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金庸取代鲁迅——是文化道德的沦丧!

领悟生命

图片
 
        据媒体报道,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等书节选片段出现在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渐渐淡出。这种变化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与关注!

    鲁迅是在中国少有的敢说实话的人之一,再加上他所处的年代来看,这种敢说实话的大勇更是难能可贵。我们知道,如今在中国,诚实已经是个很奢侈的品质了。按道德来讲,讲实话应当是理所当然的,不讲实话则应是一个品质败坏的标志。但我们所处的社会呢?阴暗面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上网,例子比我的多多了。我想说的是,在谎话横行的年代里有一个勇于站起来逆对潮流说实话的人是非常难得的。有这种勇气的人本就很少,可这教改还掐死了一个。我真是想不通,那些自己说鲁迅是民族魂,现在却因为时代不同了要删减!鲁迅已经成了我们应该传承下去的文化的一部分了,是一体的、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而过时的。 说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是,鲁迅先生的文章确实难懂,但教育学生不就是把他们不懂的弄懂吗?一个个从一年级到高三全学1+2=3,那还是学习吗?那是倒嚼!

    “金庸是无法和鲁迅相提并论的,鲁迅是一根针,专刺人最痛的地方,他让人们在堕落地活着的时候还不至于绝望;金庸更多的是像在一些腐败的僵尸身上套上一身华丽的官服,在满足自己幻想的同时也让很多人自我麻醉、自我满足。”“这样的课改是一种堕落,是大国文化的堕落,令人悲哀。诚然,我们喜欢金庸的小说,上学的时候我也偷偷看了他的很多书。但是教育毕竟不是娱乐,拼命去迎合教育对象的口味,我们的民族精神安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安在?”

    为表达对鲁迅先生的崇拜及怀念之情,本人搜集了一些名言、图片、诗文在此和广大网友们一起共同分享。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出版有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
自嘲 (193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①?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按,10月5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兄郁华,请鲁迅作陪。诗中“破”作“旧”,“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题此诗于扇面,“对”作“看
无题 (1934年)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①。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②。
      《鲁迅日记》1934年5月30日:“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略)。”   ①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相传周穆王在大风雪中作《黄竹歌》哀悼人民的冻饿,见《穆天子传》。②《庄子·天地》》:“听乎无声。”
 鲁迅先生名言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3、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4、勇者举刀向强者。
5、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6、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7、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8、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9、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10、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11、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12、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13、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