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个人日记

                    有一种水生植物叫:“鸡头米”。 
                    有一种享受叫:吃“鸡头米”. 
         每年的八月中旬前后,是“鸡头米”上市的时间,约莫十月中旬结束,季节性的,这种水产品以它营养丰富,无公害的特点倍受青睐,且纯手工剥成品,所以其价格也不菲,渐渐的也成了相互馈赠礼品。                            
                   时下,特别是古城区,随意走过那个大街小巷都会见到剥“鸡头米”的风景。
 
 
        那年,刚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工作还没着落,并被“建议”参加这个“大军”里,听说要干这活,心里还是有些没底,可闲着也闲着,要不就试试去。
        不会因为有股热情就不用交学费,第一次去拿货,就赔了。
 
 
        本来说好跟在行的人一起去的,谁知道我睡过了,他们夜里二点就走了,我直到凌晨四点半左右才去,天还没完全亮,那里的交易市场早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勤劳的“鸡农”们,白天采摘,夜晚聚结到这儿销售,因为是自家种的,不像真正做生意的人那么“精”,不过那天我碰到的却是个“生意人”,这种人就是见机行事的,专挑一些着急要回去的,或着“老实”人下手,将他们的货过给自己,然后分类,一样一个价的卖,嘴巴像皋了油,能说得不得了,看到一个东张西望的我来,马上上前兜售起来,看似个大,收拾得也比别人的清爽,还以为拣了便宜,马上全要了,足足有二十斤。
                  等洗好,弄好,开始剥的时候,傻眼了,百分之八十是“老的”。这种水货一旦离开了水,然后又是过了时候得的,剥不开的,就是指头带着“指套”【一种铅皮做的,专门用于剥这个的专业工具】也没办法了,加上开始不会剥,只好挑一些嫩的剥,剩下大半送给对门住着的一对看厕所的郑州老夫妻,他们也有些空,用“老虎钳”夹着弄的了。
                   有了上次前车之鉴,再去也学“精”了,不急于成交,一看,二摸,三挑,四还价,看颜色,一定要淡粉红的,黑红色是“老了”摸着掐得动的,挑个大的,出肉多,货多得还价。
         有事做的,剥这个不划算的,剥“鸡头米”的人,不怎么舍得吃的,除了进价贵以外,剥那个辛苦程度只有自己清楚,记得那年就因为剥了一季的这个,手伸出去喂狗,狗都气跑了,近一年才退了手上留下来的黑色印子。
          剥这个也有好处的,就是可以和不少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呢,大家都有各自的另外工作的,下班后,做为副业在搞,相互难得聚在一起,都很义气,不识秤的我,属于少有,她们除了帮我秤重,还帮着算账,在翻手机里的计算器的空,她们已算好了,真佩服她们不识字却能很快算出几分几毫的钱来,还能很快的算出几两几钱的帐来。一次,那个灌南的小王,也不怎么识秤,可为了我,自告奋勇的秤去了,举着秤给那个顾客看,跟着帐也算好了,顾客走了,留着我楞在那,半天没想明白:我那放“鸡头米”的碗,载满也没过一斤,她竟然给秤出个“一斤四两”来,哈哈,事后以为人家会来找的,却一直没踪影
 
          外地来苏的,不少人对这水货很是稀奇,也有被不过游说的,一次,来了位大高个的东北女子,蹲在摊前,左看右看,很想尝尝味,边上就有提议的说:“这货你带在身边是不方便的,要不称二十元的,当场帮你加工,付十块加工费就行,”谁知她当即允了,加糖,加水,满上一碗,坐那路边匆匆吃完走了,我想她应该也没怎么真正尝出“鸡头米”的“软,糯,香,甜的味来。
 
        以后,有了工作,渐渐的不再剥了,有剥也是自己吃的,大家也因为“鸡头米”而彼此熟悉,平时各自忙于工作,也没时间碰头,每年的“鸡头米”,却提供了相约的机会.
 
         巷子里,不少人被我叫去跟着做过事,谁有空谁去,来自不同家乡,操着不同乡音,却拥有相同的那份淳朴,勤奋,付出劳力得到相应报酬的生活在城市的角落里,不卑不亢,这些人在以后的记忆里不一定每次都会被想起,但留在心底的那层因相处而结下的情感,却得以定格,且挥之不去。
 
                      那天下午,有些空闲,去剥的,已不单单是想挣钱,那久违的欢笑气氛,有我更显热烈,相互询问着近况,闲谈中才知道有些人已回老家了,有搬走离开这条巷子的,也有买房住进新居的,有躲过计生新添家丁的,更有因意外导致双目失明的家人,绝望的寻死觅活的,真是几家欣喜几家忧。
         
        秋天,是“鸡头米”的季节,也是在收获着希望,是相约的季节,也是在叙诉着未来,总会将美好寄托在下一个明天,但愿明年再聚时,再叙时,听到的都是好的消息。。。。             
 
                      
                       
                                                                                                                        
                                                                                                                                                        
                                                                                                                      
 

文章评论

清风明月

我开始还以为是石榴,仔细看又不是,它的学名叫什么?

海棠飞瀑

鸡头米,我未听说过,也没吃过,哈哈,馋啊。辛苦了!

秋忆

如果能写一下芡实的药用价值,那这篇文章会更完美。我随意说说,别介意。

转身之间

真没想到嫣然还这么能吃苦。看了让我好心疼[em]e178[/em]

转身之间

这些经历一定留给你很多的感悟,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苦与乐、那些温暖和感动。。。。

陆军中士

鸡头米就是芦苇的根吧,又叫芦根鸡头米,可以吃。[em]e120[/em]

转身之间

今天才知道这个东西的学名叫芡实。说来也巧,去年在菜市场旁边看到一个农民推了一筐这个东西卖。因为从没见过上前一问才知道叫“鸡斗米”。就是那种小的长了很多坚硬刺的那种,剥开后里面是绿黑色的。小贩随手递过一粒让我尝尝,里面那层壳非常硬,咬开后可吃的内容很少,淡淡的味道不太好吃。因为尝过,不买不好意思,于是花10元钱买了两个。回家后怎么也弄不开,回来丢了[em]e122[/em]

如水

孤陋寡闻,“鸡头米”,从未听说过,更没看见过。

老牛津

从来没听说也没见过,很新奇!特别是你写的参与剥鸡头米的过程,更有趣![em]e100[/em]

沧海一粟

我听说过,但是还没吃过呢.哪天也找来买些品尝一下去,不然多显得没见识啊.[em]e112[/em]

老骆驼

嘿嘿,会吃的人就是喜欢琢磨,那日子一定也是红红火火的!啥时候让我也品尝品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