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之——吃甜棒

往事并不如烟

      我的童年时期,正处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当时的物资还很匮乏,人们的生活普遍贫困,除了年节,平时很难吃上丰盛的饭菜,但也不至于挨饿。主食就是玉米饼子、玉米窝头,红薯干面窝头,荞麦面窝头等。白面在当时是很稀缺的东西,日常吃的蔬菜主要就是生产队按人头分的大白菜,也有水萝卜,以及母亲用水萝卜腌的咸菜。在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记忆里,是没有零食这个概念的,因为当时家里太穷了,没钱买。就是有钱,也难以买到像现在这样种类繁多的东西。吃惯了粗粮窝头、红薯瓜菜的我们,如果还能从大自然得到无偿给予的美味,那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在我的童年时代,如果说也有所谓的“零食”,那么,我们除了吃树上长的槐树花、榆钱,枣儿,地上长的野葡萄、野桃等外,那么,夏秋季节在田野里吃玉米甜棒也是一个不错的享受。


     
提起“甜棒”,40岁以上的农村人几乎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我们都尝过、吃过它。所谓的“甜棒”,其实就是长在农田里较甜的青玉米秸秆。在玉米即将成熟的时节,找一棵外皮有点发红的玉米秸杆,从根部用力一撅,然后用嘴啃开一截的一头,将外皮剥去之后,露出甜棒的内瓤,咬上一口,如果是甜的,我们便会贪婪地大嚼起来。
 

图片

     七十年代的夏秋乡野,那是玉米的世界,到处是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玉米地。放眼望去,一排排,一行行,像一张绿色的大网,网住了整个村庄,令人赏心悦目。“甜棒”就长在玉米地里。那个时代,玉米种植用的种子大多是自繁,品种退化现象严重,加上化肥紧缺,或者生产队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力量投入,玉米就像一个个缺乏营养的孩子,长势普遍偏弱。其中有些叶子发黄、果穗很小、根部表皮发红的植株,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样的玉米秸秆最甜,口味也好,这就是品质上好的“甜棒”


   玉米“甜棒”和甘蔗差不多,有节,每节有成人一拃多长,外皮坚硬光滑,内芯脆嫩水灵,剥开外皮,咬一口内芯,“嘎吱嘎吱”的咀嚼声中,甜甜的汁液开始往嘴里流淌,似西瓜味道,水津津,又似鸭梨味道,甜滋滋,顷刻间渗透全身,爽快极了。在这阵阵爽快美好的感觉中,一根长长的甜棒,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脚下的一小堆吐出的白渣滓。


  吃甜棒时剥“甜棒”皮可是件技术活,要牙齿和手并用。吃时先用手将甜棒外面的老黄叶剥掉,然后用牙齿从上端啃开个口子,将外皮剥掉。有时剥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割破嘴唇,划伤手指,鲜血直流,往往把甜棒都染红了。这样的伤痛小时候我是经常领教的,但甜棒甜味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以至让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大嚼特嚼它们。
 

 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社员们每天都要到生产队的农田里劳动,而在农村,一个有孩子的妈妈更是不简单的:一方面,她要照顾她的孩子,一方面,她要下田干活时,这样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婆婆照看了。给自己的孩子弄一点礼物,做为弥补对孩子照看较少的亏欠。弄一点什么好呢?总不能每天都给孩子逮几只蚂蚱吧?想当然,撅几根甜棒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这个东西不用花钱,随手可得,并且男女老少、特别是孩子最喜欢吃它。


    记起在玉米即将成熟的季节,中午或者傍晚收工后,母亲肩上背着一个高弓柴筐,柴筐里满满的都是半青半黄的草——那是她收工后顾不上劳乏用手或者镰刀打的。当时几乎家家都养驴,青草晒干后是驴子冬春上好的饲料,此外,多余的干草还可以换钱,记得当时一斤大约五分钱。母亲背的柴筐放着一个长杆镰刀,筐弓里侧,与镰刀并排竖放一起的,密密麻麻插着七八根甚至十几根甜棒。
 

 图片

     母亲把甜棒带回家,我们就燕子似地喊着冲过来。我们知道母亲给我们带回了甜棒,那可是我们当时最喜欢吃的零嘴啊!这甜棒是大地的乳汁,更是妈妈的爱的乳汁,吃呀吃呀,吃了一口口,吃了一根又一根,转瞬之间,一大捆子甜棒就被我们嚼吃完了,地面一片狼藉,只留下了满地的甜棒渣子。


     并不是所有的玉米秸秆都是
甜的,吃的时候也需要甄别挑选。一般来说,生长在通风向阳处、排水良好的沙质地块上的玉米植株较甜。其中一些基部外皮发红或者紫红的秸秆,这样的玉米秸秆含糖高,吃起来味道尤其得甜。还有就是那些叫做“枪杆”的玉米秸。“枪杆”是指那种只长一根玉米秸,不长玉米果穗用现在的话说,可能属于雄性不育系里的变异株,这样的植株因为养分没向籽粒输送,糖分等干物质大多集中在秸秆部分,所以吃起来很甜,口感也好。 

    绝大多数的“枪杆”都是“甜棒”,但也不尽然,也有味道很苦、并且有一种腥臭味道的那种,这样的植株,多半是长了“苦胆”的枪杆,那可能是一种真菌病害,患病植株的口感一般不会很好。


