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种类,作为国学的一部分,不可不知!
个人日记
中国折扇的品类众多,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折扇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故又有“怀袖雅物”之别号。
折扇由扇面和扇骨构成。扇面以其本身材料,加工和装饰来分,有纸扇面和绢扇面两大类。纸扇面可分成素纸扇面、色纸扇面、发笺扇面、金(银)扇面、混金(银)扇面和集锦扇面等小类;绢扇面可分为素绢、金(银)绢和色绢三类。
扇面虽是书画载体,但也因其制作精细之不同,风格之差异,各有不同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苏州舒莲记扇庄在挖掘古人制作扇面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制作的清明笺、日月金笺、梅花金、大赤金、镜面笺等传统扇面,即有欣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扇面书画则主要依据作品年代早晚、作者名头大小、艺术水准高低及品相好坏来评定其价值。
明代的扇面书画已属凤毛麟角,即使出自不知名的书画家之手,也是相当珍贵的。清代与近现代作品既要分辨是否名家所作,更要看其水平和品相。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收藏趋势,凡品相好,书画精细亮丽的成扇,不管作者名头多么小,只要能在名人辞典、书画家名录之类的资料中查得到,都会受到藏家欢迎。
扇骨也称扇股,其数目称档,档数从最少的九档起,有十一档、十二档、十三档、十四档、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二十二档、三十档、四十档。档数的计算,是两端的大骨与其间的小骨一并算入。
折扇中,十六档扇最为常见,扇子打开时,一般呈140度角,这样的角度看起来最舒服,且易于让书画家安排扇面画的布局,1949年以前旧物中这种规格最多。十八档扇在1949年以前不多见,但此后却流行起来,笔者认为这一变化与服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直接关系。
扇骨的款式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代,变化众多,可达上百种。扇骨的用材也有几十种,扇骨的装饰集木、竹、牙雕于一身。
扇钉是一把扇骨的点睛之笔,扇钉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扇骨成色和折扇的收藏价值,扇钉主要有牛角钉、铜钉和银钉三种,以牛角钉最常见。
除此之外,考究的折扇还应配有扇囊和扇盒、扇箱。老扇囊皆采用手工锦绣,以缂丝为贵。扇盒纸、木制皆有。扇箱均为木制,笔者认为制作扇盒、扇箱以金丝楠木、樟木为宜,二木文气十足,且又有驱虫之效,是制作文房用具的首选之材。
(资料摘自网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