说。
李彩虹一咬牙,买了一个鸡蛋给黄阿婆吃。
李娟读书去了,召召坐在地下玩蚂蚁,丽丽在黄阿婆身上睡着了。黄阿婆站起来,抱着丽丽准备送她去床上睡觉的时侯,李彩虹回来了。“你今天怎么就下班了呢?”黄阿婆问。
“妈妈,生日快乐。”李彩虹说。
“谁生日?”黄阿婆问。
“你今天满六十岁呀。”李彩虹说。
“我不记得了。”黄阿婆说。
“妈妈,今天我请了二个小时假,想去买二斤肉回来给你吃,在食品站等了一个多小时,肉没有买到,遇到一个卖鸡蛋的人,一元五角钱买了一个鸡蛋,中午你把这个鸡蛋吃了。”李彩虹说完后上班去了。
召召在地下玩泥巴,黄阿婆烧火准备煮中饭,这时房间里面传来丽丽的哭声,黄阿婆在锅里放了二瓢水,先给丽丽穿衣服,然后煮饭。丽丽一岁多了,脸只有三个手指头大,头发又稀又少,皮肤很黄,严重缺营养。丽丽穿衣服时,咬着手指头,“哇哇”,不停哭。
“不要哭了,奶奶马上煮饭给你吃。”黄阿婆把丽丽放到厨房地下,开始煮饭,炒菜没有油,小孩子饭吃的多,每个人的计划粮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减少了几斤。粮册上没有节余粮食,米桶里面经常是空的,黄阿婆用竹筒量了一斤米倒进锅里,米煮熟后,黄阿婆装了一碗稀饭开始喂丽丽,这时召召从外面进来了:“奶奶,我要吃饭。”
“饭还没有熟,等下再吃。”黄阿婆说。
“妹妹怎么吃饭了呢?”召召问。
“她是吃稀饭。”黄阿婆说。
“我也要吃稀饭。”召召说。
“你等一下,等奶奶喂完她的饭,再装饭给你吃。”黄阿婆说。
黄阿婆装了一小碗饭给召召吃,接着把锅里的饭装到一个大碗里,然后放了一碗水进去,等水烧开,往里面放萝卜。萝卜煮熟后,黄阿婆又往锅里放了一碗水,接着把鸡蛋打烂放到锅里,放点盐,放点葱花,分成三小碗。娟娟一碗,召召一碗,丽丽一碗。锅铲上面沾了一点蛋花,黄阿婆伸出舌头舔到嘴巴里面,尝了一点蛋的味道。召召吃完饭后,李娟没有吃饱,看见碗里面饭不多了,她放到碗,到房间里写作业去了。黄阿婆吃了小半碗饭,没有吃饱,端起装萝卜片的碗,把剩下的萝卜和盐水都吃掉了。
家里面没有油吃,食堂也是吃水煮菜,职工意见越来越大。那天刘择光站在小窗口外面发牢骚:“以前食堂种菜养猪,现在你们为什么不养猪了。”
“姓刘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去年食堂买了十多头小猪准备养,上面来人又抓走了。不准我们养猪,我们也没有办法。”叶爱国说。
“你们不知道又去买小猪崽来养吗?”刘择光说。
“你出钱呀。”叶爱国说。
“你少讲二句好吗?”曾成对叶爱国说。
食品站几个月没有杀猪,每个月的粮食开始搭配红薯丝,一百斤粮食,七十斤米,三十斤红薯丝。娟娟和召召定量不够吃,现在大米饭变成红薯丝,更吃不饱。李彩虹在食堂煮饭,虽然没有菜吃,饭还是吃的饱,瘦的不多。黄阿婆每餐都是让孩子先吃,孩子们吃饱后,她再吃孩子们剩下的盐水汤,瘦成了皮包骨,衣服穿在她身上可以晃动。
日子越来越难过,以前过年杀猪,杀鸡,杀鸭,今年过年能吃饱饭,吃几坨肉就非常满意。喻朝阳想尽一切办法,在外地买了二头猪回来,过年职工每个人一斤半肉,家属每人半斤。李彩虹虽然不是正式职工,也享受了职工待遇,分了一斤半肉。黄阿婆和孩子们是家属,每个人半斤,四个人二斤肉,李彩虹家里一共分了三斤半肉。
李彩虹除分了一份猪肉外,食堂里面有一张买床单的票,床单不知道给谁好,最后大家经过商量,决定抓纸坨,谁抓到了这个床单的纸坨,床单就给谁。曾成做了八个纸坨,丢在碗里面,要大家抓。李彩虹抓最后,打开纸坨一看,上面有‘床单’二个字,她很高兴,认为自已手气好,中了彩。中午她拿着床单票去买床单,打开钱柜一看,里面只有十五钱。李彩虹犹豫不决,想去买床单,又不想去买床单,最后决定把床单买回来。炊事班分了一张票,如果不要床单,大家会怪她。
马上过年了,商店柜台里面多了几样东西,其中有床单,解放鞋,手电筒等,不过这些商品都分了下去,这十个人买一个手电,那八个人买一个床单,不可能把一件东西分成十份,或者八份,所以就采取了捡纸坨的办法。
商店里面只有二个人,其他营业员准备年货去了,李彩虹穿着工作棉衣和棉裤,到了商店里面。营业员坐在那里烤火,没有人管她。“营业员同志,我买床单。”李彩虹怕吓着营业员,说话的声音很小。
营业员可能没有听见她说话,或者听见了,不想站起来,李彩虹提高声音,又叫了一声:“同志,我买床单。”
“鬼喊鬼叫,我开始就听见了。”其中一个营业员黑着脸,站了起来,把手伸到李彩虹面前:“票呢?”