     吃甜棒也有它的最佳时节。一般在玉米灌浆前后口感最好。太早了甜棒汁水虽多,但有一股草腥味,太晚了也不好,太晚了,玉米籽粒成熟,秸秆水分糖分向籽粒大量转移,此时的甜棒内瓤吃起来干巴巴的,甜度下降,口感自然逊色很多。
所以,选甜棒需要实践来积累经验。记得我小时候选甜棒,那可是一挑一个准,很少走眼。 
 

     
小时候吃甜棒拉破手流血是经常的事情。那时候的孩子没现在这么娇气,拉了口子随便撮一把细土面敷在伤口上,口里念着“血儿血儿往家走,你家有条大黄狗”的咒语,或者胡乱找点东西一包,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玩。不用换药,没有破伤风,也不会感染。


     甜棒吃多了会长
“口疮”,记得小时候每逢吃甜棒的时节,口角、嘴唇、舌头会长出很多黄水疮,嘴上像糊了黄豆粒,母亲给涂上紫药水,一吃饭连嘴都不能张了。小时候最不愿意母亲嘴角涂紫药水,为什么呢?因为难看,谁愿意嘴巴凭空变成紫不拉几的呢?

    “吃甜棒长口疮”现在看来不能全归罪于吃“甜棒”的,所谓的“口疮”,其实就是现在的口角炎,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那个年代,营养不良有其普遍性,体内缺乏维生素的现象是很常见的,甜棒含有大量糖分,而体内过多的糖分会影响维生素B2的吸收,从而导致体内的维生素B2不足或者相对不足。

 
    小时候我们放的是秋假,一般是六个礼拜左右,正赶上
玉米、高粱等作物成熟的季节,说是帮着家里秋收秋种,其实就是玩。记得每到那时,我们就像出笼的鸟儿似的跟着大人跑到地里玩。大人在前面割玉米秸,孩子们就在后面找甜棒吃有时咬一口甜棒,却咬下半条虫子来,腥臭难闻死了,于是赶紧吐掉。
 

   秋收结束后,玉米秸成捆的拉回家里,堆放在院墙周围,那时,我们一边在里面捉迷藏,一边找甜棒吃,就这样一直吃到临近冬天秸杆干了为止。
 

 
 
 —-——---——-------——————--------------- 

    岁月直如天上的浮云,一刻也不停息地游走。儿时吃甜棒的时代早已远去,儿时的伙伴们也都各奔东西,而我,也已经步入了中年。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由于玉米种子的不断改良优化,以及农民对玉米的管理和投入加大,如今,玉米地里已经很难再见到“枪杆”,由于水肥充足,玉米普遍都长得粗壮油绿。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得昔日的“甜棒”已经不再甘甜,偶尔兴起撅下一根尝尝,试图重温一下儿时的美好记忆,却发现味道又咸又苦,再也没有当年的那种绵甜清凉的口感,“甜棒”变成“苦棒”了。于是大失所望,不禁将它弃之一旁。


     逝去了的东西很难再回,美好的事物总难持久。我的童年已经远去,但我童年的那些美好回忆,却永远让我怀念和留恋。  
                                                      ——于2015年8月30日 

  

文章评论

古剑

文章可亲可爱,浓浓的乡土味扑面而来,因起了甜美的回忆。甜杆,其实多为你文中的“枪杆”,我们这里称“溜杆杆”或“溜溜杆”,就是没有结玉米的杆是最好的了。感谢你的文章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儿时的回忆。

泰山Y

追今抚昔,感慨万千。甜棒,勾起了童年时的快乐往事。这记忆如美酒,越品越感到醇厚;这往事似浓茶,越品越觉得幽香。[em]e179[/em]

两袖清风

田园生活很好,自幼生长在农村,所以一直好很喜欢田园生活。远离大城市的浮躁,喧哗,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朴诚清斋

我们这也把不长玉米棒子的叫做抢杆,或叫甜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孩子们的最好的零食,都爱嚼甜杆。儿时的无忧无虑,现在回忆起来也很开心。

松涛园丁

儿时的爱好。记得当放倒玉米杆,叶子已经干枯,尽管这样,还会在成堆的玉米杆中寻找甜棒[em]e113[/em]

星空守望LH

童年是那么美好,过去的事也是那么让人怀念,闲暇下来,总爱回忆过去的事,这或许和我的个性有关。我喜欢怀旧,喜欢儿时那种无忧的美好,喜欢那个单纯而又美丽的年代,怀念那时的人和物。所以,当我稍微有了些时间,我就想把自己的童年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不管还多么不全面,不管怎样挂一漏万,也不管我的笔墨多么拙笨,那,总是我的情怀,一种对美好过去的怀恋的情怀。

王老大

欣赏你清新的文章,回忆童年的快乐,享受着现在的幸福,祝你秋安愉快好心情!

王老大

回忆美好,也是快乐的事呢,美好秋天,祝你秋琪安康!

202驱逐舰

《吃甜棒》我们当地叫吃甜杆;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都有似曾相似的回忆。辛勤.汗水.青苦.艰难的岁月剥夺了我们很多的想,“想”也变成了的奢望,但,却锤炼了我们面对生活的自信和坚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难道不是吗?谢谢你的《回忆》,文笔柔软润滑流畅。读起来津津有味。

hhh

美好的童年,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