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美的十二时辰图,领略时间的魅力

个人日记

 


2015-04-08 中华寺


  在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现在,自然没有多大必要让孩子记得十二时辰包括哪些,这组超美的十二时辰图,可以在床榻边跟孩子一起欣赏时间,或者读一两首古诗,又或者告诉宝贝ta在哪一个美妙的时辰出生。


▼子时(23时至01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历分日,起于子半”,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01时至03时)

  鸡鸣,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牛吃完草,准备耕田。



《登飞来峰》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寅时(03时至05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


  对应生肖: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晨起》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老尚贪书课,黎明即下床。

不惊天乍冷,更觉意差强。

蟾滴初添水,螭炉旋炷香。

浮生又一日,开卷就窗光。



▼卯时(05时至07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对应生肖: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日出东南隅行》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

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辰时(07时至09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对应生肖: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09时至11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对应生肖: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11时至13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对应生肖: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日中吟》


年代:宋 作者: 邵雍


日中为噬嗑,交易是寻常。

彼各不相识,何复更思量。



▼未时(13时至15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仄、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


  对应生肖: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15时至17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晡”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对应生肖: 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烹葵》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

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

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

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

今亦不冻馁,昔亦无余资。

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

抚心私自问,何者是容衰。

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



▼酉时(17时至19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


  对应生肖:鸡,鸡于傍晚开始归巢。



《送别》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戌时(19时至21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