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一场灵魂的远行

个人日记

 图片

 

 

 

 

 
 
   每个人常常都会有远行的渴望---

   人们一次次地出游,努力积累起对他乡异域的印象,以便在日后单调的岁月里还能咀嚼那有变化的几日里的滋味。这样的旅游,也是现代都市人试图对自己的生存作一次虚构和演义,作一次没有风险的创作,试图拉扯一下已有些僵硬的灵魂。抑郁是审美有些疲劳,想换个角度看看世界,看看一些新鲜的东西,让自己的心灵也焕然起来。

   如果常居江南,就会向往西北。想象那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那丝绸古道、那莫高窟中的飞天;如果常居塞北,就会向往江南的一箫一灯花,一树一婆娑,那细雨中的双燕,那湿漉漉的水乡桨橹之歌和拂心痒肺的昆曲。

   如果在东方含蓄沉静久了,就想要到西方洒脱振奋一次。

 

   人行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远行,寻找天高云淡。

   人的心灵需要适时的远行,就像蝴蝶最终会破蛹而出,在受尽了周遭的束缚之后,飞出命运的牢笼一般。

   书万卷,路万里。这般方可成就一个完整的人!生命应该探索,应该执着,应该保持着那颗略带躁动的、不安分的心,四处云游,让生命与众不同,让生命见多识广!

   远行令人渴望,未知让人遐想!

 

   著名导演潘小扬拍摄《南行记》,令人动心的镜头是艾芜老人的出场,画面外歌声响起:

  “妈妈,我还要远行,世上没有比远行更让人销魂了!”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但其中必有这样一个——为了远行!

   文化的与灵魂的远行

 

 

 

 

 

 

 

 

 

图片

 

 

 

 

 

 

 

 

 思想者们是痛苦的。

   他们用理性去呼唤真理,去解开人们的困惑。他们的命运不是属于自己的。他们能够醒悟到死亡是活着的最高可能性,醒悟到人的存在是虚无,有的就毅然决然的选择死亡,那种自认为是很高贵的事情。

   虽说,人死去便灰飞烟灭,但是,人们相信灵魂。灵魂是在人们活着的躯壳里的,只要活着,人们的身体随着灵魂舞动,去想象,去驰骋;死去,灵魂还能自由地发挥作用?人的灵魂恰恰装在玻璃容器中,容器一触即碎,灵魂就自在地飞升了。

 

   有一拨人是乘千叶莲花远行的。有的人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所以让他自己和朋友们都没什么准备,难免有些匆匆。

   海子消失在诗里,顾城躺在墓床上,三毛永远在撒哈拉沙漠中跋涉;鲍昌、周克芹、路遥、史铁生相继远行……人时已尽,琴声呜咽,笙箫幽长。

   35岁的介川龙之介,在自家服用安眠药自杀,枕边放着圣经、遗稿;凡高死在了自己的向日葵下,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坚信如歌的灵魂,高尚的灵魂定会似歌谣般轻盈地在天庭上飞翔。人生来并不是为了远行,就像人生来不是为了寂寞,可是远行与寂寞会伴随人们的一生,而且当人们老去,死去,灵魂还是在寂寞,在远行!

   远行是人生的一部分,虽然有人有点被动。

 

 

 

 

 图片

 

 

 

 

 

 

 

    灵魂的远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心灵的依靠。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心灵依靠。

   奥地利人卡夫卡悟出了另一种让灵魂远行的方式。那有着瑰丽风景的思想的远方,人迹罕至。这样的灵魂远行者,他们的探险并不比历经悬崖险滩、大漠黄沙付出的代价更少。而无论是大地还是思想的远方,只有灵魂坚强者方可抵达。

 

 

在冬天的公园里,踏着覆盖了落叶的枯草散步,耳畔伴着风吹树梢的响声在回荡,仰望着青碧如水的纯净寒空,又一列远行者的身影会真切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刘再复、高行健、北岛、聂华苓、虹影、严歌苓、六六……,顿觉灵魂在沉静的冬日里已随之远行。

   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远行,他们都做了行前细心的准备。作家们的思考是缜密的。像周国平的南极之旅,像龙应台的走遍世界。在写作中运筹远行的足迹。

