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的来源与典故(二)

个人日记

 

 

图片 

 

 7. 点绛唇         “点绛唇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冯延巳>
  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

  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

  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这么一个旖旎的词牌,还是女人填会比较美吧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图片

8、沁园春
  【《后汉书·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
  在河南西北部一个叫济源的地方,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毗邻;南临黄河,与洛阳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运城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那儿有条河叫沁河,在沁河穿过太行山的出口处,水流湍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这里修有规模很大的水利工程,称为枋口。
  沁河的东边就是丹河流域,那里得天独厚,土地肥沃,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形成我国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竹林。永平三年(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带着他的女儿刘致从洛阳来怀川游丹河竹林,公主为这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所吸引,请明帝在那为她建一座长期居住的庄园。明帝也很喜欢这个地方,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于是当年就在枋口之南,横跨沁河,建起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庄园,庄园被命名为沁园,同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后来沁水公主嫁给了高密侯邓乾,沁园就做了他俩的小窝。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庄病逝,五子刘炟继位。当时六宫专宠的窦皇后(大司徒窦融的曾孙女)兄长窦宪走后门得了个虎贲中郎将官衔,他也看中丹河流域那肥沃的土地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窦宪是个无赖,仗势要用三千两银子强买沁园。沁水公主自然不肯,窦宪便搬了对石狮子把个园门堵了个严严实实,车马不能出入。此时章帝带窦后来到洛阳游玩,命司空第五伦去宣旨五妹见驾。因窦后在皇帝身边,沁水公主也不敢多说什么,但章帝还是因察觉到妹妹的异样,便询问了第五伦。第五伦上陈了一份奏章将此事报给了章帝知晓。章帝大怒,要严惩窦宪,却因为窦皇后的求情而作罢,不过窦宪一生也只做了个虎贲中郎将。
  当晚,沁水公主在沁园设宴庆贺,座中有善音律者,草拟一曲曰《沁园春》。不久便传唱开来。后来沁园也成为公主第宅的代表词。
  《沁园春》这个古调,虽然传唱已久,但作为词调却在唐昭宗天佑年间。

 

图片


  天佑三年,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喝完了茶,兴悠悠来到戏台听戏。老先生三尺银须,清瘦而文雅,手里却执着檀杖,分明是绝对的票友。这时候戏台已经奏起音乐,但唱戏的歌妓却慢吞吞还没上台。老先生见状,一时兴起,便走上戏台,随着那音乐以河内方言略加太原音韵,唱了一首《沁园春》。老先生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时惊呆了戏台下面的戏迷。此刻,当时的文坛名手冯贽恰好也在听戏,老先生所唱不但音律优美,而且文采极佳。等老先生一曲唱罢,刚走下戏台,那冯贽便迎上去拱手相拜。闲谈中才知道王老先生虽是做花炮生意,却精通琴棋书画。第二天,冯贽到了王老先生家拜访,并将此词带回洛阳,因此此调便渐渐在京城传开。
  唐、五代时《沁园春》还只是作为一般的唱辞被传唱, 促使《沁园春》成为真正意义的词调却是宋代词人张先。张先很喜欢《沁园春》的唱辞,于是就按着那字句也作了一首《沁园春》。
  
  沁园春 <张先>
  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

  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千骑移。
  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
  须知。系国安危。
  料节召、还趋浴凤池。
  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书名,赤松游道,飙驭云軿仙可期。
  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这首《沁园春》是我们见到时间最为久远的,也是张先这首《沁园春》使得这个词牌被后人广泛仿效,最终成为新的词调。
  《沁园春》虽是始于张先,但张先的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尚欠精工,所以后来人填《沁园春》,多随苏词。
  当然,最被我们现代人所知的自然是太祖的《沁园春·雪》,里面的帝王霸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图片

 

9、生查子
  唐代教坊曲,后转作词调。
  据传《生查子》的字本是字,省笔写成字。
  【《历代诗馀》云:查本楂梨之楂。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查,古槎字;词名采海客事。《辞源》注:木筏。本作,通
  【清·徐釚《词苑丛谈》云:査,古槎字,张骞乘槎事也。】
  张骞乘槎就是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张骞乘槎遇仙的事,词调名取义就是张骞乘槎到天河的传说。
  《荆楚岁时记》记载,汉武帝派遣张骞等出使西域﹐寻黄河源头,乘槎经一个月来到一处,只见城墙像州府,室内一女子在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张骞问道: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回答说:你可以去问严君平。又赠给他一块支机石让他回去。张骞到蜀后找到严君平询问,严君平对张骞说:某年某月,一客星侵犯牛郎织女星。
  不说生查子这个词牌是否出自这里,但《荆楚岁时记》记载的这个典故明显本身就有错误,严君平是西汉末期的隐士(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而张骞则是汉武帝时期的探险家(约公元前164~前114年),让张骞去问严君平这个大BUG,就算是神话故事也离谱了点吧。
  另有海客乘槎的故事,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睹日月星辰,后忽忽不觉昼夜。至一处,遥望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饮之,因还。后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貌似这个更靠谱点。
  【旧时传说,银河和海相通,近代有个住在海中小沙洲上的人,每年八月份有木筏,去来准时不误期,这个人有好奇心,在木筏上盖了个小阁楼,多带些粮食,乘木筏去。在十几天之内还看得到星斗日月,以后就飘飘忽忽觉不出日夜。再过十多天,忽然来到一个地方,有城墙的模样,住房很整齐,远看宫中有许多织布的妇女,只见一男子牵着牛停在水边饮牛,这牵牛人见到这个生人就吃惊地问:
你怎么会到这里的?这人把来的情况加以说明,问他这是什么地方。牵牛人回答说:你回到蜀都访问严君平就知道了。这人竟不上岸,就如期而还,后来到了蜀地问严君平,君平说: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侵犯牵牛星座。时间上一计算,这日期正好是这个人到银河的时间。】
  【《白香词谱》:顾查本可读;《诗经·小雅》:不如友生;传,协桑经切,音星。生查,即星槎

文章评论