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预告片观后感

个人日记

          作为中国电影界的翘楚,有“国师”之称的张艺谋导演的每一部新片,都会引来众首翘盼,似乎,已成为一种“现象”。
        然而,我看了张导的《金陵十三钗》预告片后,却心有不爽,有话要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第五代”导演恰逢改革开放后的文艺春天,他们胸怀激情和理想,创新探索,吸纳消化各种艺术特性,通过电影展现国家、民族的历史和命运,传达群体、个人的生活与心理,使人们获得多面整体的感受和富有哲理意味的理解。
        作为其中一员,张艺谋的艺术之路,自陈凯歌的《黄土地》始,至自导《红高粱》起,运用娴熟的电影技巧,调度舒展的电影镜头,讴歌生命的自然、真切、旺盛和华美。因此,蜚声海内外,奠定了其大师地位,树立了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其艺术成就有目共睹,不可否认。
        大抵上,“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哲学多少受到当年波兰斯基导演《苔丝》的影响,波兰斯基以印象派画家般的敏感和美感,用极其平静、流畅的电影语言,再现了哈代名著《德伯家的苔丝》因而获奖无数,不蒂也给中国导演震动和启发。我想,当时的张艺谋恐也概莫能免。
        然而,自打张艺谋拍了余华的《活着》和《我的父亲母亲》后,与商业金元列车的对接,张艺谋的艺术轨迹便进入了下行线,渐渐远离了真实、简单而又蕴含着诗意与哲理的艺术本质。
        一部耗资数亿人民币,筹划数载的《金陵十三钗》短短的预告片,呈现的却是建在秦淮河上一座不伦不类光怪陆离的建筑,进出其间的阿娜身姿,遥远了心灵的感动,流转的吴侬软语,模糊了灵魂的叩问,我看不到该片的真正主题和价值核心。
        向来,卑贱的生命也不乏良知的觉醒和自我拯救,我不反对采用妓女这种题材来反映民族的苦难与沉重,以及人性的救赎。但是,该片散发的浓浓脂粉气息,让我嗅到了影片隐晦的情色和导演勃勃野心。我不是带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眼镜审视这部作品,但我期待的审判和谴责没有出现。同样的地方,同样的背景,为何不采撷云岭上的雪莲——张纯如的事迹。作为题材,将远比《辛德勒的名单》显得博大、深沉、厚重、警醒。
        是张艺谋江郎才尽抑或是其艺术道路的转折,我抛开我对大师卑鄙的猜度和不敬,试图从张艺谋的言谈中搜寻解答。
        张艺谋说过:“我是一个表面和内心不一样的人,我内心里从不崇拜谁,我只是想超越,超越每一个比我有成就的人,我想知道,殚精竭虑的终极到底什么样。”
        “既生瑜,何生亮”。大约张艺谋心里也有这样的感慨,因为目前这世上有二个人一直是张艺谋想超越的目标,他们就是张导佩服的斯皮尔伯格和不服的冯小刚。这一中一外二位仁兄让张导内心始终不能归于平静,失却了原有的风格,杂糅进五光十色。
       黑格尔曾言:“就艺术而言,安静的缄守心灵,才能显现它永恒的肃穆和本质上的独立自足。”艺术如此,何况人生!
        以张艺谋的地位,完全可以调动最佳的资源,以张艺谋的聪明,完全能够寻求最好的超度,但是,绝顶的聪明也会成为羁绊,尊贵的地位也会成为重负。人,往往迷失在自己内心的城里出不来,越是执着,心里的杂乱便越积越多,大师如斯,何况吾辈?
        由此,想到一句古训:心若不空,智慧不通,真正的智慧是清除内心的杂芜,才能装进整个山河,山河既在,何愁描绘不出心里的美景!
        此刻,夜已深,也正是《金陵十三钗》首映的时间,银幕上隆隆枪炮声,氤氤脂粉水,掩不住我对清清蓝天、悠悠白云的思念,明天,当太阳照常升起,又能将迎来如潮的影评,或贬或褒,都远比我一个平凡人的观点深刻。
        也一如既往,一场热闹过后,罪与罚、灵与肉、神圣与邪恶、高贵与低俗俱成轻烟,而我仍在原地,倾听,深邃空谷传来呼唤,我能听到吗?
 
                                                                                                                        2011年12月16日夜
 
 

文章评论

落樱

[ft=,2,]欣赏![em]e179[/em][/ft]

江南水乡

[ft=,2,]为了迎合市场,商业味太浓,过分追求票房[/ft]

幸福无限

[ft=,4,]绝顶的聪明也会成为羁绊,尊贵的地位也会成为重负。人,往往迷失在自己内心的城里出不来,越是执着,心里的杂乱便越积越多,大师如斯,何况吾辈?[/ft] 作为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不谈世事为好。‘本来无一物,何必染尘埃?’建解。[em]e183[/em][em]e112[/em][em]e163[/em]

飘逸

[ft=,4,]昨看完此片正如作者所言:我看不到该片的真正主题和价值核心, 只有一声叹息。[/ft]

梅之夭夭

[ft=,2,]虽然没有看过此篇,但由哥哥的评论应该知晓了,其实不管艺术还是人生,静守心灵纯净是本,可惜世人往往偏离了。[/ft]

梅之夭夭

张导早期的作品应该还是不错了,其实不管艺术,教育,各行各类的出品已经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被市场左右,真实自然已经难已寻觅。

清影醉月

个人粗浅看法,见笑!请多加斧正。谢谢![em]e181[/em]

安安

看过,清影友的影评很到位!很赞同!

安安

以人为本,回归自然,才是真!这样的作品也才能被世人认可并流传。

空镜子

[ft=,2,]不谈他是否是艺术,这个利字应该是当今主流吧。就连救死扶伤也参杂了利的成分何况艺术?[/ft]

冰凝

[ft=,4,新宋体][B] [ft=#990000,,]曾预览过影片《金陵十三钗》,因为不是影视行家不敢对影片是不是存在艺术亮点或是深意造就,又或是不痛不痒的烂片做一肯定语气的妄加评论。偶尔我也会从自己浅肤意识思考到的某个角度对某部影视做一寥寥片语的感悟。但看了朋友这篇对张导和他的《金陵十三钗》客观的评论之后,我由衷的欣赏。因为你不仅仅品味透彻了张导的心理境界,还对现实环境铸就了作为问题的见底也很深刻。人,往往迷失在自己内心的城里出不来,越是执着,心里的杂乱便越积越多,这句话是所有人最本真的炙纠。其实影片《金陵十三钗》又何尝不是蕴喻着人在被困一个狭小空间,一个地狱,一个压抑的想要逃离的地方时,人性会转变,以及人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由精神的渴望。 [/ft][/B][/ft]

竹林打铁佬

《十三钗》没有看,毕竟那时还属张公公时代。张艺谋自《活着》惨遭禁演以来,晋身为公公,《英雄》竟能赤裸裸地为专制暴政歌功颂德,实无出其右。

竹林打铁佬

个人认为,《活着》是张导的巅峰之作,前天才重温,涉及题材有土改、大跃进、文革,不禁才奇。《归来》已够隐喻,留太多空白让观众思索,已令左派震怒,若《活着》能开禁,宵小之辈必炸锅,文明将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