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象学原理基础讲义5
个人日记
二支辰,十二宫在天文学上本来为圆形,后来为直观方便起见,在各种术数中一般都画成方形。
十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天文数字。邵子《皇极经世书》指出,天地间有两个根本性的节律——12和30(或10)。古人很早就发现12在天文和地理中的周期性规律,最早总结出的是十二次的观念。
太阳和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为一年,会合12次,即12个月,每次会合皆有特定的位置,通过长期观察,古人将黄道周天360度分为12段,每段30度,称为十二次,每次一节一气,一周(年)节气各12个。其名称依次是:星纪、玄枵(音xiao)、诹訾(音乾ou乾i)、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各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作为标志。
古人认为,五大行星中,木星对人的影响最大。现代天文数据表明,木星的质量为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质量总和的二倍多,其射电辐射对地球生命有很大的影响(古代称为“木星大冲”)。木星绕太阳公转周期为11.86年,相对于某近日点,与地球的准会合周期为12年,一个会合周期中有11次木星大冲,而人体有十二经脉,却有十一脏(五脏六腑),似乎都与此有关,因此也有12年一周期的变化。
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以为,中国的先人假想出一个与木星运行相反的天体,他称之为“反木星”,以十二年为周期,幷取代了原来的十二次概念,即十二辰,这个假想的天体即“太岁”,岁就是古代木星的别称。
由十二辰的12年周期推及到一年12月的周期,又衍生出十二月建和十二月将的概念,两者都表示黄道十二宫,但有差别。
十二月建,乃北斗斗柄所指的十二宫,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因北斗顺时针旋转,故十二宫顺时针排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宫,其宫的分界对应于历法中黄道的“节”,六爻占卜、奇门术和八字学等术数均用之。
十二月将,即太阳躔宫,乃由一年12月太阳所处的位置确定,因太阳在黄道上逆时针旋转,故逆时针排列十二宫,依次为登明、河魁、从魁、传送、小吉、胜光、太乙、天罡、太冲、功曹、大吉、神后,宫的分界对应于历法中黄道的“气”,六壬术、西方占星术、七政四余术等用之。
《太玄》曰:“斗左行,建十二次,日右行,周廿八舍”,故月建与月将的差别在于参照系不同,前者顺时针左行,后者逆时针右行,另外因节与气的平均15日差值,两者存在15度的宫位差。
关于月建和月将的关系,古人有一个重要结论:斗柄指子,则日月会于丑,斗柄指丑,则日月会于子,斗柄指寅,则日月会于亥,斗柄指亥,则日月会于寅,即月建和月将永远是相合的关系,这正是地支六合观念的由来。六合亦多见于古代的音律典籍中。
十二次、十二宫、十二月将、十二星座与公历日期、农历节气及黄经度数廿八宿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下表表示(明灯独创,须注意宫位差问题):
| 十二宫 | 十二 星座 | 十二 月将 | 十二 次 | 公历日期 | 农历节气 | 黄经范围 | 廿八宿 |
1 | 子 | 宝瓶 | 神后 | 玄枵 | 1月20—2月18 | 大寒—雨水 | 300—330度 | 女虚危 |
2 | 丑 | 摩羯 | 大吉 | 星纪 | 12月21—1月19 | 冬至—大寒 | 270—300度 | 斗牛女 |
3 | 寅 | 人马 | 功曹 | 析木 | 11月22—12月20 | 小雪—冬至 | 240—270度 | 尾箕斗 |
4 | 卯 | 天蝎 | 太冲 | 大火 | 10月23—11月21 | 霜降—小雪 | 210—240度 | 氐房心尾 |
5 | 辰 | 天秤 | 天罡 | 寿星 | 9月22—10月22 | 秋分—霜降 | 180—210度 | 轸角亢氐 |
6 | 巳 | 室女 | 太乙 | 鹑尾 | 8月24—9月21 | 处暑—秋分 | 150—180度 | 张翼轸 |
7 | 午 | 狮子 | 胜光 | 鹑火 | 7月22—8月23 | 大暑—处暑 | 120—150度 | 柳星张 |
8 | 未 | 巨蟹 | 小吉 | 鹑首 | 6月20—7月21 | 夏至—大暑 | 90—120度 | 井鬼柳 |
9 | 申 | 双子 |
文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