“什么票?”李彩虹没有觉悟过来。
营业员坐下继续烤火。李彩虹想起来了,从口袋里面拿出买床单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供应床单一个,下面是日期和公章。“是不是这个东西?”李彩虹问。
“为什么你开始不拿出来?是不是还想买一个床单?”营业员说。
”对不起,我不记的了。”李彩虹说。
“十三元钱。”营业员从身后的柜台里面拿了一个床单,丢在她前面的玻璃柜台上面。
李彩虹拿着床单,经过农贸市场,看见一个农民,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有二三斤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葱就问他:“葱怎么卖?”
“三元钱一扎。”农民说。
“三块钱一斤呀?”李彩虹没有听清楚,又问了一声。
“一小扎。”农民说。
我身上的钱全部拿出来,都买不起一小扎葱,现在饭都吃不饱,不吃葱了。李彩虹边想边往家里走去。
黄阿婆把肥肉炸油,肉皮和骨头分成三份,拿了其中一份煮萝卜,剩下二份三十晚上团圆吃。很长时间没有吃肉了,肉端到桌上,召召连续夹了二块肉皮吃,李娟看见召召还在夹肉吃就说:“召召,不要吃了,留些给妹妹吃。”
过年了,整个矿区静悄悄,没有鞭炮声音,也没有舞笼灯的队伍,过完年,很快又要开学了,李娟小学毕业后,要去县里面读初中,除了交学费外,每个月还要八元钱生活费。晚上李彩虹打开高柜门,看着柜子里面的钱,这里面还有三元钱,三元钱交学费都不够,还要生活费。给她去读书还是不给她去读书呢?给她去读书,没有钱。李彩虹走到李娟睡觉的房间里面,看着墙上的奖状,她学习成绩很好,不给她读书她在家里面做什么呢?参加工作,年龄小;不读书,长大后也没有单位要。
李娟现在和黄阿婆睡,李彩虹走到黄阿婆房间里面,李娟睡着了,一定要想办法让她读书,没有钱找别人借,借了要还,而且经后她每个月还要八元钱生活费,怎么办呢?李彩虹打开厨房的门,看到案板上的铜脸盆和铜瓢,明天把这二样东西送到废品站去卖掉,看能卖几元钱?如果可以卖十多元钱,李娟去读书的学费和她这个月的生活费就够了。
第二天中午,李彩虹做完食堂里面的事情,拿着铜脸盆和铜瓢往废品收购站走去,李彩虹左手拿铜脸盆,右手拿瓢,她边走边看着铜脸盆想,她读初中时,就是带着这个脸盆去的学校。她用这个脸盆早上洗脸,晚上洗脚。十多年了,铜已经变成了紫黑色,她结婚时,跟她妈妈说,要这个脸盆赔嫁,她妈妈说,如果喜欢铜脸盆,她去买一个新的给她。她不要新的,就要这个,她妈妈没有办法,把这个旧铜脸盆给了她。以后铜脸盆到了张旺财家里,她和张旺财结婚的那天晚上,用这个铜脸盆洗脸的时侯,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她不愿意卖掉铜脸盆,不卖掉铜脸盆,李娟读书没有学费。经过食品站了,猪栏里面没有一头猪,更看不见人。
喻朝阳低着头从车队出来,李彩虹看见了,赶快喊了一声:“喻主任。”
“小李,你去哪里?”喻朝阳问。
“我去废品收购站卖铜脸盆和瓢。”李彩虹说。
喻朝阳从她手里接过铜脸盆看了看:“这么好的东西当废品卖掉,可惜了。”
“小孩子要去城里读初中,家里没有钱了。”李彩虹说。
“从我这里拿二十元钱去。”喻朝阳边说边从口袋里拿了二张十元的钱递给她。
“谢谢,谢谢喻主任。”李彩虹接着说:“我借你的,到时侯还给你。”
“你有钱就还,没有就算了。”喻朝阳边说边走了。
“到时侯一定还。”李彩虹望着喻朝阳的背说。
李娟有钱读书了,李彩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拿着铜瓢忍不住在铜脸盆上敲了敲:“当当。”铜脸盆发出的声音非常好听,黄阿婆看见李彩虹把铜脸盆又拿了回来:“你怎么把铜脸盆和瓢又拿回来了呢?”
