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们唱过的毕业歌
个人日记
一
六四年六月,学校组织毕业生参观小丰满阶级教育展览馆。那一年毕业生只有五个班:两个中文,两个数学和一个俄语。物理系与化学系各一个班因故推迟一年毕业。
小丰满水电站是日伪时期修建的。为了建设这座水电站,无数劳工在日寇的摧残下死去,死去的劳工被一层层掩埋在电站附近的一道山沟里,后人称之为万人坑。我们参观的重点就是万人坑。从学校到小丰满水电站三十多里地,五个班的学生搭乘十来辆卡车,我们班人少,二十六名同学挤坐在一辆卡车上。
汽车在吉林市区通往小丰满的沥青路上飞驰,道路还算平坦,路两旁的房屋、绿树一掠而过。去的时候大家都在欣赏沿路的风景,回来时,因为看到的惨象,加上就要离开母校,告别学生生活,每个人的心情都有些激动。
不知是谁起着头,大家唱起了《走向生活》,那是一支当年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毕业之歌:
在这春光明媚的早晨,
列车奔向远方。
车箱里满载着年轻的朋友们,
奔向那灿烂的前程。
车箱里满载着年轻的朋友们,
奔向那灿烂的前程。
到南方去,到北方去,
到祖国遥远的边疆去;
到工厂去,到农庄去,
到祖国召唤的地方去。
今天跨出学校的大门,
明天变成建设的生力军,
我们的心呵难免跳动,
但我们充满信心。
我们的心呵难免跳动,
但我们充满信心。
到南方去,到北方去,
到祖国遥远的边疆去;
到工厂去,到农庄去,
到祖国召唤的地方去。
这首歌每一句都唱到了我们心里,我们唱了一路,每个人都是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二
中文系的两名男生也写了一首毕业歌,每个毕业班都收到了一份,五个毕业班一起在毕业晚会上演唱。
写歌词的同学叫朱世宗,谱曲的是张兴亚。朱世宗身材与我相仿,长得很文静,是他们班的团支部书记,张兴亚个子不高,头显得略大,担任他们班的文娱委员。
在我们学校六一年招收的新生中,有两名平均分在90分以上,那就是我和朱世宗。我是因为出身不好师大不要被录取到这所师专的,朱世宗出身好,档案原来被北京大学拿了去,后来不知道为了什么又给退了回来。他被退回的时候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被吉林师专捡了漏,从这点说,他也够倒霉的。
不过学校对他是高看一眼,入学不久就让他担任了班级团支部书记和学校团委的委员,那个年代学生中党员极少,学校也没有学生处,学校的很多活动都是在团委的主持下进行,团委在学校的影响力非常大,而我是在大二上学期才被当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典型加入了共青团的,我们俩的待遇完全不同。
下面是他写的歌词,开始时我并未看好:
再见吧,亲爱的母校
七月的薰风吹送着花香,
祖国的大地照耀着阳光。
迈开大步,走向生活,
条条道路为我们开放。
再见吧,亲爱的母校!
再见吧,亲爱的老师!
再见吧!再见吧!
我就要走向祖国
最需要的地方,
让青春放射光芒。
我就要走向祖国
最需要的地方,
让青春放射光芒。
建设起千万座美丽的新城,
开发出祖国无尽的宝藏。
让丰收的歌声到处飞扬,
用劳动创造幸福的乐园。
再见吧,亲爱的母校!
再见吧,亲爱的老师!
再见吧!再见吧!
我将要戴着奖章
再回来拜访,
让胜利同声欢唱。
我将要戴着奖章
再回来拜访,
让胜利同声欢唱。
(第一段是按我的记忆写下来的,第二段来自百度,不知与原作是否相同。)
这首歌唱出之后,轰动了整个校园,听下几届同学说,一直到文革前,学校里都在传唱。
令我惊讶的是,最近我在百度上查找解放以来的毕业歌曲时,竟发现有许多条目都提到了朱世宗、张兴亚写的这首歌,有人将之称为“六十年代非常优秀的毕业歌,曾让那个年代的青年学生热血沸腾”,有人将之收入《五、六十年代歌曲 中老年人喜爱的歌曲(217首)》,黑龙江萝北县的刘广杰在《青春与朝霞共舞,理想携彩云齐飞》一文中写道:“一九六六年五月六日,黑龙江畔塞外边陲重镇万才县第一中学翻开了教育教学史上的第一页,上午九时,全校二千多名师生聚集在学校礼堂,为六六届四个高中班举行隆重、热烈的毕业典礼。”“合唱的最后一首歌曲是《再见吧,亲爱的母校》,歌曲热烈、奔放,饱含深情,那句‘再见吧,亲爱的母校,再见吧,亲爱的老师,让人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怀。他们唱出的不仅仅是歌曲,是每一个人的心声。’”
一个名叫老罗儿斯坦的朋友在一篇博客中写道:“一九七五年,我进入(贵州省)毕节县鸭池区甘河小学中学班,开始了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李函熙先生是文革前老三届中学毕业生,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不能参加高考,后来到甘河民校代课。他的博学在当时的鸭池地区有口皆碑。他的班所有的课都由他一个人担任。在我的学习与工作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李先生对音乐天才般的领悟了,那时音乐课成了我们班同学的最爱。”“三十三年过去了,先生那优美的歌声常常萦绕我的耳边,我仿佛又听到了先生教的那首《毕业歌》:七月的薰风吹送着花香,祖国的大地照耀着阳光……”
不知朱世宗和张兴亚知不知道他们的那首歌曲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如果知道,会非常高兴吧?
