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九个“最拽”的女人
个人日记
晓月风瑟导言:有人说,好女人是进不了历史的,因为这种女人讲究的是三从四德,从不抛头露面,守着一个家,上有公婆,下有子女,严尊夫教,举案齐眉,一熬就是几十年。这种女人,只知道从一而终,十多岁嫁了人之后,一辈子就这么定了。几百年之后,后人只见其贞洁牌坊,却不知此牌姓甚名谁;即便是得以成书立传,充其量也不过用一个“氏”字来代替。
而在史书中有所着墨的女人,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坏。她们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乏出位之举,不甘平庸,不尊古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这种女人坏,坏在她们懂得利用自己的美,知道怎么笑才能勾住男人的心;这种女人美,美在她们在权利之间周旋,仍然盈盈生姿,不失其态;这种女人坏,坏在她们居然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天下男子汗颜;这种女人美,美在那智慧的头脑比佼好的面容更充满诱惑。
无论历史如何掩饰,都无法抹去她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身影,她们或倾国倾城,或颠倒众生,或红颜薄命,或为国为民,最终还是得史留名。
NO1: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女人们比较有地位的一个朝代。唐朝时的公主、贵妇很多,十分大胆开放,并且参与政事,权力很大。
在巍峨富丽的宫室中,在奇珍美酒的盛宴前,一群人正搜尽枯肠、搔短头发来吟诗作赋。他们可不是寻常的文人,他们或是有名的文臣,或是昭文馆的饱学之士,但在这九五之尊的御宴之前,还是不免有些紧张,有些人更是“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而怡然高坐、美艳高华的那位美人居然是评判他们文章的最权威的“评委”。她,就是上官婉儿,后人称之为上官昭容。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上官婉儿是一个几乎和武则天同样伟大的女人。因为她刚好是一个视政治为生命的女人,而又在政治的领域中拥有着非凡的才华。她只是被她的奴婢身份限制了,是生存的恶劣环境使她不得不止于人臣的位置。那是天意。否则,如果上官婉儿做了女皇,那天下不知又会是怎样一番壮观的景象。上官婉儿生活在没有男人的环境中,然而她的骨子里却天然生成了一种男子的气概。上官婉儿又天生是一个女人,因此她只能以女人阴柔的方式来生存。上天赐予她聪明智慧,她便以此来雕琢自己。在艰难的尘世中,她慢慢成为了那个中庸狡黠、八面玲珑的女官。她学会了圆融的关照,学会了左右逢源,学会了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以至于在诺大的男性朝廷中,唯有婉儿才堪称智慧的主宰。也唯有婉儿才能够真正地权秉国政,叱咤风云。婉儿几乎终其一生地生活在武则天的身边。永远被遮掩在武则天的阴影下,上官婉儿是压抑的。
古往今来的史学家们为什么总是将上官婉儿与男人的关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却不遗余力地突出着她的贵族出身,和她在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那非凡的才华。那是因为上官婉儿她不单单是女人,是女官,她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以上官婉儿为代表的宫廷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盛唐的文化。
NO2: 万贵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万贵妃,小名贞儿,原籍青州诸城人,父亲万贵为县衙掾吏,因犯法被流配边疆。万贞儿年仅四岁便被选入孙太后宫中,充入掖庭为奴。明宪宗朱见深两岁的时候被孙太后立为太子,与此同时,时年19岁的万贞儿做了他的贴身侍女。公元1465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改元成化,成为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万贞儿为宪宗生下一子,宪宗大喜,遂封万贞儿为贵妃。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此后万贞儿再无生育。然而,朱见深倾其一生都对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格外地宠爱和忍让,一直到万贞儿去世。
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妃嫔无数乃是常态。作为后宫中的女人,要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得到皇帝的宠爱,实在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并且还能独受皇帝恩宠几十年,就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然而万贵妃做到了,这个生活在明朝英宗和宪宗时期的谜一样的女人,留给了后世研究者无数的问号。没有惊人的美貌,没有显赫的家势,也没有花季一般的年龄,可见万贵妃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NO3:夏姬——最妖娆的女人
夏姬,春秋时郑穆公之女,自幼就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羡煞了不知多少贵胄公子,一直都是各国君臣追逐的对象。在群雄林立争霸的春秋乱世,身处于列强夹缝中的小国女子,夏姬的一生注定要辗转各国,饱经沧桑。
历史上还没有女人像她那样把女人魅力发挥到极致,也没有哪个女人如此吸引男人们的历史眼光。她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她具有骊姬、息妫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一直到四十多岁,容颜的娇嫩,皮肤的细腻,仍然保持着青春少女的模样。先秦的典籍《左传》、《列女传》、《谷梁传》中都有关于夏姬的详尽记载。《诗经》、《国语》也有所补充,《史记》、《资治通鉴》更是言之凿凿。《列女传》里说她“老而复少者三,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一句话,简直是迷惑男人的妖精尤物,倾倒过三位国君、她先后嫁了七次。男人们一看到她,就神魂颠倒,丧失心智。
NO4: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柳如是的人生之始,如同《红楼梦》里的晴雯,辗转着被卖了几道,家乡父母皆湮没于懵懂杂沓的记忆里,山高水长,无从回望。