“遇到了喻主任,他看见我去废品站卖铜脸盆和铜瓢,就借了二十元钱给我,说经后什么时侯有钱了,什么时侯还给他。”李彩虹说。
“就是叫你去煮饭的高个子,喜欢低着头走路的人吗?”黄阿婆问。
“他是个好人,如果他不帮我们,我们可能又要出去讨米。”李彩虹说。
李彩虹把钱放到柜子里面,看了看上班时间,三点半了,她就对黄阿婆说:“妈妈,我去上班,等下李娟回来,你告诉她,钱已经有了,要她做好去县里读书的准备。”
“好,我告诉她。”黄阿婆说。
李娟读初中,召召要读小学了,第三天,李彩虹卖完早饭对曾成说:“班长,我女儿今天去县里面读初中,我送她上车,请半个小时假。”李彩虹说。
“你去吧。”曾成说。
李娟行李比较简单,皮箱子铜脸盆都是她妈妈读初中的东西,现在给李娟用。李彩虹左手提皮箱,右手拿网袋,网袋里面放着铜脸盆和口杯,牙膏,牙刷,肥皀,毛巾。天气比较冷,李娟穿了二条裤,上身穿一件李彩虹以前穿的旧棉衣。“李娟,你到学校后,要好好读书,家里再困难,就是不吃饭,也要节约钱给你读书。”李彩虹说。
“妈妈,你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每个学期都争取拿奖状回来。”李娟说。
“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李彩虹说。
汽车站就是二间房子,里面小房子门是关着的,小房子和外面的候车室中间的墙上有一个小窗口,售票员坐在里面一张桌子旁边,脚放在炭盆上,炭盆里烧着火,房间温度比较高,售票员穿件毛线衣坐在那里看报。“同志,买张去城里面的车票。”李彩虹的头挨着小窗口,手上拿着一元钱对售票员说。
售票员从李彩虹手里接过钱,拿了一张票和二角钱给她,李彩虹看了看票上的座位号:“同志,能不能换一张前面座位的车票,她是小孩子,一个人去城里读书,东西多,坐要后面行李怕丢掉。”
“你想坐前面,他也想坐前面,后面的座位谁坐?”售票员接着手一挥说:“站开点,不要影响别人买票。”
李彩虹无可奈何看了售票员一眼,对站在她边上的娟娟说:“我们坐到凳上侯车去。”
以前侯车坐的是长条板凳,没有靠背,现在凳子虽然还是木头的,但是有靠背了。李彩虹坐下后,指着自已旁边的座位说:“站久了脚疼,你也坐下来。”
李娟在李彩虹旁边坐下后问:“妈妈,学校离公路远吗?”
“不远,就在公路边上。”李彩虹说。
“我一个人去,找不到学校怎么办?”李娟说。
“妈妈会告诉司机,到学校后,要他帮你把行李提下来。”李彩虹说。
“妈妈,你送我去好吗?”李娟说。
“你一个人坐车去读书,妈妈也不放心。妈妈要上班,如果少上一天班,就少一元多钱。另外送你去,来去的车票又是一元六角钱。明天召召要读书,学费四元钱,现在家里剩下四元五角,送你去学校,召召学费就不够了。”李彩虹也想送李娟去读书,李娟一个人带行李去学校,李彩虹不放心,家里困难,没有钱买票,她没有办法。
李娟知道妈妈讲的是实话,妈妈一个人做临时工,工资不高,各种各样的开支很多,奶奶把饭让给她们吃,自已瘦的身上只有几根骨头,这时汽车来了,李彩虹帮李娟把行李放在驾驶室,然后对司机说,请他到县一中大门前面停一下车,帮李娟把行李拿下来,放到路边上。 旅客都上车后,汽车开动了。李娟在窗户上不停朝李彩虹挥手,看着越走越远的汽车,李彩虹眼泪水流了出来。
第二天她带着召召去学校报名读书,路上遇见赵梅和她儿子胡楠。“彩虹,你和你女儿也去学校吗?”赵梅问。
“是。你呢?”李彩虹问。
“我也是带孩子去报名读书。”赵梅说。
“我女儿和你的孩子都是读一年级,可能会分到一个班上。”李彩虹说。
“她是女的,我是男的;我不和她一个班。”胡楠在旁边说。
“到时侯你想找她做老婆,他还不要你。”赵梅说。
“你找她做老婆,我是不会找她做老婆。”胡楠说。
“臭小子,还敢看不起我的召召。”李彩虹说。
学校很快到了,她们四个人到了新生报名处。老师不但把张招弟和胡楠分到一个班,而且二个人还是同坐,胡楠抓着他妈妈的衣服:“我不和女的坐,我不和女的坐。”
“男孩子都要和女孩子坐,不和女孩子坐没有书读。”文艺老师说。
学校还是以前老样子,墙是砖头砌的,上面盖的瓦。张招弟和胡楠的教室在老师办公室旁边,二个人一张桌子,桌子比较简单,上面一块板子,下面一块板子,钉在几根木头方上面,老师指着第一排第三张座位说:“你们座这二个位子。”
“文老师,把他们按排坐第二排好吗”赵梅说。
文章评论
西山老陈家
[em]e179[/em]
海燕
“侯车”的“候”打错了。
寒(淡网)
[em]e1000058[/em]
鱼
@{uin:350126328,nick:海燕} 谢谢
鱼
@{uin:149173347,nick:最爱下午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