三
我也写了一首毕业歌,不过不是歌曲,是一首诗。
事情起因于一年前,上届中文系的一位同学在毕业前写的一首诗诱发了我的这个想法。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曾几次拿起笔,但是什么也写不出。六四年六月,应该是在参观小丰满阶级教育展览馆之后,有一天突然感到文思泉涌,急忙用笔记了下来。
这是我学生时代写得最长的一首诗:
告别母校
就要告别了,母校呵,
让我再一次
端详你秀美的面容,
让我再一次
在你浓荫的花间小径上行走。
在这条小径上,多少次
当东方透出薄明的晨曦,当晚霞把西天烧得通红,
我们沐浴着清凉的微风,伴着鸟雀的欢噪,
高声将高尔基、玛雅柯夫斯基的诗文朗诵;
又多少次
我们怀着深深的激动,热烈谈论着理想,
谈论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
在那儿,在那棵弯弯的柳树下
我的挚友含泪叙述了家史;
在这绿树掩映、花香扑鼻的花园里
曾多少次响起发人深省的歌声:
“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什么样的青春值得歌颂?”
我爱你呀,母校!
我爱你,不为你红楼碧瓦、洁丽庄整,
不为你的教室宽大又明净,
不为你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艳,
不为你浓荫的小路上微风习习、鸟呜声声,
我爱你,是因为在你的怀抱里
我度过了三年愉快的时光,
是因为在你的怀抱里
我由一名无知的少年,
成长为一名共青团员、
一名社会主义教育战线上的新兵。
夜晚,常常地,当我慢步走向教学楼,
激情攫住了我,热血
在我的周身急速地奔涌。
三楼那灯光下的几张笑脸,多熟悉呵!
正是他们,使我懂得了
步该如何迈,路该怎样行!
母校呵,我要听党的话,
双眼紧盯着毛泽东思想的明灯;
我要跟党走,用血一样的颜色
把自己的历史染红!
将来,无论是在辽阔的草原,
还是在险峻的山中,
无论是在风沙漫卷的塞外,
还是在偏远僻静的乡村,
我都要铭记你,铭记你的培养、教育,
为的是,当一辈子
无产阶级的普通一兵。
就要告别了,母校呵,
让我再一次
端详你的秀美的面容。
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我感到无限的留恋、无限的感慨、
无限的不安、幸福与激动。
我感到身上担起了一副重担,
这重担,是党的信任,是人民的委托,
千钧重!
党呵,你吩咐吧,你指向哪,
哪儿就会出现我战斗的身影;
党呵,你召唤吧,哪儿,
不是干革命工作,哪儿
不能当一颗勤勤恳恳、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母校呵,
请莫怪我的感情过于细腻,
请莫怪我的声音过于纤弱,
我的肩膀长得还不够结实,
我的翅膀长得还不够坚硬,
而未来的生活呵,不是平静的小溪,
而是长江大河,喧嚣奔腾;
我的脚步迈得还不够大,不够稳,
我的眼睛看得还不够远,不够清,
而未来的征途呵,不是平坦无阻,
而是崎岖坎坷,困难重重。
但是,一句话长久地埋在心中:
我要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奋勇前行!
生活呵,本就是前进,本就是战斗,
谁颓废,谁就腐朽,谁战斗,
谁就能获得真正的人生。
什么,能挡得住新中国的青年?
我们要青出于蓝,一代比一代更加坚强、更加英勇。
前程呵,尽管有严寒酷热,风风雨雨,
但没有狂风暴雨,
怎能磨砺出社会主义的英雄!
写完以后,我拿给当时我最好的朋友看,希望能获得他的支持,但是他看完了,没有吱声。
我知道他是有些嫉妒,很失望,也很生气,再也没有拿给别人看。后来想那个时候我太傻,那么在乎别人的想法干什么,我应当把这首诗抄在纸上,交给班级团支部,或者干脆贴在走廊的墙上。
我不怪他,要怪只能怪我太依赖别人。你认为是好事,别人包括你的朋友不见得也认为是好事。自己的事情应当自己做主,别人又没有把住你的手。
文章评论
冰踪月影
非常珍贵的回忆![em]e179[/em][em]e160[/em]
红枫俊岭
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拜读![em]e183[/em]
故乡的云
有重返校园的感觉。怀念学生时代。
老来福
隽永的长诗,珍贵的回忆[em]e179[/em]
世外桃源
热血青春,志存高远,一段美好的记忆
秋风清水
青葱岁月,很难忘,但也很佩服老师的超人记忆,
原始森林
那首长诗写的真的很好,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深情,让人激动,振奋。经历过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人,都能引起强烈的共鸣。还有您的同学写的那首毕业歌,也很好,很优秀。 问好,祝老师幸福快乐![em]e160[/em]
西河月
@{uin:2281439357,nick:在水一方} [em]e100[/em][em]e160[/em]
钓鱼大叔
还是您的诗歌好看,真的,心里话[em]e10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