   也许他们完全是为了写作才这样做的。东西方飞来飞去是为了在迅速浏览世界后而催生灵感;如果能在自己想向和设计的环境中写作,那将是天下最惬意的事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视野在无限的苍茫邈远之后开阔了,境界自是会提升一个高度。穿行于文学艺术的长廊,是一个让灵魂远行的历程。

 

 

 

 

 

 

 图片

 

 

 

 

 

 

 

 

   生活可以在低处,但灵魂一定要在高处。当自己面对灵魂时,应该选择一种望尘莫及的高度。拥有这种高度,灵魂才能远行,才能找到生命的归宿。才能抵达一个美好纯净、淡泊宁静的世界。

   虹影的家在伦敦郊外,有一个花园和大玻璃房子。门前有一棵梨树,两棵苹果树,一棵桃树。房子是用《背叛之夏》稿费买的,她宣称:女人要有一间房子!她在大花园式的别墅里写作更能快乐而全神贯注;六六说她喜欢新加坡,比较安宁和柔和,拥有更多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可以思考和自由抒发情感。感觉就像桃花源,点滴小事都感到温馨。如果手提重物,会主动有人过来帮忙送一段;下雨的时候在雨中急行,头顶会突然多把雨伞,并把你送到车站……

   这些,只是一个表面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他们内心的需要。离开故国的家园,使他们更刻骨铭心地热爱家园。

 

   刘再复在《远游岁月》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我独自坐在密茨根湖畔。这是我经历了整整一个夏天的动荡与奔波之后,第一次安静地面对蔚蓝的天空和碧蓝的秋水。……此刻我真的置身于离故土很遥远很遥远的海外了。眼前的湖泊不是故乡的湖泊,湖边上的青翠不是家园的凤凰木与甘蔗林。……明天,我还要踏着湖海的烟波去作新的跋涉与辗转,路途同样很长很辛苦。……我想,我的明天也许能和湖鸥秋雁们一样自由翱翔。

 

   ……人间的思想者,大致都只能处于孤岛中。这也许是无可挽回的宿命。明白了这一宿命,倒可安心于孤岛上。从孤岛上去眺望世界,可以看到另一番景象,也可以适时远行,考察验证一些莫明其妙的想法……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诚然是一次次的攀越,一次次的挑战,一次次的远行。

 

 

 

 

 

 

 

图片

 

 

 

 

 

 

 

 

远行,不仅仅需要地域的,更需要文化的。

   所以,王国维,王力,金岳霖,季羡林,翦伯赞等大师大家无不文化远行,远涉重洋,其涉猎之广、见闻之博,让后来之人难以望其项背,成就其学术巅峰!

   远行,有的渴望去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有着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它兼容并蓄,博集众长,它张扬狂妄,它每一秒都澎湃着欲望与希望,每一秒都见证成功与失败,它可以鄙视贬抑黑人,也可以接受黑人权者的统治……

   远行,有的渴望去巴黎,那喋血之地——纳粹集中营,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亚马逊丛林,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极寒的西伯利亚——传说中的放逐地,那古罗马斗兽场,实在是太多太多……

   渴望远行,去寻找心仪已久的地方。

 

   可以说,不是远行的魅力大,而是那些充斥在远行里的迷离,新鲜感,寂寞感,思乡感时刻作祟。远行的人,再次回来见到家人、朋友时,总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让人兴奋,激动,并深感珍贵。

   远行吧。去一个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地方,寻找心目中的天高云淡。李叔同当年走得比任何人都远——落发为僧。他成了弘一法师。那是一场震撼多少人心灵的远行,那是一场一去不须回头的远行。

   远行是人生的一种生存姿态。

 

   背负行囊,在大地中行走是远行,而在书海中遨游同样也是远行,这是心路的远行,是精神的放逐。康德一生未曾离开过他的故土,可他的思想和学说却走遍全球,超越了时代,继续远行至未来。正是有了这种远行,才让人能在清静的书房里,安之若素地读出激情与疯狂,平和与理智;才会品出日出日落的韵味,经过风吹雨淋的人生,更能提炼和享受与生命本质相关的日月精华。

   远行是生命宿命的回归,远行会铸就弥足珍贵的记忆。

   若要远行,请不要掩留你希望的眼神,请不要拒绝洒满一路泪的晶莹。

   放逐思想,让灵魂作一次远行吧。

 

 

 

 

 

 

 

图片

 

 

 

 

 

文 佚名   编辑 独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