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季麦收时

个人日记

       又一季的麦收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片的麦田转眼间就变成金黄的麦粒从机器里吐出来,看到这画面,心里非常激动,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麦收,我的家乡在河北省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和山东接壤,土地有些盐碱,但也算不上贫瘠,杂粮略有富裕,冬小麦更是夏季的主要作物,对其他作物什么时候收割,我记不住,唯有对麦收印象深刻,每年的六月上旬,全村男女老少都忙的脚不沾地,学校也放假了,大人们徒手拔麦子而不用镰刀,这可能与别的地区不同吧,本是长满老茧的手,有的也会起泡红肿,但大家都顾不的这些,和老天抢粮啊。孩子们跟在大人身后,一边调皮的打闹,一边挎着小篮子捡拾漏掉的麦穗,年龄稍大的爷爷们就跟着捆麦个子,整块地都是人,每天天一放亮,生产队的队长就开始围着村子大喊着让大家上工,一直到早晨八点多钟,大家才回家吃早饭,吃完饭,准备好中午要带的饭,大家又出发了,一直到天黑看不到东西了才回家,抜麦子大概要忙上十天左右,如果没有下雨,那就太好了,各个地块的麦子集中到场院里,翻晒、碾压,挑秸、扬场、一直到分到各家各户时间应该是二十几天吧,那段时间虽然忙碌劳累,但吃的也最好,平时不舍得吃的细粮,各家都拿出来蒸大白馒头,喧乎乎,特别香甜,,我有位本家叔叔,个子一米九还多,一顿能吃八个馒头哪。各家各户分到的麦子多少,和人口有关也和全家挣得工分有关,更和老天有关,我们那里都是旱地,缺水,小麦基本不用水浇地,所以,地比较松软,人们用手拔就行了,赶上好年景,一亩地大概能收400多斤,年景不好,听母亲说也曾收过几十斤,我家没有劳力,只能分人头那一部分,秋后算账时,还要出钱,就这点麦子,很多人家都舍不得吃,卖个好价钱换些油盐过日子用,有客人来,想吃饺子就用绿豆面掺点白面做皮,包上队里分的蔬菜,有的连油都不放,但绿莹莹的饺子很劲道,大家都管这种饺子叫杂面饺子,我特喜欢吃,但我家不做,有时候去姥姥家,缠着姥姥做杂面饺子,擀杂面面条,如果再有羊油炝锅,那个味道别提有多香了,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哪,呵呵。
                                         
 




文章评论

紫云

读完姐姐的文章,不由的回到了童年,儿时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初墨

我下过乡,真巧,那年天旱小麦生得矮小,动不了刀镰,只得用手拔麦子.......至今我还感到农民兄弟活很累,生活不易。

初墨

真实感人的文字,欣赏!

无愧苍天

曾经岁月地回忆,儿时故事的眷恋;丰收场景地速写,淳朴乡情地思念。[em]e179[/em][em]e181[/em][em]e183[/em]

老百姓

哈哈!牧雨那时候一定是个顽皮的孩子,就记得姥姥的杂面饺子和杂面面条啊![em]e112[/em]

2220351634

[em]e8002[/em]k6Z白天不懂夜的黑,我却懂得你的美。

山野清风

我童年在家乡割过麦,麦收景象写的很好,贴切感人,仿佛又回到那个时代。[em]e179[/em]

山野清风

祝老师阖家端午安康,小长假愉快![em]e163[/em] [em]e177[/em]

夏天

初夏麦田金灿灿, 麦香风送入家园。 收割机鸣报夏收, 高枝喜鹊唱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