柳如是虽身在风尘,但在古往今来的名妓中,要数她的才华最高,几乎无人可比、无人能及。她颇有主见与魄力,遇事不退萎,甚为主动,以至得以与天下闻人游,并借其声名,流芳后世。
与她有关系的两个男人,一为陈子龙,一为钱牧斋,皆当时名望所归。陈子龙为复社志士、反清首领、夏完淳的师傅;钱牧斋是大官僚文士,江左三大家之首,也为爱国志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是清初三大家顾、黄、王的前辈。
而最终,她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婚后的生活也算比较幸福。柳如是、钱谦益两人钻研学问,吟诗作对,也算是神仙眷侣,天下众多才子都非常敬仰她。其实柳如是要求钱谦益以嫡配大礼迎娶她,她执意追求的并非是一个正室的头衔,她要争的是个平等的人格,她决意要试试把规定她只能做小老婆的大明礼法踩在脚下。她要证明,她这个地位卑下的女人也能跟大家出身的闺秀、朝廷命妇平起平坐,在家庭里享有同等地位和权利。她感到了一种欣慰,能够嫁给一个敢为自己去对抗礼法的丈夫,也没枉她苦苦漂流十年!从古至今,世上这样的男人又有几个?柳如是无疑也算是幸运、命好的一个女子。
崇祯帝自缢,清军兵临城下时,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并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氏去世后,柳如是为保丈夫家产,撇下爱女竟以缕帛结项自尽,但同时又用自己的死惩处了家族中的不义者,其聪颖与机变、果决与忠正,颇让人钦佩。她的死也因此成为佳话,被后人称颂。
NO5:吕后——最狠毒的女人
吕后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她的原名叫吕雉。在历史上算是个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权变。
汉高祖刘邦和吕雉可谓患难夫妻,艰辛打下江山。但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对一个叫做戚夫人的女人十分宠爱,戚夫人不仅美貌多姿色,能歌善舞,而且生了儿子叫做如意,立为赵王。而吕后儿子刘盈的怯懦很不讨刘邦喜欢,刘邦大有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另立刘如意来继承自己衣钵的可能。为了巩固儿子的太子地位,吕后求计于张良。经过张良的穿针引线,才保住儿子太子的位置。
刘邦死后,吕雉专权,吕雉开始变本加厉地折磨戚夫人,她把折磨当成了艺术,把戚夫人当成了试验品。她先是下令砍掉戚夫人的双手双脚,又把她美丽的眼珠子挖了出来,两只眼睛成了鲜血淋漓的黑洞。戚夫人痛苦地喊叫,撕心裂肺一般,吕雉听烦了又强迫她喝下哑药。戚夫人叫不出来了,还不够,又叫人用烟把戚夫人的耳朵熏聋。最后,命人把令人惨不忍睹的戚夫人扔进了茅厕里。
做完这一切,吕雉拍了拍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件艺术品命名为“人彘”。人性的泯灭到了如此程度。之后她又唤自己的儿子刘盈过来一起欣赏她的“杰作”。善良的刘盈还蒙在鼓里,问身边的人前面那个黑糊糊的肉团是啥东西。旁边的官员只好告诉他是戚夫人。刘盈听了放声大哭,决然想不到自己的母亲会这样残忍。
NO6: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生于开皇二十年,卒于贞观十年,只有36岁。十三岁嫁给李世民,是大业九年,当时李世民16岁。长孙一生为唐太宗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承乾,次子李泰(李世民第四子),三子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长孙皇后的家族是北魏的皇室拓跋氏,后来因为当了宗室长,所以号长孙,最后成为姓氏。
武则天,一生永远无法超越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
武则天以政治铁腕统治天下,长孙皇后以征服自己所爱的男人征服天下、征服后世。她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透过她的夫君大放异彩,她的娴雅淑惠与端秀从容将唐太宗的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后宫的每一个如花女子。或许,也有野心勃勃、觊觎皇后宝座的嫔妃,然而,长孙皇后以她的柔而韧的特质融入后宫的殿宇廊阁,令众多嫔妃感佩。
长孙皇后绝非一般的女人。她气度宽宏,谦虚待人,还有过人的机智。正是这样一个柔而韧的智慧女子,外表柔软,甚至柔弱,内心坚韧,就像藤蔓,润物细无声一般的,一点一滴的收服睥睨众生、霸气凛凛的唐太宗,紧紧的捆住他,让他无可遁形;且将自己的智慧,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达给夫君,助其开创盛世、成就一番伟业、一代清明政治。她的贤淑和美德深受后人赞扬。
在唐代的皇后中,长孙皇后绝不是最有权力的,但却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后来的武则天,早期都笼罩在长孙皇后的光环下,一路跟着长孙皇后东施效颦。长孙皇后贤淑、优雅、智慧、大度,用现代最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知性女人。
NO7: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唐太宗派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文成公主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NO8: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则天,这个名字拜影视剧所赐,已经妇孺皆知,与封建时代对她的批判不同,今天很多女权主义者把她树立为模范。她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皇后最终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王;因为她的野心,她创造了一个奇迹——打破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男人统治世界的禁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缔造了一个枝繁叶茂、绚丽多彩的皇皇盛世!
武则天可以说的事情太多太多,她是一个极具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所幸的是有关她的事情人们知道到的很多,晓月在这也不再重述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