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3大阅兵:这些细节你之前一定不知道!
个人日记
9月3日,中国将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如今,尽管你的朋友圈已被阅兵的消息给刷屏了,但是,9.3”阅兵还有许多内容对你来说甚是陌生。不信的话,请看下面内容。
首个进场的方队
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将在9月3日阅兵当天第一个进入阅兵场地。联合军乐团由来自全军55支专业、业余军乐团(队)的1000多名成员组成,担负纪念大会开始全部合唱伴奏和阅兵全过程的音乐演奏任务。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中使用千人军乐团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倡议的。历次国庆阅兵,以解放军军乐团为骨干组成的千人联合军乐团是天安门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次解放军联合军乐团首次有部分女演奏员参加,这也是解放军联合乐团第15次参加阅兵。当天,联合乐团主要担负纪念大会开始前合唱伴奏和阅兵全过程的音乐演奏任务。阅兵当天,联合军乐团第一个入场最后一个离场,要立正持续站立2个多小时以上。
受训将士随身携带的“神器”
在即将举行的9·3阅兵中,首次组建的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方队,将作为第二个出场的装备方队接受检阅。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受训将士们也想出了各自的绝招,准备了各种“神器”。两栖突击车方队领队胡巨民大校,总是随身带着编织腰带、手腕沙袋和领口别针,随时随地练、持续不断练。
从起床开始,他就扎上编织腰带,不间断体会收腹提气要领,连吃饭都把腰杆挺得笔直。他还在右手腕绑上沙袋练习敬礼,挥臂的力度增强、速度提高了,却常常累得举不起筷子。军姿训练时就把别针扎到领口上,改掉了长时间站立后歪头的小动作。
阅兵当天共有56门礼炮
礼炮鸣放有讲究
阅兵当天共有56门礼炮,寓意56个民族心手相连;呈八字形等距排列,意指中国人民经历八年抗日战争。
每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走过28年风雨历程。国庆50、60周年庆典分别鸣放50响、60响。今年阅兵当天,将鸣放礼炮70响,为历次庆典及纪念活动鸣放礼炮最多的一次。
受阅武器均为国产主战装备
此次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与往年阅兵相比,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装备体系全,首次按作战体系编成6个模块,涉及作战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实战化特点。二是新装备比例大,受阅新装备比例达到80%以上,大多为首次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三是装备科技含量高,展示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高,代表了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新成就。
受阅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史上最大阵容的三军仪仗队
在即将到来的9月3日,三军仪仗队将使用207名仪仗队员组成史上最大阵容亮相胜利日大阅兵。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将首次亮相阅兵。
三军仪仗队方队由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抽组,由男女仪仗队员混编而成。按陆、海、空军顺序从前至后,分别为男仪仗队员陆、海、空军各3排,尔后女队员陆、海、空军各1排,共12排,每排17人;此外,旗手1人,护旗兵2人。仪仗队员着陆、海、空三军礼服,除旗手高擎“八一”军旗外,其余队员均挂95式自动步枪。
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将首次亮相阅兵
据悉,三军仪仗队平时执行任务分为3种规格:最大阵容由151人组成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国家首脑;第二种规格是由127人组成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高级将领;第三种规格是由101人组成单军种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单军种司令。
近年来,三军仪仗队多次走出国门:2010年9月16日,36人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阅兵活动;2011年6月2日,3人组成护旗组,参加意大利阅兵仪式;2011年7月5日,23人参加委内瑞拉独立200周年庆典;2015年5月9日,102人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国展示。
史上最漂亮的服装
训练场上,三军仪仗队礼宾服、抗战时期服装、女兵时尚裙服、各种迷彩服……蓝天白云映衬下,身着崭新军服,佩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色标志的参阅官兵,伴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排山倒海的气势,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
为了实现“首战必胜、打个漂亮仗”的目标,按照参阅军服“外形挺括、塑身合体、突出观感”的要求,总后科研部门抽调30余名技术骨干精心研制设计,分别以抗战时期着装和07式服装为参照,改进并创新设计了15式阅兵服,其中多个品种是全新设计、首次装备。
