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闲暇中所获取的那种乐趣,或称之为闲情逸致。它们构成了中国人漫长历史中的一段快乐光阴,是古人愿意生活于世、乐于生活于世的重要理由之一。
 
 
     也正是由于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生活,中国的历史才不至于被沉重的政治纷争、道德庄严与功利追逐等所压垮,仅留给后人一段深重的记忆,而是也能显现出一种优雅、曼妙的轻快与轻松来。
     他被看作是生命自体的真实呈露,是生命沿着自己的法则而取得快乐的重要途径,因此而珍视闲暇生活中的种种更细微、具体、精致的乐趣。在生命摆脱了社会对之的严格限定之后,也能将人引向一个心灵所属的更无所拘束的自由境界。
      在东方的天空下,才会依然如故地呈放出乎明、斑驳与灿烂的景观。于是,我们可以说,东方并不只有沉重与困苦的记忆,也有东方式的值得追怀与挂牵的绮丽与闲雅。
 
    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逸的疏放。居则泉石花竹,诗酒棋书,清淡酬唱;行则披阅中壑,游戏平甸,濯清流以游鲤,坐茂林而观佳夕。
  
    含英咀华,识度闲放,忘情于珍猎之抱,畅志于清旷之乡。琴棋书画、金石博物、花木清茗、山水笔墨、尽显风流,皆成体格。
   
     上至王公卿贵,下到贩夫走卒,生活中的艺术俯拾皆是。散怀山水、登高望远,搏拊琴笙、煎水烹茗,庭栏花红、寄情笔墨,金石好玩、君子博物。
 
    闲暇中的情致,也是一种审美化的人生,一种美感人生。过去对中国古代审美活动的探寻,往往偏向于从狭义的艺术范围人手,即从诗歌、美术、音乐、舞蹈等中提炼美的经验。
 
 
       日常生活的概念却打开了一个更广泛的领域,使我们大大地扩大了美的领受范围。美固然在艺术的构建及对之的领略中,但也在更为广大的经验世界中分布:
    在无甚关及功利的那些技能性的活动中(如博弈);
    在自然山水的随意性徜徉中、在感官性的精神升华中(如饮茶);
    在对生活场景的安排中(如盆栽与园艺等);
    同时也自然会出现在艺术的一些边缘化活动中(如古玩与金石爱好);
    在一些群体性的娱乐事件中(如观戏与捧场等)。
     美的经验无处不在,且在各种不同的生活角落漫溢、跃动。这些更宽泛的活动在新的观念下的被发现,同时也必然会解构“美在艺术”、“美在距离”的传统界定,使我们对审美活动有一新的认识。
 
     当今生活方式或闲暇方式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增进,但以在宽松吋光所享有的宽松心情来细膩地料理自己的一掬乐趣而言,则我们依然远为不及前辈所达到的境地。
  
   从他们平静、安逸的眼神中,我们能够感知到一种不可企及的奢侈。也正因此,我们有了来自历史的安慰,而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本来也可以生活得更为自足与美感一点的。
   将古人所经历的各种生命乐趣样式罗举出来,以使我们能更直观、直感地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曾经被掩蔽的角落,了解我国人民曾贴切地感悟与享受过的真实生活与经验,使心有同感者能在这些逐渐展开的画幅中,重新品味古人曾经消受过的快乐光阴。
 
 1、声乐:从雅而俗的娱乐 
 中国琴风:音“和”;声“静”;意“远”。
 宫廷乐事
 梨园子弟
 市井勾栏
 
2、戏曲:亦真亦幻的人生 
 风雅传奇
 花部集趣
 场上歌舞:神光离合;“出死入生”;
 台下清玩:捧场;听角儿;玩票。
 
3、弈棋:玄妙典雅的技艺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宫廷与文人的兴味:
  帝王宫廷围棋写照;唐宋盛士逸思争流;黑白妙趣最移情。
 围棋在民间
 
4、品茶:性情与风尚 饮茶风气的变化
 饮茶的性情与境界
 茶佛一味
 技趣性的方式
 文火细烟 小鼎长泉
 为爱清香欣同知己
 
 
5、花木:从自然中汲取情趣 
 古人的花木观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兰、梅、竹、菊
 牡丹与莲花等
  天地我意的植物情怀
 园囿与盆栽
   
6、山水游: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山水有清音
 季节与心情
 隐逸山林的风气
  
 
7、绘画:在墨戏中的自娱 
 闲情以寄绘画
 两种寄情方式
 画幅的馈藏与品鉴等
  
 
8、书法:笔墨之意 
 “书迷”的生命寄托
 在“仿生”中体悟自然
  
 
 书法的鉴赏
 书论中的意味
 装饰、四宝及其他
  
 
9、书趣:知性的快感 
 读书之癖
 私人藏书
  
 
10、金石:思古之幽情 
 求碑致雅
 聚鼎向幽
 嗜币成趣
  
11、篆印:方寸之间的天地 
 秦玺汉印
 文人嗜印
 印林逸事
  
 
12、古玩:稀世珍玩的雅赏 
 搜聚的癖好
 品物的情调
 各种古玩例事
 购求交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