训练场上,金黄的绶带、精美别致的抗战纪念章、图案丰富的臂章……远远望去,点缀得煞是好看!这些精心设计的抗战纪念章和专用臂章等,既体现了此次阅兵的重大主题,又体现了参阅部队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极大地提升和激发了受阅官兵的自豪感和训练热情。
据了解,此次参阅被装在细节上有了很大变化,面料更加考究、配饰更加醒目、外形更加挺括,特别是最新研发的多地形迷彩服,能适应多种自然环境,材质制式都是国际上领先的,而且与迷彩服配套的战斗携行具也是最新研发的,中间进行了镂空设计,使用方便、透气舒适,体现军服的现代化水平。
人与机器零误差
阅兵当天,毫无疑问,那将会是一场视觉盛宴。11个徒步方队,他们将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长安街。每名队员的步幅与步速都必须协调一致—正步走过天安门东西华表间从敬礼线到礼毕线的96米,每人都将踢出128步正步,每步75厘米,分毫不差。
每名队员的步幅与步速都必须协调一致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在训练基地,无论在徒步方队还是装备方队,严酷的训练都是对体能与意志的考验。阅兵对战士们军姿的要求是“一小时不动,两小时不晃,三小时不倒”。徒步方队需要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保持动作不变形,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则须达到米秒不差。
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帅气的持枪正步……然而,你只看到现场几分钟的演练,却不知参演的士兵军官早已把每个细节都练习了千遍万遍,下面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阅兵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做到极致
阅兵就是把战士训练成了机器,把机器训练成了人
阅兵就是向祖国和人民展现新时期军人形象
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
阅兵村里的感人数字
● 57分24秒不眨眼
今年2月,海军航空导弹方队乘载员付军被推荐参加阅兵任务。由于有沙眼缺陷,稍有阵风吹过,他便会不自觉频繁眨眼,根本达不到阅兵要求的40秒不眨眼的标准。
为此他每次队列训练,都坚持站在顶风向阳的位置。近一个月时间过去,眼泪越流越少,时间越瞪越长,从以前的不到一分钟,到后来的10分钟、20分钟,如今付军已成功挑战自己,以57分24秒不眨眼的成绩,创造了方队新纪录,被方队战友亲切地称为“瞪眼王。”
阅兵就是向祖国和人民展现新时期军人形象
●180多人主动推迟婚期
因为备战“9.3”大阅兵,大约有180多人主动推迟婚期备战阅兵。
●将军方队成员普遍瘦了10斤以上
50多名将军领队平均年龄53岁,最大的58岁。作为将军,除了训练,他们大都还担负着管理所在受阅部队等任务。据了解,集中训练以来,将军们体重普遍减少了10斤以上。
首个进场的方队
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将在9月3日阅兵当天第一个进入阅兵场地。联合军乐团由来自全军55支专业、业余军乐团(队)的1000多名成员组成,担负纪念大会开始全部合唱伴奏和阅兵全过程的音乐演奏任务。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中使用千人军乐团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倡议的。历次国庆阅兵,以解放军军乐团为骨干组成的千人联合军乐团是天安门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次解放军联合军乐团首次有部分女演奏员参加,这也是解放军联合乐团第15次参加阅兵。当天,联合乐团主要担负纪念大会开始前合唱伴奏和阅兵全过程的音乐演奏任务。阅兵当天,联合军乐团第一个入场最后一个离场,要立正持续站立2个多小时以上。
受训将士随身携带的“神器”
在即将举行的9·3阅兵中,首次组建的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车方队,将作为第二个出场的装备方队接受检阅。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受训将士们也想出了各自的绝招,准备了各种“神器”。两栖突击车方队领队胡巨民大校,总是随身带着编织腰带、手腕沙袋和领口别针,随时随地练、持续不断练。
从起床开始,他就扎上编织腰带,不间断体会收腹提气要领,连吃饭都把腰杆挺得笔直。他还在右手腕绑上沙袋练习敬礼,挥臂的力度增强、速度提高了,却常常累得举不起筷子。军姿训练时就把别针扎到领口上,改掉了长时间站立后歪头的小动作。
阅兵当天共有56门礼炮
礼炮鸣放有讲究
阅兵当天共有56门礼炮,寓意56个民族心手相连;呈八字形等距排列,意指中国人民经历八年抗日战争。
每28门礼炮同时鸣放为一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走过28年风雨历程。国庆50、60周年庆典分别鸣放50响、60响。今年阅兵当天,将鸣放礼炮70响,为历次庆典及纪念活动鸣放礼炮最多的一次。
受阅武器均为国产主战装备
此次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与往年阅兵相比,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装备体系全,首次按作战体系编成6个模块,涉及作战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充分体现了实战化特点。二是新装备比例大,受阅新装备比例达到80%以上,大多为首次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三是装备科技含量高,展示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高,代表了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新成就。
受阅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史上最大阵容的三军仪仗队
在即将到来的9月3日,三军仪仗队将使用207名仪仗队员组成史上最大阵容亮相胜利日大阅兵。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将首次亮相阅兵。
三军仪仗队方队由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抽组,由男女仪仗队员混编而成。按陆、海、空军顺序从前至后,分别为男仪仗队员陆、海、空军各3排,尔后女队员陆、海、空军各1排,共12排,每排17人;此外,旗手1人,护旗兵2人。仪仗队员着陆、海、空三军礼服,除旗手高擎“八一”军旗外,其余队员均挂95式自动步枪。
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将首次亮相阅兵
据悉,三军仪仗队平时执行任务分为3种规格:最大阵容由151人组成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国家首脑;第二种规格是由127人组成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高级将领;第三种规格是由101人组成单军种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单军种司令。
近年来,三军仪仗队多次走出国门:2010年9月16日,36人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阅兵活动;2011年6月2日,3人组成护旗组,参加意大利阅兵仪式;2011年7月5日,23人参加委内瑞拉独立200周年庆典;2015年5月9日,102人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国展示。
史上最漂亮的服装
训练场上,三军仪仗队礼宾服、抗战时期服装、女兵时尚裙服、各种迷彩服……蓝天白云映衬下,身着崭新军服,佩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色标志的参阅官兵,伴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排山倒海的气势,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
为了实现“首战必胜、打个漂亮仗”的目标,按照参阅军服“外形挺括、塑身合体、突出观感”的要求,总后科研部门抽调30余名技术骨干精心研制设计,分别以抗战时期着装和07式服装为参照,改进并创新设计了15式阅兵服,其中多个品种是全新设计、首次装备。
训练场上,金黄的绶带、精美别致的抗战纪念章、图案丰富的臂章……远远望去,点缀得煞是好看!这些精心设计的抗战纪念章和专用臂章等,既体现了此次阅兵的重大主题,又体现了参阅部队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极大地提升和激发了受阅官兵的自豪感和训练热情。
据了解,此次参阅被装在细节上有了很大变化,面料更加考究、配饰更加醒目、外形更加挺括,特别是最新研发的多地形迷彩服,能适应多种自然环境,材质制式都是国际上领先的,而且与迷彩服配套的战斗携行具也是最新研发的,中间进行了镂空设计,使用方便、透气舒适,体现军服的现代化水平。
人与机器零误差
阅兵当天,毫无疑问,那将会是一场视觉盛宴。11个徒步方队,他们将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长安街。每名队员的步幅与步速都必须协调一致—正步走过天安门东西华表间从敬礼线到礼毕线的96米,每人都将踢出128步正步,每步75厘米,分毫不差。
每名队员的步幅与步速都必须协调一致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在训练基地,无论在徒步方队还是装备方队,严酷的训练都是对体能与意志的考验。阅兵对战士们军姿的要求是“一小时不动,两小时不晃,三小时不倒”。徒步方队需要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保持动作不变形,装备方队等速时间正负误差在0.3秒内,距离在正负10厘米以内。空中梯队则须达到米秒不差。
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帅气的持枪正步……然而,你只看到现场几分钟的演练,却不知参演的士兵军官早已把每个细节都练习了千遍万遍,下面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阅兵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做到极致
阅兵就是把战士训练成了机器,把机器训练成了人
阅兵就是向祖国和人民展现新时期军人形象
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
阅兵村里的感人数字
● 57分24秒不眨眼
今年2月,海军航空导弹方队乘载员付军被推荐参加阅兵任务。由于有沙眼缺陷,稍有阵风吹过,他便会不自觉频繁眨眼,根本达不到阅兵要求的40秒不眨眼的标准。
为此他每次队列训练,都坚持站在顶风向阳的位置。近一个月时间过去,眼泪越流越少,时间越瞪越长,从以前的不到一分钟,到后来的10分钟、20分钟,如今付军已成功挑战自己,以57分24秒不眨眼的成绩,创造了方队新纪录,被方队战友亲切地称为“瞪眼王。”
阅兵就是向祖国和人民展现新时期军人形象
●180多人主动推迟婚期
因为备战“9.3”大阅兵,大约有180多人主动推迟婚期备战阅兵。
●将军方队成员普遍瘦了10斤以上
50多名将军领队平均年龄53岁,最大的58岁。作为将军,除了训练,他们大都还担负着管理所在受阅部队等任务。据了解,集中训练以来,将军们体重普遍减少了10斤以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